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毕业论文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西游记》中的詈词文化

 2023-08-27 18:58:01  

论文总字数:61929字

摘 要

詈词因其粗俗鄙陋向来不为正统文学所喜,故多见于俗文学之中。《西游记》一书中有大量的詈骂语,但由于其属神魔小说类,不及世情小说中的詈骂语更加丰富且具有代表性,故对《西游记》詈词的研究一直空缺。事实上《西游记》中的詈词同样在一定意义上向我们展现了明代的社会风俗、明代人的价值取向,在塑造角色以及表现角色情感等方面亦有所助益,是该小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将对《西游记》的詈词进行大致分类,并进而谈其特点以及在该小说中所具有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西游记,詈词,文化价值

Abstract:Swearing words have never been liked by orthodox literature because they are vulgar and humble, so they are often found in vulgar literature. There are a lot of swearing words in Journey to the West, but because they belong to the category of gods and demons, The abusive words in the novel are more abundant and representative,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swearing words in Journey to the West has been vacant. In fact, the swearing words in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also showed us the social customs of the Ming Dynasty in a certain sense.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Ming people was also helpful in shaping the role and expressing the emotion of the role, and so on. I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novel. This article will roughly classify the abusive words of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discuss its characteristics in depth. And the cultural value in the novel.

Keywords: Journey to the West,abusive words,Cultural value

目 录

一 前言 3

二 詈词类型 21

(一)针对詈骂对象的动植物属性以及妖精身份 21

(二)与性有关的詈词 28

(三)以死、鬼、病或灾来咒骂的詈词 30

(四)将人(或妖——默认做与人同类)比作物(妖、动物、无生命体)的詈词 34

(五)以低下的身份或职业或身份、职业特点进行詈骂的詈词 37

(六)以詈骂对象的缺陷(外形、性格、智商)进行詈骂的詈词 42

(七)骂者自居对方长辈或用不尊称呼进行詈骂的詈词 48

(八)针对有违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詈骂的詈词 50

(九)以排泄物进行詈骂的詈词 53

(十)用歇后语、俗语来进行詈骂的詈词 53

(十一)其他类 54

三《西游记》詈词特点 54

(一)是否具有针对性 54

(二)不同性别所使用的詈词特点 55

(三)不同身份、场合所使用的詈词特点 56

(四)从《西游记》看明代詈词特点 56

四《西游记》中詈词的文学价值 57

结论 58

参考文献 59

致谢 61

一 前言

詈,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骂也,从网从言。”可见“詈”与“骂”两字是互训的。《汉语大词典》中解释“詈”为:“骂,责备。”詈词即为诟骂的言辞。“詈言骂语指的是那些辱骂人、伤及人尊严的粗俗或带有恶意的言语。”[[1]]刘福根提到:“‘詈词’这一概念,术语向来不大统一。我们对《汉语大词典》作全程检索共査到‘詈词’、‘詈语’、‘詈人之词’、‘詈辞’、‘詈称’、‘骂人语’、‘骂人话’、‘骂人的话’、‘骂人之词’、‘骂人之语’、‘骂人的粗话’、‘辱骂之词’、‘责骂的话’等13种名称,内涵与外延均基本相同。”[[2]](p2)本文亦从刘福根先生《汉语詈词研究》一书,暂使用“詈词”这一概念。

詈词是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大都用语粗鲁鄙陋。不仅包含詈骂的词,还有短语,熟语,俗语等。因其“难登大雅之堂”的特点,所以一般正统的雅文学作品中是不用詈词的,然而在俗文学中却存在有大量的詈词。詈词的文学地位不高,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詈词也是颇为不齿的,学术领域对于它的专门的大量的研究曾有长期的空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的詈词是没有价值的,它们从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当时人的价值取向以及作品角色的情感、性格。对于那些俗文学作品来说,它们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承担着一定的艺术功用和文化价值的。

对詈词的个别研究从明朝就开始出现了,近人的论述有鲁迅的《论“他妈的”》、梁实秋《骂人的艺术》等。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界对于文学作品中的詈词现象愈来愈关注,前辈们对《金瓶梅》、《红楼梦》、《醒世姻缘传》等一系列世情小说的詈骂语现象进行了分类和深入研究,也有许多对于各种语言、各地方言詈词的研究开始涌现。

