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计风险防范研究——基于K公司的案例研究毕业论文
2020-03-29 12:54:37
摘 要
随着证监会对首次公开募股上市(IPO)公司要求的逐步提高,许多拟上市公司不惜以造假手段达到发行标准。新股信息披露和造假上市的丑闻同时也将其背后的上市中介机构推上风口浪尖,会计师事务所的诚信问题遭受关注,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能力与执业素质遭受质疑。降低IPO审计风险,不管对拟上市公司还是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人员,甚至包括监管机构都是至关重要的任务。
论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对IPO审计的特点、IPO审计风险的概念与来源进行了阐述。通过结合作者在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过程中的切身体会,选取该所承担的K公司IPO审计项目作为本文的研究案例。论文首先介绍了K公司IPO审计的过程,进而分析了K公司IPO审计各阶段存在的风险与成因,以此为基础,论文最后从制度层面、会计师事务所和CPA层面提出了防范IPO审计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首次公开募股;审计风险;拟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
Abstract
With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SRC for the listed companies, many companies intending to list have been exposed to the standards of the company by means of fraud. The scandals concerning the disclosure of new shares and the listing of counterfeits have also pushed the listed intermediary agencies behind them. The credibility of accounting firms has become a concern, and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 have been questioned. How to reduce the risk of IPO auditing is a crucial task for both the listed company, the accounting firm and the auditor, and even the regulatory agency.
Based on the review of related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this thesis elaborat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PO auditing and the concept and origin of IPO auditing risk. By combining the author's personal experience in the accounting firm's internship process, the K company IPO audit project undertaken by this accounting firm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case of this article. The thesis firstly introduces the process of IPO audit of K company, and then analyzes the risks and causes of K company's IPO audit at various stages. Finally, the thesis proposes prevention suggestions of IPO audit risk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accounting firm and CPA.
Key Words:Initial Public Offering(IPO); Audit Risk; Listed Companies;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CPAs)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3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4
1.3.1 研究内容 4
1.3.2 研究方法 4
第2章 IPO审计风险概述 6
2.1 IPO的定义与特点 6
2.2 IPO审计的特点 6
2.3 IPO审计风险的概念与来源 7
2.3.1 IPO审计风险概念 7
2.3.2 IPO审计风险来源 7
第3章 K公司IPO审计风险分析 10
3.1 K公司背景介绍 10
3.2 K公司IPO审计过程 11
3.3 K公司IPO审计各阶段存在的风险与成因 12
3.3.1 尽调阶段审计风险与成因 12
3.3.2 现场审计阶段审计风险与成因 13
3.3.3 出具审计报告阶段审计风险 15
第4章 IPO审计风险的防范建议 16
4.1 基于制度层面的风险防范 16
4.1.1 改变IPO审计委托模式 16
4.1.2 完善IPO注册制改革 16
4.1.3 提高CPA准入资格 17
4.2 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风险防范 17
4.2.1 完善业绩考核方式 17
4.2.2 会计事务所应审慎承接项目 17
4.3 基于注册会计师层面的风险防范 17
4.3.1 加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工作 17
4.3.2 提高注册会计师素质 18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19
5.1 研究结论 19
5.2 研究展望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市场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首次公开募股上市,以期能广泛吸收资金,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知名度,增强企业竞争力。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指企业为了募集发展所需资金,向投资者首次公开增发股票上市。而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IPO通过率高达92.5%,2017年前三季度是83.67%,新任发审委上任后快速下降到了60%以下,2017年11月29日更是创下发审会通过率为0的记录,截至2018年3月,IPO的通过率已降至36%。可直观解读,证监会在IPO审核不断提速的同时,对拟上市公司的审核力度和把控深度也在不断加强。
随着新任监管层对上市公司核查风暴的升级,曝光了许多拟上市公司为达到上市标准,不惜采取虚构经济业务的手段,虚增公司收入、资产和利润。新股信息披露和造假上市的丑闻同时也将其背后的上市中介机构推上风口浪尖。
一方面,由于拟上市公司的造假手法日趋演变和复杂,隐蔽性增强,对于中介机构来说,审查难度逐步增大。在这个背景下,注册会计师IPO 审计风险和职业风险性增强。与此同时,另一方面,一系列的IPO财务造假案件和审计报告虚假记载案件,也带来了投资者的质疑——对于证监会得以发现的财务舞弊和虚假披露问题,审计人员是能力缺乏发现不了,还是诚信缺失知晓而不披露?审计人员的从业能力以及职业谨慎性是否达标?会计师事务所又是否将诚信问题放在首位?审计行业的诚信应该是最为重要的,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尽职调查,投资者将无法依据财务数据选股、买股,进一步对国内资本市场失去信心。审计行业诚信问题会导致巨大的后果,出具不实或虚假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会被判处大量罚金,暂停或终身禁止接手新证权业务,其本身声誉和民众认可度也会迅速下跌。审计人员轻则处一定罚金,重则吊销从业资格,终身禁入资本市场。
