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毕业论文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宋词中的钟声意象研究

 2022-01-20 00:06:07  

论文总字数:13005字

目 录

题目 1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1

英文摘要 2

引言 3

1 钟的分类 3

1.1报时之钟 3

1.2音乐之钟 4

1.3寺庙之钟 4

1.4宫殿之钟 4

2 钟声在宋词中的不同情感意蕴 5

2.1漂泊异乡,离情依依 5

2.2钟送黄昏,岁月匆匆 5

2.3五更钟敲,醉解梦醒 6

2.4薄暮疏钟,人心凄恻 7

2.5荒钟旧响,兴亡如梦 7

3 钟声意象与其他意象的搭配 7

3.1钟声与楼 8

3.2钟声与月 8

3.3钟声与烟寺 8

3.4钟声与动物叫声 9

4 钟声与意境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2

宋词中的钟声意象研究

茹哲琪

,China

Abstract:The image of bell is particular in chinese literary words. It is different with other natural images. It is the product of people’s stepping into age of civilizations .The bell echoed in the history, people go through the history and create the history.The image of bell condensations man’s ideas about itselves , country and history. Therefore,it has more civilized atmosphere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Song Poems,the image of bell has many meanings.It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ong Poems’ expression and artistic conception.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paper summarize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ell.The main body has four parts,discuss the types ,the emotional implication ,the collocation with other images and the function respectively.

Key words:the poetry of the Song dynas; bell; the emotional implication; artistic conceotion

引言

钟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出现,此时钟的作用仅限于发出乐声。随着历史的发展,钟声逐渐被赋予报时,宗教,政治,娱乐,祭祀等功用。但此时它在文学中并没有成为意象,只是一种单纯的物品。随着文学的发展,钟声渐渐演变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经典意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所谓意象,就是承载了主观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它作为一个文学理论术语,由南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第一次提出。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刘勰写到:“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匠”。[1]这里,刘勰说的意象的含义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融合。而放在比较文学中,意象这一概念有了更具体的定义: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思想和感情的结合,被赋予了一些特殊的意义及具体形象。简单来说就是借物抒情[2]

钟声作为一种意象,它存在于不同时空,常以其多变的声音触发人不同的情感,唤起人们的思索。钟声这一意象的搭配性极强,组合其他意象,极大程度地拓展了诗词的意境。

在唐这一文学盛世,钟声意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频率虽无法与花鸟风雨之类相比,却也占据了一席之地。到了宋,诗词文化在唐的基础上又得到了高度的发展,而宋词又是宋代文学最主要的文学形式。在宋词中,“钟声”这一经典意象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据统计,在宋词中,涉及到钟声意象的就有将近两百首。其中贺铸,葛长庚,吴文英,陈允平等词人对钟声这一意象更是着墨颇多。

目前学术上对钟声这一意象的关注较少,相对集中于唐诗中的钟声意象研究,研究成果以期刊论文为主,比如马琦的《论王维诗歌中的“钟”意象》(《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 2013 ,第二期)),邓凌云的《唐诗寺院钟声的文学内涵》(《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11 , 第六期)等,成书的有郭筱的《晚唐夜诗意象研究》(湖南大学 , 2013)。此外还有些学者对台湾的听钟诗进行了研究,如黄乃江的《台湾诗钟研究》。唐诗中的钟声意象可以说研究地已经比较到位。但对宋词中钟声意象的研究却是空白一片。宋词中的钟声意象虽然对唐诗中的钟声意象有所继承,但并非全然相同。本文立足这一研究现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宋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可以说是填补了这一空缺。

1 钟的分类

1.1 报时之钟

报时可以说是钟最原始,最主要的作用。在宋词中,亦不例外。和一天的不同时刻相照应,钟声可以分为晨钟,晚钟和夜半之钟。晨钟这一意象常与暮鼓连用。晨钟暮鼓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古时(汉魏除外)城内的报时法,即早上敲钟,晚上击鼓。另一层指佛教寺院传统,早晨先钟后鼓,晚上先鼓后钟,用来集众参禅。考虑到钟声的普适性及其报时功能,这里侧重于第一层含义。天亮,钟鸣,城门开启,万户活动;天黑,鼓落,城门关闭,禁止出行,构成了古人基本的起居规律。晨钟还有五更钟,晓钟等说法。由于晨钟的敲打时间依据天亮的时间,因此不同地点,晨钟的时间有所区别,但基本都在四点至五点,预示着新的一天正式开启。此外,晨钟处日夜交替之际,可以说它是过去与未来,失望和希望的交汇。晨钟在预示万物新生,催人重整旗鼓的意义之外,还弥留着词人在昨夜的感怀。“楼头残梦五更钟”[3](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五更钟常常和梦与酒相联系。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无论是梦还是酒,都是与现实相对抗的事物,能够给人以虚无缥缈,迷离恍惚之感。所以说,晨钟这一意象在具体中间或带有抽象色彩,在入世的功用中又暗含了出世的一面。

