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推广初探

 2023-11-01 10:18:19

论文总字数:10466字

摘 要

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在当今时代对于青少年的发展成才具有不可磨灭的绩效,应当成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自觉。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符合我们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本文拟对当前周恩来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分析,对现有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辨正并力求完善,以为推动周恩来精神更好地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而提供致思视角和实践路向。

关键词:周恩来精神;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初探

Discussion on the Popularization of Zhou Enlai"s Spirit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eenagers

Lu Xianjiao

(School of Marxism,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Zhou Enlai’s spirits is the most precious wealth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In the present age,it has indelible perform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enagers, and should become the spiritual consciousnes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people.Integrating the spirit of Zhou Enlai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eenagers is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talent training in our times this paper intends to analyz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urrent Zhou Enlai spirit integr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eenager,and tocurren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strive to perfect them.In order to promote the Zhou Enlai spirit to better integrate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eenagers and provide the perspective and practical direction.

Key Words: Zhou Enlai spirit;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exploration

一、周恩来精神的时代意蕴

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广泛的、持久的,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深入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支撑。在理解重要性之前应当对周恩来精神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才会产生认同感,才能更好地发挥周恩来精神的感化教导作用。

(一)周恩来精神的解读

自周恩来逝世以后,全社会掀起了研究周恩来思想及其生平的热潮。最早提出“周恩来精神”这一表述的是刘济生,他将周恩来精神概括为六个方面:共产主义的理想、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科学精神、高尚的道德、优良的作风。[1]后又出现八方面说、十方面说、十二方面说等。虽然表述的越来越详细,但总结研究综述等可以得知,周恩来精神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第一,理想信念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远大而又正确的理想信念,指引着人生道路的抉择。周恩来精神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范,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的高度契合,是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紧密相连,是周恩来为此鞠躬尽瘁、无怨无悔、奋斗终生的真实写照。[2]其精神体现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蕴含着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表现着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

第二,学习作风方面。周恩来历来是一个好学善学,且重实用的人。不断丰富自身,改造自我,进而改造社会,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周恩来从小热爱读书,涉猎广泛,对于阅读并非浅显浏览,而是究其理,明其因。勤于思考,善于提问,以及归纳分析。从学生时代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追求,影响着他的一生。到后来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工作怎样地繁忙他都不会停下学习的脚步。他不但能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在实践中探求真知,自我审视不足,善学笃行,力求完善,而且能够全面的考察问题,提出多元解决途径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因此也就促成了他在以后的工作中注重学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同时也就极大地调动了知识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报效祖国的积极性。

第三,生活作风方面。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学者们指出周恩来秉承艰苦朴素的的生活作风,一生光明磊落、坦坦荡荡、作风严谨。作为开国总理,他不仅是家庭优秀风尚建设的楷模,更是为民务实廉洁的楷模。对身边的人提出的“四要六不准要求”及对亲人的十条家规,他先从自己家庭着手,带动身边的人形成良好的生活规范,进而影响全社会。

第四,工作作风方面。求真务实,重视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周恩来工作作风的生动表现。在工作作风方面,学者们主要概述为两大方面。首先是工作态度,西花厅岁月能经常看到一个身影伏案批阅文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国为民操劳的总理。即使病疼袭来时,依旧高强度的继续工作。周恩来胸前佩带着刻有“为人民服务”的徽章,他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作为人民的公仆,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终生的追求。他对待工作是严谨细致、认真求精的,真正做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其次是工作方法,求真务实是其一生的写照。注重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创新,对革命和建设事业极其负责。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注意各方面的结合,评析新情况,提出新对策,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践行创新。

