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22304字
摘 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社会对老年人群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老年人衰弱的相关问题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研究。本文旨在通过研究衰弱状态对老年人各种不良健康结局发生的影响来揭示衰弱评估对健康风险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来自2011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问卷中5165名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作为样本,采取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队列研究),运用Stata和SPSS统计软件通过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来研究老年人群的衰弱状况是否会增加其不良健康结局发生的风险,并评估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 研究表明,衰弱前期或衰弱状态对老年人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血脂异常、BADL障碍、IADL障碍、身体疼痛、记忆相关疾病等健康风险的发生有显著影响,除此之外,衰弱与跌倒、情感及精神方面问题和其他慢性病也有密不可分的关联。讨论 通过四年内的队列研究,可以发现衰弱对于老年人未来发生许多不良健康结局的风险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对老年人进行早期、定期、全面、有效的衰弱评估尤为重要。关键词:老年人;衰弱;健康风险;队列研究
Prediction of Health Risks by Frailty Assessment of the Elderly
Abstract: Objective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in China, the society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elderly's health. Problems relating to the elderly's frailty have also aroused extensive research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This paper aims to reveal the predictive effect of frailty assessment on health risks by researching the influence of frailty on various negative health outcomes in the elderly. Methods Sample of 5165 elderly people aged 60 years or more was retrieved from the 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 in 2011 and 2015.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cohort study) was used to study whether frailty of older adults w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negative health outcomes, as well as to assess the extent of its impact.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i-square test and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using Stata and SPSS. Result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state of prefrailty or frailt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occurr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such as diabetes and dyslipidemia , BADL disability, IADL disability, physical pain, memory-related diseases and other health risks in the elderly. In addition, frail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higher risks for falls, emotional and mental problems, and other chronic diseases. Conclusions Based on this four-year cohort study, we find that frailt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risk of future occurrence of many negative health outcomes for the elderly.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arry out an early, regular, universal and effective frailty assessment on older people.
Key words: the elderly; frailty; health risk; cohort study
1 引言
-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也日益严重。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超过2.02亿,预计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翻一倍。[1]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之快已经对医疗保健体系产生了巨大的挑战,包括医疗保健成本上升、医疗保健服务不平等、资源利用不足、配置效率低下等。[2, 3]
随着人口的持续老龄化,衰弱老年人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据统计,社区老年人中的衰弱率约为10%,住院老年人的衰弱率在50%-80%,居住在社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甚至高达80%以上。[4, 5]全面了解衰弱老年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可以增强对老年人衰弱导致的潜在风险因素和后果的理解。衰弱评估有利于帮助早期发现、监测、干预老年人的衰弱状况[6],从而降低健康风险发病率,预防残疾,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因此,在我国推动衰弱评估的普及,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既往的一些研究表明,相比于不衰弱的老年人群,衰弱老年人发生多种不良健康结局(包括急诊、住院、意外跌倒或骨折、生活质量下降、失能甚至死亡等)的几率有明显增加。[7]但是既往数据多集中于发达国家,在我国的老年人群中尚缺乏相关研究。且大部分文献都以横断面研究和系统综述为主,很少有通过队列研究探讨衰弱对健康风险发生的预测作用。鉴于以上两点,本研究拟以队列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在中国老年人群中衰弱的流行情况以及衰弱对其未来发生不良健康结局的影响作用。
