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详情-毕业论文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社交媒体语境下的语言萌化趋势

 2022-01-20 00:06:16  

论文总字数:12318字

目 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1 “萌态”文化理论研究综述 1

1.1 “萌化叙事”的起源发展以及本土化 1

  1.2 “萌化趋势”的表现方式及特征 1

2 背景:社会转型与技术变革双重冲击下的心理变化 2

2.1 社会转型时期的天性释放与需求转向 2

2.2 技术变革带来创新语言形态的主动权 2

2.3 个体心理的逆反与角色认同 3

3 现象:“萌化”叙述重塑当前语言形态 3

3.1 自下而上的权威“萌化” 3

3.2 自上而下的“萌化”吸收 4

4 机制:社交媒体时代的语言萌化机理 4

4.1 技术革新 4

4.2 受众变迁 5

4.3 主流迎合 5

4.4 市场推动 6

4.5 文化拓殖 6

5 反思:社交媒体时代语言萌化的利弊 7

5.1 语言萌化的积极影响 7

5.2 语言萌化的消极影响 8

6 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社交媒体语境下的语言萌化趋势

安可心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henomenon of language cute tendency in the social media age, and on the basis of combing and elaborating the origin,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te narration" prevalent in the current social media context, further from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audience , The market promotion, the mainstream to cater to and cultural colonization of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social media era of language "Cute Tendency" mechanism, and finally reflect the language "sprout" the pros and con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lthough the trend of language initiation reflects the re-subversion and reshuffle of the right to dialogue in the audience, there is a certain negative impact on the depth of content, the degree of cognition and language health. Therefore, Phenomenon and pointed out its drawbacks.

Key words: language form;initiation;social media

1 “萌态”文化研究理论综述

1.1 “萌化叙事”的起源发展以及本土化

“萌”这一汉字原本最早出现在中国,其后流传到日本。最早日本运用“萌”字时多使用其动词词义,一般为“植物萌芽”的寄义[1]。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经过日本二次元文化的改造与异化后,它通常表现为御宅族见到喜爱的动漫女性角色后情感被点燃,精神振奋的状态。曰本学者四方田犬彦在《论可爱》一书中提到,“萌”这个词在动漫爱好者中频繁使用始于2003年左右。2004年和2005年,“萌”当选为日本最流行词汇,萌文化也变成日本最潮和最流行的文化之一[2]

之后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重新定义的“萌”又回流到了中国,与中国本土化的“可爱”意义糅合后,其指代对象发生了变化,“萌”字的含义不再仅仅指动漫中一切可爱的二次元角色,它开始扩大到社会群体中任一表现出“萌化”特征的人和事物。

2009年,一条标题为《都市女性兴起“萌”文化:47岁大妈打扮像少女》国内新闻引起了广大网友的注意,文中指出,一个47岁重庆女人平时热衷于“萌”打扮,是标准的萌女郎,这种新闻用语开启了萌化叙事在国内的传播,自此,“萌”逐渐被国内大众了解。

2010年“萌”开始真正成为我国大众的日常用语。“卖萌”成为一种时尚行为,而“萌住啦”、“好萌啊”、“萌翻了”也变成大众的流行词汇[3]。2011年,动漫迷所庆祝的节日一一“萌节”成为互联网热词。随之,“萌战”、“萌主”、“最萌大赛”等词汇也开始在动漫迷中传播开来。2014年月,豆瓣用户“髅髅宫歌留多”在豆瓣网小组里发表了内容为“今天出来没吃药,感觉整个人都萌萌哒”这一语句,“萌萌哒”开始在网络中掀起热潮,一夜间变成了全民娱乐的狂欢盛宴。

1.2“萌化趋势”的表现方式及特征

符号是意义的载体,给人以可爱感受的精神内涵必定与外在物质载体有着必然联系,在国内“萌态”表达中,一般以返童化的形式来展现其无害、纯真的特点。“萌”元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比较卡通化的可爱图像,例如近年来风靡国内社交网络的表情包,也有网友自发创造的“萌语言”,比如用“宝宝”表示“我”、“伦家”表示“人家”、“腻害”表示“厉害”等[4],还有用叠词“吃饭饭”、“睡觉觉”等来表示吃饭睡觉的意思,体现了主体返童化的心理特征。

而这些萌化的表现形式,相比起传统语义上的严肃、逻辑性强、复杂的特征,一般表现出草根性、纯真性、简单性的特点。它与严肃或者高雅的传统文化不同,这些含有“萌元素”的表现方式以其可爱俏皮的形式倾覆了主流的审美观念,公众往往能通过轻松的方式去接触和传播,因此作为一种草根性的亚文化,其亲昵、独特、轻松的风格立刻受到在社会转型时期苦苦寻求自我身份的青少年的青睐,它的存在和流行缓解了人们在焦虑的生存环境中的紧张心态,满足了人们对于温暖、轻松的情感诉求,使之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2 背景:社会转型与技术变革双重冲击下的心理变化

