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毕业论文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光影互动装置毕业论文

 2020-04-10 16:16:27  

摘 要

本文主要围绕毕业设计作品《梦境》,阐释基于Processing图像生成技术的图片动效化工作流程、毕业设计作品的命名释义、实施手段、视觉呈现特点等多层次内容及细节。探讨了不同时段的体验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该项技术替换原有的创作流程后,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发生的流程与性质的转变。在艺术传播过程中,交互设计技术又为艺术传播中传播策略、传播方式、传播效果三个方面发生了区别于传统艺术传播的影响,交互技术的体验用户也在艺术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了与传统接受群体不同的参与者形象。

关键词:Processing图像生成技术;互动性;艺术创作;艺术传播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focuses on the graduation project "Dream" and explains the multi-level contents and details of the picture-based workflow, the naming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work, the means of implementation, and the visual pres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Processing image generation technology. It discusses the role played by experiential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artistic creation at different times, and the process and nature of artistic creation and appreciation after the technology replaces the original creative process. In the process of art communication, interaction design technology has made a difference from traditional art communication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effect. The users of interactive technologies also played a role in the process of art communication. Traditionally accepted the image of different participants in the group.

Key Words:Processing Image Generation Technology,;Interactivity; Art Creation,;Art Communication

目录

摘要 III

Abstract IV

目录 VI

一、 绪论 1

1.1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2互动影像装置艺术于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2

1.3基于Processing图像生成技术的图片动效化交互设计的研究方法 2

1.3.1文献查阅法 2

1.3.2案例分析法 2

1.3.3设计方案落地 4

二、 毕业设计作品《梦境》制作工作及意义阐释 5

2.1设计作品《梦境》命名释义 5

2.2基于Processing图像生成技术的图片动效化交互设计的实施手段 5

2.2.1系统功能设定 5

2.2.2工作原理 5

2.2.3在线生成二维码 6

2.3基于Processing图像生成技术的图片动效化交互设计的视觉呈现 6

2.3.1交互动效视觉呈现 6

2.3.2静态成品视觉呈现 6

三、 交互设计技术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创作方式及目的趋向异同 8

3.1“除魅”下的“人生艺术化” 8

3.2交互设计就艺术传播理论下的多层次影响 8

四、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第1章 绪论

1.1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产出的折线图,可直观看出目前交互装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下图为交互装置的学术关注度折线图(图1.1)。可以看出在2010年和2014年关注度达到相对高度,主要原因是外文文献的数量突增。可见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组织对于互动影像装置的学术探讨热度在特定年份呈现了热烈的态势。

图1.1:交互装置的学术关注折线图

下图为交互装置的学术传播度折线图(图1.2)。可以看出学术传播的高峰出现于2012年与2015年。

图1.2:交互装置的学术传播度折线图

下图为交互装置的用户关注度折线图(图1.3)。可以看到用户关注度自2005年起成指数型上涨,后数据经波动但始终保持高关注度,这和近年来交互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各界范围内的成功实践作品有着密切的关联,互动影像装置与各领域的贴合性也在不断地磨合中持上升趋势发展。

图1.3:交互装置的用户关注度折线图

1.2互动影像装置艺术于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在公众艺术的大众参与性方面,互动影像装置因其科技性和强有力地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长久以来在公共空间设计领域倍受关注。互动影像装置满足了人们身心审美需求的愿望,能够升华城市的文化形象品质和促进社会进步及精神文明。

1.3基于Processing图像生成技术的图片动效化交互设计的研究方法

1.3.1文献查阅法

互动媒体艺术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成熟,逐步壮大发展,它是一种由技术衍生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打破了传统的艺术思维方式,让艺术作品不再是单一的给予说明,而是能够将参与者的想法、行为融入作品中,并衍生不同的效果。参与者即创作者,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创造全新的作品,“互动性”是其显著特点,它通常是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完成形式上的革新。

