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毕业论文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古代斫琴工艺技法的插图表现研究毕业论文

 2020-04-12 14:07:02  

摘 要

荆楚古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传统工艺逐渐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古琴的制作分为面板,底板制作,和琴,髹漆,配件,刮灰等六大步骤,通过整理古琴文献和现场调研就其现状来讲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目前斫琴研究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但是图片资料相对较为缺乏,工艺流程也不甚完整,现存的图片大多光线灰暗、工序流程模糊、背景杂乱,阅读者难以从中了解漆器制作的工艺流程。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发展文化融合,西方乐器逐渐占据了大量的市场空间。故此,本文旨在通过整理古琴文献和现场调研。还原了古琴的制作流程,运用软件技术将斫琴工艺详细绘制。弥补了传统古琴制作工艺流程图缺乏的现状。并将传统工艺与平面设计相结合,图片清晰、流畅,生动地表现了古琴的制作工艺,为这项传统工艺的传承做出贡献。

论文主要研究了对传统斫琴技法的图像描摹,进而提高其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们需要对斫琴的步骤图进行补充和新形式的表达。

本文的特色:图解式说明。

关键词:斫琴;工艺流程;非物质文化;传承

Abstract

Jing-chu Guqi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Stretching has been more than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but over time,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gradually submerg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river. The production of guqin is divided into panels, floor production, and piano, paint, accessories, scraping and other six steps, through the collation of the Qin literature and on-site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we are not difficult to find: on the one hand, the current Hacking Qin research literature is very rich, but the picture data is relatively scarce, the process is not very complete, Most of the existing pictures are dimmed, the process flow is vague and the background is messy, so it is difficult for readers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lacquer produc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Western instruments gradually occupy a large number of market space. Therefore, this paper aims to collate the guqin literature and on-site investigatio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guqin was reduced, and the technology of hacking was drawn in detail by software technique. Make up for the traditional guqin production process flow diagram lack of status quo. and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nd graphic design combined, the picture clear, smooth, vivid performance of the guqin production process, for the heritage of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to make contribution.

Keywords: Hacking Qin; Process flow; Intangible Cultural;Inherited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课题的来源 1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1

1.2.1课题研究的目的 1

1.2.2课题研究的意义 1

1.2.3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2

第2章 调研 3

2.1荆州采编 3

2.2 文献查阅 4

2.2.1古琴的历史 4

2.3 年轻人对乐器的喜欢和选择 5

第3章 斫琴技艺的现状 7

3.1 步骤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7

3.2 文化冲突 8

第4章 斫琴现存问题的解决办法 10

4.1 绘制精确的琴式结构图 10

4.2 绘制斫琴步骤的插画图 11

4.2.1 斫琴前的准备 12

4.2.2 制作木胎 13

4.2.3 灰胎的制作 15

4.2.4 其他步骤 15

4.3 文化氛围上的传承 16

第5章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来源

近年来,随着时间和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工艺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线,进而导致了相应的手工艺制作技法的流失和遗忘。因此,传统手工艺的保留和传承在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

然而就当前的国内外乐器发展的整个趋势中,我们不难发现似乎西方乐器更能得到年轻人的青睐,例如吉他,钢琴等它们不受场地范围的限制似乎更加能够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然而像古琴等中国古典乐器却经常被年轻人所忽略,虽然有不少非物质文化大师不断地尝试和宣扬这些中国元素的传承,但却因为表现形式的古板和步骤的缺失,未能够吸引年轻一代。故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调查和研究,来分析现存古琴的种类及主要特征,通过绘图的方式表现出古琴的样式、制作工艺,以现代的手法将传统的斫琴工艺更系统、更规范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意在传承斫琴这一传统技艺,并弘扬斫琴背后的传统文化底蕴。全文拟分四个部分来研古代斫琴的插画表现技法:其中第一部分是调研了解古琴的历史,琴式结构和文化背景,简述古琴的发展脉络。让读者对古琴的发展史有基本的认识。

第二部分根据调研分析斫琴技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根据现存的问题进而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对文献的图片进行补充说明,根据整理好的图像用线描的处理方式来表现说明。并加以图像化处理,是人们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和对待古琴。第四部分将得出本文的结论:根据图示等研究来表现出对古文化的自信,并展示出古代技艺的高超以此来增加大家的文化自信。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1.2.1课题研究的目的

