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的读与教——史铁生散文选篇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教学创新研究毕业论文
2020-04-13 11:22:03
摘 要
史铁生作为当代非常有影响力的残疾人作家,其散文清新质朴、蕴意深厚、感人至深。自新世纪初,他的散文作品就陆续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本文以《我与地坛》为例,探讨了史铁生散文选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原因,分析了《我与地坛》的生命意识、残疾意识等,并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我与地坛》节选课文为例设计了教学方案,并对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创新提出了一点建议。笔者力图通过对《我与地坛》读与教的思索,探讨其作为教材的价值所在、其背后的深层意蕴,及其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创新。
关键词:我与地坛;史铁生散文;语文教学
Abstract
As a very influential contemporary writer with disabilities, Shi Tiesheng’s prose is fresh, simple, profound, and touching.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his prose works have successively been selected into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xtbooks. This paper takes "I and the Altar"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reasons why Shi Tiesheng's prose selection was selected for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analyzed the life consciousness and disability awareness of "I and Altar", and used "I and Altar"As an example, we designed the teaching plan with the excerpts from the text of Ditan,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writer tries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deep meaning behind it through the thinking of reading and teaching in the "I and the Altar", and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inno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I and Altar;Shi Tiesheng’s prose;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 1
1.2 研究综述 2
1.3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3
1.4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第2章 史铁生散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原因分析 4
2.1史铁生及其作品 4
2.2中学语文教材中史铁生散文选篇入选原因 5
第3章 《我与地坛》的内蕴赏析 9
3.1《我与地坛》中的生命意识 9
3.2《我与地坛》中的残疾意识 9
3.3《我与地坛》中的情感意识 10
第4章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以人教版教材为例) 12
4.1教学目标 12
4.2教学重难点 12
4.3教学过程 12
第5章 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思考与建议——以《我与地坛》为例 17
5.1运用组合式教学法 17
5.2运用对比式教学法 17
5.3运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17
结 语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2
第1章 绪论
- 研究缘起与意义
1.1.1 课题缘起
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经济强盛,人民基本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世界全球化浪潮下,文化强国被提升到了战略地位,这体现了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首先要提升的便是文化素养。而要提升文化素养,最基础的便是落实到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在中国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式、串讲式,多以教师为主导。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在各中小学里,新的教学方法虽然正在被不断地发掘,但其中许多陈旧的教学形式仍旧存在。学生获取知识往往依靠教师的灌输和讲解,学生缺乏主动性。课文对学生而言只是一种学习材料,学生难以对课文所代表的文化、文学内蕴产生感情。在这种教学状态下,学生的文化素养难以提高。新的教学形式不推广,新的教学方法不发掘,必会阻碍对中小学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中学阶段时,我就接触过一些史铁生的散文名篇,诸如《我与地坛》、《合欢树》、《秋天的怀念》等,而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我与地坛》。史铁生摇着轮椅,每天来到这个斑驳的古园,他在这个古园里看薄雾笼罩的清晨,看骄阳高悬的白昼,看处处虫鸣的午后,看鸟儿归巢的傍晚。在这个古园里,史铁生坐在轮椅上,看日升日落、人来人往,听春日鸽子哨音、夏日蝉鸣冗长、秋日风铃长鸣,冬日啄木声声。我从《我与地坛》感悟到的是对生命的爱、对亲情的爱、对自然的爱。在大二的一次课题研究中,我与研究小组成员对中国当代残疾人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的变迁进行了整理研究,也是在这次研究中对史铁生的散文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史铁生散文中传递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在残疾人文学作品中占有独特地位,在培养中小学学生的情感价值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1.2 课题意义
