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方法途径透视——基于教师视角的扫描与思考

 2024-01-05 08:29:01

论文总字数:13464字

摘 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显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中国的综合国力日渐强盛,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主与法制得到长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一片繁荣。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和复杂,人们的思想领域出现了道德滑坡和道德失范现象。我们必须直面一定程度和范围的社会价值失范现象,价值失范现象是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显性事实。所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刻不容缓。调查发现,融入效果令人堪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融入方法途径单一陈旧,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新时期下,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着力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关键词:市场经济,道德失范,国民教育,融入方法途径,三位一体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ethod about how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tegrate into the national education perspective

——the scan and reflec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ers

Abstract: Through thi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ocialism has showed an unprecedented vitality.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s growing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world"s second economic power;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has improved; democracy and the rule of law has made rapid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of socialist culture is in our sight. However, with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modernization drive having entered a crucial phase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ideological contradictions and struggles are increasingly acute and complex , such as moral declines in people’s moral sphere. We must face a certain extent and scope of the social value of anomie, the value of anomie is the dominant presence in today"s Chinese society facts. Therefore, it is vital for us to integra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to the national education without hesitation. The survey found that integrated effect worrying. This phenomenon is due to the joint effect of several factor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a single integrate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obsolete, which did not play its due role. In the new era, we must uphold the Party"s leadership, and make efforts to build a school--family--community education system trinity.

Keywords: market economy,moral anomie,national education,the way to integrate education,the Trinity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在思想层面的反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所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是必要的。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思潮泛滥,行为失范现象比比皆是。加之,融入方法与途径的错位,是当今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虽然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方法多样、途径广泛,却没有发挥充分的作用,这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在学校中,仍以枯燥乏味的德育课程教育为主,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与时俱进的创新,融入效果自然是不太有效的。我们要把传统载体如广播、电视和校园网、校园BBS、QQ群等新载体有效地结合起来,在其他课程中贯穿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培育文明优秀的校园人文环境等,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作用,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只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形成党政工团妇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倡导的精神真正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一、调查情况和主要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回227份调查结果,其中有效问卷为226份。中学教师共54份,有效53份。大学教师共173份,有效173份。本次调查的课题是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方法途径的观点与看法,从调查结果中总结教师的观点与建议,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融入国民教育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想法。以下,就是本次调查的结果:

1.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主体的看法

调查数据显示,在226人中有85%的人认为党和政府是应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付出努力的主体,占最大的比例。同时,62%的人认为社会应承担起主体的责任,60%人认为学校是主体。另外,各有45%和32%的人认为家庭和受教育者应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主体。81%的教师同意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主要是指政府主导、家庭和社会参与、支持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9%的教师则不同意这个观点,11%的教师觉得说不清这个问题。

2.教师对融入方法途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教师认为“融入环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影响最大。同时,56%的教师认为社会大环境问题是一些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不感兴趣的最主要原因。环境文化是隐性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高速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不平衡的,体现在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物质追求与精神世界、文化内部等方面。这其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现象,是当代中国人精神生活所出现的一定程度的分化。身处转型社会,当以往的社会共享价值逐渐失去凝聚力,而新的共享价值尚未形成或者未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时,社会便容易形成共享价值的真空状态:对与错、真与伪、合理与不合理等界限模糊,从而为社会的投机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导致中国出现愈来愈明显的价值认同危机。共享价值的断裂,从社会组织层面看,造成了不同利益主体各自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使社会各因素、各部分彼此冲突对立、摩擦碰撞,缺乏统一与协调,陷入广泛的文化冲突的漩涡之中;从个体层面看,则使个体处于茫然无奈、选择困惑和心灵荒芜的价值迷惘中。[1][1]

调查中,大多数教师认为融入方法途径也是影响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38%的教师认为融入方法途径是造成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不感兴趣的最主要原因。33%的教师认为融入方法途径是影响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第二位因素,29%的教师则认为是第三位因素。一种观念的实现以及实现的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它转变为现实的方法途径是什么。方法途径是连结观念与现实的桥梁和纽带,充当中介的作用。从哲学意义上讲,方法途径就是所谓的方法论问题。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即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在思想层面的反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但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当中去的话,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不会充分发挥它的先进性和凝聚人心的作用,只能束之高阁,远离人民群众的实践生活。另外,有21%的教师认为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是造成一些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不感兴趣的最主要原因,16%的人认为融入内容问题是最主要的原因。