1.3.2案例分析法

莲象 / Lotus Elephant (图1.4)

teamLab, 2017, Digital Work, single channel, 5 min 20 sec x 3

图1.4:莲象 / Lotus Elephant

昙花一现系列的作品之一。所有事物都是奇迹般地,在没有边界且不断持续的生命的延续中显现。 大象会随着新生后逐渐蔓延的牡莲花花朵被描绘出来。然后花朵逐渐凋零。在每朵花凋零的瞬间,它所描绘的部分也会随之散去。

1194D立方(图1.5)

郭锐文 (Raven Kwok)

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的郭锐文 (Raven Kwok), 从他主修的摄影专业跨越到新媒体艺术领域,致力于在计算机程序与视觉艺术之间探究不同的表现形式。

图1.5:1194D立方\郭锐文

1.3.3设计方案落地

前期的资料收集工作中可以看出,已完成的大部分交互设计艺术作品多使用点、线的构成方式形成动效画面。《梦境》整体的设计方案即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使用面状的笔刷效果呈现动态艺术创作的过程,最终生成图像也因面状笔刷的特性而具有强烈的马赛克风格。动态的交互展示比起静态的画面更能够展现作品的生动性、强调艺术创作的流程、加强用户在整体交互设计作品中的参与感。

技术实现拟用processing视觉生成软件,同时为了将该装置的使用难度降低,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其采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增加其互动性。最后拟用投影仪连接电脑画面,将其内容投影在白色幕布上展示最终效果。

第2章 毕业设计作品《梦境》制作工作及意义阐释

2.1设计作品《梦境》命名释义

毕业设计作品命名为梦境,同时这也是整套交互行为完毕后最终投影所表现出的作品的名称。首先在视觉方面,因交互设计中的图像生成环节的固定方形笔刷设置,导致图片的最终生成效果带有一种模糊的笔触感,给人以梦里看花朦胧感。另外在创作流程方面,交互设计技术的应用实施中强调“交互感”,即每位用户在整套设计中的参与度,用户也就能够成为创作主体,主导艺术创作中的情感物化;通过扫描二维码上传自己的图片的形式,可将静态的图片转换为一张马赛克风格的作品,该过程中的实时演绎的绘画动态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艺术创作的趣味性,以动态形式表达的趣味性也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用户对于艺术的兴趣;而对于本对艺术拥有兴趣却因客观原因限制而无法系统学习的用户来说,《梦境》的交互体验也为其打造了一个美好的“梦境”,以简要的操作流程达成梦境的实现也成为《梦境》人文关怀性质上的重要体现。

2.2基于Processing图像生成技术的图片动效化交互设计的实施手段

2.2.1系统功能设定

主要功能为扫描二维码实时上传图片。使用人群通过使用手机扫描既定的二维码(注:可以通过除微信外的QQ、支付宝、微博等可以开启扫一扫功能的手机端APP进行扫描)自主选择现场拍照或者相册上传图片进入交互流程。当上传照片的人数为1时,实时上传该图片并在投影屏幕上进行动效化展示;当同时上传人数大于1时,每个人的手机会收到当前排队人数显示及提示等待时间。系统设置中一张图片的动效化默认展示20秒,随即切换下一张图片进行动效化展示。如若无人使用,则循环展示最后一次上传的图片。

2.2.2工作原理

体验者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将手机中的照片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接收照片并自动对图片进行居中裁剪,随后将裁剪完成的图片传送到网页端,进行动效化展示。

服务器给展示网页传送一张图片便删除一张图片,统计服务器中剩下的图片数量便可以将剩余排队人数及还需等待的时间反馈到每一个体验者的手机上。

2.2.3在线生成二维码

在二维码生成平台(如图2.1)采用ZXing与d-project,ZXing是一个开源Java类库用于解析多种格式的1D/2D条形码。目标是能够对QR编码、Data Matrix、UPC的1D条形码进行解码。 其提供了多种平台下的客户端包括:J2ME、J2SE和Android。

