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分析毕业论文
2020-04-13 11:46:04
摘 要
2013年11月,习主席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作出了 “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 ” 的重要指示,至今精准扶贫已经开展了近五年。距离“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也仅剩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国的扶贫工作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本文为了研究相关因素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以湖北省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湖北省恩施州近十年数据,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得出结论:道路与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劳动力流动、农村地区居民受教育程度与农村居民收入正相关。根据我国扶贫工作的发展和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加强贫困地区的道路与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好的培训和就业政策;重视贫困地区教育情况。
关键词:收入差距、精准扶贫、扶贫政策
Abstract
In November 2013, President Xi first made an important indication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dapting to Local Conditions, Classifying Guidance, and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when he visited Hunan in Hunan Province.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the past five years. From the “Thirteenth Five-Year Pla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achieving full poverty alleviation by 2020, there are only less than two years left.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China is facing a severe test.
In order to study the impact of relevant factors on th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Hubei Province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 Data from Enshi, Hubei province for the last ten years were selected.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data analysis, the conclusion was drawn: roads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labor force The education level of residents in rural areas and rural area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China and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roads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to provide better training and policies for rural laborers working outside the home; to pay attention to education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Key Words:Income gap,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2
1.2.1国外研究概述 2
1.2.2国内研究概述 2
1.3 研究目标 4
第2章 我国扶贫工作分析 5
2.1 贫困标准 5
2.2我国扶贫工作的发展 5
2.2.1输血救济式扶贫(1949—1977) 5
2.2.2体制改革推动扶贫(1978—1985) 5
2.2.3大规模开发式扶贫(1986—1993) 6
2.2.4“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94—2000) 6
2.2.5村级扶贫攻坚阶段(2001—2010) 6
2.2.6扶贫攻坚决战阶段(2011—2020) 6
2.3精准扶贫 6
第3章 湖北省现状分析 8
3.1全省经济状况概览 8
3.2全省贫困县简析 8
3.3结合恩施州现状分析 10
3.3.1恩施州贫困地区现状 10
3.3.2恩施州贫困原因分析 11
3.3.3实证分析 12
第4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16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19
第1章 绪论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光鲜的数字背后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十分突出的一项就是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当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超出一定的范围时,不仅会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而且还有可能影响社会和谐,演变成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在改革开放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的口号中,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高速增长,但同时也造成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问题。巨大的收入差距会加剧社会结构的分化,严重时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收入差距过大会动摇劳动人民勤劳致富的信心,当社会上出现过多非法致富、以权谋私等不当的谋利行为时,人们会对勤劳致富产生怀疑甚至会产生藐视劳动的不良社会风气,严重阻碍社会发展;收入差距过大时会出现社会上大部分资源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上的现象,而这少部分人的消费需求是有限的,大部分有消费需求的居民却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消费,从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限制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当收入差距急剧增大时,社会效率会下降,社会平衡被破坏,严重时会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收入差距分为行业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等,其中涉及范围最广、影响最大、最为突出的就是城乡收入差距。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我国从建国初期开始就已经展开了扶贫工作,经过近七十年的实践探索和发展,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农村贫困人口持续减少,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近几年,我国脱贫攻坚力度不断加大。2015-201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分别减少1442万人和1240万人。2016年12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的《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中指出,1978-2015这37年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共减少7.1亿,减幅92.8%,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5.7%,降幅91.8%;1981年到2012年,全球减少的贫困人口中有71.82%来自于中国,中国的减贫力度居全球前列,全球贫困人口的下降离不开中国的持续努力和卓越贡献。
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总量小但难度大的攻坚期。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人口仍然很多,而且剩下都是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更高,脱贫难度更大的贫困人口。要想在2020年实现让3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对我国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于我国部分贫困县的现状分析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我国精准扶贫政策今后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概述
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一书中第一次提出贫困问题,他认为从长期看,人口的增长要领先于食物供给的增长,也就是说食物供给的增长是算术级数的,而人口增长是几何级数的,因此贫困是不可避免的。[1]奥肯在关于效率与平等问题的讨论中以一个“漏桶实验”阐述了自己关于贫困问题的理论观点。他认为,政府想要通过税收实现再分配以减少收入差距,但实际上通过税收的手段一会影响富人投资的积极性,二会影响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在收入分配的过程中,可供分配的国民收入总量会减少,在追求平等的过程中会损害效率。[2]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表示争取效率就是要合理配置资源,增加国民收入,而争取平等就是要把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给穷人,减少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均等化,只有平等和效率兼顾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他还借由理论经济学在如何增进居民福利的问题上展开了详细论述。新福利经济学家们在庇古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序数效用论”、“帕累托最适度”、“补偿原理”、“社会福利函数”等分析工具展开进一步研究,结果认为政府应当保证个人的自由选择,通过对个人福利的最大化来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以此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以实现消除贫困。[3]
1.2.2国内研究概述
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近年来十分热门,也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流动及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
在教育对农村收入差距的影响方面,陈斌开、张鹏飞、杨汝岱通过研究发现教育水平差异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国家政策导致教育经费投入偏向城市,造成城乡教育不平等,从而导致城乡教育部门教育质量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居民人力资本投入的回报。城镇居民教育回报高于农村居民,因此他们会进行更多人力资本投资,使城镇居民人力资本投资水平高于农村居民,进而导致更高的城乡收入差距[4]。王朝明和马文武在研究中发现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会扩大收入差距,且由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二元性的影响,整个社会教育的发展会拉大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因此只通过发展整个社会的教育水平而不考虑城乡教育差距,不能够缩小城乡劳动力的素质差距,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是没有意义的。[5]覃杰在研究中发现,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越容易陷入贫困。[6]朱金霞,吕康银,李盛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发现劳动者的个体特征因素是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教育的作用尤其突出。[7]
在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方面,蔡昉、王美艳在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中,由于数据不易统计常常将流动人口排除在外,从而低估了这个群体的收入,继而高估了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低估了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事实上城乡收入差距并非我们所观察到那么大,如果将流动人口的数据纳入分析,所得到的城乡收入差距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得出劳动力流动不仅在理论上具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而且事实上它也正在产生这种缩小差距的效果。[8]邵勖、许超的研究结果表明稳定就业占比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负向效应”,稳定就业占比越高,城镇高收入群体越集中,从而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促进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统一,增强城乡劳动力的流动,将“负向效应”转化为“正向效应”。[9]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