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沿江高铁场站文化融合设计——武进站方案A2

 2023-01-18 21:20:29

论文总字数:8195字

毕业设计报告(论文)

题目:南沿江高铁场站文化融合设计

——武进站方案A2

所属学院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专 业 风景园林

学 号 50317122

姓  名 董明静

指导教师 史莹芳

起讫日期 2021.1 -- 2021.5

设计地点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毕业设计报告(论文)

诚 信 承 诺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报告(论文)及取得的成果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引用他人成果的部分均已列出参考文献。如论文涉及任何知识产权纠纷,本人将承担一切责任。

学生签名:

日  期:

目 录

一、工程概况…………………………………………………………………………………………1

1.1项目名称…………………………………………………………………………………………1

1.2项目内容…………………………………………………………………………………………1

1.3项目规模…………………………………………………………………………………………1

1.4项目来源…………………………………………………………………………………………1

二、设计说明…………………………………………………………………………………………2

2.1设计理念及构思…………………………………………………………………………………2

2.1.1中轴景观引导视线……………………………………………………………………………2

2.1.2下沉式绿地组织排水…………………………………………………………………………2

2.1.3线性条带状铺装划分区域引导流线…………………………………………………………2

2.2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2

2. 2.1交通优先原则…………………………………………………………………………………2

2.2.2行为的预见性与适应性………………………………………………………………………2

2.2.3人性化设计原则………………………………………………………………………………3

2.2.4地域文化在景观环境中的体现………………………………………………………………3

2.3设计重点和难点分析……………………………………………………………………………3

2.3.1中轴景观层次的塑造…………………………………………………………………………3

2.3.2休憩场所与集散广场的有机融合……………………………………………………………3

2.3.3地域文化在景观规划中的体现………………………………………………………………3

2.4设计思路和表现方法……………………………………………………………………………4

2.4.1设计思路………………………………………………………………………………………4

2.4.2表现方法………………………………………………………………………………………5

  1. 设计成果总结……………………………………………………………………………………6

致谢…………………………………………………………………………………………………7

参考文献……………………………………………………………………………………………8

一、工程概况

1.1项目名称:南沿江高铁场站文化融合设计——武进站方案A2

1.2项目内容:南沿江城际铁路武进站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规划,要求对场地景观进行设计以达到与高铁站功能耦合,容纳一定规模的人流量以及与现存场地周边环境融合的目的。

1.3项目规模:本设计场地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中部,东临三级道路凤栖路,西临四级道路凤鸣路,南北方向上在四级道路龙跃路以及龙卧路之间。总体外轮廓呈矩形,长约138米,宽约163米。站房高22米,长约185米,最宽处约67米。

1.4项目来源:实践所得

二、设计说明

2.1设计理念及构思

2.1.1中轴景观引导视线

该场地与站房总体上呈轴对称形态,作为高铁站站前广场,需通过景观规划引导游客通行和集散,由于本案的站房主体设计方案成果造型优美,寓意深刻,可以作为立面上的视线焦点,所以本案考虑在中轴上打通视线,并设置主景,使中轴上的景观产生丰富层次,充分发挥站房建筑立面的观赏性功能。

2.1.2下沉式绿地组织排水

该设计场地南部靠近站房出入口位置的地面标高为5.505米,北部紧邻标高4.500米的城市道路,整体呈南高北低的趋势,但高程变化不大,场地内部趋于平坦。因此,考虑到降水排水的因素,该场地总体排水方向为由南向北,地表径流从场地内部排入北侧道路边缘的排水口,场地内部设置下沉式绿地,避免地表径流排水不能满足排水需求时产生场地内部局部积水的情况。

2.1.3线性条带状铺装划分区域引导流线

高铁站站前广场,作为高铁站附属场地容纳乘坐高铁的人群的同时,也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周边居民提供休憩避难、通行集会的功能,因此使用该广场的不同的客群有不同的目的,其行为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本案需对使用人群的目的、行为方式进行归纳,并通过景观规划营造不同功能的空间,以满足人们的行为需求和心理需求。由于我国高铁有客流量呈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即节假日客流量增多,春节前后达到峰值,使用站前广场的人数也会相应变化,在客流量大的时期,广场需起到提供集散场地、引导流线、组织人群的作用。本案的铺装采取条带式布置,且疏密和材质有变化,以达到通过铺装划分空间、引导流线的作用。

2.2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

2.2.1交通优先原则

高铁站附属广场的性质决定了它需要承载大量的人流集散功能以及交通换乘的功能,因此,规划站前广场景观应优先考虑组织人流和组织交通问题。分析人流来向,确定人流量最大的通行方向和流线位置,在相应的区域设置最快速的、适宜宽度的通行空间,保证通行道路能够最快速的让使用者进入站房候车区。分析待建场地周边的道路分布和建筑功能,在适当位置设置开敞空间使场地外部不论哪个方位的游客都能够快速便捷的进入场地,满足人们快速进入候车室和换乘的目的。

2.2.2行为的预见性与适应性

景观环境设计的预见性是指对景观环境内潜在的不同人群的行为需求进行有效地预见;设计的适应性则是指景观环境能够多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行为与心理需求。[1]站前广场空间中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前期调研分析和空间营造实现预设与引导,预测本场地上适用人群可能的行为方式与特点,针对这些信息进行对场地空间塑造的考量,并营造适宜的空间氛围,从而引导使用者的行为。

“适应性设计”概念是指待建场地与环境相协调的设计。在规划场地空间时要从整体出发,把握形态上的大框架,充分发挥场地主要功能。然后通过不断调整规划中的景观构成要素来形成次要功能空间,来满足适用人群可能的行为需求。设计中考虑行为的预见性与适应性体现了景观规划将人与环境紧密联系的重要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19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