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9733字
摘 要
王铎是明末清初最具代表性的书家,他一生痴迷于书法,将“二王”传统的笔法与自身的创造性相结合。王铎处在一个高堂大轴盛行的时代,他众多的大幅巨作呈现出一种非凡的气势。他在书杜甫《凤林戈未息》卷后跋“用张芝、柳、虞草法,拓而为大,非怀素恶札一路,观者谛辨之”。这也是王铎本人对小幅作品放大书写的心得之言。本文通过比较王铎小幅书法作品与大幅巨作的结字、用笔等差异浅析其“拓而为大”的含义。
关键词:王铎 拓而为大
Abstract:
Wang is most representative of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book family, his life fascinated by calligraphy, "two kings" combining traditional techniques with their creative.Wang Duo in an age of great halls, and his many other masterpieces also show a remarkable momentum significantly.His book du Fu of the Fenglin Al Gore failed to interest-epilogue "by Zhang Zhi, Liu, Yu Cao method, extension for large, non-huaisu evil all the way, viewers truths arguments." This is Wang Duo himself on small works to enlarge the writing experience of word. Calligraphy slightly by comparing this article with substantially huge knot, with variance analysis on Wang Duo"s "extension to" means.
Keywords: WangDuo expanded to
目 录
绪论——问题的提出 4
1 王铎与“拓而为大” 4
1.1 “拓而为大”之提出 5
1.2 王铎提出“拓而为大”之时代背景 5
1.3 王铎对大幅作品的关注 5
2 “拓而为大”辨析 7
2.1“拓”字的双重解释 7
2.2“拓而为大”之结字说 7
2.2.1 原形展开说...............................................8
2.2.2变形说................................................... 9
2.3“拓而为大”之用笔说 11
2.3.1锋势变化说.............................................. 11
2.3.2笔画延展说............................................. 12
2.4"拓而为大"之笔力说 12
3 “拓而为大”对后世的影响.......................................14
4 结论........................................................ 17
注释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0
绪论:问题的提出
王铎的小幅作品与大幅巨作呈现出一种不同的视觉效果和气象。 王铎在书杜甫《凤林戈未息》卷后跋“用张芝、柳、虞草法,拓而为大,非怀素恶札一路,观者谛辨之”。这也是王铎本人在小幅作品与大幅作品转换的心得之言,本文拟从结字、用笔等角度切入,通过王铎《临圣教序》 《临张芝帖》等书法作品来比较。 探析王铎“拓而为大”的含义。
1 王铎与“拓而为大”
探析王铎的生平、背景及其亲身践行“拓而为大”的方法,进一步了解王铎与“拓而为大”的关系。
1.1 “拓而为大”之提出
“拓而为大”是明代书法家王铎提出的将小幅作品放大书写的一种创作观念。王铎书《凤林戈未息》诗卷(如图1),洒金纸本,大草,共21行,92字,是丙戌年三月初五带酒而书的。原诗乃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九。杜诗五律10行:“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侯火云峰峻,悬军幕井干。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王铎尾跋11行:
“丙戌三月初五夜二更,带酒微醺不能醉。书于北都琅华馆,用张芝、柳、虞草法,拓而为大,非怀素恶扎一路,观者谛辨之,勿忽。孟津王铎。”「1」
这也尽可能的体现了是王铎提出的此类书写方法。
图1王铎的《凤林戈未息》
图1王铎的《凤林戈未息》
1.2 王铎提出“拓而为大”之时代背景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随着社会物质经济的迅速发展。阳明学派风行天下。此学派的思想成为明代中后期书坛猛刮张扬个性书风的驱动力。因而大幅作品形式成为此时书坛最有效的载体。在宋代,出现了经过装裱后悬挂欣赏的书法,经元人拓展,到明代趋向成熟。
明代中后期,由于高大宏伟的建筑出现,纸、绢等材料制作技术的进步,为巨帧大轴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准备条件。明代官吏和富家的住宅往往是宽阔高大的建筑,如安徽歙县明代的慎思堂、承志堂的高度都在4.5米以上。(如图2),在精致品味成风的明末社会里,这就为高堂大轴作品的悬挂品赏提供了必要的空间。
图2安徽歙县的《承志堂》
巨帧长轴的形成特性与草书的表现力最相契合,王铎自身追求的是那种天风海涛的气宇襟抱。在大幅的纸绢上的这种表现形式,是王铎自己所选择和追求的。王铎跻身大潮,成就非凡,成为时代的领军人物。
1.3 王铎对大幅作品的关注
王铎除了二王、东晋以外,一生尤其推崇两人:一、颜真卿;二、米海岳。其二人都以二王经典为学习对象。他认为真正得到二王精髓的是米芾。王铎在《跋米芾吴江舟中诗中》里说:
“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学得《兰亭》法,不规规模拟,予为焚香寝卧其下。”「1」
可见他以对米芾的这件大幅作品《吴江舟中诗》(31.1cm×557cm)的兴趣。又在《跋停云馆米帖》里说:
“观米海岳书,矫矫沉雄,变化于献之、柳、虞,自为伸缩,观之不忍去。”「2」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733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