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地区小型展示空间设计毕业论文
2020-04-10 16:59:28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去展馆观展群体逐渐增多,群众不仅追求其本身展出作品的价值,也在追求内部空间的舒适度和展览馆提供的多元化服务, 所以建筑空间设计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复合化的展览空间是建筑空间整体功能的优化组合,满足不同类型展览方式和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本文在第二章主要从场地环境、功能格局这两方面探讨当今复合化视角下展览馆存在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对比,针对第二章提出的问题,在第三章展览馆外部环境空间延续化和内部空间功能需求多元化两方面, 总结复合化展览馆设计策略; 最后通过以上分析结果,和现场考察来看,建筑场地整体规模和功能区域配置是复合化设计的两个关键要素,由于设计基地面积为425m²,整体规模不大,附近有居民区、学校因此将展览馆定位为社区型展馆。 深化北京什刹海小型展览阅读空间设计项目,将复合化理念运用到建筑空间中。
关键词:展览馆;复合化;建筑空间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people going to the exhibition hall, the masses are pursuing not only the value of their own works, but also the comfort of the interior space and the diversified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exhibition hall, so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is no longer single. It's compound. The compound exhibition space is the optimized combination of the whole function of the building space,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kinds of exhibition modes and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exhibition hall in the view of compound view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site environment and function pattern, through case analysis and research contras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raised in the second chapter,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external ring of exhibition hall is discusse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sign strategy of composite exhibition hall from two aspect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boundary space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rnal space. Finally, through the above analysis results, and field inspection, The overall scale and functional area configuration of the building site are the two key elements of the compound design. Because the design base area is 425 m, the overall scale is not large, and there is a residential area nearby, the school positioned the exhibition hall as a community exhibition hall. Deepen the Beijing Shichahai small exhibition reading space design project, apply the compound idea to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Key Words:Exhibition Hall; compound; Architectural Space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课题研究背景 1
1.2选题目的及意义 1
1.3研究方法 1
1.4相关概念界定 2
1.5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2
第2章 复合化视角下展览馆设计的问题探讨 4
2.1展馆建筑形态浮夸,与地域环境不符 4
2.2展览馆功能格局过于单一 4
第3章 复合化展览馆设计策略 5
3.1展览馆外部环境空间延续化 5
3.1.1现代与历史环境的复合 5
3.1.2展览与街区的复合 6
3.2展览馆内部空间功能需求多元化 6
3.2.1主要功能—多样化展览空间 6
3.2.2专业功能—集约式办公典藏 7
3.2.3延伸功能—开放性社区辅助 8
第4章 设计项目—北京什刹海小型展览阅读空间建筑设计 9
4.1设计项目简介 9
4.2前期调研 9
4.2.1区位分析 9
4.2.2建设沿革 10
4.3设计思路及展开 11
4.3.1概念提取 11
4.3.2室外分析 12
4.3.3室内布局 13
4.3.4 局部复合空间 15