2.1 社会转型时期的天性释放与需求转向

目前,中国尚处于社会结构重组、体制变革的转型时期,但相比二三十年代社会文化对人自然天性的压抑与束缚,现阶段社会文化呈现出包容性与多元化特征。由于社会前期对娱乐性压制的触底反弹,社会整体世俗化的发展趋向出现空前的爆发,大众的思想摆脱了曾经政治控制下的严肃氛围,时代语言从严肃走向活泼,天性得以释放。

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生存竞争的压力导致人们紧张的情绪大肆增加,寻求轻松、愉悦的精神消费成为大众缓解焦虑情绪的最佳方式。弗洛伊德认为,压力可以通过移情的方式在非现实的虚拟空间中得到释放[5],因此大众会选择轻松愉快的娱乐方式来抵消在现实中感到的紧张压抑,这种需求转向为娱乐化倾向、轻松萌态化语言创造了一个突破口。

2.2 技术变革带来创新语言形态的主动权

随着新传播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对传播活动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媒体传播渠道和方式的革旧维新,还表现在对话语体系和语言范式的变革。

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能够传播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超大信息资源,它能够实现图像、文字、声音等视听觉全方位传播,这种富有强大视觉冲击的传播形态冲击着大众的感官,在如今的眼球时代,轻松简单而又冲击力较强的媒介表现形态无疑能够获得大多数受众的青睐。

同时新媒体在互动方式上也体现出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效果,它的双向互动、实时联动促进了主动型受众的生成,特别是以微博、微信为例的社交媒体的发展,为受众参与内容创造和生产提供的极大可能性和主动权。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实现了话语权的下放,使得每个人都得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与创造者,因为“主动的受众”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会依照自己的喜好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可以让他们通过新型技术来创造自己偏向的轻悦、可视化媒介表现形态。因此在社交媒体时代语言萌化趋势的促进上,新传播技术发挥着的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3 个体心理的逆反与角色认同

在“萌化”现象的驱动上,以90后为主体的青年群体成为这场革命的主力军。自80后退下舞台,90后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后,社会舆论就为其打上了非主流、反抗、前卫的标签。青年时代正处于人生整体阶段思想最为激烈的时期,因此青年亚文化不可避免的表现出对主流文化的逆反心理,而“萌态化”作为亚文化的一种,它的颠覆性、非主流性正好成就了青年亚文化对传统的反抗和对个性的追求,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对主流价值形态进行自己的改写,以娱乐、消遣的态度取代了主流意识形态和文化中的严肃感。

同时这种个体的逆反心理完成了对自己身份构建的重构,青年人利用网络平台的聚集效应完成集体的狂欢仪式,通过网络组织的建立,他们在这种“萌态”文化中找到了自我角色的认同与归属感,而亚文化的半封闭特性又使得处于圈内的人加深了对于自己身份的满足与维护。

3 现象:“萌化”叙述重塑当前语言形态

3.1 自下而上的权威“萌化”

在近期可见的语言“萌化”发展动向之中,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在社交媒体时代对官方形象的“萌化”建构和官方媒体的“萌化”吸纳。

如今“习大大”这一萌化称呼已经不足为奇,但最开始的时候,它的流传程度还不甚广泛。“习大大”是陕西方言中“叔叔”的意思,最早是由微博@学习粉丝团博主张洪铭创造,之后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和全国教师代表座谈时,来自遵义的教师刘铁问:“我叫您习大大可以吗?”[6],得到了习主席的肯定回答,至此,这一说法便广泛流传开来,并且被各大官方媒体吸纳,常见于新闻文本之中。

受众关于领导人的“萌化”叙述改变了官方主流意识,主流官方媒体的语态也逐渐走向“卖萌”的路线。例如人民网、央媒等主流媒体的官方微博中频频出现网络热词,“醉了”、“厉害了”、“扎心”等这些本身由网民创造的词汇出现在主流话语体系中,这种向萌化叙述靠拢的现象成为了当前政治传播的新常态,轻快活泼的语态凸显出主流意识对于草根性话语方式的接纳,表现出一种接地气的态度,加深了官方与平民之间的互动。

正经严肃的社会权威与“萌”色彩的结合,使得这种从下到上对权威的修饰和萌化拉近了网民与官方之间的心理距离,这种权威的“萌化”是由网民自下而上的一种革命行动。

3.2 自上而下的“萌化”吸收

语言萌化趋势不仅只是在网民用户群体中掀起一场狂欢,同时这场潮流也影响到了官方主流意识。在建构话语体系和新闻文本的过程中,媒体也渐渐带上了“萌元素”,吸纳了萌文化特征。

比如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报道,则明显增添了萌化特征。里约奥运会比赛期间,在对傅园慧进行采访时,她略带卡通形象夸张丰富的表情充斥在视频中,并且采访时的谈话氛围并没有表现出颓丧和自责的沉重气息,相对的是轻松欢快的采访气氛,“洪荒之力”立马在社交媒体中流行开来,并且带动了对其表情包的制作和扩散。可以看到,在这次的体育报道中,媒体一改以往严肃的英雄叙事风格,而是主动吸纳了当前网络文化中可爱、轻松、娱乐的话语元素,以“萌”来策划报道内容,刻画运动员,赢得了大众的关注与认同。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318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