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21155字
摘 要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规划与开发已经成为当前规划界的一个新热点,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也成为学者与政府关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两者之间联系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交通设施本身上,更是体现在交通的联系对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相关理论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发展的现状,从交通联系的角度提出了研究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发展与建设的新思路。本文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分别对京沪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的交通联系做出研究。微观层面主要是从交通联系的载体入手,分析了站点地区和城市之间的客流特征和交通方式的选择,宏观层面主要研究了交通联系和城市土地利用的相互作用关系,并据此对未来站点地区与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铁站点周边地区 主城 交通联系 土地利用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 construction, high iron site surrounding area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new hot spot in the current planning field, links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in high iron station has also become a scholar and government attention and research important topic. The link between the two is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transport facilities itself, but also reflected in the link between the traffic and the ci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the interaction.
This paper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about high iron site related theories and case analysis based on,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s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surrounding area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he new idea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surrounding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port links. From the micro and macro two levels, the paper studies the traff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ijing 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 station and the city.. The micro level is mainly from the carrier transport link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oice of site area between the urban and the passenger flow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 of transportation, the macro level mainly studies the transport links and urban land use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 and, accordingly, on the future site area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words: High iron site surrounding areas; Main city; Transportation connection; Land use
前言
在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今天,高铁沿线城市已经迈入了“高铁时代”,围绕高铁站点进行了大规模的规划建设,这些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建设模式各不相同,建设至今,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状况也千差万别。针对这一现象,根据“江苏省社科基金长三角地区城市同城化效应研究:以沪宁高速走廊为例(编号:11CSJ005)的扩展研究”这一课题开展了相关研究。
研究过程中,笔者分别对京沪高铁沿线的23个城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在各个站点发放了旅客问卷461份,在廊坊、济南、徐州、蚌埠、南京、常州、昆山七个站点周边地区发放了居民问卷171份,对周边居民和使用者开展了多次访谈,并分别对23个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建设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建模,依此开展了相关研究。
目录
京沪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交通联系研究 3
一、绪论 3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3
1.1.1研究背景 3
1.1.2研究意义 3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3研究框架及方法 5
1.3.1研究框架 5
1.3.2研究方法 6
二、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主城之间交通流研究 6
2.1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区域关系 6
2.1.1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研究边界划分 6
2.1.2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区位关系 8
2.2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主城之间客流的组成 8
2.3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主城之间客流的特征分析 9
2.3.1城中站周边地区客流特征 9
2.3.2城边站和城外站周边地区客流特征 10
三、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主城之间交通联系方式研究 11
3.1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主城之间交通联系方式类型 11
3.2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主城之间交通联系方式的选择 13
3.2.1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主城之间交通联系方式的适用范围 13
3.2.2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主城之间交通联系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14
四、高铁站点周边地区道路系统研究 15
4.1高铁站点周边地区路网形态 15
4.2高铁站点周边地区道路系统与土地利用 18
五、总结与建议 20
5.1主要研究结论 20
5.2相关规划建议 21
53未来研究展望 22
致谢 23
