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9417字
摘 要
微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负面影响表现在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树立、人际交往、网络犯罪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的工作方式、工作能力和教育模式上的挑战。本文在充分认识微信的这些负面影响下,提出以下解决的措施: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加强社交自律意识;增强法制意识;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利用“微媒体”实现与学生“零距离”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操作微信的能力;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主导地位,加强阵地建设。关键词:微信;思想政治教育;负面影响;对策
WeChat negative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Wu Ji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300)
Abstract: Micro letter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double edged sword, its negative impact on performance in university students set up mainstream value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cybercrime and organiz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the ability to work and education model challenge. In this paper, fully aware of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se micro-channel, the proposed measures of the following solutions: improv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strengthening social self-awareness; enhance the legal awarene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s to use "micro-media" with the students achieve "zero distance" Political education;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operating micro-channel capability;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domina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 to increase its positions.
Key Words: WeCha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egative influence;countermeasures
微信是一款在智能手机上操作的免费通讯应用软件,它支持多种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能够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的文字短信、语音、视频和图片等等,同时,它也可以利用位置定位的插件“摇一摇”、“寻找附近的人”、“朋友圈”等功能将内容分享给好友,并把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朋友圈。“微信朋友圈是由相互联结的熟人构成的,是社交弱关系向强关系转化的桥梁。在微信的社群传播中,谣言不再止于智者;人们会选择性失明,不仅对谣言失去鉴别力,而且还会推波助澜。”[1]
目前微信越来越从一个工具向构筑立体生活转变,“它形成了一个沟通矩阵,X轴是语音、文字、图片、视频、LBS,Y轴是手机客户端、QQ、微博、邮箱等,它们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社交链。”[2]毋庸置疑,对走在潮流尖端的大学生而言,微信已基本融入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因此,正确认识到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 微信中不良信息造成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倾斜
当前网络信息参次不齐,各种真假信息会给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巨大的冲击。大学时期,高校大学生的各种观点还没有完全树立,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首先,微信中传播的各类带有宗教色彩、后现代意识的信息影响着高校大学生世界观的养成。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许多大学生开始在这个时代反思中产生了对人生意义、社会发展意义甚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探讨和怀疑。伴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许多大学生将人生的意义寄托在虚拟网络环境中,并产生了危及主流意识的观点和思潮。而微信平台的传播特点恰恰给了这类思潮“生存”下去的空间。
其次微信传播的娱乐人生、游戏人生、叛逆人生等西方社会思潮中的思想影响高校大学生人生观的塑造。微信平台中探讨人生观点价值的内容良莠不齐,反差极大,其中不乏过分倡导标新立异、玩世不恭和叛逆大胆的消极人生态度的信息;另外,受限于传播利益考虑,微信中涉及人生态度、哲理等方面的言论往往过于低俗过于注重吸引眼球。
最后,微信中传播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价值取向影响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认同。一方面,来源于民间的各种“炫富”题材和事件层出不穷,各类被冠以“顶级”、“奢华”社会现象不断呈现。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和商业为谋求利润,将资本商业炒作的观念载入微信平台,将大学生的价值观导向追求经济利益一方。
2.虚拟社交影响实际交往
我们都知道,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朋友交际问题。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周边的朋友都在用微信,所以自己也不能落后。微信具有明显的虚拟性和互动性的特性使得人们可以匿名和对方进行交流,真实性无法保证。他们习惯用这个平台来和熟悉的人沟通,与陌生的人沟通,隔着这个屏障,大学生是更多的把自己的真实表现出来,还是把自己更多的隐藏起来,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也有少数的同学选择微信是希望通过微信交到更多的朋友。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出于保护自己的本能通常不会在微信上填写自己的真实资料。我们设想,如果有相当一部分的人会尝试借助微信这一社交软件与陌生人聊天交友,但透露的信息又不是真的,那这样虚伪的社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大学生习惯选择与自己想法相似或有共同点的朋友形成新的小群体。长期处在自治群体中,只倾听自己所选择的东西或愉悦自己身心的信息,大学生容易引起偏激的错误,过度自信或者极端主义。”[3]虚拟生活、虚拟世界、虚拟角色正把社会化过程中的大学生带向虚无的深渊,许多大学生在虚拟的世界中迷失自我,简单地遵照快乐至上原则,追求感官上的刺激,使得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出现,越来越缺乏面与面的对话、心与心的沟通,网络道德的错位,人文关怀的缺失,使大学生们内心深处自由开放与明目张胆的性格特点被无形地放大,越轨行为频频发生,这些问题都呼吁网络精神家园的建设。微信式的交往模式,容易使大学生在现实交往中少一点诚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缺少诚信和信任上是无法建立起来的。所以,长期以往,必然会影响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3. 法制意识淡薄导致网络犯罪