通过输入程序员的服务器的网址,并设置合适的“纠错级别”和“尺寸”,最后生成二维码,该二维码是体验者进入“上传图片”通道页面的途径。

图2.1:二维码生成平台

2.3基于Processing图像生成技术的图片动效化交互设计的视觉呈现

2.3.1交互动效视觉呈现

在open professing 上寻找到的开源代码---对方形镂空笔刷设置一定的前进路径、画笔抖动、笔刷疏密、透明度、大小,并在其行径路径上对蒙版进行擦除,以显露蒙版下的图片。

2.3.2静态成品视觉呈现

手机端页面呈现分为3或4个主要页面:上传图片- 拍摄图片|(开启手机访问权限-选择相册图片)- 提示等候页面(图2.2)。页面背景统一为用方形画笔绘制的蓝紫色渐变背景,与最终动效化呈现的画面风格一致,是带有“梦境”色彩的马赛克风格,页面主色调为蓝紫色,蓝紫色渐变能给人以舒缓的感觉,而渐变则是能大大增加画面的丰富性。

展示页面的主体内容是由体验者决定的,呈现效果是将体验者上传的图片进行正方形的切割后,再用方形笔刷的笔触将切割完成后的画面进行重新绘制,展示其从无到有的绘画过程。

图2.2手机端主页面

体验者上传的动效化的图片呈现在一个固定的背景里,该背景意在营造画廊一角(图2.3),画面的主体内容由斑驳的驼色墙壁、金属画框、画作名称、作画者姓名组成。画框旁注释着画作名为《梦境》,作画者是EVERYONE。

图2.3:静态效果图

第3章 交互设计技术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创作方式及目的趋向异同

3.1“除魅”下的“人生艺术化”

20世纪后半叶,尤其是世纪交汇之际,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引领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科技的便捷性与高效性使得人类对于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其中便出现了“除魅”的问题。“除魅”,顾名思义,指人类在不断探寻客观世界并深入对其的研究的过程中,在形而上的思维模式逐步转为形而下思维模式的过程中,将世界看作一切客观事物的客观存在的集合;在现代技术的影响下,人类开始认识到思想情感对客观事物的影响是不科学的,因而忽视思想情感的存在感,消解情感的意义与价值。这种现象伴随科学的出现而出现,日益广泛地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从前沿科学界普及至群众。

“除魅”的概念一定程度上将科学与艺术割裂开来,认为科学是世界运行的真理。十八世纪德国诗人海德格尔晚年的诗作中出现了“诗意的栖居”这一短语,所谓“诗意的栖居”是相对于“技术地栖居”来说的;指通过人生艺术化、诗意化,来抵制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个性泯灭、生活刻板化、碎片化的危险。

科学与艺术的割裂从人类社会生活角度来说并不是一个良性的趋向,人的情感表现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不可忽视,而艺术作为外化人类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取代的。所以面对科学与艺术二者的关系中,我们需要辩证而结合地看待二者。

交互设计技术是以科学技术为载体,以艺术创作为目的的二者结合新范本。交互设计技术作为时代前沿的技术给许多工作的流程形式与工作效率带来了历史性的变革,但在艺术层面上,物化情感的初衷是不为表现形式的进化而转移的。

3.2交互设计就艺术传播理论下的多层次影响

艺术与当今社会来说,其存在形式也因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而产生了变化,从传播内容走向对传播形式渗透,可见艺术与传播二者在社会的发展推进中也存在着互相渗透的趋势。