语文教学作为中小学的三大主科之一,对学生的教育承载着重大的责任。《我与地坛》作为一篇优秀的当代散文,同时其作者作为著名的残疾人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对中小学生的文化教育能起到重大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收集归纳的方式对《我与地坛》及其作者的研究进行总结,同时归纳整理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实地访查的形式探究正在进行课改的中小学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总的来说,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
第一、引起学界对残疾人文学及残疾人作家的关注,挖掘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发现其对建立中小学生文化自信的重大作用。
第二、探索已有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理论,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论的研究,并进行系统阐释,在其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学形式以助于培养中小学生文化素养。
1.2 研究综述
史铁生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他独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前人关于史铁生作品的研究大多站在研究作者本人、作品思想、文学价值的角度。本文以《我与地坛》的读与教为立足点,探索史铁生散文选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创新研究。前人关于史铁生本人及作品的研究对本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所以对前人研究做一个综述就很有必要。
1.2.1 《我与地坛》相关研究综述
首先是对《我与地坛》文本的研究。目前这类研究又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从《我与地坛》作为文学文本的角度进行的文本解析,探究文本本身的深厚哲学内涵以及作家在文中展现的人文关怀。如赵勇(2011)《<我与地坛>面面观》从作者、文体、格局、结构、语言、立意等方面分析《我与地坛》这篇散文。陈福民(2009)《超越生死大限之无上欢悦——重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分析文本展现出的哲学意义。汪政、晓华(1993)《生存的感悟——史铁生<我与地坛>解读》中解析文本中的两条线索。李延凤(2007)《生命的追问与救赎——史铁生<我与地坛>之内蕴探析》分析作者关于生命的种种思考与作者深厚博大的散文意蕴。第二是《我与地坛》作为语文教材的教学研究,探究《我与地坛》的教学价值以及课堂实例研究。彭玉华、胡勤(2012)《<我与地坛>(节选)课例鉴赏》对课堂的实录完整展现了《我与地坛》作为教材的教学过程。孔丹(2016)《<我与地坛>之文本解析与教学价值摭谈》中探讨课文《我与地坛》教什么,有效性,教学价值的定位等问题。李雯宇(2016)《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解读课文——以郑桂华老师教授史铁生<我与地坛>为例》以《我与地坛》为例探究新式课堂。王维(2014)《史铁生散文的语文教学研究》以史铁生入选语文教材的三篇散文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唐红梅(2016)《语文教材中史铁生作品选篇与教学研究》也有关于《我与地坛》的教学研究。赵长河(2015)《语文教学的根本内容是言语形式——以<我与地坛>教学为例》探究言语教学的重要性。这些研究深入《我与地坛》文本本身,剖析了《我与地坛》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哲学内涵和对生命的反思,并对其作为中学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这对我们深入品读赏析《我与地坛》以及探讨其教学研究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是对史铁生作为残疾人作家的研究以及对史铁生作品展现的哲学内涵和精神嬗变的研究。如欧阳光明(2016)《从“残疾的人”到“人的残疾”——论史铁生创作的精神嬗变》。余勤(2006)《从残缺走向完美——访<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程光炜(2013)《关于疾病的时代隐喻——重识史铁生》。周磊(2001)《苦苦追寻“生之意义”——论史铁生作品的深层意蕴》。这些研究对史铁生的人生经历和作品思想嬗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史铁生作品思想的变迁,这使得我们对《我与地坛》所传达的思想内涵有清晰的定位,有助于我们把握《我与地坛》时期史铁生的作品所传达的思想。
1.2.2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创新研究综述
语文教学的研究。陆云鹏(2006)《摒弃功利化,让学生走向真正的语文》就提出语文教学要回归原文,比起轰轰烈烈的课改和新理念,让学生摒弃功利化,真正阅读原文,提高文学素养更为重要。孙小巍(2017)《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研究——以<我与地坛>教学为例》探究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对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金亚敏(2007)《高中语文课文专题组合式教学的初步探索——以<我与地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组合式教学为例》探究相似内涵或内容课文的组合式教学的效果。谢欢(2007)《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提出建设知情合一、平等对话、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创新改革如火如荼,如何让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如何让学生真正深入语文学习,掌握语文这一工具,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里吸收前人的智慧,前人的研究中对语文教学创新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与地坛》作为史铁生散文选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如何对《我与地坛》的教学进行创新,前人的研究和分析能够给予我们一个方向——以新课标理念为基础,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立足,结合《我与地坛》本身的文化意识,设计新的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
1.3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