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园区下沉式绿化带改造毕业论文
2020-04-11 18:02:26
摘 要
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大门,在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逆城市化速度显著提高,尤其以发展中国家最为明显,城市发展占用大量的绿地使得硬化地皮与绿地比率进一步拉大,加上传统城市排水设施、排水能力有限,遇到强降雨天气极易出现洪涝灾害,城市淹水现象。下沉式绿化带作为一种生态环保的雨水渗透设施对于缓解城市雨涝,保护城市水安全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的支撑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生态功能性作用。本文集中介绍了下沉式绿化带对于降水不同阶段储集、下渗发挥的作用;下沉式绿化带竖向景观设计以及各类交通流线组织与绿地的相互关系。通过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结合亲身实践建模、研究案例来达到设计预期。在导师的多次指导和自己不懈的努力下完成了对科技创新园区绿化带改造设计的研究,得出了下沉式绿化带对于雨水下渗、渗透、净化、调蓄、使用、排放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们出行生活有着很大积极作用等结论。
关键词:海绵城市;下沉式绿化带;雨水渗透;景观设计;
Abstract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on a global scale urbanization, the counter urbanization rat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urban development and take up a lot of green space makes the hardening of the land and green space ratio becomes larger,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urban drainage, drainage ability is limited, floods, appear easily in heavy rainfall weather phenomenon of urban flooding. Subsided green belts, as a kin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rainwater infiltration facilities for alleviating urban rain waterlogging, protection of urban water security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concept under the support of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ecological function.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the subsidence greenbelt on the storage and infiltr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precipitation are introduced. The vertical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sunken green bel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traffic streamline organizations and green space. The design expectation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hands-on modeling and case study. In mentor's guidance and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himself again completed the retrofit design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k green belts in the stud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ubsided green belts for rainwater infiltration, infiltration, purification, storage, use and emissions plays an inestimable role, to beautify the urban environment, improving people travel conclusions such as life is a big positive role.
Key Words:Sponge city;Submerged greenbelt;The rain infiltration;The landscape design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
1.2.2课题研究的意义 1
1.3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2
1.3.1课题研究的内容 2
1.3.2课题研究的方法 2
1.4国内外下沉式绿地研究现状 2
1.4.1国内下沉式绿地研究现状 2
1.4.2国外下沉式绿地研究现状 3
第2章 绿地概念、分类及作用 4
2.1下沉式绿地定义 4
2.1.1广义的下沉式绿地 4
2.1.2狭义的下沉式绿地 4
2.2下沉式绿地的分类 4
2.2.1湿塘 4
2.2.2生物滞留设施 4
2.2.3渗透塘 4
2.2.4雨水湿地 5
2.2.5 调节塘 5
第3 章 科技创新园区下沉式绿化带设计构思 6
3.1下沉式绿化带元素提取 6
3.2下沉式绿化带设计定位分析 6
3.3下沉式绿化带设计风格解析 6
3.3.1下沉式绿化带形态设计 6
3.3.2下沉式绿化带颜色设计 7
第4章 科技创新园区下沉式绿化带设计实施 8
4.1设计原则及理念 8
4.2元素融入 8
4.3.2标准段主辅路分车带设计 9
4.3.3非机动车道与绿地关系设计 9
