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3811字
毕业设计(论文)定稿
院 系 建筑学院
专 业 建筑系
姓 名 吴则希
学 号 01114321
指导教师 郭屹民
日期 2019年 05月29日
设计说明
南京扬子大厦整体改造建筑与结构一体化设计与研究
——儿童娱教中心
- 场地调研
扬子大厦建筑与城市空间调研
扬子大厦在新街口地区的区位因素
扬子大厦虽然位于新街口——南京商业最为集中的区域,但是由于周边没有与地铁一二号线相连的地下通道,远离主要的人流区域和零售写字楼建筑群体,仍处在这片地区的边缘部分。从右侧图表可以看出,场地附近由于不接通轨道交通,这里的建筑无法承载由大量零售店铺组成的购物中心,业态上多以写字办公,大型超市或者专门卖场(如苏宁)以及小型沿街店铺为主。因此,扬子大厦改造所选取的主要目标业态需拥有较高的目的性消费或者使用特征,或者针对特殊需求或者人群,才有基础让大厦被充分利用。
大厦处于核心和第一层环之间,周边商业形式多样,对于家庭中不同年龄段的成年顾客都能照顾到。但是场地较狭小,景观缺乏,缺乏相关业态,对于少年儿童消费需求的反应基本是空白。
体验与服务经济下儿童商业的激增
1 比重增长快
随着我国家庭对儿童教育和陪伴的关注和重视,儿童成为带动家庭消费的核心主力,2015 年我国儿童消费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4500 亿元,如今儿童业态已经成为购物中心的标配之一。
2 目的性强,契合场地区位
儿童相关业态主要可分为以下四类,由于目的性较强,均不需要设置在商业繁华地段也可以成功运营,若是品类齐全,有机结合的大型一站式设施,将更具备对于儿童及家庭客户的吸引力。这一点对于扬子大厦的区位情况相符。
3 周边缺乏类似业态
a.新街口现存儿童相关业态多为零售 游乐两种业态相结合,内容重复率高;南京儿童各种业态比例较合适的,多在郊区,河西新开发的商业综合体中。
b.新街口少儿教育多在写字楼内部或者对外独立门店,且彼此相距较远,和其他相关业态的联系亦稀少。
4 已有的同类设施多分散分布,聚5 集效应低,服务品类不全。
5 空间质量较低,缺乏自然采光通风,活动空间。由于目前的儿童业态仍以一间间独立店铺的形式来适应传统的商业室内街形式,项目之间有店铺墙壁阻隔,加上常见的一店一门票制度与会员卡制度,顾客难以在不同项目之间游走,空间和行动体验连续度不高。
南京环宇-儿童业态内街形式
扬子大厦改造为儿童相关业态根据
1.业态属于目的性强的消费
2.周边有配合的城市广场,超市,零售商场
3.空间容量大,一站式多元形式的业态
4.高层塔楼和裙房可以对应不同需求的儿童空间
案例——大型亲子主题设施
1.北京-桑尼摩尔儿童城(儿童向,商业2.8万平方米,一至五楼全部分布儿童业态,约占83%)
深圳Baby City购物中心(儿童家庭向,商业1.0万平方米,一至二楼分布儿童业态,约占75%)
2.上海新明儿童城(家庭向零售业,商业6.8万平方米,二至六楼分布儿童业态,占总商业面积约30%)
3.武汉民意广场中南儿童主题Mall(儿童向,商业6万平方米,一至五楼分布儿童业态,占总面积约80%)
- 方案设计思路:
方案总体思路
1 了解扬子大厦在新街口所处的区位的特点,周边城市环境和业态分布特点。
2 阅读文献资料,辅助以场地调研,了解国内外高层建筑改造案例,新的结构解决方案,以及业态与空间的最新要求,作为产生自己设计初步策划的素材。根据以上获得的前期资料,分析说明策划的由来,并作为结构改造和空间设计的起点。
3 确定方案使用策划和空间意向,完成结构改造的初步方案和建筑初步设计策略。
4 和华东建筑设计院的教师商讨结构改造可能性和设备与建筑与结构的集约设计。
5根据意见将深化完成相应的建筑图纸与模型,梳理方案说明思路。
方案初步策划功能为
1 少儿公益科普教育,兴趣培训班,阅读空间及附属的服务空间。
2 游乐场,亲子活动中心
3 亲子酒店
4 主题餐饮,零售(包含顶楼的城市观景步道及家庭主题餐厅)
基于儿童教育及心理模式产生的空间模式
- 尊重儿童主体角色的空间模式
一般情况下,孩子时刻处于家长的看管下,也主要藉由家长来了解社会,接触他人,体验自然,同时在和兄弟姐妹,老师同学等他人的交往中建立社会性。但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全部家庭的多数,常常四位老人两位父母来照顾一个孩子,与他人社会互动的成长环境难以实现。以小学生为代表的少年儿童,在迅速的智力发展中,心理上需要建立较为稳定的友谊,获得他人认可,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学习获取信息的技巧。同时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是独立的个体,要求有自我的空间。这样,来自与父母的干预有时也会成为过度的保护,减少了儿童对于社会和外界的直接体验。
因此,我提出,藉由创造一个鼓励不同年龄段儿童间互动,家长等成年人处于间接看护地位,同时比学校提供更多样,更具知识宽度的综合娱乐教育综合体,反转家长作为儿童接触社会代理人的状态,以促进儿童自己在人际和环境资源中的自主发展。这样的设想,是旨在创造一个综合性的,不同于家庭教育环境和学校严肃教育环境的第三空间。
- 儿童心理与三类空间
根据美国建筑师西蒙斯所著的《人性场所》一书,儿童交往行为的步骤可分类为观看、参加、退避、隐蔽。每一个步骤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缺少任何一个步骤都会影响儿童的交往行为发生。我根据四类活动将儿童所属空间分为以下三类:
- 主要交往空间:
- 观察空间
- 独处空间
我认为,为了将关注点聚焦在儿童对于空间的体验,本次设计将主要从上述的基本空间组合方式从小到大,从内到外思考。
- 如何打破高层建筑分层隔绝的现状?