下表为我国迄今为止有关詈词的研究成果的不完全统计:

作者

篇名

成果

出版信息

简介

胡剑波

《冒犯称谓语研究》

专著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本书全面地分析了冒犯称谓语的类型、构成形式、特点、功能,冒犯称谓语依赖的言语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以其蕴涵的性差心理、社会心理和认知心理,重点探讨了冒犯称谓语的冒犯语和修辞色彩。

李炳泽

《咒与骂》

专著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本书深入研究了咒与骂两个方面的内容。

刘福根

《汉语詈词研究:汉语骂詈小史》

专著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本书按詈词的出现时间,将古代汉语詈词分为先秦、秦汉、三国至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六个时期进行分期考察。

孙顺霖

《中国人的骂》

专著

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 2005.

本书从文化的角度全方面剖析了中国骂的起源、产生和发展,对骂的本义、动机、对象、效果、使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梳理,是一部深入解析中国骂的力作。

文孟君

《现代文化语汇丛书:骂詈语》

专著

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8.

暂无

阿荣塔娜

《浅析蒙古语中与血有关的詈言》

期刊

西部蒙古论坛,2010,(第3期). 116-118

鲍延毅

《短了骂詈,成不的lt;金瓶梅gt;——“骂大会”琐议》

期刊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4,(第3期). 11-16

曹德和

《詈词雅化例说》

期刊

深圳教育学院学报,2001,(第1期). 73-77

詈词是人们渲泄情感、表达爱憎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但避秽就雅是詈词成形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规律,本文以“鸟niǎo”、“吊儿郎当”、“吹牛皮”为例探寻了它的发展轨迹。

曹德和

《詈词演变与雅化倾向:从“鸟”等的语音、语义和字符演变说起》

期刊

汉语史学报,2006,(第0期). 214-222

曹旺儒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詈语对比研究》

期刊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4期). 138-142

詈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人类语言语料库中的重要部分,是了解一个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渠道。詈语承载的主要不是信息,而是人们对情感的一种表达,透视出人类独特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通过对英汉詈语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透视到两种文化所折射出的异同。

曹笑笑;彭琪淋

《lt;白鹿原gt;詈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期刊

剑南文学,2013,(第8期).

《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扛鼎之作,小说的一大特色是出现了众多詈词,充分体现了社会和语言的相互关系。本文站在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从小说詈词与方言特色、性别差异、社会背景三个方面的关系展开论述,旨在让我们发现小说《白鹿原》构思的奇妙和语言的生动。

曾昭聪

《一种特殊的文化词语——数词词素参与构成的詈词特点及其语源分析》

期刊

汉字文化,2005,(第4期). 22-24

昌雅洁

《从“二”字头詈词看数字“二”的文化内涵》

期刊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7,(第6期). 111-113

数字“二”最初只是一个简单的记数符号,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地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以“二”字头詈词为例,来探求数字“二”的部分文化内涵。

陈练军;许亦如

《lt;荔镜记gt;中的骂詈语》

期刊

闽台文化交流,2012,(第1期). 114-123

《荔镜记》是明代的传奇作品,流传于中国潮州及泉州等闽南地区。剧本用潮州话及泉州话混合著写,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闽南语戏文。

陈明富

《“泼”作詈词演变轨迹考察》

期刊

天中学刊,2013,(第5期). 73-75

“泼”是古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詈词,主要形成于宋元时期。“泼”作詈词,不仅可以单用,还可以合成词的形式出现。

陈伟武

《骂詈行为与汉语詈词探论》

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第4期). 114-124

骂詈既是社会行为,又是言语习俗。愤怒是触发骂詈的最主要生物因素,憎恨、嫉妒、恐惧和戏谑也是骂詈行为的驱导力量。汉语詈词相当发达,且具有种种认知价值,充分表现了中国文化中的人本观念、种族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反面证明了中国人的生活理想。汉语詈词正好为研究俗文化、整体把握中国文化精神提供了大量真实生动的材料,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陈祎菲

《网络詈语传播与禁忌语解禁》

期刊

艺术科技,2017,(第5期). 414-415

本文以网络语言中出现的禁忌语为研究对象,结合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和观点,分析禁忌语的语体功能与交际平台的变化、使用群体的变化、社会文化背景的转变以及语言功能的变化都密切相关。

