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在世界时尚(装)设计中的巧用与误读毕业论文
2020-04-06 13:11:31
摘 要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实力的增强,中国元素也随之进入世界视野,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设计师所青睐。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体现,它可以是齐白石笔下生机勃勃的写意花鸟,可以是梁思成设计中的雕龙画栋,可以是民族服饰上吸睛的热情图腾,还可以是江南烟雨中婉约的青花瓷。中国元素是形神兼备的,也是变化万千的,正因如此,中国元素在世界时装设计中经常会被误读,但若是领会到了其中的奥妙,往往又能跳脱平凡,迸发出美轮美奂的设计灵感。
本文基于传统文化内涵的背景下,重新定义了中国元素的含义及内容,从面料、色彩、结构、图案、装饰工艺等五个方面剖析了中国元素在世界时装设计中的体现形式。通过研究近年来国内外知名品牌及设计师的代表作品,总结出目前时装界巧妙应用中国元素的方向,同时也指出中国元素应用的理解误区。最后对国内外设计师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并展望双方的共同进步,最大程度地将中国元素的独特之美传达给世界。
关键词:中国元素;时装设计;巧妙应用;理解误区
Abstract
With China's increasing strength in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Chinese elements have also entered the world view and warmly loved by more and more designers at home and abroad. Chinese element deeply embodies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inner spirit of Chinese people. It may be the vivid landscape written by Qi Baishi, the splendid structure designed Liang Sicheng, the passionate totem on native costumes, also the romantic graceful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midst the picturesque southern. Chinese element is the unfathomable unity of form and spirit, which leads to plenty of misreading in fashion design. Yet if comprehending the essence of Chinese elements, on the contrary, it will break the routine and burst out fabulous design inspirations.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article redefines the scope pf Chinese elements, and analyzes the 5 main embodiment of Chinese elements in fashion design: fabric, color, structure, pattern and decoration technology. Through the study of vast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designers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to sums up the rule of the ingenious application and mis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elements. Finally, general summary of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fashion designers at home and abroa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common progress of both sides and conveying the unique beauty of Chinese elements to the full extent.
Key Words: Chinese elements; fashion design; ingenious application; misunderstanding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论文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
1.3 国内文献综述 1
1.4 国外文献综述 3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4
1.5.1 研究方法 4
1.5.2 研究思路 4
1.6 论文创新点 4
第2章 中国元素分析 6
2.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6
2.2 中国元素的含义及内容 6
2.2.1 传统中国元素 7
2.2.2 现代中国元素 9
2.2.3 有形中国元素 11
2.2.4 无形中国元素 11
第3章 中国元素在时装中的体现形式 12
3.1 面料 12
3.1.1 棉麻 12
3.1.2 绫罗绸缎 12
3.2 色彩 12
3.2.1 传统服装色彩 12
3.2.2 典型民族色彩 13
3.3 结构 13
3.4 图案 14
3.5 装饰工艺 15
第4章 中国元素在世界时尚设计中的巧妙应用 17
4.1 中国传统服饰的非中国化革新 17