从传播策略来看,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兴传播形式大大降低了传统信息传播的成本,同时也大幅提高了传播的范围与效率。这些新兴传播手段给予了艺术在传播上与传统截然不同的策略模式;一方面,广泛的传播范围使艺术的普及度大大提升,艺术从生产力低下时期的“精英文化”走向了“大众文化”,群众的对于艺术的高参与度造成了艺术数量的上升,但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艺术为迎合市场而出现的质量下降的后果;另一方面,提高的效率意味着艺术一定程度上的“快餐化”,这个层面上需要引起注意的则是原初的目的是否仍是意识的物化。

从传播方式来看,新兴传播形式也使得个别门类的艺术传播加速萎缩,同时也孕育了新的艺术门类并使其迅速成为传播范围最为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一部分依赖人际传播的艺术形式扔保持着传播效率低的传播模式,进入了传播效率低—受众群众数减少—艺术形式没落的循环中;但可依赖网络手段传播的艺术形式却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人们为降低艺术欣赏的成本,打破艺术欣赏的时间与空间禁锢,往往更倾向于选择新兴的艺术传播方式。由此可以看出,传播方式的进化也关系着不同门类艺术的生存现状及发展。交互设计技术是在新兴技术形成并日趋成熟的今日下所探索出的一种新兴艺术形式,这样的形式仍然有着强大的潜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同时,我们也应在艺术伦理方面进一步思考信息技术能够为艺术所带来的优势与其掩盖掉的劣势。

从传播效果来说,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播效果有限,而新兴传播形式融合了传统艺术形式在艺术欣赏中的所缺乏的参与感。首先,传统艺术形式多数是以作者——作品——艺术欣赏者这样的标准流程来实现艺术创作到艺术欣赏的完整过程,艺术欣赏者对于艺术作品的“期望”与对于艺术作品中“空白”的心理填补都只存在于作品——艺术欣赏的这一艺术接受过程中,所以在传统的艺术接受过程中艺术欣赏者多处于下位者角度,试图感受创作者之所感、试图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其次,这样的三段式传播中的共情误差在所难免,因为每个创作者和接受者所身处的文化与社会氛围、接受的教育程度、对于世界的感知方式和纵深度都不相同,在这样的模式下多数艺术欣赏者只能作为艺术创作中一半的参与者,所以从传播效果来看,这样的模式是存在片面性的,至少艺术创作者的个人表达与艺术接受者的情感接受二者间并不平衡。但交互设计技术作为艺术创作的载体,艺术接受者的位置可以向艺术创作者转移,这其中平衡了二者本不对等的表达与接受关系,并且每个交互设计技术的用户在成为艺术创作者后的视野也将进行拓展,用户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会将其情感转向如何表达自身情感,这样的转变不仅可以激发一定程度上用户对于艺术创作表达和方式深入理解,而且能够为其在传统艺术接受中更好地体会艺术创作的表达。

第4章 结语

通过完成《梦境》——基于Processing图像生成技术的图片动效化的毕业设计实践,利用数字技术完成其特有的互动性趣味性,展示绘画的梦境之美,引导并激发体验者对绘画创作的兴趣。随后对《梦境》的创作目的,创作流程,创作技术,视觉呈现等方面进行了阐释,并探讨了交互设计技术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创作方式及目的趋向异同。

从以上资料收集及毕业设计的落地实践中可以看出,交互设计技术是以科学技术为载体,以艺术创作为目的的二者结合新范本。其创意思维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不仅是需要思维灵感,创意想法,同时也要熟知各种程序语言以及目前能够实现的艺术效果。可以说它是融合昙花一现的灵感、灵活多变的编程语言、装置形态的设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交互设计。单纯的程序的视觉呈现表现力是远远不够,因为程序语言的灵活多变的功能性,它被赋予了极强的交互性和传播性。技术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呈现方式,改变了了艺术的传播方式,传播范围,大大提高了其社会影响力,因此以艺术的审视眼光去创意,以技术的实现手段实现创意的作品将在未来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并呈现出更加繁华的景象。

参考文献

以上是毕业论文大纲或资料介绍,该课题完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请添加微信获取,微信号:bysjorg。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