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毕业论文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双重侵蚀”:网络位置与组织认同毕业论文

 2022-09-10 23:22:55  

论文总字数:24831字

摘 要

Abstract 1

第一章 前言 2

第二章 文献综述 3

2.1 组织认同:人际关系的影响 3

2.2 社会网络:人际关系的测量 3

第三章 研究设计 5

3.1 研究假设:社会网络结构位置与组织认同 5

3.2 变量测量与问卷选取 7

3.2.1 组织认同的测量 7

3.2.2 社会网络问卷 7

3.2.3 控制变量 9

3.3 资料收集 9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 10

4.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整体网社群图 10

4.2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以及模型选择 12

4.3 回归结果 14

4.3.1 网络程度中心性与组织认同之间的关系分析 14

4.3.2 网络中介性与组织认同之间的关系分析 14

4.3.3 网络结构洞限制度指数与组织认同之间的关系分析 15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16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1

摘 要

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技术,已经为组织研究者所应用,但是过去的研究很少将社会网络视角引入对组织认同的研究中,并且鲜少分析个体在网络结构中的位置对其组织认同的影响。本研究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大学班级组织内成员在不同人际网络结构位置上的不同会对组织认同产生何种影响。将人际关系网络分为咨询网、沟通网、情感网和工具网,并以6个班级组织作为资料收集对象。研究发现,个体在咨询网、沟通网、情感网和工具网中的程度中心性、中介中心性与其组织认同呈正相关关系,个体在沟通网、情感网和工具网中的结构洞限制度与其组织认同呈现负相关关系。这对大学班级的管理具有借鉴意义。同时,对于大学生班级组织认同的研究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窥探大学生群体的个体化倾向。

关键字:社会网络;组织认同;大学生班级

Abstract

The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have been applied by researchers to study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However, there are few researches introducing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network to the studies of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Moreover, fewer scholars emphasize how the location of individuals in the social network structure influences their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This research aims at analyzing how different location of organizational members in various social network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advice network, communicational network, emotional network and instrumental network, lead to the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organization identification has the positive correlate relationship with degree centrality, betweenness centrality, has the negative correlate relationship with structural holes (constraint index).

Those results can be used in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classes. Meanwhile, this research, to some degree, reflects the individualiz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 social network; organizational identification; university class

第一章 前言

组织认同自诞生以来,逐渐为越来越多的组织管理者和研究者所关注。个体的组织认同越高,便更有利于组织的发展。贝克、鲍曼在概括当代社会变迁时,都以“个体化社会”来描述其特征,即个体取代集体成为定位的标志,“为自己活着”逐渐成为社会成员的普遍要求(李荣山,2012)。虽然这种论述是基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做出的判断,但是有研究指出,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以来也体现出了“个体化社会”的特征(王建民,2010)。因此,在个体化时代的背景下,组织认同研究的重要性便更为凸显。因为组织认同像晴雨表一样,指示出个体与组织的联结程度,同时也可以显示出“社会何以可能”。总之,个体化时代认同危机的背景下,组织认同的研究对于“共同体”的维持有启发意义。

目前对于组织认同的研究多选取企业、公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而本文则选取了高校中的班级组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大学生对于其所在班级的组织认同。原因有二:第一,目前大学生对于班级的组织认同感较低,甚至出现了“班级认同危机”(廖爱军,2009;张东亮,2007等)。这种对于班级的冷漠和疏离感削弱了班级的凝聚力,甚至可能影响个人的社会认同。第二,大学班级这一组织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大学班级同学间的关系和社会网络不局限在传统社会中血缘亲缘乡缘的范畴,在大学相遇之前班级同学大多不相识。同时,与具有“后现代性”色彩的学生自发形成的兴趣类社团相比,大学的班级又具有较强的行政性和一定强制性,属于正式组织。总之大学班级具有“现代性”的色彩。贝克(2011)指出“个体化”概念的重要含义之一便是既有社会形式的解体,班级这一组织形式便是“既有社会形式”的一种,并不属于贝克所言的个体化时代的自组织,即个体出于自我文化的追逐而自己选择的组织。因此,研究班级成员对于大学班级这一组织的组织认同,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正式组织、传统(工业社会形态的)组织的态度,从而得以窥探大学生群体的个体化倾向:他们对既有的社会形式(如班级组织)是不是越来越多采取了漠视、抛弃的态度,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群体究竟是不是正在个体化的历程中?

在个体化时代,个体并非完全脱嵌于社会,个体并非自足的单子,也不是自我中心、我行我素的,而是越来越多地卷入与他人和制度的牵连,甚至是全体范围内的牵连(李荣山,2012)。由此可以看出,个体受“关系”的影响。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证明了人际关系对于组织认同具有影响,为本研究提供了学理支持。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来测量班级成员的人际关系,以探讨个体的社会网络位置如何影响其班级组织认同。研究目的有二:其一是测量大学生对于其所在班级的组织认同,探求班级危机是否真正存在。其二是探讨班级成员在社会网络结构中的位置与组织认同的关系。在理论上,本研究致力于以定量研究的方式,丰富人际关系作为组织认同的前侧因素(自变量)的研究,同时将人际关系尤其是社会网络视角引入对于组织认同的研究之中。在实践上,研究对于大学生班级建设和科学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组织认同:人际关系的影响

组织认同自进入研究视野以来尚未形成统一定义,对组织认同定义的侧重维度不同,有些强调组织认同的认知特性(Ashforth amp;Mael,1989),有些强调情感特性(O'Reilly amp; Chatman,1986),还有学者认为组织认同兼具情感特性和认知特性,甚至包含组织行为(Patchen, 1970)。虽然学界对于组织认同的内涵尚有争论,但不同定义中存在共性:首先,组织认同是一种归属,强调的是组织成员与组织间的一种关系。再者,组织认同与自我这一概念有关,正如“我看人看我”和镜中我的概念,组织认同其实是“我看组织看我”,或言组织认同是从组织这面镜子中映照的自我。如果将组织视为一种外在的结构,“我”作为个体,“组织认同”则桥接了宏观与微观这两元间的缝隙。由组织到组织认同再到组织内的个体,环环相扣,首尾相接,从而形成一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链条。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4831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