论文总字数:18101字
目 录
摘要………………………………………………………………………1
ABSTRACT…………………………………………………………………2
1引言……………………………………………………………………3
1.1研究背景及意义…………………………………………………………………………3
1.2主要内容及安排…………………………………………………………………………3
1.3研究方法及创新…………………………………………………………………………3
2文献综述………………………………………………………………4
2.1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指数…………………………………………………………………4
2.2 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4
3高新技术产品的界定与产业内贸易的测算…………………………5
3.1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划分和进出口情况…………………………………………5
3.2评价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的指数……………………………………………7
4我国与东盟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测度分析…………………13
5我国与东盟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0
5.1变量的选择与说明…………………………………………………………………………10
5.2模型构建……………………………………………………………………………………11
5.3实证结果与分析………………………………………………………………………… 12
6结论与政策建议………………………………………………………14
6.1结论…………………………………………………………………………………………14
6.2政策建议……………………………………………………………………………………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中国-东盟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
及影响因素研究
司焰
,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Area integration,plenty of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ASEAN FTA has a positive and effective impact on bilateral trade. In this paper, the data of 2003-2015 are searched,and the trade status of high-tech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s described by intra-industry trade index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dex, an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of high-tech products industry is show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gree of difference (DHTE), market scale (AGDP),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FDI ), and the degree of openness (OP),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high-tech product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n addition, the degree of factor difference is reverse with the degree of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market size and trade openness ar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intra-industry trade of high-tech products.
Key words:High-tech products; Intra-industry trade; Development status; influence factor
1引言
1.1研究背景
高新技术产业,通常被称作新经济产业,是一场意义深远的经济和技术革命,虽然在波动反复的经济周期中不断受挫,但它的潜力还远没有被全部挖掘。这些年,欧美国家以知识带动工业并逐步替代工业,实施经济转型,而中国一直实施以高新技术产品为核心的“追赶战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新科技是重中之重,鼓励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有利于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高新技术方面,中国起步较晚,但在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了我国科技与贸易的联合[1] 。
“一带一路”南线的政策影响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往来备受关注;再者,经济全球化的受阻和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研究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赋予了这一话题区域意义和时代意义。
那么,中国-东盟贸易关系究竟如何?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下,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如何?哪些是影响中国-东盟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我国2003-2015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相关数据,在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和东盟-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产品贸易现状的前提下,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出口竞争力指数进行测算,并运用计量方法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来回答前面所提问题,探讨影响中国与东盟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几大因素,以期探求解决方案并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1.2主要内容及安排
本文通过现象描述结合简单数据分析与实证回归方法对中国与东盟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进行研究。论文试图运用2003-2015年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相关数据,分析我国的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并探究我国和东盟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的影响因素。
主要内容如下: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文献综述
3、分析中国国内的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描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总体进出口情况;对中国-东盟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情况进行研究。
4、以中国与东盟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产业内贸易指数为因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并对模型的结果进行讨论
5、结论与政策建议
1.3研究方法及创新
本文运用数据将现状分析、理论论述以及回归分析三者相结合,参考2003年-2015年的贸易数据,利用Stata12.0进行面板数据分析,通过Hausman检验,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要素差异程度(DHTE)、市场规模(AGDP)、外商直接投资(FDI)和贸易开放程度(OP)等四个变量对中国-东盟的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
通过总结有关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文献作者发现,与研究农产品的贸易相比,分析制造业贸易的并不在多数,对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这一专项的研究就更少了,而在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十几个年头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且在贸易趋同化的新形势下,关注中国东盟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合作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本文打算参考前人对农产品与服务业的研究方法,借用G-L指数和TC指数,对我国与东盟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东盟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进行了大量研究,以下参考前人的成果,进行大致综述。
1.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指数
国外最早发现产业内贸易的是Verdoorn(1960),第一个提出“产业内贸易”的学者是Balassa(1963),而沿用至今的G-L指数是由Grubel和Lloyd(1975)提出,G-L指数虽然能够解释各国贸易模式和比较优势地位,但它的缺陷是重在分析静态指数;年,Brulhart研究得出BIIT指数,也称B指数,将产业内贸易的增量变化考虑进来,用以评价边际产业内贸易。另外还有两种指数:
用来测算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用来表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这一形式的贸易按性质上存在的差异,又可细分为发生水平型产业内形式的贸易()和发生垂直型产业内形式的贸易(
),前者建立于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和规模化的产品生产,发生这种交易的货品类似,但其特点或特征有一定差异;垂直型产业内交易是一种建立在产业内国际垂直分工基础上的,进行这种交易的货品多有显著不同
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内的产业内贸易开始兴起并繁荣发展,此后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也与日俱增。国内的产业内贸易研究要稍晚于国外,且主要是运用已有指数对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影响因素进行选择和判断。
2.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
在一带一路“南线”战略的背景下,积极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可以有效减少贸易摩擦,优化市场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通过对文献的总结,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强调市场规模、相似要素禀赋、收入弹性和产品差异。通常在分析双边贸易影响因素时,会考虑需求方面如人均GDP、FDI的流入、产品差别化程度和经济一体化,供给方面的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以及国际化分工和区域一体化和贸易壁垒等外部因素(李梅,2005)。以下作具体阐述:
(1)人均GDP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8101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