京沪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交通联系研究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京沪高铁客运专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建设里程长、投资大、标准高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该高铁线路对全线的区域社会经济联系、城市发展和布局以及人流、物流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沿线城市由此迈入“高铁时代”。围绕高铁站点,沿线城市规划建设了大量高铁站点周边地区,这些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建设模式各不相同,建设至今,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状况也千差万别。对这些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与规划状况进行评估,不仅可以明了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对于其他区域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与规划具有借鉴意义,并可以立足实践检验对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规划理论与方法可以据此进行系统总结和梳理。同时鉴于中国高铁在全球的领先性,通过总结京沪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相关理论、方法与实践,对于国际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规划也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
高铁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其发展不可避免的对城市和区域空间内发生的经济活动产生着影响。而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作为高铁的重要载体,其与城市的联系更加凸显了高铁为城市带来的革新与变化,凸显其重要性与先进性。
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与建设不是孤立的,他总是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每一个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规划都是与该地方城市总体规划相契合的,是对总体规划的补充与延续,因此,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实际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进一步探讨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建设与城市主体的关系,挖掘站点周边地区建设的内在动力,提升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城市活力,提出了本次论文研究方向。
1.1.2研究意义
本毕业设计是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联系方面的交通研究。城市交通作为城市的骨架,是评价城市内区域间联系的最直观可行的切入点之一,是提高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和城市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所以,正确、合理的评价两者间的交通联系,对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和城市的交通联系方式和土地利用布局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理论意义:目前我国理论界对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区域联系的研究较多,鲜有涉及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关系的研究,使得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借鉴偏向区域,忽视了它作为城市的一部分与主城之间的关联性,缺乏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主城协调发展的借鉴意义,这样就不能很全面的对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实践意义:从长远来看,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建设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主流趋势。区域间的联动发展推动区域间城市交通联系的加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对出行便利性的要求也对城市对外交通提出了诉求,高铁站点的建设带来了大量人流与发展机遇,城市渴求新的活力增长点,迎来了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建设的春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高速铁路飞速发展的时代,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建设也随之兴起,但国内多数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建设陷入了模式单一,缺乏地方特色的牢笼内,对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建设缺乏一个宏观的总体认识,忽略了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作为城市主体中的一部分的职能,因此,正确认识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定位与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同城市联系的关系,对于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本论文主要从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的交通联系方面,探究不同地区二者之间联系的差异性,从交通联系方面反应其对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的反作用。
有关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的发展关系,目前国内外规划学界对此尚未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概述,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各自有其不同的评判方法。
《中小城市近郊“高铁新城”总体规划的战略思考》中作者阐述道,高铁的发展无疑给沿线城市带来巨大发展潜力,但沿线城市众多,不同规模及影响力的城市得到的发展机遇及发展空间也不同。大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影响力较大,进而能更容易获得较好的发展机遇,小城市若不能清楚的找准自己定位,与大城市进行同质竞争,则容易在竞争中迷失自我,处于不利地位。我们必须意识到,高铁带来的发展,对不同区域,不同等级的城市带来的发展机遇是不均等的,这也就意味着不同城市的高铁新城建设必定存在着特殊性与差异性。
《高铁站周边地区开发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性研究》认为,站点周边的开发速度与城市人口、城市商贸业和城市铁路客运总量的增长仅有较弱的相关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高铁站不会促进这些因子的增长,只不过证明在高铁站建设的初期,这种相关性并未显现,可能需要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来验证。这就要求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开发应当变更思路,探寻从其他方面找出可能影响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开发的影响因素。
《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可达性的影响研究》认为一个城市的可达性受到如下三个因素的影响:通往各城市之间的快捷性、城市自身的经济实力、邻近城市的经济实力。如果一个城市通往其他城市的快捷程度能够与自身实力和邻近城市的实力相匹配,即能在效率上达到最优。在相同的通行时间条件下,城市自身经济实力和邻近城市经济实力越高,该城市的可达性越高。
《Changing travel to work patterns in South East England》中将居民的客流方式分为两类:通勤客流与非通勤客流,同时对居民出行模式的影响因素做了深入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社会经济与交通出行与人的出行方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The high-speed rail challenge for big intermediate cities: A national,regional and local perspective》研究指出,在区域尺度上,高铁对大中等城市可达性的影响取决于该区域对于高铁的利用程度;在地区尺度上,高铁站点把城市纳入地区网络之中,提升城市形象和影响力。