4.2 中国传统图腾在时装设计中的巧妙应用 18
4.2.1 传统龙图腾 18
4.2.2 传统凤图腾 19
4.3 中国民族特色与时装设计的精彩碰撞 19
4.4 中国色彩在时装设计中的加分呈现 20
4.5 中国青花瓷与时装设计中的跨界玩法 22
4.6 中国书画艺术在时装设计的创新体现 23
第5章 中国元素在世界时尚设计中的理解误区 25
5.1 大量中国元素的空洞堆积 25
5.2 对“中国风”的凭空想象 26
5.3 对中国传统服饰的认知浅显 27
5.4 困于中国传统服饰设计的固有模式 28
第6章 结论 30
参考文献 31
致谢 32
第1章 绪论
1.1论文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全国各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实力稳步提升,强大的外交能力也将中国元素更多地推向全球人民的视野。尤其是对时装界而言,从2001年上海APEC峰会上江泽民主席的中国红锦缎唐装,到2015年阅兵式上第一夫人彭丽媛惊艳中外的优雅中国红礼服,中国元素早已凭借独特的魅力和变幻万千的形式,成为了中国软实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及世界时装设计中举足轻重的影响因素,为无数知名品牌及设计师的作品锦上添花。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与经济实力也呈快速上升的状态,时装消费早已从最初的满足生理需求发展为了满足追求美的心理需求,中国的时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待开发。显然,国内外时装品牌都已经洞察到这个事实,并试图通过迎合中国人民的民族骄傲及审美,以求在中国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品牌的野心驱使下,中国风的时装设计层出不穷,其中虽然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但同时也涌现出非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作品。揭开这些不知所云的“中国风”外壳,所暴露出的是国内外设计师都存在的,对中国风界定不明确、理解有偏差的问题。如何正确且巧妙地应用中国元素,从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了所有中国人迫切渴望解决的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全球时代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最基本的安全和温饱需求被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日渐升级。时装业的不断发展是必然趋势,消费需求庞大的中国市场也成为了全球贸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由此,国际时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已经到达了白热化阶段,运用中国元素的设计被大力推崇,在全世界掀起了一阵中国风。
本文意在通过重点研究目前中国元素在世界时装设计中的巧用,同时对中国元素在世界时装应用中的误区进行反思,并试图找出其中存在的某种规律,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立足于中国元素在世界时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以典型实例进行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来源于实际,所提出的建议和改进举措对于更加深远地传播中华民族优良文化,提高世界时装品牌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竞争力具有极大的参考性,有助于提高品牌价值、增加中国用户忠诚度,帮助品牌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文献综述
第一,关于中国元素的定义方面:
1981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宗白华著的《美学散步》,以诗人的笔触将自己对中国美学的独特理解娓娓道来,同时又以一名近代人的身份将中国美学与时代相结合,对精华部分的把握十分精准又与时俱进。对笔者理解中国元素的含义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内在联系提供了美学理论基础。
2001 年,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叶立诚著的《服饰美学》,从“中国服饰之美” 、“服装设计之美” 、“人体形态之美”三个方面对现代服饰的美学理论进行了启蒙教育,兼具艺术性和专业性,对本文的服装案例分析提供了重要的评判标准。
2005 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范围界定非常清晰。这对笔者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帮助。
第二,关于中国元素在时装设计中的应用方面:
以“中国元素”和“时装设计”为关键字在知网进行搜索,可搜索到论文20篇,其中,2012年和2015年研究热度最高。
北京服装学院的李平于2005 年发表的论文《中国民族元素在当今时尚中的再创造》,以20-21世纪的世界时装界为研究背景,当时的时装界中国风盛行,国内外的设计师都对中国元素青睐有加。通过对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中国风服装作品进行比较,总结出国内外各自存在的长处和短处,并对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中国风时装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合理的展望。