提高IPO通过率,有效杜绝IPO审计失败事件的出现,不管对拟上市企业来说,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审计人员来说,还是监管机构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因此,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层面以及审计制度层面去研究和防范IPO审计风险就显得重要和迫切。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反思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现况,意识到对IPO审计风险的忽视对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及审计人员的影响;建议审计人员提高对IPO审计风险的敏感度,重视并及时发现IPO审计风险,并做好防范控制措施;建议政府及有关监管部门更加关注IPO审计风险对资本和金融市场造成的扰乱和混沌。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审计风险的研究在国外初步形成,起步较早,有更为久远和成熟的研究。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审计风险定义在国际会计准则(2004)中提出,准则认为:“审计风险是财务资料存在错报,但审计人员可能提供了不适当意见的风险。”
对于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有效控制措施,国际学者做了积极的贡献。德国学者Ebke(1984)通过关联分析,分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与审计风险成因之间的相关性,认为在注册会计师,被审计单位,外部监督机构和其他方都能明确自身责任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控制审计风险[1]。Simunic等(1980)认为降低审计风险的最有效方法是分行业应用会计师事务所,最终形成针对不同行业的专业审计方法[2]。Choi和Wong(2002)进行了法律风险与审计风险的关联性研究,将39个国家审计师选择与审计费用情况作为样本,结果表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将回避高风险客户,通过提高审计收费降低高风险行业或区域的审计风险[3]。
就审计风险而言,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拟上市公司需要出具的IPO审计报告对审计质量的要求更高更严格,审计风险也更大。所以不少学者以IPO审计风险作为独立命题进行单独研究。
Ramgopal Venkataraman等(2008)通过数据分析,得出IPO审计风险与事务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直接相关的结论。事务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相对较小,面临的法律风险也相应降低,随之审计质量降低,最终审计风险加大。同时他们也认为社会制度的合理性也是影响IPO审计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4]。Keith Czerney(2015)在研究内部控制等相关规定后,认为内部控制力度对IPO审计风险有重要影响。内部控制薄弱的企业审计风险往往较大 [5]。
可以发现,国外有关IPO审计风险的研究已经较为系统和深入,IPO审计风险概念、模型、防范与控制的相关文献已较为全面。但是由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资本市场、新股发行制度和相应的配套服务仍有待完善,所以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已有研究时,也要考虑我国特殊的国情,并结合当下具体环境,进行我国IPO审计风险的客观分析和研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日益增强,我国目前的审计标准和国际审计标准继续不断趋同。我国独立审计标准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和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适当意见的可能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6年颁布了《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其中采用了国际审计标准中的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自我国1980年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尽管在发展研究过程上与西方国家相比具有先天不足,但国内学者和会计行业从业人员从未停止过对审计风险等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
陈致平、王芳山(2002)认为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审计师素质是决定审计风险是否发生的主要因素,应主要从这两方面来控制审计风险 [6]。谢荣(2003)建议从源头上开展审计风险防范和控制,即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审计项目前,应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谨慎承接项目[7]。
尽管我国对IPO审计风险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由于与资本市场的密切关系以及我国IPO体系的特殊性,对IPO审计风险的研究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李平(2010)通过对当时上市公司的比较分析,认为IPO审计风险的控制不仅要求审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的共同努力,还要求政府随时关注资本市场动态,不断完善上市制度[8]。刘瑜(2013)认为上市公司审计风险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缺失造成的风险,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带来的风险,虚构交易对利润风险的操纵,以及财务报表错报风险等,同时为避免这些风险提供了建议,如加强审计过程中的审计程序,重视利润审计,通过自我管理有效控制风险等[9]。
彭贵刚,边安(2013)对照分析了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与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根据两个事务所在 IPO审计过程中所承担的审计风险以及选择的控制和处理风险方法,认为审计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审计过程中审计风险产生的因素以及IPO审计自身的特点[10]。杨寿康、罗迎霞(2012)以上市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现代审计风险导向理论在相对内部治理结构薄弱的中小企业是否能有效实施[11]。李凯歌(2017)主要站在证券市场和投资人的利益角度,分析审计主体财务报表造假的路径,最后总结出控制审计风险的方法[12]。