4.4实体模型制作 17
第5章 结语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1
第1章 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展览馆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功能的需求也在增加。展览馆服务不再是单线的衍生,而是组合化,可持续的发展延伸。以复合化理念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实际考察调研,探寻如何更好的将建筑内外关系表现在展示形式中,为城市的发展建设起到良好的文化传承和方向指引,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城市发展个性。[[1]]由于建筑场地位于老北京风貌保存较好的什刹海地区,面对不同人群,如当地居民、学生、游客时,建筑功能起着一个相互联系的动态传播文化的作用。针对当地地域环境;针对群众功能需求;设计一个复合化的小型展览阅读空间建筑。
1.2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选题目的
随着复合功能理念的传播,许多公共建筑都开始朝多元化空间布局发展,展览馆也应时代的要求,将复合化理念作为一种研究手段融入当代展览馆的空间设计范畴中。尤其是近些年来其受众群体逐渐增多,人们不仅追求展品本身的观赏价值,也在追求内部空间的舒适度和展览馆提供的延伸服务。因此展馆空间设计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功能复合的。作为一个多功能的复合空间,提供给人们一个休闲的展览阅读空间场所,展览馆不单只是展示作品,还增加了阅读、休闲等空间。随着体验式经济时代到来,人们追求的热点由物质过渡至精神境界的需求,这也就展览馆在建设的过程中保持普遍性与特征性共存。因此,此次设计围绕建筑的内外关系展开,建立一个复合的小型展览阅读空间。
2.选题意义
当前我国展览馆建设存在模式单一、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功能区域复合化概念进行分析,整理。将对展馆建筑设计现状问题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于当代人们对舒适度的把握与多功能的需求,建立一个有特色的复合化小型展览阅读空间, 使建筑更实用化、更人性化,对当地的功能布局起着调节补充的作用。
1.3研究方法
- 现场调研:收集设计场地一手资料,对场地进行现状分析调查,为之后的方案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案例相关案例,找寻其处理展馆空间的普遍规律。并且在对场地分析的进一步掌握的前提下,在案例理论的指导下,去寻求多样性的设计思路和想法。
- 分析综合、对比:对现实案例中的局部功能区域进行深切的剖析,以便更了解功能区域并整合,形成一般方法应用。通过对比,国外的复合化建筑建设于国内相比已经相对成熟,有可以参照的精华之处。
1.4相关概念界定
1.展览馆:展览馆是作为展出临时陈列品之用的公共建筑。
2.复合化:应用于建筑空间中的复合,一般指不同功能空间在系统内部发生关联而合为一个新的空间整体,是“一种空间结合物,用于全部的生活,又是自我更新的,经济和有生命力的”[[2]]。
3.建筑空间:从建筑学角度来说,空间往往指由结构所围合的供人们生活和活动的范围[[3]]。建筑空间是组成建筑的最基本单位,空间布局取决于功能内在需求。
1.5国内外研究发展趋势
- 国外发展趋势
早期欧美国家博物馆出现在教会,直供皇室、贵族等上层阶级的人观赏。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封建阶级制度观念逐渐衰弱,从十九世纪中叶起,开始出现向普通民众展出艺术作品、历史文物等内容的博物馆。现在展览馆发展多与商业经济发展形成作用关系,成为大型交流活动中心,功能多元化,空间多样化,与周边城市区域形成一个联动的中心。
- 国内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前,在苏联模式影响时期,展览馆建筑较少,因此选取了同时期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美术馆做横向对比,总结归纳如下:1.整体平面对称布局,公共服务功能区域较少,每个展览空间内部几乎都有柱。2.功能方面以展览空间为主,每个房间用途界限明确。改革开放后,功能区域逐渐增多,如典藏、展示、研究、教育、社会服务等功能布置较为全面,但是在活动和使用上效果并不显著。伴随商品经济的萌芽,开始出现了一些商品经营活动,如纪念册、明信片等。[[4]]在当代展览馆上述的发展影响下,更多的展览馆开发模式形式不局限以往的在大场地独立开发,会有与商业建筑混合开发、旧建筑改造等。建筑设计造型更显多元化,功能配置显得个性和商品经济接轨。
从国内外发展趋势来看,展馆都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发展,但国外复合化展览馆较国内完善。
第2章 复合化视角下展览馆设计的问题探讨
2.1展馆建筑形态浮夸,与地域环境不符
展览馆要顺应不同时期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当地城市的环境氛围,融入当地环境,切合当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一些展览馆的设计和建设中,很多片面的建筑形式,只是为了建造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虽然跳脱出来,但与实际环境不协调,反而失去了美感,出现了很多后期问题,甚至重建,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客观上不利于展馆建筑的发展。
2.2展览馆功能格局过于单一
单一的复合模型是我国展览馆发展初期阶段盲目大规模建设热潮的主要问题之一。[[5]]主要表现为展览馆建设模式有局限性,相关服务设施不足,忽视了展览活动多样化的内在需求。现如今展览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活动总是伴随着其他的活动展开,相应的场馆应该是多功能的,可以应变不同展陈方式与人群间的互动。因此展厅必须是一个多元化的综合体,适应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需求变化。一个孤立的功能空间,没有规划其周边扩展,如:休息区、咖啡区、阅读区等,是无法满足人们对展览中心产生的周边功能的要求,,也无法形成商务中心区域,不能充分发挥展馆整体功能的效率,这是中国展览馆重复建设的原因之一。仓促的规划建设没有考虑到后续的功能发展,致使展馆失去相应的竞争力来吸引人群观展。
