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城市更新规划设计4毕业论文
2020-06-30 21:11:37
常州运河五号地块可持续更新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班级:城市规划1301
姓名:霍孟涛 杨博
学号:1603130112 1603130123
指导老师:朱隆斌
一、现状分析 1
二、目标定位 1
三、更新策略及总体规划方案设计 2
四、分地块设计 3
五、低碳生态策略和技术方案 4
一、现状分析
常州市运河五号地块可持续更新设计是在对城市地块进行设计的时候,提出能源概念这一观念,将可持续理念注入城市规划设计之中,强调绿色低碳甚至零碳的未来城市构想,向零碳城市转变的重要思想。
该方案占地八十多公顷,现状包含居住区、运河五号创意街区、科研试制中心、商业街以及一片较大的空地。该地块属三堡街西段,北临运河,东靠西仓桥,与市中心距运河相望,离闹市区仅5分钟车程,区位优势还是相当的明显。现有功能包括商业,居住,科研三大种,种类上对于如此一块重要的地区相对缺乏,交通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离市中心比较近,早晚高峰的行车辆还是相当大,现有的机动车道并不能满足解决内部的交通。
二、目标定位
根据地块的资源优势以及区位优势,将地块定位成为零碳环保休闲宜居的居住区、功能复合科技创新的创意园以及运河文化风貌延续的展示面
三、更新策略及总体规划方案设计
首先我们对该基地进行了功能增加与功能复合,增加了城市绿地公园,商办住混合的公寓,以及科研中心的部分功能扩展,包括展览馆,文化馆等等。在功能复合上,对于原有的现状建筑质量较差的商业街进行拆除,并且全部使用四坡加双坡的古建风格,分为一进和二进的院落形式,以此打造出一条商业气息浓厚的商业街,对于原有商业街内的闽赣会馆遗址进行了保留,并构造一定的广场来吸引人流,在闽赣会馆遗址的旁边构建了社区中心,对运河南岸进行社区管理,原有的西仓桥小学根据上位规划指导进行拆除,搬迁到运河五号的西部。西南的居住区对部分建筑进行了保留,并加建了中高层建筑和高层公寓,公寓可以具有商也功能,有办公功能,有居住功能。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位于常州市三堡街,京杭大运河南岸,是常州市实施“中部提升”战略、构建“运河历史文化产业带”的重要节点。“运河五号”串联起原有老街、老巷、老厂,提炼出“创意、记忆、工艺”的内涵,围绕“运河文化、工业遗存、创意产业”的三大主题,利用原常州恒源畅厂、常州第五毛纺织厂、常州梳篦厂、常州航海仪器厂等工业遗存和文化遗迹,加以改造和利用,建设一个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服务全面、氛围独特的吸引设计类创意人才和企业创业和发展的平台。针对这一上位规划,我们保留了运河五号几乎所有的建筑,并打通运河五号南边的围墙,构造一个属于南部居住区、运河五号和学校的公共景观绿地。运河五号东部对于仙鹤酱品厂,由于老厂区已经搬迁了绝大部分,处于空置的状况,而且建筑质量相当一般,予以拆除,并且改建为居住区,东部沿街面以高层公寓来形成一个非常高而且齐整的沿街面。
运河岸边尽量的打造出数量比较密集的亲水平台,来提供沿岸的游客观景区与栖息平台,在河岸线的两端,分别建造了文化馆和展览馆功能,对运河五号以及相关的常州文化有一个展示平台,科研试制中心东部是已经正在拆除的质量较差的住宅房子,所以我们对该地块进行了全部的拆除,重建了多层住宅以及沿用高层公寓的沿街面方式,这样从南到北就有一个很好的高层比较宏伟的沿街面,科研试制中心保留三个厂房,并且加建了办公、展览等职能,而后对于空地,进行了设计,远景是想要打造成一个城市公园,但是由于面积太大,纯公园会太过于浪费,从经济方面考虑,我们适当的做了一条轴线,并且和南部的运河五号联系在一起,城市公园将运河的水引进来,有水有植物,在内部建造了一个地标酒店,也是整个地块压得住的一个地标建筑。
交通体系对之前的沿运河的机动车进行规划,改为人行道,在商业街的南侧另开一条机动车道,来解决中吴大桥下来的车流,在此基础上,开辟两条南北的机动车道,小区内部一般以“L”型来解决内部交通,小区内道路分为9、6、3m三个等级,其中三米的为人行入户路,高层公寓采用广场是铺地入口,解决人流与消防问题。
四、分地块设计
由于商业街和运河五号的存在,整个“T”字型的构造,在高度上虽然并不高,多是低层建筑,但是密度上非常高,而且算是整个地块非常能够吸引人气的一个地方,具有一定的人流吸引力,所以参照上海新天地的模式,在两边都建造了大量的高层建筑,虽然“T”字型地块没有很好的吸金能力,但是两边的高层住宅楼可以很好的弥补中间公用地块的经济损失。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与北侧的城市公园连接构成了一条南北主轴线,很好的串联了整个地块,在居住区以及广场等地方因地制宜的规划景观中心,整个地块就形成了景观绿地体系。
五、低碳生态策略和技术方案
在方案中,我们也提出了能源概念对于新建的建筑,进行了屋顶绿化处理,增加了绿化率,并且配合水循环的处理,可以增加雨天吸水能力和储水能力,对于厂房和运河五号的大建筑以及住宅区的建筑,全部按照被动房的概念来建造,冬暖夏凉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尽可能的增加绿化植被的数量,减少地面硬质铺地。
整个地块轴线分明,功能分区明确,以低碳可持续为核心思想,构造宜居的人居环境以及热闹的商业活动中心。
相关图片展示: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