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告状行为探析

 2023-05-28 01:10:45

论文总字数:7199字

摘 要

:幼儿阶段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随着幼儿亲社会程度的加深以及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幼儿园的告状行为也频频发生。本文从幼儿园普遍存在的幼儿告状行为出发,主要探讨了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原因以及告状这一行为对幼儿身心发展积极、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应对方法和策略。旨在为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提供一些理论帮助和应对策略,促进幼儿在关键期内的身心发展。

关键词:幼儿 告状 心理 策略

Abstract: The preschool period is one of the most vital period during the whole baby social development time. During this perio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gree of pro-social and the ability of linguistic and cognitive,the preschoolers are willing to have an interactive behavior with their teachers. This paper is focus on examining the reason why the behavior happens and both its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 for preschooler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based on children’s telling on behavior. Moreover, followed by prior research, some approach and strategies are presented. This paper concentrates on affording some theoretical methods and coping strategies during practical education life and promoting preschooler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during this key period.

Key words:children,telling on, psychology, the way of counseling

目录

1引言 ……………………………………………………………………………3

2幼儿告状行为的内涵 …………………………………………………………3

3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原因 …………………………………………………3-5

3.1自身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向老师求助…………………………………3-4

3.2渴望受到成人关注与表扬 …………………………………………………4

3.3心理发展的产物 …………………………………………………………4-5

4幼儿告状行为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5

4.1幼儿告状行为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 ………………………………5

4.2幼儿告状行为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 ………………………………5

5教师处理幼儿告状行为的一些策略 ………………………………………6-7

5.1合理引导,鼓励积极的,抑制消极的 ……………………………………6

5.2培养幼儿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6

5.3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是非观念 ………………………………7

总结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1引言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初级阶段,是非判断能力发展刚刚起步,尚未达到成熟,幼儿的行为判断往往以成人为标准,遇到问题也习惯于依赖成人。在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幼儿告状的行为,虽然只是很小的事情,却一定要告诉老师,寻求老师的回应。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小事,但如果处理不当,却很容易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告状这一行为。

针对幼儿告状行为的频频发生,本文以幼儿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查阅文献、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总结的方法,从普遍存在于幼儿阶段的告状行为入手,分析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探讨幼儿告状行为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并结合幼儿园的实践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对幼儿告状的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充分发挥师幼双方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2 幼儿告状行为的内涵

幼儿阶段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随着幼儿亲社会程度的加深以及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当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受到来自同伴某一方面的侵犯,或是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符合时,为阻止同伴行为,幼儿即会向教师发起一种互动行为,这种行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幼儿告状行为”。

3 幼儿告状行为产生的原因

调查数据显示,在幼儿发起的九种师幼互动行为中,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一种行为,所占比率高到26.4%[1]。为什么幼儿对告状这一行为如此热衷?是什么因素引起了幼儿的告状行为?研究表明,引起幼儿告状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3.1幼儿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向老师求助

学前儿童由于其社会交往技巧不成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觉得同伴的言行与自己的利益相冲突或侵犯了自己的利益,但又由于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只能借助教师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在幼儿的告状行为中,有一类告状就是由于幼儿能力有限,达不成自己的想法而造成的。

案例1

游戏活动时,王华一人拿着两把小铲子,一帮的陈鸿也想玩,但是工具箱里没有小铲子了。于是他来到王华身边大声说:“王华,你有两把小铲子,让我用一把吧!”王华对此不予理睬。陈鸿又说了五六遍,王华仍置之不理。“你要是再不给我一把,我就去告诉老师了!”陈鸿威胁道。王华停下手中的工作狠狠地瞪了陈鸿一眼,还是没有让给他一把。等了一会儿,陈鸿跑到王老师面前告状:“王老师,王华有两把铲子,老师说一个人不能玩两把铲子的,但他一把也不让给我用!”王老师正在忙着其他事情,一时没有理会他。陈鸿站在那儿不走,教师只好停下手中的工作,于是,陈鸿急忙拉着教师来到王华面前。还没有等教师说话,王华就很不情愿的拿出其中一把小铲子给了陈鸿。于是陈鸿很得意地拿着小铲子走开了[1]

当今社会,由于计划生育的普及,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人对其百依百顺,是十足的“小皇帝”,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一部分作为独生子女的幼儿自私自利,不愿与人分享的性格特点。在此案例中,由于王华占用了两把铲子而不愿与陈鸿分享,陈鸿劝说无果,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从而向教师发起了告状行为。从教师未说一句话,陈鸿即得到了理想的铲子这一结果可以看出,对幼儿来说,靠他们能力难以实现的事情,只要有了老师的帮助,就可以轻松解决。这类“求助型”告状在幼儿园很是常见,其目的大多是为了利用教师的权威帮助自己,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并不是希望教师惩罚被告状的对象。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719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