- 衰弱的概念
对于衰弱的概念目前学界尚未达成统一的定论,其概念由于评估方法不同和对其组成内容说法不一而略有差别。综合多篇文献中专业人员所提出的衰弱概念,可以达成共识的是,衰弱指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下降、脆弱性增加,面对各种应激时,使患病和死亡的风险增加的一种非特异性状态[8],以表面上维持功能但躯体状态衰弱为主要特点[9]。传统观念认为衰弱是一种正常老化现象,而事实上,衰弱是一种病症,是老年人潜在的健康“杀手”。多数学者认为,衰弱会与失能、共病三者之间相互影响。
衰弱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它并不意味着总是处于疾病状态[10],而是处于健康与失能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11]。衰弱的基础是生理系统的改变,但衰弱也是可以防治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是预防衰弱的最佳手段[12],因此对衰弱进行及时、有效、准确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 衰弱评估方法
目前国际上广泛认可和使用的衰弱评估工具有两种,分别是Fried提出的衰弱表型(Frailty Phenotype)模型和Rockwood等人提出的衰弱指数(Frailty Index)模型。[13]
1.3.1衰弱表型 衰弱表型(FP)是基于准则的一种评估工具,相比于下文将提到的衰弱指数的定量化特征,衰弱表型更偏向于对衰弱进行定性的定义。衰弱表型的评估内容非常简单,由体重无意识下降、握力降低、行走速度缓慢、低体力活动水平、疲乏这五部分组成,满足其中1-2项即为衰弱前期,满足3项及以上便可确认为衰弱,一项都不符合就表示非衰弱,即健康状态。[14]由于此模型考察内容简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故目前应用最为广泛。[15]但是这个模型没有包括许多潜在的健康相关因子,如认知缺陷[10],后来有研究者对其进行了补充和扩展,引入老年痴呆、精神状态等内容,从而能够更全面地预测认知方面的不良健康结局。[16, 17]
1.3.2 衰弱指数 衰弱指数(FI)是基于健康缺陷累积的一种评估工具,方法是对涵盖了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日常生活能力等内容进行考察,并为健康缺陷赋值,每个变量取0-1分,最终得到FI=健康缺陷总评分/总变量数,分值越大则表明衰弱越严重。[18]衰弱指数对衰弱的定义比衰弱表型更为全面,能更加敏感和准确地预测老人的不良健康结果,但由于其不能鉴别衰弱与失能、多病共存之间的关系,[8]而且需评估的项目比较繁琐,耗时较长,因此相比于前者,目前采用此模型的研究较少。
此外,埃德蒙顿衰弱量表(Edmonton frail scale,EFS)、Strawbridge问卷、Groningen衰弱指标(groningen frailty indicator, GFI)、Tilburg 衰弱指标(Tilburg frailty indicator,TFI)、临床衰弱性量表(clinical frail scale, CFS)、Share Frailty Instrument(Share-FI)、Gérontopôle衰弱筛选工具等,也都是衰弱的评估方法,[19]由于在临床与实验研究中运用远不如前两种普遍,在此不具体展开介绍。
2 方法
2.1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问卷中2011年的基线调查与2015年的随访调查。CHARLS是一项正在进行的纵向队列研究,它利用概率比例容量抽样的方法,选取了中国28个省区、150个县级单位中的450个村级单位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45岁及以上的居民,总样本量达到17708人,具有广泛代表性。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其中问卷内容包含: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居住地类型、教育水平、婚姻状态、健康相关状况等,体格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握力、行走速度等。
所有参与者都给出了知情同意,该协议已获得北京大学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
根据本研究的特点与要求,确定纳入标准为:1.年龄≥60周岁;2.符合衰弱的定义标准(见下文2.2.1),最终共有5615名参与者进入研究分析。
2.2 测量变量
2.2.1 衰弱的定义
采用衰弱表型(FP)测量衰弱程度,其中包括五个因素:体重无意识下降、握力降低、行走速度缓慢、低体力活动水平、疲乏。该工具已在我国应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0]
2.2.1.1 体重无意识下降 体重无意识下降定义为上一年度自我报告体重下降10斤或以上,或体重指数(BMI)小于等于18.5 kg/m2。
2.2.1.2 握力降低 受试者的两只手分别做两次握力试验(站立位置,肘部呈直角测量),对两只手的握力值分别取平均值后再取最大值表示为最大握力,根据性别和体重指数(BMI)调整,计算残差,定义握力降低为残差为小于等于加权人群分布的20百分位点。由于手术、肿胀或其他健康原因导致受试者不能测量、测量仪器设备有问题等情况视为握力缺失。
2.2.1.3 行走速度缓慢 使用两次2.5米距离步行测试速度的平均值,调整性别和身高后计算残差,行走速度缓慢定义为残差小于等于加权人群分布的20百分位点。
2.2.1.4 低体力活动水平 如果参加者自我报告说他们在一周内没有连续行走10分钟或更长时间,那么他们就满足低体力活动水平的标准。
2.2.1.5 疲乏 如果受试者对调整后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中“我觉得我无法继续我的生活(I could not get "going")”,“我觉得做任何事都很费劲(I felt everything I did was an effort)”这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回答“有一半的时间,即每周3-4天”或“大部分时间,即每周5-7天”,那么他们就满足疲乏的标准。
通过满足的标准数量确定衰弱水平。由于以上五项全部为非缺失值的样本量太小,使统计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偏误,故选择只要满足四个变量及以上为非缺失值的,就纳入衰弱定义标准。[1]按照衰弱定义,以上任意四项或五项均不符合的视为“健康”,即不衰弱;满足一个或两个标准的参与者被认为是“衰弱前期”;满足三到五个标准的参与者定义为“衰弱”。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2304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