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某三甲医院大厅布局的调研与分析毕业论文
2020-04-10 16:01:07
摘 要
自1989年以来,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迎来了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各区域布局不规范不合理,导致了患者在就诊时的体验较差,容易产生就诊路线迂回、排队等待时间过长、没有足够的休息区域等问题,引发医患矛盾。因此,如何合理规范地布置综合医院的各功能区,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研究某综合医院的门诊大厅内各个功能区的布局是否合理,本文从流程分析、服务台数量改善、整体布局优化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对某综合医院的门诊大厅的布局做出了优化方案,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在实地调研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数据是各功能区间流动的患者数量与患者流动的路线,并对工作人员(患者)完成各项工作的单位时间进行了记录,在后期的分析过程中,综合使用了SLP布置的方法与排队网络模型优化,并结合人因工程因素,对门诊大厅的布局做出了整体优化。
关键词:门诊大厅;SLP布置;排队网络
Abstract
Since 1989, ushered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career in our country's development, many problems also followed. unreasonable and nonstandard regional layout lead to the poor patients experience in clinic, and the circuitous route, long queuing time, not enough rest area, causing the doctor-patient contradiction. Therefore, how to arrange the functional areas of comprehensive hospitals in a reasonable and standard way has become one of the urgent problems.
To analyze a general hospital outpatient service hall of each functional area layout is reasonable or not, based on process analysis, number of workstations improving, overall layout optimization three aspects, optimize the layout of outpatient hall of general hospital, and puts forward some improving 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field research, focused on data flow is the patients flow between different function areas and patients flow routes, and the staff (patients) to finish the work per unit time, in later process of analysis, using of SLP layout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the queuing network model, and connecting with the person for engineering factor, has made a whole optimization to the layout of the outpatient service hall.
Key Words:Outpatient lobby; SLP layout; queuing network
目 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2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3
2 影响医院布局设计的主要因素 4
2.1 我国综合医院的发展历程 4
2.2 影响当前医院布局发展的主要因素 5
3 大型综合医院大厅布局设计 7
3.1 设计目标 7
3.1.1 空间布局设计目标 7
3.1.2 交通流线设计目标 9
3.2 设计手法 10
4 某三甲综合医院案例分析 11
4.1 概况 11
4.2 门诊大厅布局现状分析 11
4.2.1 门诊流程 11
4.2.2 布局现状 15
4.2.3 调研分析 17
4.3 基于SLP的就诊大厅布局优化 19
4.3.1 功能区间患者流量分析 20
4.3.2 功能区间关系紧密程度分析 21
4.3.3 功能区间综合关系分析 22
4.3.4 各功能区工作台数量分析 23
4.3.5 移动路径分析及优化布局 28
4.4 方案评价与结论 32
5 结论 33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5
附录 36
第1章 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完善医疗体系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需求,然而与人民日益增加的医疗需要相对的,是我国医疗资源较为稀缺,分布较为不均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就医效率,满足人们的就医需求,已成为了众多学者的研究课题。其中,门诊大厅是医院面向居民的第一道窗口,如何合理规划和设计门诊大厅,关系着医院整体的医疗效率,也影响着就医患者对医院和整个医疗体系的评价。
-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自1989年卫生部发布《医院分级管理办法》以来,根据医院所属的功能与需要完成的任务的不同,我国将医疗体系分为三级,但由于三级医院的人才多、设备多、技术好,吸引了大部分患者就医,造成了三级医院人满为患,而基层的一、二级医院却处于闲置状态的尴尬场面。直到2000年我国发布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改变了以往将医疗体系分为三级的说法,而是改成了“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合理分工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设施变为了以大型医院为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两级医疗服务体系。