陈艺鸣

《从lt;红楼梦gt;畜类化詈语看父权教令权》

期刊

新余高专学报,2010,(第5期). 52-54

“畜生”是《红楼梦》最典型的畜类化詈语。该詈语的基本语义是指斥对方品格行为极端恶劣卑下,不配作人而沦为牲畜。但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其文化语义可变异,从而使得该詈词具有更复杂的内涵和更特定的指向,体现出封建社会父权、教令权的某些特点。

陈艺鸣

《从lt;红楼梦gt;咒死詈语看人们的多元信仰文化》

期刊

新余高专学报,2007,(第2期). 46-48

《红楼梦》体现了人们的多元信仰文化,选择詈语作为视点切入《红楼梦》的民间信仰,可看出《红楼梦》的咒死詈语所包含的道教信仰、儒家思想信仰、佛教信仰。

程昕

《英汉詈词对比分析》

期刊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2期). 110-112

骂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需要,因此詈词无处不在。讨论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对詈词的影响,从中了解詈词研究长时间受阻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詈词,反映英汉两种文化的相似点和区别。

储节平

《汉语詈语的文化心理》

期刊

学语文,2008,(第1期). 43-44

语言是文化的镜象,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了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风貌。不同民族的文化对不同民族的语言在某种程度、某些侧面、某种层次也有制约作用,詈语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的影响和渗透。

大西博子

《谈谈吴语詈词》

期刊

修辞学习,1999,(第6期). 12-13

刁晏斌

《“文革语言”中的“詈词”辞格》

期刊

邯郸学院学报,2007,(第2期). 40-42

在文革语言中,詈词是一种高频使用的修辞格。本文列举了较多的用例,对这一辞格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并分析它的两个相关特点。

刁晏斌;尹立楠

《文革语言中的詈词及其使用》

期刊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3期).64-67

詈词的大量使用是文革语言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传统詈词在文革期间都得到重用。本文对此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詈词在文革中的一般使用情况进行了描述。

段佳音

《析动物类詈语的文化心理成因》

期刊

语文学刊,2010,(第5期). 83

本文通过列举动物类詈语,并将其按语言的构成方式进行分类。解释各词语的内在文化内涵,并分析动物类詈语的文化心理成因在于:动物类詈语来源于人类对自身的强调,如刚强博大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念,尊尊贵贱卑微的心理;基于对动物的劣根性的认识,家庭观念、伦理道德以及民俗习惯等。

俄华楠;

马卓婷

《甘肃方言动物类詈词探究》

期刊

汉字文化,2017,(第10期). 21-24

本文从詈词的结构特点、造词理据等方面入手,通过甘肃方言中动物类詈词的系统梳理对其承载的独特文化内涵做一探究。

冯娟

《陕北方言骂詈语及文化蕴涵》

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2016,(第22期). 206-207

陕北方言语汇中有一类特殊的词语——骂詈语,它是陕北人在强烈感情下,毫无掩饰的真实流露,这些骂詈语丰富,骂得够狠、够味儿,能反映出陕北地域人们的性情、心理以及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是了解陕北民风宝贵的材料。

冯少虹

《流行詈词的新特点》

期刊

时代报告,2016,第24期,1003-2738

詈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古已有之,而詈词作为詈语的基本构成要素,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高军

《吴语中的詈词詈语与吴文化》

期刊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第3期).17-20

詈词詈语是吴语中的一种特殊语汇,也是吴文化的特殊载体。吴语中的詈词詈语从其攻击、否定的着眼点采看主要可以分为七个大类。吴地的詈词詈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高圣林

《詈词小议》

期刊

咬文嚼字,1999,(第9期). 28-29

高玉蕾

《女性詈语“蹄子”小探》

期刊

语文学刊,2011,(第2期). 73-74,165

明清时期,“蹄子”作为詈语专指女性,除特殊情况偶见男性使用外,使用者也主要为女性。这种现象根源于传统缠足文化中女性之足成为性符号,并进而成为性禁忌。文化制约着词语的使用寿命,现在“蹄子”作为詈语不再专用于女性。