3.教师对融入方法途径选择现状的看法

调查发现,81%的教师同意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主要是融入政府主导、家庭和社会参与、支持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即“三位一体”的融入模式。85%的教师认为党和政府在融入过程中必须起引导的作用,家庭、学校、社会应该积极配合,通力合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融入到国民教育当中。62%的教师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效果一般,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融入效果不太乐观。只有27%的教师认为效果显著,将近一半的教师赞同融入方法多样,途径广泛,但远没有充分发挥作用,23%的教师甚至认为融入方法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83%的教师肯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方法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同时,53%的教师又认为融入方法虽然有所创新,但是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我们必须注意到,还有些融入方法陈旧单一却仍被广泛应用,例如课堂理论教学。67%的教师认为课堂理论教学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教育途径,因为课堂理论教学主要强调的是理论灌输。65%的教师觉得理论灌输法师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教育方法。但是,目前就全国范围来说,课堂的理论教学仍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主渠道。这就产生了一个极大的矛盾,即学生与教育方法途径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我们解决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关键因素,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此外,约请家长参与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教育途径之一。学生是自己学习生活的主体,具有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与理解,充分地尊重他们,使他们有信心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除了不喜欢理论灌输法外,对抽象批评法也不感兴趣。面对这样的矛盾境地,教育者可能会出现本领恐慌,这种本领恐慌最主要表现在方法局限难以突破以及途径开拓困难重重。

与此同时,在调查中我们也有一些欣喜的发现。73%的教师觉得学生最喜欢通过社会实践开展教育活动,还有一部分教师觉得网络交流、邀请模范人物进校园是学生喜欢的教育途径。超过一半的教师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案例教育教学法深得学生的喜爱。另外,活动教育教学法、讲故事法、对话交流法和现身说法法也取得了不小的收效。

4.教师对各级学校融入的主要方法途径的看法

在调查的227位教师中有148位认为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应该继续发挥它的主要作用。在现有的方法途径中,德育课程教学是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主渠道,它的基础地位是不可以撼动的。虽然这种方法遭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但到目前为止它是最有效的方法。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校园网、校园BBS、QQ群等新媒体被学生所追捧。55%的教师觉得学校还应继续利用校园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价值体系的融入。学校应该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月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促成价值体系的有效融入。

5.教师对“三位一体”程度的看法

在“三位一体”的融入模式中,70%的教师认为学校是做得最好的一个主体。家庭、社会、学校的关系不是很协调,“三位一体”的程度还有待加强。同时,52%的教师认为社会在支持、参与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大众传媒的引导,61%的教师认为家庭在积极教育引导子女、以身作则等方面是做的最好的。

6.教师对各级党委、政府履职状况的看法

85%的教师认为党和政府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53%的教师认为各级党委、政府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上颇有建树,例如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和关爱困难学生,解决好学生升学、就业问题。41%的认为,各级党委、政府能够适时地制定相应的政策,用国家考试的方法去推动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另外党在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有一定的作用,但没有达到预想的状况。党在法规约束、督查指导等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7.教师对融入方法途径选择的建议

在调查中的227位教师中有164位教师认为,党和政府在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应该起引导作用,有效地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加强“三位一体”的程度。社会应该净化社会大环境,积极支持参与学校融入。家长应为子女做好表率,优化家庭环境,支持参与学校融入。学校应当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以融入效果为取向,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二、针对调查结果的几点思考

根据调查研究,我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总体效果不太理想,这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包括融入方法途径的重要性、德育课程面临的挑战、党委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和“三位一体”思想等等。

1.融入效果有待提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总体效果令人堪忧。62%的教师觉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效果一般,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融入效果不太乐观,只有27 %的教师认为效果显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特征的新概括,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它的提出,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大潮的,是站在全局性的高度上所构建的,具有合理性与先进性。在当前形势下,明确提出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理念,对于凝聚人心,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提升思想文化软实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想要长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仅要在经济上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要在思想文化上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国际交往的逐渐深入,西方国家利用自己的文化霸权不断对我们进行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因此,在今天国内国际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是刻不容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没有取得十分显著的作用,不是因为这个体系本身的原因,而在于融入的方法途径问题。目前,虽然方法途径有所拓展,但仍较单一。学校教育主要以德育课程为主,采用简单的理论灌输法,把学生当作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造成精神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压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害怕的心理,对德育课程避而远之。对学生所喜爱的方法途径,例如社会实践、网络教育法的重视程度不够、拓展力度不够,所谓的融入教育越来越学术化,束之高阁,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效果不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融入方法途径形式主义比较严重,造成不同程度的知行脱节,远离现实、远离人民群众的问题。形式主义者过多地关注表面的形式化的东西,而忽视了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决,直接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和践行。[2][2]这表现在:思想教育的内容过全,一些学校仅仅限于大而空的概念性的号召,机械地完成目标。没有针对本校的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学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致使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缺乏热情和兴趣。