《The human side of bangkok's transport problems》中分析了个体的出行选择行为对交通模式的影响,从交通的载体的角度出发,对交通模式的适用性以及时效性进行了评估与研究,提出了交通的三种发展模式:公路交通模式、轨道交通模式和综合交通模式。
《Urban development by High-Speed Traffic》中描述了从高铁站点建设中受益的开发地区,提出了三个发展区的划分:第一圈层(5到10分钟可达的地区),第二圈层(10到15分钟可达的地区),第三圈层(15分钟以上可达的地区)。发展区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地区内交通的可达程度,交通可达性越高的地方,地区受益越多。
综上所述,在高铁发展日益迅猛的时代,高铁发展以及与其息息相关的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已经引来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目前理论界对高铁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铁发展带来的区域效应,有关于高铁与高铁所在城市之间的联系研究仍有很多空白,本文主要着重于从交通联系方面探究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发展的联系,目的是从交通层面找出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不同地区、不同发展状况的城市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1.3研究框架及方法
1.3.1研究框架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间的交通联系问题,简要分析了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交通联系的几种模式以及其适用范围,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选择方式。其后,笔者从目前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联系的现状问题入手,并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对京沪高铁沿线的各个站点周边地区进行实证研究和计量分析,检验区位、土地利用、道路设施以及人的流动等因素对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交通联系的作用机制,最后在对理论与实证结论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交通联系的相应的战略取向。全文研究思路如图1-1所示。
图1-1研究框架图
1.3.2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总体分析和个案研究的协调统一。
其中调查法主要是实地调研了京沪高铁沿线的23个高铁站区,并进行实时记录;文献研究法主要是参考国内外已有的关于高铁新城建设的学术学刊,进行整理归纳;在实地调研过程中,通过发放问卷和访谈形式,就高铁新城发展与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对京沪高铁站区的市民和旅客进行了解。后期通过数据的整理对京沪高铁站区的发展状况开展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为系统研究提供可靠的支撑。
在理论上,本研究将交通可达性与空间功能均衡理论相结合,构建了本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而在验证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交通联系的影响因素以及功能空间均衡对交通流向的影响上,本研究采用了京沪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各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了若干合理的建议。对于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交通联系的影响因素的探讨,本文主要综合了京沪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二十多个样本资料,以期得到普适性的规律;在探讨功能空间均衡对交通联系的影响上,则主要采取几个典型城市进行个案研究。
二、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主城之间交通流研究
2.1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区域关系
2.1.1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研究边界划分
高铁站点地区是依托高速铁路及其枢纽建设的有利条件,对高铁站及其周边地区进行成片规划开发且达到一定规模,并在未来能够承担独特的城市功能,形成活力经济氛围的区域。
高铁站点地区的规划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和城市规模是正相关的,由于城市的发展状况不同,高铁站点地区的规划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从高铁站点地区的规划范围进行研究,普适性不高,研究价值较低。高铁站点地区的建设与开发主要是围绕站前核心区与周边地区进行的商务办公和居住用地的开发,在这一范围内高铁站点地区的建设状况更为完善,特征更加明显。本文在实地调研和勘察的基础上,依据各个高铁站点地区的实际建设情况和规划信息,确定的高铁站点地区的初步研究范围在1.5公里到2公里之内,如图2-1所示。
图2-1 研究范围
2.1.2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区位关系
高铁站在城市中的位置选择关系到高铁站点周边地区的发展定位和功能布局,同时也对城市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高铁站与城市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
①高铁站点位于城市内部,周边开发建设已经较为成熟,城市发展以功能更新为主,强化既有城市中心,属于内生式发展;
②高铁站点位于城市边缘,这类地区在空间上与主城区并无明显的边界划分,周边开发建设中旧工业厂房的功能跟新和新建用地并存,有潜力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极或者次中心,属于延伸式发展;
③高铁站点位于城市外部,这类地区在空间上与主城区有明显的功能隔断,距离较远,周边开发建设以新建设用地为主,且开发强度普遍较低,发展潜力有限,属于跃迁式发展。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用地扩张速度快、规模大、城市建设需要新的活力点来承担原有城市中心的压力,高铁的兴起则为城市发展带来的新的机遇,其便利的交通为人们出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地区的可达性提高,发展空间也更加广阔。所以,处于高铁站点周边的地区,将是我国未来城市高铁站区规划建设的主流趋势。京沪高铁沿线的23个城市中,位于城市外围的高铁站点有11个,位于城市边缘的高铁站点有7个,位于城市内部的高铁站点有5个。
高铁站点地区到主城区的时空距离对高铁站点区域的空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距离中心城区过远,交通可达性较差,从高铁站点地区到城市主城区耗时较长,高铁站点地区对原有城市人流的吸引力有限,而外来人员由于时空距离较远,在高铁站点地区的活动类型主要以通过性为主;距中心城区过近,从高铁站地区到城市原有中心区时间较短,很多可以在高铁站点区域发生的活动类型将流入到原有的城市中心区,对高铁站点区域的发展有削弱的负作用。因此,只有在合适的时空距离的前提下,高铁站点地区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2.2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主城之间客流的组成
交通流广义上是车辆的车流和人流的统称。道路上的行人或运行的车辆构成行人流或车流,行人流和车流通称为交通流。本文所指的交通流是行人流,它是人们为了实现各类出行活动,借助各种交通工具形成的有目的的流动。
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城市之间的客流按照出行目的大致可划分为上学、上班、公务、医疗、娱乐、探亲、旅游、中转及其他9类,其中上学、上班为通勤客流、公务、医疗、娱乐、探亲、旅游、中转和其他为非通勤客流为。张萍在《我国新城规划建设中的交通问题思考》中提出了,新城与主城之间的客流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上行客流、下行客流和侧向客流。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这种分类同样适用于高铁站点周边地区与主城之间的客流。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1155字
相关图片展示: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