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毕业论文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个案研究——以广西X农民工子弟学校为例毕业论文

 2020-03-27 11:27:44  

摘 要

青少年问题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因为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国家的希望,并且青少年时期也是认知容易产生偏差的时期。但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许多青少年都产生了偏差行为。所以我们需要对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引起重视,探究其原因以及干预方法。

本文拟以文献研究的方法,综述国内外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成因和干预之研究现状和理论视角;以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广西X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留守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典型案例访谈的方法,分析留守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特点、形成的原因,探讨社会工作干预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 偏差行为 个案研究 农民工子女

Abstract

Teenage issues have always been a concern because teenagers are a huge group, a country's hope, and a period when adolescents are prone to cognitive bias. But at present, the juvenile delinquency rate is increasing in China, and many teenagers have deviant behaviors. Therefore,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iant behaviors of adolescents, and explore the causes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review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causes and intervention of the deviant behavior of young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theory, using the knowledge of sociology and psychology and using the case study method, the author chooses the left behind young people in the children's School of X migrant workers in the X of Guangx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methods of typical case interviews were taken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he deviant behavior of the youngsters, and to discuss the methods of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for adolescents' deviant behavior.

Key Words:teenagers;deviant behavior;Case study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

1.2.1 研究内容 1

1.2.2 研究方法 2

1.3 理论基础 2

1.3.1 社会支持理论 2

1.3.2 生态系统理论 2

1.3.3 认知行为理论 3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4

2.1 相关概念 4

2.1.1 青少年 4

2.1.2 偏差行为 4

2.2 文献综述 4

2.2.1 国外研究现状 4

2.2.2 国内研究现状 4

第3章 个案研究 7

3.1 个案背景 7

3.1.1 学校概况 7

3.1.2 案例分析 7

3.1.2.1 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 7

3.1.2.2 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 8

3.1.2.3 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 8

3.2 成因分析 8

3.2.1 微观系统 8

3.2.1.1 个人层面 9

3.2.1.2 家庭层面 9

3.2.1.3 同辈层面 10

3.2.1.4 教师层面 10

3.2.2 中观系统 10

3.2.3 宏观系统 11

3.3 干预手段 11

3.3.1 个案工作 11

3.3.2 小组工作 12

第4章 建议 14

第5章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18

致谢 19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青少年问题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因为青少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国家的希望。习近平主席表示:“全国绝大多数年轻人一定要雄心勃勃,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意志,让青年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光彩。”这句话揭示了青少年的重要性和国家对年轻人的殷切希望。

然而,青少年时期也是认知容易产生偏差的时期。目前,中国的未成年人犯罪率在不断上升,许多青少年的行为也有所偏差。所以我们应对这一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进行更多的关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目前从事青少年工作的有关人员提供一些启发,将青少年的社会资源联系起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1.1.2 研究意义

青少年群体对我们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需要我们特别关注。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发生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近年来,出现一般偏差行为的青少年越来越多,青少年犯罪率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一些边远贫困地区,农民工子弟学校等地。而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广西X农民工子弟学校的个案研究,探讨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原因,并且提出对这些青少年进行干预的方法。希望能够给从事青少年工作的相关人员一些理论指导和启发。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是希望在广西X农民工子弟学校对青少年进行访谈调查,并且在填写的访谈提纲中选取部分典型的样本进行具体的访谈,从而得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产生原因,并且对这些典型样本进行干预介入,进而得出青少年偏差行为进行干预的建议。

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理论基础。

第二章主要对本文中要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国内外学者提出的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成因以及干预手段进行整理和总结。

第三章以广西X农民工子弟学校为例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学校学生的访谈对青少年的偏差行为的进行了解。并将访谈内容进行整理,探究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产生原因并且进一步提出干预手段。

第四章主要是对社会工作介入矫正青少年偏差行为提出一些建议。

第五章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总结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成因以及干预方法,希望能够通过学生个人、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帮助青少年消除偏差行为,健康成长。

1.2.2 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图书馆及互联网平台搜集国内外学者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与筛选,从中借鉴关于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相关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本文的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多是关于吸毒等严重偏差行为,但在国内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多是一般偏差行为,所以参考意义不大。国内学者从许多角度对青少年的偏差行为都进行了研究,值得我们借鉴。