将楼板对于功能的水平项约束性打破
使得个别功能竖向跨层布置,需要连接融合的部分获得联系机会;
同时,每层将不再受限于一种体验。
高层建筑中,每层楼板和功能对应:
1 每层只能体验一种功能
2 使用单纯功能的群体之间无法感知
儿童娱教设施作为家庭和学校生活的补充,提供知识,社会,人际关系的广泛体验,而这就需要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爱好的儿童有机会顺畅交流。而高层建筑中功能在竖直方向分层排布的模式,以及位于中间的核心筒,让不同活动内容无法在同层进行流畅沟通。因此,假若如上图所示将不同人群,功能区域跨层布置,便能有效增多同层不同活动的连续性,促进不同儿童团体的交往。
初步功能安置想法
1.打破一般高层建筑分层叠合功能的布局,而采用竖向划分作为主要区分方式,以获得更多的同层交流机会。
2.根据各功能策划面积做出进一步功能布置。
3.在在各个主要功能区相交接处,可以作为观察/独处的小空间,也可以作为活动间隙的公共休憩空间,为参与不同活动的儿童提供交流的场所和机会。
抗震-空间改造相结合的案例
[外侧附加构件型]
岡山きらめきプラザ医院改造
冈山KIRAMEKI PLAZA由原来的医院建筑改造为用于官民一体,民间融资的福利办公机构。耐震改造以撤去内部所有抗震墙,以外层整合了更新设备的双层耐震框架代替为主要特点。
这一改造过程通过梳理内部功能,使得空间需求,更新设备空间和耐震改造新增结构需求重合。同时,立面上也忠实地反映了内部空间的结构和抗震构件。
改造前平面图 移除内部所有剪力墙,加上外侧的抗震钢框架 新设抗震结构示意
[内部附加构件型]
福岡パルコ耐震改修
福冈一处商业综合体业主更换,业务更新后重新投入使用。业主希望将耐震的改造工事同立面设计一并进行。设计方希望同时反映建筑物随着城市发展更新表皮的想法,因此改造工事集中在建筑表皮的内侧。主要使用了预制耐震墙壁和钢支架来加强整体抗震性能。
钢支架/预制混凝土抗震墙平面分布位置 立面可见的钢支架
- 方案陈述
1.策划
- 整楼作为一个人品牌运营使用:
展示,提供,贩卖新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线下实体店运营的重要方向。而“生活”又包括了住、食、学、娱等多种表现。
根据前期的场地调研以及阅读文献,我认为扬子大厦附近缺乏面向家庭及儿童的一站式休闲购物地点,同时大型商场以单调的零售为主。因此,希望借助设计扬子大厦建筑改造,探索以如何借助结构改造的手段,在高层建筑内部最大化丰富家庭客户群的城市体验。
- 业态之间的划分与交流
总体按照原塔楼各楼层的不同层高,竖向上安排不同的合适功能,再进行竖向错位,使得不同功能在使用上可以同层到达。同时,一些功能同时可以搭配两个功能工作(图书自习室与教育,图书售卖与零售;活动厅与音乐教育表演,活动厅和酒店),这样也提升了空间的经济度。
在如右图所示三种功能交接处,设置通高以及楼梯连接起相关的业态和人群。
- 消防问题解决
原核心筒:两个防烟楼梯间和一部消防电梯——仅够一种功能的人群疏散
加入外侧钢骨混凝土框架:增加了两道疏散楼梯,可供商业与酒店两种功能人群疏散;同时,也增加了为酒店设置观光内/外客梯的机会。
D)结构改造分析:
①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移除部分剪力墙,留下三个筒状部分。
作为部分功能的疏散和服务空间使用。
②外侧新建钢骨混凝土框架 斜撑结构。
:作为新功能的疏散、竖直交通,交流空间与新立面使用。(斜撑位置仍在讨论中。)结构上,作为对抗水平力的主要结构发挥作用,由于位于平面边缘,效率更高。(H型钢 混凝土包裹层,截面尺寸500X500mm)
- 楼板与作为主要竖向力支撑构件的原钢筋混凝土柱。
- 方案图纸
1f平面图
2f平面图
3f平面图
11f平面图
12f平面图
13f平面图
18f平面图
19f平面图
20f平面图
节点构造(1:20)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3811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