第五,为人处事方面。周恩来有着高超的人际交往艺术,对待自己和对待他人有着不同的态度。周恩来是一个有原则讲党性的共产党员,万隆会议中所展现的刚毅形象,为新中国的外交开创了新局面,刚毅中给人以柔之感,纵观其生平给人更多的也是和蔼可亲的形象。对自己行为要求严格,表现为“严于自律、求真务实”的人格闪光点。对待他人宽厚为善,平等相待,虚心听取意见建议。尽职尽责,广泛联系党内外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强统一战线建设。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新中国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除了在学理上对周恩来思想及其生平的研究,到升华为精神层面的研究评述,不同时期内党和国家对周恩来精神的内涵也作出了新的概述,对周恩来精神的研究提升至新的高度,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精神泉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表述基本是在周恩来诞辰纪念座谈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发表的重要讲话,有以下几个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大会上,对周恩来精神作出了高度评价,将其表述为三个结合,即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结合”,“对上负责对下负责的结合”,“高度的原则性同高度的灵活性的结合”。[3] “三个结合”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周恩来精神的内涵。

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将周恩来精神概括为六个始终和六大精神。即“始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集中表现为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始终热爱人民、勤政爱民,集中表现为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始终顾全大局、团结同志,集中表现为高度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始终实事求是、严谨细致,集中表现为求真务实的精神;始终刻苦好学、勇于创新,集中表现为谦虚谨慎的精神;始终严于自律、廉洁奉公,集中表现为无私奉献的精神。” [4] “六个始终”着重强调了周恩来高尚品质的恒久性和终一性,“六大精神”则使得周恩来精神内涵更加多元化,更加的深入人心。

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会上回顾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做出的卓越贡献和崇高风范。6个杰出楷模是对周恩来一生最具体而又全面的评价,即“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自我革命、永远奋斗的杰出楷模;勇于担当、鞠躬尽瘁的杰出楷模;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 [5]这是时代意义上新的论述,对正于当前新时代新使命,为进一步拓宽周恩来精神与实际相结合开辟新的渠道。这也充分说明社会各界对于周恩来精神的学习是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与行的过程。

周恩来精神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虽然在研究的视域和程度上都有不同之处,并没有对周恩来精神概念的界定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各领域的人都充分肯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周恩来精神的实质,认为“周恩来精神是共产党人理想境界的集中体现,其实质与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或者是无私奉献,甘当公仆的精神”,这是贯穿周恩来精神丰富内涵的主线。[6]为人民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生是周恩来一生的真实写照,不论是在革命时期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鞠躬尽瘁、克己奉公,他所服务的对象始终都是人民群众。他是甘于奉献、无怨无悔、身体力行、实践为民的时代楷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福强,为民族谋振兴。

(二)周恩来精神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面对的选择更加丰富多样。科学技术在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理想信念的树立,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给个人健康发展、社会平稳前进、国家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其不稳定的因子,因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7]对周恩来精神内涵的解读,以及精神品质的释解,可见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融入周恩来精神。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符合我们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于世界时”的期许,都反映了周恩来国富民强的梦想,这是他的中国梦。[8]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是周恩来的一生期盼。周恩来的成长过程,即是对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阐释。“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将周恩来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去,能更好地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当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重视回顾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为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精神泉源。新时代的新青年更应在回顾中,展望未来。一方面要具备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思想道德行为,针对存在的不足和缺点进行修正和调节;另一方面就是社会各界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社会主人翁意识,使无形的意识精神,转化为有形的力量,鼓舞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在不断进取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展现新时代新青年应有之特质。

二、周恩来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周恩来精神是周恩来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其理想、道德、意志、品格和作风的综合,是其大德、大智、大爱、大才、大勇、大貌之集合。[9]周恩来思想及其生平研究,乃至周恩来精神的学习推广,对于当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风气转好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以周恩来精神大众化促进融合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理论的现实性都通过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转变为人们内在的观念意识,形成自身所特有的观念态度,进而影响实践,成为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周恩来精神的大众化,就是将周恩来的思想及其高尚精神品质,让社会各阶层所广泛理解、认同。让全社会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态势,为青少年建构正确的思想意识提供良好的环境。推动周恩来精神大众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呢?