2、访谈法。在广西X农民工子弟学校选取了典型的样本进行访谈,他们也能够很好的配合我们的访谈工作,使得访谈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也能够获得有效准确的信息。之后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分析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

3、个案研究法。本文在广西X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了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研究,详细了解和分析了青少年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且还对典型样本进行了干预,最终形成了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全面认识和结论。

1.3 理论基础

1.3.1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个人与相关他人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能够获得社会身份以及工具性和情感性的支持。根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如果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那么他就能更好应对各种问题。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是指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能力,社会资源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我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密切相关,例如家庭教养方式、同辈伙伴的不良影响和学校不良风气等。我们在对青少年偏差行为进行干预时,也可以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这些环境对个人的影响。

1.3.2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的发展是在一系列相互影响的环境中进行的,也就是“人在情境中”。个体的发展不可能是独立的,而是受其所处环境影响的,我们通常将其划分为三个系统:一是微观系统,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例如家庭和学校就是青少年主要的微观系统。二是中观系统,指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例如学校的风气和制度。三是宏观系统,指的是整个社会环境或者文化对个体的影响。我们在进行干预时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环境,亲子关系,职业观树立以及政府、媒体宣传等方式,将这三个系统的作用相结合,帮助青少年消除偏差行为。

1.3.3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是认知理论和行为矫正技术组成的理论系统,其基础是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该理论认为我们的认知与行为是会相互作用的,我们的认知过程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我们行为的改变也会影响我们的认知的改变,之后认知又会对行为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认知和行为的改变都能引发我们行为的改变。并且认知在情绪和行为之间起到了一个中介作用,如果人们的认知是理性的,那么他的情绪和行为都会是正常的;如果人们的认知是非理性的,那么他的情绪和行为可能都会出现不正常的表现。该理论告诉我们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产生是源于他们非理性的、不正确的认知,我们可以通过干预让他们意识到自己非理性的、不正确的认知,进一步让他们的认知和行为理性化,帮助他们消除偏差行为。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

2.1 相关概念

2.1.1 青少年

目前学者们没有给青少年下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各个领域由于对青少年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对青少年年龄划分也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为12-18岁,法学以18岁来划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而我国共青团将14-28岁作为团员的规定年龄。人们普遍认为青少年是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的年轻人。因此,本文将其年龄定义为12-18岁。

2.1.2 偏差行为

偏差行为也可以称为越轨行为。道格拉斯认为偏差行为是社会成员认为的与社会规范或价值观相违背的所有思想和行为。李杰春认为,偏离行为是指违反纪律、道德和法律规范的。我们可以将偏差行为划分为一般偏差行为和严重偏差行为。鉴于本文的研究在广西X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所以一般偏差行为主要是指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包括迟到、上课睡觉、上课玩手机等。严重的偏差行为是指构成犯罪的偏差行为。在该校的调查中,还未发现有青少年出现犯罪的行为,所以本文针对的偏差行为以一般偏差行为为主。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研究从个人、家庭、社会几方面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来进行分析。ZlataV,Boyko的《 Motivational and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viant behavior of teenagers》致力于分析动机和个人心理因素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同时他也提到社会动荡、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居住环境、家庭氛围等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1Bogdanovich N.V.和 Budykin A.V.的《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of adolescents with deviant behavior》认为信息安全这一社会因素会对青少年偏差行为产生影响。2

2.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许多学者主要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一部分学者从宏观的角度来进行了分析:李杰春的《青少年偏差行为成因分析及对策》运用了差异认同理论、差异接触理论和差异增强理论进行分析,将青少年偏差行为分成了违纪行为、违德行为、异常行为、不适当行为和自毁行为五种表现,认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成因主要是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同伴群体因素。3郭江山的《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成因及对策》认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成因主要是个人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4李淼的《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主要诱因》认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主要成因是家庭教育沦为“家庭学习”、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多元化、网络时代媒体的社会道德存在问题、学校教育的目的单一以及社会亚文化的熏染。5