根据以上文献综述,能够看出我国对IPO审计风险的研究趋于系统,分析趋于深入,但是以会计师事务所所站角度,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和文献并不算多。但是进行具体案例研究可以有效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以及IPO审计风险防范控制实用性,有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风险把控能力以及事务所审计质量,同时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运用案例研究法,以K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分析IPO审计风险的基本防范和控制措施。也就是说,作者认为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应当融入审计程序的设计和实施中。
本文正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总体概括本文的选题背景、国内外对审计风险和IPO审计风险研究的文献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对IPO审计风险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包括其概念、特点以及我国IPO相关制度和规范。第三部分以K公司为例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对于K公司IPO审计的一般步骤进行了阐述,由此分阶段识别了K公司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第四部分提出了基于IPO审计风险的防范控制建议。最后一部分是结论与展望,得出研究结论;发现本文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尚需改进之处,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3.2 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以下三种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法:研读国内外IPO审计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结合中国证监会对IPO的相关规定进行分析。
文献索引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图书馆的有关图书、电子资源,阅读充分的国内外优秀文献资料及理论研究成果,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整合,为论文的撰写提供资料。
案例分析法:利用实习便利,收集K公司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并在对K公司进行审计项目的过程中,发现和分析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并在实地调查拟上市公司审计情况的同时,搜寻其他的相关审计风险案例,做对比分析。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理论研究法:国内外对审计风险定义,模型,IPO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
文献索引法:国内外对审计制度,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控制等相关文献。
案例分析法:研究拟上市公司K公司的审计过程,审计风险以及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收集IPO审计风险控制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理方式,做对比研究。
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层面和审计制度层面审计风险控制和防范措施建议
图1.1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IPO审计风险概述
2.1 IPO的定义与特点
IPO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的英文缩写,中文全名为——首次公开募股。指企业为募集发展资金,向投资者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增发股票。
IPO通过股份制改造有限责任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以股份公司为主体向监管部门申请发行股票并成立为上市公司,上市同时募集资金。上市成本主要包括承销和其他中介机构的成本、历史问题的标准成本(税收等)。通过IPO,上市公司可以迅速筹集不超过其净资产两倍的资本额,增加现金流入;可以规范企业的产业和金融体系,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使企业能够在公众的监督下运作。企业可以通过IPO迅速提升企业形象、知名度和品牌声誉,是有效的广告方式之一,能够帮助 企业开拓市场;与并购相比,IPO上市后企业的风险相对较小,企业经营环境具有可预测性和风险可控性。
不过,目前国内IPO上市准备时间和审批流程过长,手续繁杂,有额度限制,上市前的成本和风险相较于并购重组来说较大。除此以外,通过IPO上市对拟上市公司要求较高,一些行业甚至受到政策控制,难以上市。虽然中国证券金融市场对大部分央企“开绿灯”,但是对于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或者民营企业来说,上市是个难题。
2.2 IPO审计的特点
事实上,审计准则并没有明确区别IPO和普通年审的要求。根据审计准则,只要进行审计,都需要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保证真实合理的财务报表。但在实务中,对IPO审计的要求和对普通年度审计的要求实际上有很大的不同。
一般的年度审计和IPO审计,由于报告的用户不同,监管的严格程度也大不相同。普通年报的用户基本上是工商局或银行,用户少,监管不严。然而,IPO审计报告的使用者是广大投资者,用户多,证监会也会实施更强的法律约束以保证广大用户的利益。
除此以外,随着IPO上市高要求,高监管的逐步推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把审计风险降到最低,会严格执行审计准则,全面审计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解决潜在风险。同时扮演咨询角色,促使企业规范其账务处理。
总的来说,普通年度审计是为了提供审计报告,整个过程从会计进场,索要全部信息与资料,到出具一份几十页纸的报告,结束工作。工作的重点包括审计调整博弈以及审计费用谈判。IPO审计更像是提供服务,妥善解决企业历史遗留的问题,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对企业财务人员提供培训,这中间的每一步,还都需要和律师、券商以及企业做不断的沟通,才能将IPO审计报告成功出具。
2.3 IPO审计风险的概念与来源
2.3.1 IPO审计风险概念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审计风险的定义和解释不尽相同,但基本观点相似。也就是说,公司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有虚假或误导性的陈述。但是,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后,发布了审计报告,并提供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IPO审计风险是IPO公司的审计风险。
2.3.2 IPO审计风险来源
(1)双重代理下的利益冲突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职业行为准则》中明确认同了会计师职业的双重责任。注册会计师职业既是被审计客户(企业经营者)的代理人,又是社会公众(企业所有者)的代理人。注册会计师有可能利用这一双重身份与被代理人的一方合谋,损害另一方的利益。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