第一,会议纪念活动。这是影响层面最宽泛的形式,从国家层面开展纪念座谈会,在回顾伟人生平中,认识到新时期新阶段发展需要更高的精神信念指引前进的方向,不忘来时路,不迷失前进的方向。到全国各地和各高校开展的纪念会议,以及最近在莫斯科召开的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研讨会,通过理论的研究,进一步发掘周恩来精神所蕴含的时代价值。各类学术研讨会和纪念会议是纪念周恩来诞辰的重要形式,也是对周恩来无限缅怀和敬仰之情的重要表现。

第二,文化艺术活动。通过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再现周恩来生平事迹,能够很好地到渲染熏陶作用,能够让人民群众自觉的去接受影响,提高思想境界。从一幕幕影像,一曲曲歌声的文艺演出中,表现了新时代青少年对周恩来的无限怀念。新时代要有新挑战,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像周恩来那样做人做事,学习和践行周恩来精神,传承革命精神,发扬时代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神圣而艰巨的使命。

第三,纪念馆创建和展览活动。周恩来纪念地全国分布范围广,数量众多,包括周恩来的故乡、求学之地以及曾经革命战斗过的地方。在这些地方宣传推广周恩来精神,让人民群众熟知周恩来的生平,对于学习周恩来精神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纪念馆在再现伟人风范和光辉事迹中,能够很好的发挥中介作用,通过对不同时期事迹的展览,更加直观的图像资料,能够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周恩来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尚。淮安市作为周恩来的故乡,依托纪念馆将在2018年全年开展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其中在周恩来纪念馆已经开展了《人民总理周恩来》陈列布展项目,对已有的生平展进一步改造提升,更加注重细节的展现,增强感染力。

第四,网络媒体扩大宣传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与日俱增。根据网络数据显示,我国当前网民数量占全球网民数量的五分之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地获取更加便捷。因此要利用好这一发展态势,运用新媒体技术,积极建构推动周恩来生平及其思想传播的媒介,利用好这一网络阵地,扩大推广渠道,增加受众量,拓宽宣传面。

第五,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周恩来精神所具有的时代意义,需要结合实际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发掘,全面探析。自周恩来诞辰90周年后,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对于周恩来生平及其思想的研究,对周恩来精神的解读更全面,在周恩来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越来越丰富。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积极将周恩来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贯通,以此来突显周恩来精神的时代价值。从学理上和实践上,增强理论基础,推动周恩来精神大众化。

(二)根据受众不同文化水平、社会影响和社会责任逐层深入

首先,在高校可以增设有关周恩来精神学习的公共课,丰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内容,让青年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理解周恩来精神,自觉接受熏陶,像周恩来那样做人做事,树立远大志向。其次,建立“恩来干部学院”。以传承和弘扬周恩来精神为核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形态教育,深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提升业务能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再次,开展进基层宣讲活动。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及理论研究成果,积极组建志愿宣讲团队,号召更多的青年参与进来,积极进学校、进社区,开展志愿宣讲活动,推动周恩来精神的传播。从而带动全社会形成主动学习周恩来精神、积极推广周恩来精神的良好氛围。

三、现有学习模式推广的有效性分析

(一)以创建周恩来班为例

周恩来是全党楷模,更是淮安人民的骄傲。淮阴师范学院是周恩来故乡的省属本科院校,始终坚持以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将周恩来精神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相融合,通过浓厚的校园文化活动,感染了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多的人以周恩来为榜样,以周恩来精神为导向,受到了其积极有效的感召教化作用,从而不断创新,开拓进取,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创建周恩来班也成为了该校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自2000年开展创建“周恩来班”活动以来,现今已有17个班级获“周恩来班”荣誉。在创建“周恩来班”的活动中,该校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首先,政策支撑,学术引领。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学校给予创建成为周恩来班的班级在经费上的帮扶,同时设立学校最高荣誉奖学金--周恩来奖学金,拥有众多周恩来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形成了大量的研究理论成果。其次,大力支持,针对指引。校级层面邀请周恩来研究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适时开展创建交流活动,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创建指导。再次,精神物化,氛围营造。校园内随处可见的与周恩来精神风尚相关的标识标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们日常学习生活,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创建提供了重要保障。最后,广泛参与,积极动员。各学院班级层面,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周恩来班”创建机制;广泛动员,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创建的积极态势。各类“学周、行周”活动竞相迸发,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联系实践,政策鼓励前行,在周恩来精神的熏陶下,青年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努力提升专业技能、学科知识,形成了良好的向心力、凝聚力,同时青年成长成才的愿望也更加迫切,向着成为周恩来那样的人砥砺前行。

