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毕业论文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E·P·汤普森与约翰·斯梅尔的阶级形成理论之比较

 2023-11-02 15:15:12  

论文总字数:15491字

摘 要

E·P·汤普森与约翰·斯梅尔的阶级形成理论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认为阶级是一种流动和变化的社会关系。汤普森提出并阐述了“阶级经历”和“阶级意识”促成阶级形成这一论断,从一层面而言,该学者在分析的过程中使用了阶级分析法以及马克思的阶级理论,从另一层面而言,该学者认为在对英国从产业工人阶级的形成过程中一定要从文化角度进一步分析。之后,有关于“阶级形成的文化理论”被学者约翰·斯梅尔创造性地使用,目的是让中产阶级构建起来,但是,从整个构建的流程中来看,它基本上赞同于如上所分析到的汤普森阶级形成的两个阶段模式。

关键词:E·P·汤普森,约翰·斯梅尔,阶级形成的文化理论,中产阶级,工人阶级

Abstract: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E·P·Thompson and John Smail "s class formation theory. They regard class as a social relation of movement and change. Thompson put forward and expounded the "class experience"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to promote class formation. on the one hand, he used the method of Marx"s theory of class and class, on the other hand, he insisted on analyzing the formation of British industrial working class from a cultural Angle. On the basis of the two-stage model of the Thompson class, John Smail creatively used "a cultural theory of class formation" to construct the middle class.

Key words:E·P·Thompson,John Smail,a cultural theory of class formation,middle class, working class

目 录

引言 3

一、阶级是一种关系 5

二、阶级形成的“两阶段”论 8

三、阶级形成的文化理论 9

(一)对文化的理解 10

(二)用文化来建构阶级 10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6

在1964年中,《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被E·P·汤普森撰写并且[1]出版,毫无疑问地,不论从阶级形成上来分析,还是单单从阶级上来分析,二者均让历史研究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这一部著作所讲述的核心内容是:在工业革命时期中,英国工人的历史,但是,后人却唯独长期忘记了这一段历史,也忽略了这一部著作。在整本书中,作者在解释历史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观点是阶级斗争观点以及阶级分析观点,同时对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下层人民的经历进一步开始了重点分析,对汤普森有关阶级以及阶级形成的理论进一步阐明。

于1996年以来,《汤普森阶级理论述评》才开始被中国研究学者正式开始研究,所研究的核心内容就是汤普森阶级理论,文章对汤普森的阶级形成理论做了初步介绍[2]。2000年,黄光耀发表的《汤普森阶级理论评述》从“什么是阶级?”、“阶级是如何形成的?”、“阶级觉悟又是如何产生的?”三个方面介绍汤普森的阶级形成理论[3]。2001年,由钱乘旦等人翻译、译林出版社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一书出版以后,国内研究E·P·汤普森阶级理论的学者及相关文章大量增加。2006年,国内研究学者崔剑在撰写的著作《汤普森史学思想述论》中,该学者在对工人阶级形成这一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从三个维度进一步研究,这三个维度依次是:前工业化社会的政治特征问题以及阶级关系问题、人在历史中的各种经济基础与各种作用及上层建筑、阶级意识与工人阶级的形成问题 [4]。在六年之后,中国研究学者对这一点再次深入研究,正如中国研究学者陈艳丽所编撰的《论汤普森的阶级史观》中,她对汤普森的阶级史观进一步囊括:客观环境和人主观努力双向作用的产物就是所形成的工人阶级;而阶级最终形成的标志也就是所出现的阶级意识,并且相关人员还对此进一步阐明[5]。2008年,张亮的《阶级、文化与民族传统》一书就汤普森思想体系中的阶级、文化、民族传统内容进行了阐述,以“阶级”为原点,详尽的分析了E·P·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6]。2011年,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师文兵的在个人所撰写的学术论文中《汤普森社会批判理论中的经验范畴分析》研究且评析了汤普森通过经验和阶级经验范围中所提炼出来的观点以及理论 [7]

国内学者在研究汤普森阶级理论的时候,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在2001年,我国研究人员王立端于《论卢卡奇、葛兰西和汤普森的阶级意识理论》学术论文中,为了将其中的传承关系进一步解释出来,则他必定要将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汤普森的积极意识理论以及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三者进行鲜明地对比,在进行比较之后,该学者认定了前后两种理论均对中间的一种理论产生了较大的正面影响以及负面影响[8]。而在1年之后,中国其中两位研究学者王立端以及陈永正于《阶级意识理论评述》学术论文中对比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相关论述和汤普森的阶级意识,进一步得出了汤普森在阶级意识形成中的很多方面都与工人阶级形成产生一定的关系,由此总结出了各种结论,这些方面有历史渊源、层次、经济基础以及阶级意识等等,这一点表达了它们此时所形成的阶级意识理论必然存有了一定的关系,该关系被学者称之为逻辑传承关系[9]。2003年,王立端的《阶级和阶级意识理论的重构》对汤普森与霍布斯鲍姆关于阶级和阶级意识理论的论述进行比较[10]。在2014年,中国研究学者冯旺舟和华倩在《从阶级意识到阶级经历——兼析艾伦·梅克森斯·伍德对汤普森工人阶级形成理论的解读》中把经典马克思主义者、伍德和汤普森的阶级观点做了比较,从而进一步阐述了汤普森的工人阶级形成理论[11]

此外,近年来很多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博士论文值得我们关注。例如,2017年韩昀《论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文化研究》、2017年蔡正丽《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都对汤普森阶级研究中的文化因素作了一番探究,对研究汤普森阶级形成理论有参考意义[12,13]

国外学者对于爱德华·汤普森的阶级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阶级形成过程中的“文化”究竟占据什么位置的问题上,并且产生了分歧。正如,理查德·约翰孙(英国史学家)此时所得到的结论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大量的“经验”、“文化”、“经历”等某些专有名词被汤普森所使用,然而,却于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中,尤其是经济方面,这些内容均是不能被忽略的,他还需要在定义的过程中从另外一种更加宏观的角度进行,其实,该角度所指明的本质也就是文化,该角度不但有着宽泛的定义,还存在着宏大的理解。此时,汤普森在界定以及维护经济层面上的阶级关系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宏观的定义开始分析。然而他受到了约翰逊的批判(主要原因是“经验”这一名词使用的过于频繁)。他认为,最初在表达文化和经济二者的相互关系或者替换作用的时候,汤普森确实应用了“经验”这个词语,而后来,为了将客观的全部内容表达出来,汤普森却是也使用了该词语[14]。为了表示对汤普森的支持,哈维·凯伊确实质疑了约翰逊所提出的这一观点。在他看来,爱德华用“经验”这个词语准确实时地说明了外部世界是在不断改变的这一特质[15]。布恩·帕尔默(加拿大历史学者)直言反击了约翰逊的质疑,这是因为,他的观点和爱德华是一样的。此时,他却认为:针对汤普森阶级形成理论而言,其也就是一种对政治理论以及经济理论等有关定义的眼神,而并未是形而上学的,由此而言,他也在各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例如经验、阶级和民族以及向往目标等等[15]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5491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