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播表达方式研究毕业论文
2020-04-11 17:49:23
摘 要
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祖祖辈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在历史发展中特有的符号。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外来文化的冲击,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濒临消亡。为保护民族文化的传承,在当今社会,应考虑如何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和发扬。
现代传播手段更接近脱离传统媒介过久的受众,可以使他们更加容易的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这个目标出发,本设计广泛收集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概括出其典型的视觉元素,进而通过动画这一现代传播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展示与宣传。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传播;视觉元素;动画
Abstract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n ancient civilization and time-honored history, for which our ancestors have endowed us with abundant treasurable cultural heritages that serve as the historical symbols of Chinese nation. With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and the impact of foreign culture, however, a large number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have been posed on the brink of extinction. To safeguard national cultural inheritance, it is urgent to consider how to propagate and carry forward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using modern means of communication.
Modern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re more closer to audience who have broken away from traditional media for long. Thus,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get access t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To this end, the materials regard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of China have been extensively collected, based on which some typical visual elements are extracted. In additi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are exhibited and publicized based on these visual elements by means of animation that is one of the modern communication media.
Key Words: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modern communication;visual elements; animation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
第2章 有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点 3
2.2 本设计涵盖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3
2.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问题 6
第3章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分析 8
3.1 传播的定义 8
3.2 现代传播的形式 8
3.3 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传播的必要性 9
3.4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传播案例分析 9
3.5 中国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传播的可行途径 11
第4章 动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重要性 13
4.1 动画的性质 13
4.2 动画的传播功能 13
4.3 动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作用 13
第5章 设计实践 14
5.1 设计背景 14
5.2 受众需求 14
5.3 设计构思 14
5.4 设计执行 15
第6章 结论 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 23
附录 24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智慧与精神面貌,是各民族的瑰宝,也是民族精神的延续,其具有崇高的文化价值及艺术价值。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在当今以工业文明为主导的社会,非遗的传承遇到了困境,正大面积地面临消亡的严重威胁。它延续的方式主要就是靠传承人的代代相传,现如今老一辈传承人的逝去,年轻人不大多愿意学习其技艺,导致无人继承的局面。近20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度的加强,非遗的保护热潮掀起,立法、普查、产业转化等各项措施纷纷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日渐式微。当今全球化的趋势,更是加速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速度。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进行非遗保护与传承成了一个难题。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传播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极大的改变。新媒体的发展,导致传播媒介更加多样化,传播变得更加高效。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来说是一个有利时机。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是世世代代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了传播,文化才能更好的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播对其传承具有重大意义。通过现代传播方式,不仅延续了影像作为视觉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更以其独特的虚拟性、无限的表现力以及日益发展的数字技术,成为不可替代的新兴媒介。
在信息化的今天,现代传播特有的高效、快速、便捷性,对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走进大众的视野更为有利。未来利用新媒体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也会更加普遍。
本课题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根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播进行内容分析,研究现代传播技术与非遗文化融合的价值和意义。
目前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独有的时代烙印,难以迎合大部分年轻人的喜好。然而非物质物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真实的文化印记,我们不能因为它不符合当代人的喜好而否定它的价值,让它随时间消亡。结合现代传播表现形式,将传统非遗文化转化成图形信息,加入当今流行元素,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更多年轻人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非遗的认识,从而加深保护和传承意识。
1.3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本研究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针对其现代传播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对现代传播方式的研究,深入展开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代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研究的创新点,通过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有的视觉要素,运用动画手法将所选取非文化遗产项目结合现代思想再现于一个视觉动画的设计方案当中,联系当下流行文化的运作方式和传播方式,让非遗文化重新输入流行元素,让非遗面向更广大的公众,引起民众的兴趣。
第2章 有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源于日语“无形文化财”的英译。特指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类财富,故又被称为“无形文化遗产”[[1]]。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被中国沿用。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那些被各地人民群众或某些个人视为其文化财富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活动、讲述艺术、表演艺术、生产生活经验、各种手工艺以及在讲述、表演,实施这些技艺与技能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工具,实物,制成品以及相关场所。”[[2]]。我国界定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口头文学、民间绘画、手工技艺、表演艺术、民间知识等[[3]]。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其特定的特点,首先,它是跨时代、跨区域的文化与技艺的综合;其次,它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由于种族、文化、环境、历史等原因形成的民族差异,形成了不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同风格,代表了该地域的特点、文化、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具有流动性,一方面是由于继承人难免受当今的人口流动潮流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保护与继承也受地域审美观念的影响。
2.2本设计涵盖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分成以下十个类别: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又被总结为四大类型:表演艺术、传统工艺艺术、传统仪式、文化空间。本设计项目从这些分类中提取了12个较为典型的非遗类别进行研究分析,下表是对选用的非遗项目的信息整理与分类。
表2.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中的12个项目
名称 | 地点 | 发源时间 | 项目介绍 | 活动场景 |
高跷 | 山西、辽宁、甘肃 | 春秋时期 | 演出者在脚上绑上长木跷进行活动表演史遗迹改造而成 | [[4]] |
元宵节 | 全国 | 汉代 | 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农历的正月十五,人们在这天通常进行赏花灯、吃元宵的活动。 | [[5]] |
针灸 | 全国 | 一万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 我国一种独特的中医疗法,有着悠久的历史。由“针”法和“灸”法构成。 | [[6]] |
象棋 | 全国 | 春秋战国时期 | 中国传统棋类运动,属于两人对抗性游戏。 | [[7]] |
剪纸 | 辽宁、河北、陕西、浙江、广东、云南、山西、江苏 | 公元6世纪以前 | 一种民间艺术,用剪刀或者刻刀将纸剪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和花纹。 | [[8]] |
茶艺(潮洲工夫茶艺) | 广东潮汕等地区 | 宋代 | 传统的饮茶习俗,中国茶艺主要代表之一,称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 | [[9]] |
书法 | 全国 | 春秋末期 | 一种汉字的书写方法,通过章法、结构书写文字,使其具有美感。 | [[10]] |
中秋节 | 全国 | 唐朝 |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有赏月、赏桂、吃月饼等习惯。 | [[11]] |
川剧 | 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等 | 清朝 | 中国传统戏剧曲种。 代表特技——变脸 | [[12]] |
狮舞 | 北京、河北、 河南、江西、广东、贵州 | 三国时期 | 一项民间艺术。表演者装扮成狮子(狮子是由彩色的布制作而成)做出各种形态动作。 | [[13]] |
少林功夫 | 河南 |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 | 一项综合武术体系,我国著名武术流派之一。武功套路多达七百种,最大的特点是“禅武合一” | [[14]] |
琵琶 | 浙江、上海 | 秦朝 | 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有弹拨乐器之王的美称。 | [[15]] |
2.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媒体的边缘,直到2005年,韩国端午祭被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人们才真正开始关心起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到其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2006年,国家设立了“文化遗产日”,各地兴起了申请非遗热潮,一股“非遗热”开始,截至2017年,中国已有39个项目登上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以上是毕业论文大纲或资料介绍,该课题完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请添加微信获取,微信号:bysjorg。
相关图片展示: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