创建“周恩来班”活动中,形成了广泛参与、群策群力、积极响应的良好局面,同时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青年学生们对于伟人及其精神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在学周、行周的过程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青年,积极主动接受教育熏陶,在伟人的精神引领下树立了更为高远的人生理想,并为之潜心修行。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在创建周恩来班的活动中,对于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更为具体的实践,教育方式更为多元,对周恩来精神的育人实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于周恩来精神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构造了更为积极有效的方法。

(二)周恩来纪念地及周恩来研究会的建立

周恩来纪念地在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周恩来精神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周恩来纪念馆在此基础上建立。纪念馆是记录伟人成长经历和革命事迹的一种形式,具有自身特有的爱国主义教育优势和特点。一个个真实故事,一件件革命文物,昭示着伟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和革命精神。周恩来精神作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要充分利用其成长经历及历史实际,着眼于中华民族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加强青少年爱国情怀教育,注重革命理想信念教育,践行实践创新精神,建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志向。这是周恩来纪念馆不可推卸的使命和担当。

为研究周恩来生平而成立的研究会,在加强周恩来纪念地和周恩来纪念馆之间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理论的研究,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对周恩来生平的研究能够更深刻的发掘周恩来精神更深层次的内容,从而更好的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使周恩来精神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愈发显现其丰富内涵,使更多的人接受和认同周恩来精神,推动周恩来精神的传播,促进大众化的实现。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10]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从历史的发展进程和人类发展规律中得到的宝贵启示。周恩来精神在多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映证、相契合,因此把创建周恩来班活动、周恩来纪念地建设和研究会理论成果紧密相连,形成联动机制,发挥好周恩来纪念地所特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发挥好周恩来精神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好以周恩来精神丰富内涵教育青少年的感化教导作用。

(三)模式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

第一,创建活动单一化。在创建活动中,学校对于活动的开展行政化干预过强,把创建活动当做一项任务,指导具体的创建形式,从而导致创建活动单一化。在开展创建活动上,活动形式基本相同,模式套用,反复进行。所有的活动都仅仅停留在学的层面上,仅是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周恩来精神实质的学习还有待深入,学生并未有什么收获,而是把其当作一种任务去完成,这样反而成为了负担。因此在开展创建活动前,要进行有效的教育引领,让青年学生更加了解伟人事迹,更加主动参与创建,让青年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创建活动。同时还要注意活动的形式,注意考察本地区的实际,突出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注重发挥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以及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融入到活动中去,成为创建活动的主体。

第二,纪念地资源未充分利用。周恩来纪念地与学校创建“周恩来班”活动未能充分联系,没有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在推进周恩来精神的弘扬和促进大众化作用不明显。周恩来纪念地全国分布范围广,数量众多,包括周恩来的故乡、求学之地以及曾经革命战斗过的地方,通过纪念地与学校共建周恩来班可以更好的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形成更多的有效地实践经验。周恩来纪念地活动走进校园能够促进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有效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同时,学校在创建“周恩来班”的活动中,可以利用纪念地资源,在特定的时期开展特殊的纪念活动。丰富创建形式,强化向伟人学习的意识,增强主动性,加强精神引领青年成长成才的作用。

第三,理论研究缺乏时效性。过去学术界对于周恩来的研究仅限于一般的怀念性文章,重复研究现象繁多,理论更新较慢。周恩来精神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的最宝贵精神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愈显珍贵。推动周恩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一致,推动理论与实际高度契合,推动周恩来精神大众化。因此对周恩来精神的研究要注重体现时代性,结合新时代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的对策和新的方法。

四、结语

周恩来精神对于青少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激励和导向功能。把周恩来精神融入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周恩来精神的育人价值和功效,促进周恩来精神的传播和推广,这将是一个与时偕行的过程。本文在模式推广方面所做的总结和探讨,仅仅是把周恩来精神融入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侧面,希翼能够在促进融入方面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济生.论周恩来精神[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1,(3).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0466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