2.融入方法途径具有重要地位

融入作为一个现代词汇,有两层含义:作为一种动作有融汇和进入之意;作为一种状态意味着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从作用体的角度看,融入是作用体在自身或外在力量的作用下融汇进入作用对象的过程。从作用对象的角度看融入是在作用对象原有质料基础上引入新元素,形成有机结合和彼此渗透的融合状态,从而引起作用对象形状、机制和功能的改变。[3][3]因此,融入的方法途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个理论形态的命题,同时更是一个全民践行的准则。从现阶段情况来看,关注其实践性就更为重要。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同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有变为实践,才会显示出自己的生命力。然而,理论转换为实践,必定是要通过一定的方法途径,所以方法途径对于理论转换为实践的效果如何就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方法就会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僵化的课堂教育让同学们讨厌,灵活的网络模式却赢得了学生的普遍喜爱。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通常采用显性的模式进行传播和教育,注重理论的宣传,忽视环境氛围的营造。西方一些国家,也注重本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通常采用隐形的方法途径,像免费开放历史博物馆、在大街上树立各种文化人物雕像等,营造一种氛围,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一些有效经验。在新时期,我们要对方法途径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实践,保证与时俱进,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在内容上要体现时代性,在形式上要体现多样性。

3.党委、政府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始终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全局,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基础上,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文环境。人文关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具有促进作用。通过人文关怀,可以化解人们的心理矛盾,理顺人际关系,促使人们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地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价值的接受和认同,需要理性的思考,也需要情感的支持。建立在健康心态基础之上的积极的情感,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将中国的经济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而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重功利、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心态开始变得浮躁。利益的分化、贫富的差距,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到人们的心态上,影响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针对人们思想心理的新实际,经济做好引领工作,这就需要党和政府通过心理疏导等方式来化解矛盾、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通过人文关怀,即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从心底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不仅要旗帜鲜明地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更要扎扎实实地予以落实。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不仅在理性上,而且同时在情感上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和接受。

4.德育课程地位独特但困难不少

在调查中,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仍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径,德育课程地位是独特的又是不可撼动的,它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累积的经验,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的德育课程符合每个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在各个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小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习基本的礼貌礼仪和如何与人相处;在初中着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锻炼学生的人格品质,使学生真正地认清自己,树立高远的目标;高中着重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并塑造他们的情感、价值和态度观。德育课程强调书本教育,重视理论灌输法,越来越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逐渐引起了学生的厌恶与不满,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加之互联网的异军突起,德育课程的主体地位受到了一定的撼动。解决好德育课程所面临的尴尬地位,是提高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效果的必要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从理论灌输法到启发式教学的质的转变,注重建构教学的应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用情景教学、讨论教学、探究教学作为补充,穿插网络媒体的应用,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具体性和深刻性。社会实践教学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方法之一,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这种需求。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和源泉,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最鲜活的知识经验。但是,由于学生的身心特点,可能会出现道德上的困境、思想上的迷惑和行为选择上的两难,教师要在社会实践中用正确的思想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不但学得知识,更端正自己的思想价值。

5.“三位一体”意识有待提高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途径中,必须解决好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校、家庭和社会各自为阵,造成资源的分散,三位一体教育严重脱节。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严重变形,孩子在家庭里可能表现得尊老爱幼,可是一到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己的利益,不惜损人利己。有些孩子由于物质奖励、评价机制激励,在学校生活中表现良好。可是一出校门,走入社会和家庭,形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三者之间不能通力合作,达到一个明显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效地整合资源,发生耦合作用。

三、基于教师看法的几点建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是必须的,然而在调查中,发现融入的总体效果是令人堪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期的建设者,我们有必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出谋划策。