青岛大学的穆慧玲于2006 年发表的论文《中国传统造型元素与服装时尚设计研究》,对中国元素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剖析,随后结合中国传统服饰的造型方向及设计思路,对中国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升级应用进行了探讨。
东华大学的李宁于2010年发表的论文《关于中国元素在高级定制时装中的应用研究》,讲述了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元素该如何重新定义,并提出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划分中国元素的有效思路,以此为基础,开始深入研究在高级时装这个细分市场,中外设计师对于中国元素应用方式的异同点。最后对未来的高级服装进行展望,期待中国可以成为高定时装的佼佼者。
江南大学的马艳于2010年发表的《“中国风”研究一一中国传统服饰形制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技巧》,侧重于挖掘当代意义下的中国风时装与传统中式服装之间的联系,以及通过国内外设计师作品,总结出国内外对于中国元素应用思路的区别。
北京服装学院的毋海娟于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国元素在高级时装中的应用和反思》侧重于“中国元素”在高级定制时装这一细分市场中的表现,缺乏对整体市场的探究。作者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更新了中国元素的定义和范围,并首次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出发对“中国元素”进行了分类,并以此为依据介绍了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形式,整体结构十分合理。对本文的基础框架构造起到了参考作用。
上海大学的赵曼如于2012年发表的论文《中国元素在世界服装市场中的运用及影响》,指出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元素在服装中的应用早已升级,浅显的元素堆积或直接借鉴不再能称之为优秀的设计,应该更加关注中国元素的变形,以阐述其意境的形式向中国元素之美致敬。因此,文章首次将中国元素在时装中的体现形式分为了“形式运用” 、“意境阐述” 、“色彩呈现”三个方面,对本文的写作提供了极大的指导。
苏州大学的项婉钰于2012年发表的论文《凤凰图腾及凤鸟图案在现当代服饰中的应用研究》,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图腾文化的起源及定义,并以“凤凰”神鸟这一特殊图腾为例,结合国内外设计师的实际作品,对图腾在世界时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武汉纺织大学的冯梦婵于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国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了中国元素在新时代背景下流行起来的原因,并从“中国色彩” 、“中国民族元素” 、“传统图腾” 、“中国书画”等四个较为具体的小思路入手,结合近年来的优秀设计师作品,分析了中国元素在世界时装市场中的巧妙应用方法,并对未来的服装行业进行展望。
天津工业大学的朱凯迪于2016年发表的论文《中国风服装设计的分析及应用》以具体的设计师作品研究为借鉴,着重于剖析于“中国风”在国际服装市场中流行起来的原因。
天津科技大学的高秀珍于2016年发表的论文《中国民族元素在现代礼服设计中的运用》,侧重于研究中国民族元素在“礼服”这个细分市场中的表现,文章从对中国民族元素的定义及种类入手,并结合知名设计师们成功的民族元素作品案例,提出了要对民族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设计概念。
长春工业大学的张殿影于2017年发表的论文《中国造型艺术元素主导的棉麻服饰设计研究》,采用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与“棉麻服饰”这两个概念首先拆分,其次合并探讨的研究思路。开篇重新定义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及范围,深入研究造型元素的艺术特征及其在服装造型中的应用形式。然后以当今社会下的环境问题为切入点,阐述了棉麻面料的特质及其之所以盛行的原因。最后结合设计师实际作品,总结出中国造型艺术元素是如何从图案及款式这两个方面指导棉麻服饰设计的。该文章的思路十分有借鉴价值,同时对于棉麻面料的研究也很详尽,为本文写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持。
1.4 国外文献综述
总体上来说,国外针对中国元素的研究相对国内而言比较少见,但近年来随着中国逐渐与世界各国建立友好关系,中国元素开始崭露头角,中国风的设计也逐渐开始被推崇。国外因此也出现了一些中国元素的研究著作。
美国作者 Oliver Richard Impey 所著的《Chinoiserie:the impact of Oriental styles on Western art and decoration》,阐述了欧洲对于古代中国的整体印象以及中国风在欧洲兴起的原因,并跟随着历史的发展轨迹,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国风对于欧洲艺术诞生及成型的深刻影响,从巴洛克时期路易十四的中国风庭院,到洛可可时期沉迷于中国瓷器的路易王朝,都有着相当详细的记载。该书对于笔者追寻中国风形成的原因及其对欧洲艺术的影响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尤其是文中描述当时西方人是如何想象和理解遥远中国的人文风情并结合自己的民族文化将之传达出来的过程让笔者非常感动,西方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精神,是艺术发展的奠基石。
华裔服装设计师Vivienne Tam的著作《China Chic》,该书分为衫、囍、好、热、通、明、清、市和融等九部分,分别着重于探索时装、家庭与婚姻、童年、文革、佛教、明代、清朝、城市和电影与表演艺术等。书中的视角有时仿佛来自一个西方人,有时却真实地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东方人的共鸣。作者凭借着自己外籍华人的身份和经历,充当了东西文化融合的桥梁,提出的观点都非常独特。