晚钟,顾名思义,即为傍晚敲响的钟声,象征着白天的结束,一切劳动暂告段落。我们也可以想象,通常,晚钟以苍茫的暮色为背景,是沉默的,甚至略带压抑的。因此,晚钟独具悲凉的意蕴。南屏晚钟作为西湖十景之一,是唯一一个没有结合自然景物,单以钟声之清越悠长见妙的景点,可见晚钟在人们心中是独具审美价值的。

至于夜半之钟,顾名思义,就是在凌晨12点前后敲响的钟声。提起夜半钟,最出名的是《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句。夜半之时,万籁俱寂,而此时一声钟动,成为诗人所处空间中唯一的声音,词人漂泊在外的孤独感借孤立存在的钟声顿时被表达地淋漓尽致。这里,诗人和夜半钟声或许已经融为一体,整首诗没有提及人,却充满了人的情感。除了孤独,读者能在诗中感受到的还有文人们静思冥想后万物皆空的感悟。

1.2音乐之钟

早在先秦,钟作为一种可以发出声音的器具就在音乐方面崭露了头角(这里的钟,即编钟,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后来逐渐成为中国十大乐器之一,其在中国音乐历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钟的声音洪亮庄重沉稳。《山海经·海内经》说:“炎帝之孙伯陵,生鼓是始为钟”。[4]又有《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黄帝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5]虽然这些记载有些不是很准确,但我们可以看出,钟发出乐声早有雏形。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编钟出现在西周,在春秋战国秦汉两代为最盛。到了宋朝,钟在各种场合都有了音乐的作用,并且常以常与鼓一起出现。宋词中有大量的句子涉及到钟的音乐功用,如“太平箫鼓间歌钟”[6](宴几道《鹧鸪天晓日迎长岁岁同》)“华堂歌舞间笙钟”(毛并《江城子神仙楼观梵王宫》)等。钟作为乐器,它也就和寺庙中的钟声截然不同了。通过敲打木架上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器。“各种情绪可以通过音乐的刺激得到自身感知和释放”,[7]因此,不同场景中敲打钟乐所传递的情感也有很大区别,钟在古代多出现在宫廷宴请,征战朝见,祭祀等活动,启发某种特定的情感。其在民间很少出现。而词的创作主要的来源和表现对象常在士大夫社会和草野之间,“音乐”之钟在宋词中的相对弱势便可以推知了。

1.3寺庙之钟

唐朝,佛教大兴。伴随着宗教的兴盛,钟作为佛教的“犍椎”之一,自然成了唐诗中禅意寄托的一大载体,而到了宋朝,宋词虽然对唐诗有一定的继承,但随着宋明理学的兴起,佛教的衰弱,再加上“中国人在历史上一向没有很强烈的宗教信仰”[8]寺庙中的钟声在宋词中的出现频率逐渐减少,但仍值得关注。

寺庙之钟又叫佛钟或者梵钟,寺庙举行活动时常常用到,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一俗语中也可以表明钟在寺庙生活中的重要性。它可以召集僧人上殿,也可以提醒僧人诵经做功课,从日常的起床吃饭睡觉到举行法会都离不开它。寺庙敲钟,从敲打的时间,次数,轻重来看,都是不同的,用来提示不同事项。《百丈清规*法器》中所说: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8]宋词中的寺庙之钟较少,主要提到了黄钟和斋钟。黄钟是一种敲打乐器,多为寺庙所用,为阳声之首,声音庄严正大。宋词中有“吹起黄钟清调”(吴咏《谒金门》)。斋钟就是指寺庙里报斋时的大钟,一般敲三十六下。钟声响,僧众吃斋。“嬉到昏钟。睡到斋钟。”(刘克庄《一剪梅陌上行人怪府公》。

“引杵宜缓扬声欲长。凡三通各三十六下。总一百八下。起止三下稍紧。鸣钟行者想念偈云”[9]对于这句话的解释,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一百零八的总数正好是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七十二候的总和;还有一说是这一百零八声钟声正好驱赶人的一百零八种烦恼,让人在钟声中获得解脱。相较于其他场合的钟声,寺庙的钟声更加沉稳,更富智慧。不同时刻的钟声引领着人进行不同的思想活动。钟声的传播,使钟声不再受限于寺庙,从而普及芸芸众生,触动人们相似的情感与体悟。

1.4宫殿之钟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300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