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个体因素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
2020-04-13 11:20:44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最主要的实现形式,近年来,伴随“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从多个角度研究如何正确且符合客观规律地展开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对外汉语教师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也自然成为很多学者的主要研究对象。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上,很少有人注意到教师的“认知风格”这一个体因素对其教学判断和教学行为的主观性影响。基于此点,本文通过对学界主流认知风格的内涵了解以及对学习者认知风格研究分类的借鉴,列举了“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等四组可能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影响的认知风格,对其影响进行初步猜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课堂的真实案例和教师观点,具体探究教师不同的认知风格对课堂教学行为产生的作用,得出启示。
关键词:认知风格;课堂教学;对外汉语教师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alization form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rise of "the global Chinese fever", more and more scholars are committed to explore the way of carrying out a more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multiple angles. As the organizer of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it and naturally became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of many scholars. However, these studies usually have focused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bility level. Few people noticed that teachers' cognitive styles as one of the individual factors affect teaching behaviors. Based on this point, referring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academic mainstream cognitive style and the research on learners' cognitive style classification, this article cited "field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model" and other four groups on cognitive style, which might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ropose initial guess of this impact. Besides, on the basis of real cases and point of view of teachers combining with the Chinese vocabulary-teaching classroom,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lassroom-teaching behaviors affected by teachers' different cognitive styles specifically. What’s more, revelations were concluded.
Key Words: cognitive styles; classroom teaching; Mandarin teacher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现状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文章内容和结构 2
第二章 二语教师的主要认知风格及其行为分析 3
1.1二语教师的主要认知风格 3
1.2几种认知风格教师的行为分析 4
1.2.1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4
1.2.2特征性和功能性 5
1.2.3沉思型和冲动型 5
1.2.4适应型和变革型 5
第三章 教师认知风格对课堂词汇教学的影响探究 7
2.1对教学本位理论的影响 7
2.2对课堂教学策略的影响 8
2.2.1教学方式选择 8
2.2.2教学环节设置 10
2.3对师生关系处理的影响 12
2.3.1师生角色定位 12
2.3.2学生质疑处理 13
第四章 教师角度有关完善课堂教学的行为启示 16
3.1提高对教师认知风格的重视程度 16
3.2根据非教师因素调整行为倾向 16
3.3选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17
第五章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长,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汉语、学习汉语。面对汉语学习热度急剧增长的局面,如何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如何保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正确且符合客观规律地展开教学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汉语教学组织者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对外汉语课堂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最直接、最普遍的组织形式,其课程质量直接影响了学习者习得汉语的效率和水平,也直接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能否满足世界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其中,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师对对外汉语的课堂质量影响重大,针对该影响,国内学者从多角度进行了研究:有的从对外汉语教师知识能力水平的影响进行研究,如付思思(2017)强调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具备专业理论素养、外语素养、交际能力等知识能力,才能保证一定的课堂质量[[1]];有的从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熟练度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如郝丽霞(2011)提出实践性知识会影响占据主导地位的七类教学思想,从而影响教师的决断[[2]]。以上这些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探讨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
除了知识、能力等素养以外,教师的个体因素也是影响教师行为的一大重要原因。其中,认知风格的作用尤为明显,它将对外汉语教师的惯常行为方式融入备课内容、课堂应激处理行为等方面,使课堂教学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以此呈现出的课堂内容及行为同样影响到具体的教学质量。目前,有部分学者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认知风格进行了研究,例如段伟丽(2014)对“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得出了认知风格和偏爱教学手段的联系[[3]]。但一方面,相关的研究少之又少,且多集中在同一位学者的调查:另一方面,研究涉及的深广度不够,研究集中的方面也仅限于“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这一组认知风格而忽略了其他认知风格的影响。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教师往往对实际教学成果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双重影响:一方面,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设计直接决定了课堂质量;另一方面,不同教师的授课风格和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接受度和课堂参与度,从而间接影响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这些显性或隐性的行为方式都与教师的认知风格具有极高的相关性。不可否认,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认知风格的研究无疑对提高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帮助,然而目前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教师认知风格的研究十分匮乏。因此,探究不同认知方式对课堂教学各方面的影响有利于拓宽对教师自身素质研究的领域范围,引起相关专业人士对对外汉语教师个体因素的关注,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同时,我们能够在研究中发现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部分隐含问题,并从调整认知风格的角度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目前,国内在对外汉语教师的分配和选拔上仍然沿用传统观念,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是否具有优势取决于其知识素养储备的多少,而教师间不同的个体因素对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影响却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在这样的教学现状下,对教师认知风格的研究有利于为实际的对外汉语师资选拔、分配、任用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和标准,打破现有师资选拔“唯知识储备是从”的局面,减少盲目性。同时,本论文也从认知风格的影响角度就对外汉语教师个人如何有效利用和克服自身优缺点、满足教学需求提出可行性建议,帮助他们在现有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更为显著的教学成果。
1.3文章内容和结构
本文受二语学习者认知风格研究的启发和借鉴,选取了几对主要的认知风格差异,在对二语教师行为分析的基础上以词汇教学为例,结合对外汉语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的真实案例和个人观点,探究教师不同的认知风格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并就个中利弊提出建议措施。本文的正文内容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在绪论部分,本文简单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等研究的基础内容;在第二部分中,本文选取了几组相异的认知风格,简单介绍其区分内涵,并就其对二语课堂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在第三部分中,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为例,本文选取了词汇课堂上部分与认知行为倾向有关的真实观点和案例,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理论认同、课堂教学策略、师生关系处理三个方面对存在的认知风格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就具体的行为做出了利弊分析和适用条件假设;在第四部分中,基于第二章的具体分析内容,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师的角度提出了三条关于课堂教学改善的行为建议;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部分,结论中概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阐述了研究的意义,同时也明确了下一步尚待深入挖掘和辨析的领域。
第二章 二语教师的主要认知风格及其行为分析
1.1二语教师的主要认知风格
一般认为,认知风格是指个体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化和一贯性的偏好方式[[4]]。它反映出人类个体的思考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个体的日常行为倾向。认知风格种类的划分复杂多样,例如Grigorenko和Sternberg(1995)通过研究和分析,认为可以将认知风格从认知、人格、活动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杨治良和郭力平(2001)将认知风格划分为“整体-分析维度”和“言语-表象维度”。[[5]]划分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在这些已知的认知风格分类中,哪些具体的认知特征可能会对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突出的影响呢?
在二语习得中,研究者曾从学习者个体因素对习得效果的影响出发,探讨了学习者个体差异中的认知风格差异。刘珣(2000)认为对学习者来说,认知方式就是其学习方式,他重点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审慎和冲动、歧义容忍度三个方面对学习者的认知风格进行分析[[6]];王添淼(2009)基于几种维度的认知风格描述,重点选取了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反思与冲动型、整体与细节型、适应与变革型四组最具代表性的认知特征阐述了认知风格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7]]。有关学习者认知风格对汉语习得效率的研究较多,在比对了多位研究者对学习者认知风格的研究重点后,我们可以看出,在“习得”这一具体的行为过程上,对于学习者产生主要影响的认知风格主要集中在“整体-分析维度”这一类特征划分上,且重点突出,即主要集中在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审慎型和冲动型等属于该种特征的认知方式上。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