还有一部分学者从微观的角度来进行了分析:刘江的《父母依恋、同辈联系与青少年偏差行为》选取了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0 年数据展开研究,从父母依恋和同辈联系两方面对青少年的偏差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对父母依恋越深(或互动越正向),偏差行为产生的风险越低的结论。6孙元,谢秀钿《朋辈群体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探究了朋辈群体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主要包含青少年对朋友交往的态度、朋友支持、朋友类型、朋友的影响、朋辈间规范等五个方面因素,从而得出青少年朋辈群体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父母和老师应该鼓励青少年多与朋辈进行交往,并且引导青少年识别朋友类型,建立积极健康的朋辈关系,这样也能使青少年从朋辈群体中获益,健康成长。7孙慧的《我国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论述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人格塑造作用、思想教育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和行为养成教育作用,并分析了当前我国青少年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认为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是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的重要原因。8顾伊楠的《独断教养型家庭中的青少年偏差行为》采用了个案研究,了解了案主产生偏差行为的表层原因,以及个人、老师、父母对其偏差行为的反应,从而分析出案主产生偏差行为的深层原因。案主产生偏差行为的主要原因是其生长于独断教养型家庭,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并且父母对其有家暴行为,所以案主也常用暴力解决问题。作者进而论述了独断教养型家庭对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的影响。9

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侧重于对青少年的偏差行为进行干预:崔慕岳,乔卫,李霄锋的《试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发生及干预》提出了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的模型,认为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产生经历了“受压产生不适——首度反弹并自我调试——自我调试受挫——二次反弹并背离社会主流规范 ”四个主要阶段。并将干预手段按主体划分为自助干预和他助干预。自助干预主要通过良好认知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的习惯实现。他助干预主要是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来向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及规范性的教育来实现。10向邑辉的《社会工作矫正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介入路径探讨》主要是依据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从社会工作介入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可以通过完善政策、改善学生所处环境来让社会工作对青少年的偏差行为进行矫正。11谢夏莹的《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偏差行为矫正研究》依据赋权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标签理论进行研究,从青少年不同的偏差行为来进行针对性的矫正,还采用的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等不同的工作方法进行矫正,也对工作进行了效果评估以及反思。12张茜的《小组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偏差行为研究》对武汉市X社区流动儿童开展了小组工作,详细阐述了小组工作的全过程,包含需求评估、方案介绍、介入过程以及效果评估,并且还分析了小组介入的优势与不足。13

第3章 个案研究

3.1 个案背景

3.1.1 学校概况

本文的个案研究在广西X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该校位于广西柳州市柳北区长塘镇青茅村,209国道旁。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约900人,在职教职工72人。该校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6个班,分为一个尖子班、一个次尖班和四个普通班。

笔者在该校抽取了一个尖子班、一个次尖班和四个普通班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包含了迟到、旷课、上课睡觉、上课玩手机、扰乱课堂秩序、抽烟、打架和犯罪八项偏差行为,接受调查的307名学生中,有133人曾出现过偏差行为。其中上课睡觉或上课玩手机的人数达133人,出现其他六种偏差行为的学生人数为19人,出现犯罪行为的人数为0人。并且普通班中曾出现课睡觉或上课玩手机的人数达125人,出现其他八种偏差行为的学生人数为19人,由此可见,不同班级的老师以及同学也会对青少年的偏差行为产生影响。

3.1.1 案例分析

在对访谈提纲进行整理后,笔者发现出现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其家庭教养方式主要为忽视型、溺爱型以及专制型,故此我们在访谈提纲中抽取了五个典型的样本,进行了访谈。五名同学都出现了上课睡觉或上课玩手机的偏差行为,并且学习成绩较差,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大多比较紧张。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农民工或者在家务农,这五名同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分别是忽视型、专制型和溺爱型,导致他们在青春期也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

同学

基本情况

偏差行为

A

父母都是农民工,由爷爷奶奶照顾

上课睡觉、玩手机

B

父母都是农民工,平时工作较忙

上课睡觉、玩手机

C

父母都是农民工,常与父亲发证争吵

上课玩手机、顶撞老师、打架

D

父亲是农民工,母亲经常责骂

上课睡觉

E

父亲为自由职业,母亲是家庭主妇

上课睡觉、玩手机

3.1.2.1 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

同学A与同学B的父母都是农民工,并且两名同学都是内宿生,只有周末会回家,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较少,亲子关系比较冷漠。其中同学A的父母从其两岁开始对他的照顾就比较少,平时同学A都由爷爷奶奶照顾,周末回爷爷奶奶家居住,与父母约两周见一面。同学B一直与父母共同居住,但父母由于工作较忙所以平时对他的关心和沟通都比较少,母亲偶尔会问及学习成绩,在生活方面几乎没有交流。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