4.3.4人行道与绿地关系设计 9
4.3.5安全岛下沉式绿地及观景塔设计 9
4.3.6路边绿地节点设计 10
4.4设计单元组合排列 10
第5章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第1章 绪论
研究背景
深圳作为中国发展的龙头城市,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建筑面积、道路硬化面积迅速扩张,相应的城市绿地面积被压缩。深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集中强降雨,近年来的城市洪涝频发,对城市居民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海绵城市”发展模式的应运而生对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做了很大的改善和补充。传统模式是以改造自然利用土地为主,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生态,实行粗放式的管理方式,从而导致地表径流的大大增加,一旦出现暴雨天气很大几率会产生城市内涝的不良后果;“海绵城市”则是以顺应自然,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在城市开发过程中不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保护原有生态的低影响开发(LID),这种开发模式会在原因的基础上大大减少地表径流,一改以往的灰色发展为绿色发展。“海绵城市”发展模式让城市弹性适应水环境的变化以保证城市水安全。传统快排模式雨水排放量大于80%,而“海绵城市”发展模式下小于40%。下沉式绿地积极响应了“海绵城市”的号召,对于未来城市发展起到奠基作用,对雨洪管理给出了很好的应用手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目的:本设计以缓解城市内涝为主要设计方向来研究设计城市绿化隔离带,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指导下,以深圳市宝安区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区下沉式绿化带改造为试点,从而延伸到整个城市以至全国推广。通过设计 解决以往隔离带设计的不足,保护城市水安全,服务海绵城市建设宗旨。让城市弹性适应洪涝灾害,保证中小降水事件下不积水;大暴雨事件下不发生严重内涝;特大暴雨事件下保证城市安全的目的。
1.2.2课题研究的意义
意义:海绵城市建设采用自然生态的手法治理自然、通过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来达到生态城市建设目的, 致力于改善城市水资源问题、城市内涝、淹水等问题, 利用城市大小路网、绿地、屋顶等对雨水进行下渗、储集、释放、回用, 最终达到缓解城市内涝、保护城市水安全、节约水资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水是一切生活生产的源泉,离开了水,人类很难前行,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城市才能焕发活力城市生活才有灵性, 整个城市才能生机盎然。21世纪以来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重大的环境问题, 而海绵城市的建设模式则能够将以往大量排掉的雨水资源储存并且加以有效利用, 可以在极大程度上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雨水资源一方面被储存利用以供城市生活生产,另一方面城市内涝问题也迎刃而解, 大量的雨水径流经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调节塘、湿塘、雨水湿地等设施调蓄储备, 会大大减少产生大面积积水等严重问题, 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美好的基础上, 也大大改善了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就淹车一问题来说,下沉式绿地能有效的缓解积水程度,增加下渗降低财产损失。
1.3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课题研究的内容
设计的基本内容:位于道路周边的下沉式绿地设计(机动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与人行道隔离带);路牙石设计,下沉式环形岛设计,路口景观设计;隔离带植物配景等
1.3.2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为科技创新园区下沉式绿化带设计,主要依靠前期调研以及查阅的数据作为支撑,以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结合导师指导来设计。通过查询相应案例获得设计规范,通过图纸的绘制与事物模型的结合灵活展现设计要点,通过后期的展览展现设计成果,通过他人的反馈作出调整。
1.4国内外下沉式绿地研究现状
1.4.1国内下沉式绿地研究现状
国内对雨水收集利用以及“海绵城市”建设的探索研究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产生的城市问题也越来越多。国内海绵城市建设大多起步于近些年。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重工业的无序发展对水生态系统污染较为严重,我国的基本国情限制了我国雨水治理方式,西方的一家一户的雨水处理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在我国需要对下沉式绿地、雨水湿地等系统做出设计处理,用现有的绿地加强对路面、硬质化铺装上雨水的吸收调蓄,增加下渗。另外,在透水铺装上有较大的进步,通过对透水路面、透水铺装的运用,大大减少了雨水地表径流,对雨水的下渗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市政工程建设方面,政府部门加强了对生态水湿地的建设,将城市公园与绿地结合起来,通过景观设计与生态治水的连接,使得海绵城市的建设初见效果。最后,广大的市民对城市内涝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开始积极的投入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大潮中。国内以俞孔坚团队为代表的海绵城市实践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海绵城市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但全国范围内的海绵城市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1.4.2国外下沉式绿地研究现状