古代斫琴技法的插图的表现研究,是通过对一定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斫琴的现存的问题以及插图表现的补充和细致的分析,进而完善传统工艺的步骤以及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使中国的传统元素得到传承和创新,进使得青年一代对本民族文化充满了自信。

1.2.2课题研究的意义

对古代斫琴技法插图的表现研究,在归纳了古今现存的制作步骤图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插画表现技巧,就能够产生这一时期特有的设计元素进而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进而帮助我们提高对年青一代对中国元素的喜爱和推崇。

虽然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开放式的大环境下,但西方文化和元素的仍然对本民族的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能否唤起民族文化的自信,将中国文化通过本时代特有的表现技法进行“优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统文化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改造,在设计中如何运用当下的表现技法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推敲的问题。

1.2.3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目前现存的大多数古代斫琴的步骤图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东晋顾恺之的《斫琴图》,其存在斫琴流程图的缺失,比例以及细节问题处理的过于写意,使得后人都其研究推敲存在误差和没有科学的数据支撑。因此,本文的创新点一,着眼于通过理性的数据比例对琴式和人物有一个系统的绘制,使读者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再通过琴式结构图的表现更加准确的体现出这个琴式的比例构成以及部件的配置。创新点二,运用手绘加材质的表现技法,来增强插图的观赏性,进而提高年青一代对本民族传统元素的文化自信。

第2章 调研

在确定了题目之后,便决定的要为之去考察。在调研中我大概分为两方面:荆州实地考察和翻阅书籍文献,通过大量的调研我也发现了许多现存的问题。以下便是我在调研时的所见所闻所想。

2.1荆州采编

荆楚古琴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调研地的选择上通过与老师的协商决定去荆州进行采编。在整个采编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工匠都是年龄大的手艺人,他们有自己的步骤和思维方式。但当我们与这些匠人聊天的同时我们发现他们没有具体的,科学的步骤和数据,很大程度上都是师傅带徒弟经验性的传承,他们缺乏理性的步骤和具体的数据分析。但在这次荆州之行当中也使得我对斫琴基本步骤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那些默默守护非遗工匠们的精神深深所折服。在博物馆里所展示的是不同的琴式结构和零部件,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工匠们的匠心,但在博物馆中我们看到的斫琴过程图确是少之又少,而大量现存的古图中存在这比例以及步骤的流失情况,根本不能很完善的表现出斫琴技艺的整个流程,对后代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制约性。

采编图

2.2 文献查阅

在荆州采编之后,我便搜索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对古琴的历史制作工艺流程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拓宽自己在古琴方面的知识面。但同样正是这样的简单的文献调研也暴露着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下便是我的文献调研部分展示。

2.2.1古琴的历史

古琴在古代被称为丝桐,瑶琴,又因为其有七跟玄组成故此也称为七弦琴,从古至今琴都是文人雅士所推崇的。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在周朝的时候,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也盛兴于民间,例如《诗经·周南·关雎》之中所描述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琴也受到了文人雅士的推崇,例如孔子所推崇的“六艺”之中,古琴就是其必修课之一。两汉时期,也有很多关于古琴的记载,例如西汉时期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是因琴而结缘。关于斫琴有图示表述年代也不尽相同,一种认为是顾恺之的《斫琴图》为其本源,第二种认为是宋人临摹其真迹并完善成画,第三种则认为其本源是东汉,因为在这一时期马王堆出土了弹琴佣。在魏晋时期,也有很多关于古琴的图画著作例如,嵇康就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琴人,其代表作有《稽氏四弄》《风入松》《孤馆遇神》等经典传世之作。在南朝也有关于古琴画作例如南朝砖画《竹林七贤与容启期》,在隋唐时期,琴学达到了顶峰,故此在这一时期所流传的斫琴工艺的巨作也是相较于最多的朝代,例如,李勉的《琴记》,隋代有文帝之子杨秀,在琴书大全中所描述的“造琴千面,散在人间”。以及唐代时期周昉的《调琴叕茗图》,而在这一时期日本也有关于斫琴的图像记载,例如正仓院藏金银平纹琴。在宋元时期,古琴的斫制,理论趋于成熟,再加上印刷术的普及故此有大量相关文献被留存下来,例如北宋赵佶的《听琴图》《文会图》等都有关于古琴的记录。在元代佚名也曾绘制《听琴图》。而在后世也有许多的关于古琴的记载,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古琴在古代文人雅士中的地位有多么的重要。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以上是毕业论文大纲或资料介绍,该课题完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请添加微信获取,微信号:bysjorg。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