耿若男

《甘肃陇东方言詈词调查研究——镇原方言詈词中的俗语》

期刊

汉字文化,2017,(第10期). 25-28

本文主要以陇东地区的镇原县为例,研究镇原方言詈词中俗语的特征和形式,并解释其含义。

关英伟

《詈语中动物词语的文化含义》

期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第1期). 40-43

动物詈语来源于社会价值观念所形成的对禽兽行为的禁忌 ,社会文化评价系统在詈语构成中起着主导作用 ,詈语作为人类语言的组成部分 ,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反映出人类自身对人性的强调和强化 ,表现为对非人性的人类个体、行为的贬斥 ,这是人类詈语的本质属性 ,它与不明詈语属性、以粗鄙为荣的操詈语者是格格不入的。

郭荣芳;七十三;赵子阳

《内蒙古西部区方言詈词的心理解析》

期刊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第1期). 84-87

当前,从心理学角度对汉语詈词的探查还比较少。在社会交际中,有时一方受到另一方较强烈的刺激而产生负性情绪情感。为了缓解内心的精神压抑其做出反应,选择负面影响最小而收益最大的詈骂方式将自己的恶性体验回复给对方,以此达到心理平衡。

韩金

《浅议詈语》

期刊

同行,2016,(第12期). 417

詈语是语言的一部分,是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骂詈是社会行为,是言语习俗,对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重要重大。本文通过分析与动物、疾病、鬼有关的詈语、詈语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以及詈语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希望促进先进文化的建设。

贺卫国

《詈词“兔子”考》

期刊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第4期). 85-86

《汉语大词典》把“兔子”的第二个义项概括为“詈词”,不够准确,可改为“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男子,常用作詈词”。《近代汉语词典》、《红楼梦鉴赏辞典》等辞书的释义也不确或不全,当改写或补充。

贺显斌

《民族文化个性与英汉骂詈语差异》

期刊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第4期). 97-101,48

该文对英汉骂詈语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英、汉民族文化对各自语言中的骂詈语的影响。

侯伟锋

《研究关中方言里的詈词骂语》

期刊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第42期).

胡剑波

《我国詈语研究综述》

期刊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第2期). 137-142

文章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詈语的研究视角,指出我国詈语研究在术语使用、范围界定、研究视野和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认为应该对詈语进行客观而理性的研究,才能发挥詈语的积极功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胡丽霞

《大同方言中的“货”缀詈词浅析》

期刊

语文学刊,2010,(第6A期). 47-48

大同方言中,有不少特殊化的词,常见的“儿”化、“佬、鬼、猴”外,还有缀“货”等。“货”由指物的中性词到指人的贬义词缀是经过指人贬义词中介阶段的,“货”由中性词演变成贬义词可能与人们认为“货”是“物”有关,将人比成“非人”的“物”就是对人格的一种贬低和侮辱。

黄德烈

《lt;红楼梦gt;詈词描写的审美价值》

期刊

学术交流,1994,(第2期). 111-114

研究《红楼梦》中的骂人话,是因为詈词是《红楼梦》艺术描写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忽视。同时也因为詈词是一种民俗语言.是一种传统文化现象。我们重视它,研究它,正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黄森学

《lt;金瓶梅词话gt;骂语詈词裸露人欲的艺术价值》

期刊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3,(第3期). 56-59

人欲是人的本能欲望。明以前的文学作品多写人的社会文化需求,而对人的自然本体需求——衣、食、住、行、性、七情六欲等要么避而不谈,要么语焉不详。自《金瓶梅词话》问世后,在“人欲”上才有所解禁与突破,这是这部奇书在“人学”上的贡献之一。本文试图从骂语詈词这一角度,通过裸露人的钱欲、性欲、权势欲三个主要方面的描述以探讨其艺术价值。

纪德君

《宋元以来通俗文艺中村言詈语摭谈》

期刊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第1期). 9-13

宋元以来,市井通俗文艺作品中散缀着形形色色的“村言詈语”,摭拾这些“村言詈语”,不难发现它们多以歧视乡村人为底色,实际上已构成了一种歧视乡村人的文化现象。为何会出现这种文化现象呢?这主要是由于这些市井文艺的创作者和接受者多半是“城里人”,城里人觉得自己比乡村人有钱、有文化、有地位,因而瞧不起乡村人,动辄喜欢拿“村”字组词来骂人、嘲笑人。