微信作为社交的新生力量,代表着科技化、便捷化、参与化的综合运用,对大学生来说只要在自己智能手机上下载软件就可以直接使用,无需任何身份证明,具有绝对的匿名性和隐私性。另外,微信凭借可以对图片、语音和视频进行优化,1M流量可发约1000条文字信息,1000秒语音信息,约1分钟的视频,在手机后台运行时只消耗约2.4k/小时的流量。所以很多时候,就算是一个心情,一个状态,我们也会以文字加图片的方式上传到网络上。但是有的同学就一个主观的问题会夹杂自己很多极端的个人偏见,如“大肆宣泄郁闷情绪,更有甚者,将自己遭遇的不公正待遇,扩大为社会问题加以渲染,言辞激烈下形成对国家和社会的恶毒攻击。”[4]所以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的一个大群体,通常掌握着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如果法律道德意识不强,将会成为网络犯罪的高发群体之一。
目前的大学生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主要有以下形式的犯罪:1、入侵他人隐私,进行财产诈骗。这种违法的行为,大学生开始可能由于自己的好奇心,通过悄悄关注、窃取、篡改个人或者其他机构的资料,取得自己的利益。做出这样的行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自控力不强,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做到权衡利弊加以控制,所以才会造成知法犯法的局面。2、散布虚假信息,恶意造谣生事。大学生还没有真正形成正确的观点,对看到的言论不能有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对事物的理解具有片面性,往往会产生冲动,做一些没有经过大脑思考的想法或行为。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对他人进行人身思想上的攻击,有的还会从网上下载一些反动的言论,在课堂或者同学之间散播,造成不良的影响。3.扮演“黑客”的角色,聪明反被聪明误。许多在校的大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深厚的感情,有的自身就是学习这个专业的,也有的通过公共课上的学习,掌握了多方面的电脑知识,然而,有些学生会利用自己的这一技之长,去冲击和破坏网络系统,恶意篡改资料信息,严重地还会使政府、企业、个人遭受巨大的损失。这种违法行为虽然发生的概率比较小,但需要引起我们大家的重视。
4. 微信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受到挑战
先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教育者通过范例、榜样学习、说理教育等方法对被教育者集中地、高强度地、持续地传播含有特定内容的信息,使教育对象在思想和行为上受到影响,进而得到提高。然而,当微信这样的传播平台出现后,大学生更加关注网络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朋友圈发布的信息,或者关注的公共平台发布的信息等,这些信息的内容可能是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违背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就必须懂得它们的爱好,就要掌握他们追捧的这个工具——微信,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如果还用以前的方式强制性灌输给学生,必然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有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地方、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关注,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也未形成。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哲学社会科学等学科教材内容落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少数学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在教学中没有贯穿于全过程。学生管理工作与形势发展要求也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改善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情况。所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5. 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冲击
在传统媒体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教育对象思想相对单纯,被动性强,主动性较弱;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本身的思想状况也相对稳定,思想来源单一,所以形成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时候,仅仅起到一个上传下达的作用,“一人讲,众人听”,容易忽视大学生认知主体的选择,形成权威主义的他律品德,再加上灌输绝对化,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填鸭式”模式。
微信的发展,不仅见证了传播手段的革新,也意味着传统“点对面”、“一对多”的传播模式逐渐被“多对多”、“少对少”的现代传播方式所取代,传播目标群体越来越庞大,领域越来越宽泛,方式越来越灵活,层次越来越深入,管控越来越困难,影响越来越持久, “原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拥有绝对的权威性,但微时代改变了这一切。”[7]这种挑战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内容到方法的创新,探索微信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之路成为当务之急。
- 解决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负面影响的措施
(一)从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来解决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
当今的社交网络十分开放,各式各样的信息常常使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就容易导致人们观念上的冲突,再加上使用微信的大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文化水平,就更容易导致他们在看待信息、处理信息上角度的不同。微信一方面拓展了学生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也给了不良信息存在的空间。微信手机发布的消息通过朋友圈,按以一传十,以十传百的速度,将一个话题,讨论再讨论,一旦这个消息使微信参与者产生了共鸣,那将会传遍世界各地,“当下各种舆论盛行,如果不能有较强的辨别能力,一味的随大流,被某些追求‘哗众取宠’的人利用,成为煽动不良风气的人,后果将非常严重。”[6]
所以当“微时代”各种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的时候,当大量的信息很难明辨真假的时候,良好的信息素养能让大学生在海量信息中不会迷失方向,免受不良信息的侵袭。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不盲目从众,对于“朋友的朋友”这种朋友圈内的特殊关系,加强警惕,不为谣言的散布提供便利。另外,要加强有效应对不良网络信息的冲击的能力,认真学习学校安排相关课程,提高自己分析信息、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2. 提高网络社交自律意识
网络社交中存在的道德标准和以往以诚实守信为基本准则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冲击。大学生应该懂得互联网是给我们提供帮助,促进我们更好地学习生活的工具,其开发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在虚拟和现实中挣扎。大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律意识,对自己道德行为能进行约束和调试,虽然说外部的制约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大学生的感性冲动,但内心的想法是没有那么容易抑制的,并不能培养大学生在理性上的自觉。
大学生在使用微信进行社交时,要遵循道德规则,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将真正的规则铭记在自己的心里,时刻提醒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处理人际交往时,不能带有功利性的去展开交往,不藏损人之心,不考虑贫富,真诚的与人为善,在实际行动中合理利用网络工具,坚决抵制微信对人际交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虚拟社会中诚信做人,在实际生活中成为榜样。