最早海绵城市的出现开始于20世纪末,目前西方发达国家以德国、英国、法国等为代表的国家已经形成了相对较为完善的绿色水循环系统,就是我们所说的海绵城市建设。国外城市化起步早,城市规划先进,对于城市管网的建设能力强,国外海绵城市建设能如此成功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城市建设的时候设计了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以家庭为单位的的蓄水池以及严格 的监管系统。由于每个国家地质、气候条件的差异,不同的地区对于雨水收集处理的方式也不同,现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大多将雨水和污水一起处理;采取小微型蓄水池、调节塘、雨水湿地、雨水塘对雨水进行收集。气候环境较好的国家甚至可以将储集的雨水用来洗衣服、浇花等日常生活。 国外海绵城市的建设在尽可能的保护原有生态的基础上相对依赖自然生态景观系统,最大程度上仿照原有生态的水文情况,通过生态措施净化雨水、收集雨水并加以利用,在这点上与中国接近,或者说中国学习了国外优秀的海绵城市建设经验。
绿地概念、分类及作用
2.1下沉式绿地定义
2.1.1广义的下沉式绿地
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一切具有一定调蓄积存雨水,净化、渗透、调节雨水径流的绿地,包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雨水湿地、调节池、湿塘等。
2.1.2狭义的下沉式绿地
狭义的下沉式绿地又称低洼绿地、下凹式绿地,但凡是具备能够接纳临近地面雨水,与地面存在一定高差,能够在降水时减少雨水径流,增加雨水下渗量的绿地。下沉式绿地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加以利用不仅可以达到缓解城市淹水的作用,也能起到很好的景观欣赏效果。
2.2下沉式绿地的分类
2.2.1湿塘
湿塘是指具有一定雨水调节、储蓄和雨水净化功能的景观水体,他既是雨水的调蓄地也依靠雨水作为主要补给水源。湿塘有条件可以结合不同高差绿地、开放空间等设计多功能体,即平时可以作为休闲娱乐场所,在强降雨发生时可以实现调蓄功能,达到绿地资源的多功能利用。
2.2.2生物滞留设施
生物滞留设施指在自然或人工形成的低洼处靠植物、土壤、微生物的共同作用来达到系统渗透、径流雨水净化设施。生物滞留设施有简易与复杂的区别,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
2.2.3渗透塘
渗透塘是指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利用本身的雨水储集功能,在调蓄径流雨水的同时增加雨水的下渗,渗透塘能在长时间内达到较好的渗透效果,使得下渗能力弱得硬质路面雨水有一个替代下渗区域。
2.2.4雨水湿地
雨水湿地利用物理、水生生物及微生物等综合作用净化雨水,是一种相对高效的雨水径流污染的控制措施,雨水湿地分为雨水表流湿地和雨水潜流湿地,雨水湿地常常与湿塘结合利用已达到更大的调蓄能力。
2.2.5 调节塘
调节塘的功能类似湿塘和雨水湿地,当径流雨水到达相应的雨水管道之前可以设置调节塘来一定程度上净化径流雨水。
第3 章 科技创新园区下沉式绿化带设计构思
3.1下沉式绿化带元素提取
科技创新园区下沉式绿化带项目设计位于深圳宝安桃花源科技园区,临近铁岗水库,海产品丰富,本设计主要元素来自于珍珠的形态,不仅包括珍珠本身表面的曲线形更是哪珍珠这一形象比喻城市绿地为城市所包含的“珍珠”。一颗一颗珍珠串连成的珍珠项链与城市绿化带形态上有着些许契合。
3.2下沉式绿化带设计定位分析
科技创新园区下沉式绿化带在“海绵城市”建设指导下,主要目的在于缓解城市洪涝,保护道路,防止淹车、淹水以及达到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下沉式绿化带作为城市少有的绿地能够有效消减硬化路面雨水径流,缓解道路因暴雨造成的雨水滞留雨洪灾害;减轻道路扬尘,依靠风和雨水能够最大程度的将路面的灰尘颗粒带入下沉式道路绿化带,净化有机污染物,减轻路面污染;是节约绿地灌溉用水,储蓄降水和路面径流, 补充土壤水源以及地下水的重要来源。综上所述,下沉式绿化带主要起着调节雨水径流,净化雨水以及生态景观的作用。
3.3下沉式绿化带设计风格解析
科技创新园区下沉式绿化带设计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支撑,以珍珠为设计元素,以科技感、未来感为设计导向,集功能、审美、体验为一体,将生态治水与出行交通、景观设计、城市管理有机的融为一体,采用特有的形态与颜色搭配来达到科技园区下沉式绿地的设计预期
3.3.1下沉式绿化带形态设计
下沉式绿化带分为中央分车带、主辅路分车带、自行车道与绿地以及人行道与绿地。中央分车带一改以往的直线线性采用不间断的弧线,通过与低矮植物的搭配达到蜿蜒起伏的效果;主辅路分车带通过乔、灌、草结合配置,加上护栏的运用,其中护栏由折线上下排列组成。自行车道区别于以往的直线铺装变为大弧线,结合大地的力量缓解城市生活压力,多转一个玩,多探一下头,多闻一闻自然地味道,放慢生活节奏,多看一看生变的环境。车道两边种植椰树、棕榈等热带植物创造出一种椰风海韵的味道。人行道(人行桥)离地面高程较大,人行道的架空增加了原有绿地面积的同时,也让行人换了一种行走感受,人行道穿梭在树干、树梢间仿佛浮游半空的飘带,不仅是通行的通道也是一道城市少有的景观。
3.3.2下沉式绿化带颜色设计
下沉式绿化带固有色为绿色,绿色为公认为最护眼的颜色,城市的灰色发展需要绿色填充的同时也主要别的色彩的注入,由此自行车道设计成红色塑胶铺地,人行道踢脚采用亮黄色起到警示的作用外还能丰富城市色彩,另外护栏全部运用白色
利用红、黄、紫等颜色的植物搭配烘托绿化带的整体氛围。人行道、自行车道边缘设计灯带装置,丰富绿化带以及整合路段夜间景观照明效果,
第4章 科技创新园区下沉式绿化带设计实施
4.1设计原则及理念
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支撑下,实行低影响开发原则(LID),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的破坏和改变。下沉式绿化带作为城市道路雨水径流调蓄的先锋应尽量避免硬化,通过植物、土壤、微生物以及其他手段共同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以上是毕业论文大纲或资料介绍,该课题完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请添加微信获取,微信号:bysjorg。
相关图片展示: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