2006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中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来源给出了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即将由政府主办的一级、二级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转型向社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由区域医疗中心和社区服务中心构成的两级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式成立。
同时,伴随着医疗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我国从2003年医院管理信息化(HIS)建设热潮开始后,基础业务平台逐渐成型,至2014年,我国的医疗系统信息化已进入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阶段,直至目前,我国大中型医疗机构已经建成了具备基础功能的HIS系统和PACS、RIS、LIS等基础CIS系统,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则是将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系统继续深入到手术室和ICU等诊疗活动更为密集的区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调研三级医院的接诊水平,针对目前门诊区域规划不合理、患者就诊过程中有多处迂回、等待时间较长等问题,对三级医院的空间布局与交通流线进行合理的优化,这有利于提升三级医院的接诊效率,同时,在优化时也应注意人性化需求,提升患者的就诊体验,这对于缓解当前就医难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的门诊大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为对该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的门诊大厅的空间布局与交通流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与分析优化,其中门诊大厅的空间布局主要包括服务性功能空间(咨询、分诊、挂号、收费、取药等),联系性空间(走廊、电梯厅等)与服务休闲性空间(等候),而交通流线主要有水平流线与垂直流线两种。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收集门诊大厅中各功能区接待的患者数据,并记录一定量的医务人员处理单个患者业务所需的时间,对该综合医院门诊的接诊能力进行判断,并对影响数据的各项因素进行总结与分析,并基于开排队网络对各功能区(节点)的服务台数量进行优化,对患者的就诊流程进行分析,使用SLP方法对门诊大厅各功能区的整体布局做出优化,最后结合人性化需求(人因工程要素)对当前三甲医院的门诊大厅的整体布局给出一系列的优化与改进建议。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医院这个概念诞生之日起,就有许多学者针对医院的布局如何进行设置进行了多样的研究,而门诊部的布置更是医院综合建筑布置的重难点,我国的医院门诊部的发展到今天经历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
早在1972年,Klinikum Regensburg的德国大学医院的设计分析中,为解决如何将30个设施合理分配到30个地点,就提出了二次分配问题(QAP)。Elshafei(1977)提出了一个QAP公式,用于在开罗医院的一个医院内定位诊室的位置,目的是减少病人从一个诊室移动到另一个诊室的路程。Butler(1992)提出了一种QAP公式,用于布局设施和分配床位容量,然后采用模拟模型来捕获医院操作的复杂性。Boese, K.D.(1996)使用迭代全局优化模型尝试对此问题提出解决方案。Thomas Stutzle(1999)使用了相关性-距离分析方法,发现了256个全局最优布置;此后,使用新分支定界法确认了256个全局最优布置中的133个,并证实了Stutzle的256个解决方案确实是最优的解决方案。Yeh(2006)开发了一个QAP模型,用于设计医院的建筑布局,目标是使将设备分配给特定地点的总偏好以及将设备放置在彼此旁边的期望首选项的总和最大化,并将违反限制的行为总数最小化。Helber et al.(2016)提出了汉诺威医院的两级分层设施布局规划方法。在第一阶段,使用QAP公式将各部门分配到各位置。QAP模型采用了一种优化分解的方法来解决。第二阶段是在给定部门内再组织单位和病房,目的是尽量减少运输过程中资源的消耗。
在研究医院内部各项设施的相关性的部分,设施之间的相关关系通常是建立在Muther(1973)提出的AEIOUX接近评分系统上的,同时,整体布局设计的复杂性评分也来自于McHugh和Payne(2012)提出的工作环境中要求的安全、高效和用户友好的专业标准之上。
Reiling et al.(2008)呼吁应该提高布局的实用性:“改善护士和其他护理人员工作的自然环境,从而改善护士和病人的结果”。
从流程优化的角度来看,安立超(2014)对我国典型的三甲综合医院的门诊流程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5W1H方法和ECRS原则,可以发现特定窗口的排队过长问题,患者移动路线迂回问题等,通过使用流程再造方法对患者的就诊流程进行了优化,并对门诊大厅的布局进行了改善。
从排队论的角度来看,朱明珠(2016)基于排队网络理论,建立了一个包含各个服务节点的医院门诊流程的开排队网络模型,针对患者就诊的不同流程与患者往返于各个服务节点的调查,完成了服务台资源优化配置。
从人因工程的角度来看,朱娜(2006)从患者的舒适性需求、识别性需求、安全性需求、领域感需求、归属感需求、私密性需求、交往的需求、接近自然的需求等各个对医院的候诊空间设计进行了分析。马丽(2007)将门诊大厅的环境分为声环境、光环境、色彩环境、材料与质感、绿化环境、细节设计、标识设计等方面对综合医院的门诊大厅设计做出了一系列的优化。高行(2013)则是基于患者的行为心理学对医院门诊楼的空间进行了设计。邹亚(2016)将“患者体验”量化,以患者为中心地设计了医院的门诊空间。
齐琪(2016)则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交通组织优化上,强调多基面、模块化交通组织,加强交通与功能的对应关系。
- 国内外研究评述
通过国内外的文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针对综合医院的门诊大厅布局设计,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分析,在分析时需要注意合理设定优化的目标,并将多个方面的目标综合考虑,才能获得最优布局设计。
-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本文在使用SLP对医院的功能区布局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首次加入了基于开Jackson排队网络对医院门诊系统的各节点工作台的数量优化,使论文的探究更具现实性和可执行性。
本文的不足之处有,对就诊患者的就诊数据收集不够精确,由于不能同时观测多个功能区之间的物流情况,在分析时使用的物流数据具有一定偏差。同时,在优化过程中,忽视了一些可能的影响因素,对这些影响因素的更深入考量会在后续继续探究。
第2章 影响医院布局设计的主要因素