3. 加强大学生自身法治意识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但由于现在社会的复杂性,网络信息的多元性,各式各样的“危险”围绕在大学生身边。因此首先应该培养遵纪守法的法制理念,既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具备相应法律素质,“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学习和掌握相应的法律知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其次,大学生要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违法犯罪不仅仅是对法律的蔑视也是对国家、社会秩序的破坏。在提高自身法治意识的同时,也要向身边的人宣传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从而使社会主义法制真正得到实现。
最后,要培养和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任何个人、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于法”、“人情大于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同时还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思想。
(二)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角度多途径解决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 影响
1. 借助“微媒体”实现与学生“零距离”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越来越难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步伐,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开设学术论坛来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加强网上的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服务之中。要充分利用新的传播媒体搭建新的工作平台和工作载体,树立积极的传播理念,抢占政治传播的主导权,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和驾驭新兴媒体的本领和技术。
微信思想政治教育者还要充分利用好微信的“群聊”功能。群聊功能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者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展开讨论,教师在其中积极引导,学生热烈参与,不拘泥时间、地点,打破以往“面对面”的尴尬,只要手机在身边,参与者就可以随时随地大胆地发表意见,充分交流和互动。无论是“语音”对话,还是“文字”信息,或者是“视频分享”,讨论的内容都会被自动保存,省去了做会议记录的麻烦,资料内容一应俱全。定位功能还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人以群分”的方式找到志同道合的学生群体,只要将场景设定为图书馆、食堂,操场等,就可以知道哪些学生喜欢泡图书馆,哪些学生喜欢运动,哪些学生喜欢参加社团活动……方圆千米之内绝无“漏网之鱼”,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喜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创造有利条件。
2.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微信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微时代”的到来给那些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列的党务工作人员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微信在大学生之中普及的情况来看,高校党务工作者务必首先要事先充分地认识到它的重要作用,才能耐心、有理有据地与同学们用“微媒体”进行交流。
再次,要着实提高党务工作者使用“微媒体”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运用微信,知道其中各个功能的使用,同时,也要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水平,了解当下流行的语言,能用一些幽默接地气话语,针对大学生们关注高的一些校园、社会问题进行评论与交流,给予学生正确地引导。
最后,要充分利用好公众平台这一宣传频道,设定专门的网络人员把时下需要宣扬的精神思想以多种形式,多途径地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点播、政治教育,因为“人们对和他们沟通的人越有好感,就越倾向于接受其观点、改变自己的态度。”[8]这也是在“微媒体”时代做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需要遵循的一条理论依据。
3.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网络社会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使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创造和发布信息,人们在网上自由交流思想,这样的网络生活使大学生自主意识得到极大程度的唤醒:在认知、意志、情感等方面使大学生更注重自己的意识的独立性,强调个性化。因此在教学方面,作为教育主导者应强调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其主体意识的养成,使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教育全过程,既要充分了解教育对象思想观念、思想认识上的具有普遍性、共性的问题,也要了解具有特殊性、个性的问题,因人施教。同时,要让学生走向学习的前台,使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和学生观点、理论、思想创新的过程。在日常管理方面,要注重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长知识、增才干。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理念。实践表明,只有关心学生的合理需求和实际困难,做学生的贴心人,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4.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的主导地位,加强阵地建设
微信的自媒体特性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往作为牢牢掌握话语权的专家与权威的角色逐渐淡化,变成一个在微信中发言的普通人,在微信上与学生具有平等地位。一旦教育者所宣扬的价值观受到了挑战,教育者又不能以其他方式来维护其权威角色与真理掌握者的形象,那么受教育者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便会逐渐挑战并削弱教育者的主导地位。“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曾经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这话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它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微信这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巨大,也表面网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思想阵地。”[9]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在把握微信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深刻体验它的平等性、多变性、学习性和开放性等的基础上,要重视微信的作用,主动建立自身敏锐的信息意识,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培养自身信息能力,积极开发信息资源,从而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要高度重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建设,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高校网络阵地,坚持弘扬主旋律,形成网上舆情强势,牢牢把握网上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参考文献
[1]张伟.微信潮起,并非传统短信“生死符咒”[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09-26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417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