第3章 复合化展览馆设计策略
3.1展览馆外部空间环境延续化
展览馆外部空间延续,是指展览馆建筑布局考虑与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系连接,使城市空间到室外空间过渡丰富。如:建筑场地与周围的环境、街区结合,让人群有一众可以达到展馆区域的感受。
3.1.1展览与历史环境的复合
一些展览馆是在旧工业建筑上改建而来,也有一些展览馆处在旧城之中新建。在这些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区域下,展馆应当尝试利用适合的一些当地资源,谋求延续城市生地域性的色彩和材质。特色传统的建筑材质、空间细部、建筑色彩和建造技术的设计手段,有时候反而能在一众展览馆中脱颖而出,因为这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物质、精神财富。[[6]]如寿县文化艺术中心(图 3.1),徽州民居厚墙、小窗,垂直天井(四合五天井)、细窄的里弄,粉墙黑瓦等特点无不映射出自然、气候的特征。如兰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图 3.2),场地位于黄河北岸,方向沿黄河展开。立面材料采用横向肌理的现浇清水混凝土,肌理顺着自然形态黄河水流方向排列。
图3.1 寿县文化艺术中心(图片源自Archdaily建筑网站)
图3.2 兰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图片源自Archdaily建筑网站)
3.1.2展览与街区复合
可以在建筑物外过渡灰空间适当地增加一些座位、雕塑和基础设施。比如:桌子和椅子的整体形状要符合展馆整体设计排列,其形状与建筑物的颜色与形状要相一致或者呼应。吸引路过的市民在展览馆门口外阅读和聊天,或为观展疲惫的观众提供一个轻松的环境,让他们可以缓解视觉疲劳。既起到了宣传、引导作用,又发挥了功能区域界面的消影作用。
3.2展览馆内部空间功能需求多元化
复合的多元化,体现了不同功能的互动性,空间格局的多样化,以满足不同类型及内容的展览活动的要求。大概分为以下三类:
3.2.1主要功能—多样化展览空间
由于当代展品种类、展陈方式、展览形式的多元化,对展览馆的展场空间、空间结构组织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北京三区美术馆(图 3.3),展览空间结构形式不同,可以根据不同展品调整到不同展区空间。
图3.3 北京三区美术馆空间结构(图片源自Archdaily建筑网站)
3.2.2专业功能—集约式办公典藏
展览馆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有限的城市根据地内创造有效的空间,以满足功能需求。分区密集主要体现在储存功能上。展厅收藏功能的分类越来越精细,系统地划分了不同类型房间的集合区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大部分的典藏区域、办公区域不需要向外界开放,也不需要空间共享。这样的典藏室空间可以是紧凑排列的,方便工作人员到达每个房间。展馆的办公区域储藏区空间可以相对封闭,有一定的私密性。
3.2.3延伸功能—开放性社区辅助
延伸功能的开放性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1.开放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和部分展示功能,与城市空间共享,让观展群众可以自由到达开放区域。2.缩小主题相同的展览活动的空间联系,创造开放的展览空间。3.开放咖啡室、小卖部、阅读空间,并实现与交通空间共享,营造多层面的交往场所。[[7]]如汉姆生中心(图 3.4),延伸功能有图书馆、阅览室、咖啡厅和报告厅。[[8]]
图3.4 汉姆生展览中心延伸功能(图片源自Archdaily建筑网站)
第4章 北京什刹海——小型展览阅读空间建筑设计
4.1设计项目简介
什刹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什刹海区域保留了许多老北京建筑文化,如四合院、胡同文化等。 因此展览馆设计在保持建筑地域特色的同时,加入中国结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融合,从建筑形体上的围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聚拢”这一概念。
4.2前期调研
4.2.1区位分析
概况: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 设计场地位于前海南沿,场地外围有墙包围,挡住了观赏什刹海的最佳视线。建筑紧邻道路,建筑与建筑相隔距离比较近,需要过渡灰空间,打开视线。
交通上:该地区紧邻前海南沿,周边拥有大量的公交站点并且距离地铁口相对较近,出行交通便利。且设计场地位于景观区域,附近白米斜街有停车场,可以停放车辆。下车后,途中可以骑自行车,也可以坐有人力车,一边体验老北京交通方式,一边欣赏沿街风貌。附近有码头,可以轮渡游览,湖岛中心有冰场,季节性开放。
设施上:该区域内现有著名景点、学校、居民区、酒吧,人群功能需求多样化,因此展馆功能格局不能单一。
文化上:该地区位于北京旅游景观区,保留了许多老北京风貌建筑与文化,历史氛围浓厚。
图4.1 场地现状(图片拍摄自现场)
图4.2 区位分析图(图片源自作者自创)
4.2.2建设沿革
在实地考察后,我将自己走访过程中记录下来的资料进行设计和总结而得出的什刹海历史建设沿革。在这个建设严格里面记录了什刹海的重要历史节点,由此可以看出什刹海在北京什刹海建设发展史上的总体规划沿革(图 4.3),整体规划没有很大的变动,街道随四合院建筑格局分布,形成纵横的胡同街道。有助于更加直观的了解这个场所的环境布局,为下步建筑外部形态提供思路。
以上是毕业论文大纲或资料介绍,该课题完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请添加微信获取,微信号:bysjorg。
相关图片展示: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