贾增妍

《lt;红楼梦gt;骂詈语言举隅》

期刊

读与写(高中版),2008,(第C1期). 29-31

在我们的习惯性思维中,文学是用来净化人类灵魂的,似乎不应与骂詈语言有任何关系。然而,在现实存在的文学世界里,骂詈语言不仅厕身于文学殿堂,而且还是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角色。

江结宝

《骂辞的行为信息——骂詈语言的语用学研究》

期刊

江淮论坛,2011,(第4期). 188-192,187

骂辞是骂詈的言语、言辞。说话是一种行为,传递一种信息。骂辞中包含着10种信息范畴,其中,“辱称”和“指短”是最基本的。骂辞的信息结构模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大约十余种。骂辞的行为信息有种种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有助于判断骂詈的合理性,有助于文学创作。

姜晓倩

《詈语内容分类研究综述》

期刊

文教资料,2013,(第17期). 29-30,44

詈语这一语言现象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得到人们关注,至今在内容分类研究方面收获颇丰。文章在概述詈语内容分类研究状况的基础上,重点对动物类詈语、死亡类詈言、尊卑类詈语、性詈语四类典型詈语研究作简要综述。

蒋莹

《lt;金瓶梅词话gt;詈词研究》

期刊

语文学刊,2015,(第14期). 27,44

《金瓶梅词话》中的詈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词性;有些是利用动物或其他实体事物的词语詈骂;有些是利用诅咒性的词语詈骂;有些是利用禁忌词语詈骂;有些利用表示低卑身份或品行恶劣的词语詈骂。

焦恩红

《詈语失詈的语用探析》

期刊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第1期). 49-52

詈语失詈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特殊语用现象。基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分析和探讨了这种现象的语用功能和语用功能实现的认知,以期发挥詈语的积极作用,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景盛轩

《lt;花旦gt;詈语考源》

期刊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9,(第1期). 100-105

火仲舫的《花旦》富含民俗词汇,其中就包括很有特色的骂詈语。

康灿辉

《语用学视角下的骂詈言语行为类型研究》

期刊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第3期). 71-73

骂詈言语行为是日常交际中特殊的言语行为类型。依据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Brown amp; Levinson的面子保全理论和Leech的礼貌原则,骂詈言语行为可分为非公开策略和公开策略。

孔超

《“我把你这个NP”骂詈句式新探:明清小说与枣庄方言对照分析》

期刊

新余学院学报,2012,(第3期). 50-52

在元曲和明清白话小说中,带有“把”字的骂詈语无论是在句式特点、“把”字的词性和功能还是在语用环境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通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方面对明清白话小说语料中这一句式进行分析,认为此句式是谓语省略句,并推测出谓语的来源范围和特点。

兰金梅

《lt;围城gt;中“灰色”知识分子的骂詈语特色探究》

期刊

河池学院学报,2015,(第4期). 79-85

《围城》中“灰色”知识分子的骂詈语有着丰富的语义内涵,反映了时代的民族文化精神。文章在对骂詈语的语义类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作品所反映的特定时代下的特定群体的社会心理展开全面解读,揭示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及西方文化对这些民国“灰色”知识分子的深刻影响。

乐晋霞

《流行詈骂语的致詈方式及特征研究》

期刊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第6期). 53-56

从致詈方式上来看,流行詈骂语具有不针对宗族子嗣、不触及普遍语言禁忌、不利用灾难与疾病、不利用异物歧视或同类歧视等特点。与传统詈骂语相比,流行詈骂语具有措词雅化、詈骂色彩淡化、语用常态化、语义虚化等新特点。

李敖

《古代骂人,花样百出》

期刊

中外文摘,2016,(第15期). 54

李俊

《基于语言学视角下骂詈言语行为的动机与功能浅析》

期刊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第4期). 23-27

骂詈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它的产生和其它事物的产生过程一样,有着纷繁复杂的动机,或憎恨、或泄愤、或取乐、或出自关心和亲昵,有些甚至是出自于个体的言语习惯。骂詈语作为人类语言的一种,有其独特的功能,满足个体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李俊

《语用学视角下骂詈言语行为的社会差异分析》

期刊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5,(第4期). 25-29

研究骂詈的社会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骂詈言语行为的使用规律,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地理解这一特殊的言语现象。

李俊

《基于语用学视角下的骂詈言语行为浅析——以lt;红楼梦gt;中王熙凤形象为例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6192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