- 我国综合医院的发展历程
- 综合医院相关概念
综合医院是根据我国卫生部于2004年推出的《综合医院建筑标准》而建立的医院,一般也被称为全科医院,一般由门诊部、医院科室、急诊部、住院部、保障系统、行政管理系统与院内生活用房等七项部分组成。
- 我国医疗体系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第一个教会医院的产生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随后,国外教会诊所和医院逐渐增多,到了民国时期,我国自办的医院也开始萌芽,1947年,全国越有2000多所大小医院,90000多张病床。
时间推移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此时的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全国的医院数量有了极大的提升,自1949年的2600多所医院逐渐发展到了1982年的6000多所医院,而医院少,药品缺的情况也随着我国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和对医疗机构的重建而得到了改观,逐渐形成了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集体所有制为辅助的防治结合的城乡医疗卫生网络,但由于此时实行的是单纯福利性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所有的医院都是由国家独立主持,这种国营公立医院的体制既超越了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进程,增加了我国的财政负担,又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因此,我国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提出了要运用经济手段来管理卫生事业的说法。1985年是我国医疗改革的元年,卫生部提出了“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路子,把卫生工作搞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格局,并出现了跨越不同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界限的联合办院的新方式。至2006年底,全国卫生机构总数已达30余万家,床位数349万张,卫生人员总量达到562万人,构成了庞大的医疗卫生体系。我国医疗机构布局网已经基本建成,然而回顾这几十年,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经历了政府主导模式和市场主导模式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前者暴露了政府主导的僵硬,后者暴露了市场主导的失灵,因此,2009年新一轮医改摩拳擦掌,意图探索一条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新道路。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截至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已达12.7亿人,覆盖我国总人口的95%,全民医保的制度框架已经建立,并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医保网,此时,我国大部分居民的就医体验已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医疗信息化进程也在稳步提升。
虽然目前我国的医疗体系已有一定的发展与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医疗供给不均,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与盈利性不分、医药不分、管办不分,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当前的医疗资源总体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成正比,这是医疗体制、医患关系中存在的根本矛盾。因此,如何提高就诊效率,解决人民群众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 影响当前医院布局发展的主要因素
(1)医疗模式的转变
医疗模式是指人们对社会某一阶段中的医学形式的总体认识。从古至今,医疗模式大概有四个阶段的发展,从文艺复兴时代以前的神灵医疗模式到21世纪的自然哲学医疗模式再到整体医学时代的生物医学模式,目前,医疗模式已进入了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当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更加注重对患者的身心全面的关注,而不是从前的疾病单纯是躯体某处发生了病变。
因此,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当下的医院布局设计应该更加注重人的社会、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创造一个放松舒适的医疗环境。
(2)医疗技术的进步
十九世纪中叶,从Schwann提出的细胞学说开始,现代医疗技术开始正式发展。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现代医疗技术融汇超声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遗传工程技术等新兴科技,已成为当今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医疗技术以临床学科为中心,包括了所有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的现代技术与方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我国的传统综合医院的布局也有了极大的改变,医疗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这对医疗环境的更新和维护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缩短了患者的诊断时间,因此对于患者的流动路径与等待区域规划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3)信息化历程
信息化的普及使综合医院可以将患者信息统一存储,并实现数据的共享,同时,在物流调动和管理上也给予了极大的便利,信息化、智能化使得传统的就医过程发生了质的转变,目前的就诊过程更自助、更方便,自助挂号、收费、无纸化处方等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
(4)人性化要求
以上是毕业论文大纲或资料介绍,该课题完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请添加微信获取,微信号:bysjorg。
相关图片展示: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