复旦大学的Alyssa Cockrell于2012年发表的论文《China: a History of the Nation through the Lens of Fashion》深刻剖析了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服饰文化的社会学和符号性。服饰是中国传统的一种体现,具有象征性意义。服饰的演变同时也反映着中国历代不断变换的历史和文化。但是,不管服饰有怎样的变换,中国人仍于服饰中留存着民族特点。这个新颖的角度启发了笔者通过服饰这个视角来认识中国文化。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研究,笔者发现国外对于中国元素的系统研究仍然较为缺乏,也多停留在“传统”中国元素的研究层面,缺乏了对其“时代革新”的洞察。国内的研究较为广泛,虽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多为展示“中国元素”分别在国内和国外设计师作品中的应用。因此,笔者选择了以进一步细分和更新“中国元素”为切入点,分别研究其“巧用”和“误读”的案例,试图总结出其中存在的某种规律。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5.1 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查阅法、案例分析法及比较分析法,具体如下:
其一,文献查阅法:通过学校图书馆、互联网、实体书店等渠道,查找及整理了大量以“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元素” 、“服装设计”为关键词的资料及文献,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元素之间的联系,并总结归纳出中国元素的范围及其在时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二,案例分析法:通过互联网及画册等渠道,查阅和整理国内外设计师实际的作品案例,总结在当代文化背景下中国元素的运用思路,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
其三,比较分析法:将通过文献查阅法搜集到的大量二手资料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整合后,对比中外设计师对于中国元素应用的一般思路,分析他们的异同点及各自的优缺点。
1.5.2 研究思路
本文重新定义和分类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的“中国元素”,总结中国元素在时装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以此为基础并结合设计师作品,深层次地探讨中国元素的巧妙应用及理解误区,最后总结出其中存在的某种规律,并展望未来中国风时装的更好发展。
1.6 论文创新点
目前中国元素在世界时装应用中的参考文献,基本上都是以国内外设计师的代表作品为例,分别探讨“国内设计师”和“国外设计师”各自在中国元素应用上的方法及其成因,关注点更重于“东方”和“西方”这两个小角度对“中国元素”不同的理解。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元化,当今社会早已不是“不出门不能知千里”,东西方设计师的差距也在一点点拉近,过去的分类方式已不再具有太大的参考意义。因此,本文将尝试着从中国元素的“巧用案例”和“理解误区”来重新分类,侧重于其“应用”本身,从“世界”这个大的角度来解读并总结规律。
第2章 中国元素分析
2.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从概念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名词由“文化”和“传统”构成,强调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而非“文化”本身。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由古至今在生存发展、繁衍后代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文化体系;“传统”是指可传承的、风格明确、特点突出的社会历史因素,是思维习惯、行为方式、规范制度、风俗习惯、宗教、艺术的总和,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可延续性、可拓展性和权威性。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两者的有机结合体,是成型于中华民族历代生存、生育过程中的,对民族发展进程有影响力的一切有形物质和无形精神的总和,可概括为“晚清以前,集结中华民族的生活和生产经验创作而成的,滋生于中国这块土地上的,特征鲜明、结构稳定、世代沿袭、对社会历史有巨大影响力的宏大古典体系” [1]。
中国传统文化涵义广阔,可基本总结为: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独具魅力的语言文字;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扬名全球的工艺科技、深刻完备的伦理道德、博采众长的中国哲学[2]。
2.2 中国元素的含义及内容
目前为止,“中国元素”仍缺乏一个比较系统的解释。从《辞海》上看,“元素”是一个现代用语。它是当代的中国群众喜闻乐道的形式,也是传达人们对某些事物所持有的意见和观点的一种方式。它是语言也是图腾,是符号也是能让人感知到的信心,其形式和涵义之多变,绝非简单的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所能概括。“中国元素”其实是在现代背景下的世界视野或融入世界视野中用到的中国传统[3]。
以上是毕业论文大纲或资料介绍,该课题完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请添加微信获取,微信号:bysjorg。
相关图片展示: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