1.学校融入方法途径的选择与创新

根据调查中老师的评价和建议,以及自己的思考,学校融入方法途径的选择与创新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德育课程改革首当其冲。德育课程作为最主要的融入方法途径,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德育课程必须深化改革以增强活力,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的原则,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身边的事例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头脑、扎根人心,真正为青少年所理解、所接受、所掌握、所认同。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情操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4][4]课堂教学途径虽然是学生们最不感兴趣的教育途径,可是它仍然是学校德育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主体地位是不可以撼动的。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这种单一的融入途径有所创新,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社会实践、网络交流、邀请模范人物进课堂等新颖有趣、丰富多样的教学途径为辅助,构建一个多元又有重点的德育途径体系,增加德育的开放性、层次性,适合学生的多种口味,真正做到贴近学生的原则。理论灌输法一直是学校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可它却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教学方法之一。理论灌输法把学生视为简单接受知识的容器,对之进行理论的灌输,对知识不求甚解,只要反复记忆背诵。这就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更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学生才会有无限的激情和热情去探索科学世界。我们要实现从理论灌输到启发式教学的转变,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抽象批评法作为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学方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在无形之中给学生施加了压力。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批评是必要的,这能使他们分清好坏对错,但实行表扬或批评要有时间场合的变化,要坚持表扬当众、批评私下的原则,并尽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也是必要且有效的,案例教育教学法、活动教育教学法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第二,切实提高其他课程的融入程度。德育课程是学校最主要的融入方法途径,但是,德育课程的融入效果令人堪忧,学生出现反感情绪。学校要切实提高其他课程的融入程度,在体现专业知识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潜移默化地输送给学生。教育学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迁移”现象,即所谓的“触类旁通”。学校应该将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机地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其他课程的作用。在过程中要注意课时安排、课程内容、课后反馈等环节,在实施中要注意德育不能喧宾夺主,应保证课程本身的专业知识传授,否则会引起学生反感,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第三,拓宽社会实践渠道,提高学生社会实践参与程度。实践是将理想与现实沟通起来的桥梁,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贯彻到实处;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我们的要求,才能按照这个要求,在生活处处践行它。学校要与社会积极沟通,获得某些企事业单位提供实践岗位的承诺,并按时向这些定点单位输送人才。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假期实践活动,落实实践活动的学分制。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感知社会主义的职业要求,才能学会人际交往,才能增长自己的经验。

第四,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园环境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有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这体现了校园环境的重要性。校园环境有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之分。物质环境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学校要做好宣传栏建设,表扬学校的先进典型人物,正面引导学生。精神环境包括学校的校风、班风、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教师与学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对学生的关怀爱护、及时地为学生解答生理心理的困惑,引导他们走出道德困惑,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学校要注重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着力塑造一支理论素质高、道德素养好的队伍,尽心尽责地为学生服务。

2.家庭参与、支持方法途径的选择与创新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是社会的最鲜活细胞。一个社会风气是否优良,关键是看每个家庭做的如何。社会就像是一个整体,家庭是其中的一部分。每个家庭只有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整个社会的结构才可能优化,正如一句话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庭是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一个细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近年来,我国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偏差。在家庭中,父母放纵溺爱孩子,没有培养孩子独立、自主、坚韧的性格,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的父母甚至没有教给孩子最起码的文明礼貌,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家长应该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担负起孩子的教育工作,必须以身作则,积极教育引导子女并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

第二,家庭要协调好与学校、社会的关系,将孩子的教育置于一个全方位的教育体系之中。家长应该做好与学校的交流和沟通工作,实时动态地了解孩子在校园中的表现,同时给学校提供反馈信息。通过比较孩子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对症下药,与学校教育互相补充。家长要监督、提醒孩子,但方法不能过于直白,这会引起孩子的反感情绪。青少年处于叛逆期,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孩子感到既有关心又有距离。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勤工俭学、假期打工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积累社会经验,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第三,家庭要重视“家风”建设。家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脉相承的,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家庭单位上的缩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又艰巨的事业,建设之路是任重而道远的。家庭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细胞,与社会的关系正是部分与整体、要素与系统的关系。当系统中要素得到优化,整个系统才会发生耦合作用。换句话说,只有“小家”好了,“大家”才会好。

3.社会参与、支持方法途径的选择与创新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3464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