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9477字
摘 要
赵翼对六朝历史进行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考论六朝历史人物,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揭示时代特征;考证六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探究其渊源利弊及对王朝兴衰的影响;综合多种史料,以史证史,总结六朝重大史事,探寻历史规律,这些考证对研究六朝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六朝史 ;赵翼;《廿二史札记》
Abstract: Zhao Yi systematically has researched the six Dynasties history. These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esting theory of the six Dynasties historical figures, and restoring the true nature of historical figures, and to the disputed historical figures put forward his original ideas, and revealing the era characteristic.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six Dynasties, probe into its origin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impact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dynasty. Integrated a variety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history of card to history, summing up the six dynasties significant both for history rule. And i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o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six Dynasties.
Key words: history of the six Dynasties , Zhao Yi, 22 the history notes
目录
一、考论六朝人物,还原历史人物本相 5
(一)对存在争议的人物提出自己的见解 5
(二)对比、类比突出六朝人物特征 6
(三)探究人物共性,揭示时代特征 7
二、评论六朝制度,探寻制度渊源得失 8
(一)综合史料考察制度的产生、特点、流弊 8
(二)比较探究政治制度的因革 8
(三)论述制度兴衰,探索朝代兴亡 9
三、考察六朝史事,探究治乱兴衰之原 9
(一)考论史事并探究其缘由 9
(二)探寻历史规律,总结历史共性 11
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六朝是一个动乱、分裂的时期,曾经不少学者认为这一段时间是历史的低糜时期,但是纵观六朝及其以后的历史,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皆对隋唐产生极大的影响,换而言之,很多制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因此六朝的历史不容忽视,并值得研究。而赵翼的《廿二史札记》则是著名的历史考证著作,与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和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合称清代三大考史名著,并且在考论史事方面优于其他两部著作,对六朝史部分的研究赵翼更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每史先考史法,次论史事”,对六朝的政治制度以及六朝时期重大历史人物或有争议的人物以及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进行了考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表现了他严谨的治史态度以及过人的史识。《札记》共三十六卷,补遗一卷,其中六朝史部分包括《三国志》《三国志晋书》《晋书》《宋齐梁陈书》以及《宋齐梁陈并南史》三卷,共七卷,大概占全书的六分之一。其中考证偏少,主要侧重于考论史事,并且“每史先考史法,次论史事”。[1](前言)对六朝史进行系统、严密的研究,对后人研究六朝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考论六朝人物,还原历史人物本相
历史人物是历史的主体,对于历史人物的研究是历史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其中正史中也有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述,例如《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中就有大量的历史人物评述。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中也有诸多对于历史人物的评述,其中对于六朝人物的考论更为细致、精确,他结合六朝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给六朝人物以客观公平的评价,继而揭示六朝的时代的特征。
(一)对存在争议的人物提出自己的见解
纵观历史,往往乱世出英才,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就出现了大批优秀的政治家,然而正因为身处乱世,争议相对较多,赵翼系统的考证六朝时期这类人物,对此提出自己对到的见解,显现其过人的史识。
魏晋时期朝代更替频繁,因此当时的政治家很难做到从一而终,当然也因此具有众多非议,荀彧作为汉魏交替之际的臣子,究竟是该将其化为魏臣还是汉臣。赵翼首先进行考异,列出将《三国志》和《后汉书》中对荀彧的论述的不同,即《后汉书》讲荀彧和孔融等列为一卷而论,陈寿《魏志》则将其列于夏侯惇、曹仁等之后,与荀攸、贾诩同卷,显然将其归为魏臣。在这里赵翼认为应该根据荀彧心之所向而将其归为魏臣还是汉臣。认为“彧以为曹本起义兵,匡汉室”[2]P192即是荀彧为曹操出谋划策的原因是为了借其之手匡复汉室,因此荀彧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要自己称帝封王,并对其曰“将军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2]P130直至荀彧死了之后,曹操乃自立为魏公,由此可见荀彧之心乎为汉可知也。赵翼在肯定范晔《后汉书》中的说法之余,指出“陈寿已入于魏臣内,范蔚宗独提出列于《后汉书》,传论明言取其归正而已,亦杀身以成仁之义,此平心之论也。”[2]P130
除此之外,赵翼对诸葛亮、陈霸先的评价更显得其过人的史识。首先对于诸葛孔明的评价,赵翼并没有直接对诸葛孔明进行评价,而是借助陈寿论诸葛亮这一件事来提出自己对诸葛亮的看法。《陈寿传》中指出其父因马稷事件受到牵连,故此陈寿为《亮传》称“将略非所长”[2]P131,虽然《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情感色彩较重,但不能以偏概全,赵翼通过肯定陈寿对于诸葛亮的评价,进一步评论诸葛亮,指出诸葛亮的过人指出并不是他善于用兵,而是他赏罚分明,善于用人。赵翼以陈寿之眼来看诸葛亮,即评价了诸葛亮也评价了陈寿,视角独特,亦具有说服力。
陈霸先,南朝陈的开辟者,然而往往被史者忽略,一方面因为陈是仅仅存在三十二年,并偏安与江南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这短短三十来年里,陈还存在着陈后主这位荒淫无道的皇帝,借此陈这段历史不被史家重视,外加陈霸先自身弑帝篡位,并杀死与同自己平定侯景之乱的战友王僧而不受史家好评。然赵翼抓住陈霸先处于乱世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不去苛求他建立丰功伟绩,而是从其用人方面来对其进行评价,抓住其闪光点,赵翼认为陈霸先“起自微寒,数年而有天下”[2]P255的重要原因是他善于用人,然而善于用人是大多成功君主的共性,那么陈霸先作为乱世领袖,用人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善用敌将,赵翼抓住其善用“敌将”这一特点,指出陈霸先的度量“当时早有以见信于人,故能驱策群雄,藉以集事。”[2]P256赵翼又引用魏征对他的评价“志度宏远,怀抱豁如,或取士于仇雠,或擢才于亡命。掩其受金之过,宥其吠尧之罪。委以心腹爪牙,咸得其死力。方诸鼎峙之雄,足以无惭权、备也。然则虽偏安江左,固亦帝王之量哉!”[2]P256由此可见“赵翼并没有苛求陈霸先的功业,而是注意到最能代表个人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多用敌将的帝王之量。”[3]
(二)对比、类比突出六朝人物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477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