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解冻”思潮分析

 2023-08-28 09:32:00

论文总字数:15710字

摘 要

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文艺界开始了以《解冻》为开始标志的“解冻”思潮。而“解冻”思潮之所以会出现,主要还是因为受到赫鲁晓夫的政治意图、国际压力和苏联文艺工作者的自发努力等因素的影响。之后,由于社会主义阵营局势动荡和美国的思想渗透等原因,“解冻”思潮陷入了低潮。等到国内和国际局势稳定下来后,“解冻”思潮才重新涌动起来。最后,鉴于对国内和国际形势的考虑,苏联政府决定对“解冻”思潮进行压制。“解冻”思潮从此衰落。它的发展也对苏联社会、中国以及东欧国家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苏联文化,社会主义,赫鲁晓夫,“解冻”思潮

Abstract:During Khrushchev"s reign, the Soviet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began the "thaw" trend of thought marked by "thaw". The reason for the "thaw" trend of thought is mainl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Khrushchev"s political intention, international pressure and the spontaneous efforts of Soviet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ers. After that, due to the instability of the socialist camp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American ideas, the trend of thought of "thawing" fell into a low tide. Whe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stabilizes, thaw "the trend of thought to rise again. Finally, in view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 Soviet government decided to suppress the thaw trend of thought. Thaw The tide has since declined. Its development also had an impact on Soviet society, China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Keywords:Soviet Culture, Socialism, Khrushchev, "thaw" trend of thought

目录

引言 5

一 “解冻”思潮的出现及原因 5

(一) “解冻”思潮出现 5

(二) “解冻”思潮出现的原因 7

二 “解冻”思潮的低潮及“解冻”思潮的重新涌动 9

(一) “解冻”思潮的低潮及原因 9

(二)“解冻”思潮的重新涌动 11

三 “解冻”思潮的衰落及原因 13

四 “解冻”思潮的影响 15

(一) 对苏联的影响 15

(二) 对中国的影响 16

(三) 对东欧的影响 17

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0

引言

1954年5月,一部中篇小说在苏联的《旗帜》杂志上发表,这部小说就是爱伦堡的《解冻》。它也成为了之后学者研究这一时期苏联文化发展时不得不提的作品,是苏联“解冻”思潮开始的标志,“解冻”这个词甚至成了赫鲁晓夫时代的代名词。这部小说以当时的苏联地方上的一个大工厂为背景,以厂长茹拉甫辽夫为主线,描绘了那里的一群人的命运和精神面貌的变化。这部作品反映了当时苏联的思想动荡,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离经叛道”了。

在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文坛主要流行的是“日丹诺夫主义”的观点,也就是文艺工作要为政治服务。当时的苏共中央对文艺工作者多有干涉,经常用政治批评的方法解决文艺问题一些作家和作品因为揭露社会弊端而被扣上“反动”的帽子,受到了许多无中生有的指责,一些优秀的作品被禁,部分作家也受到了排挤和迫害,还有某些杂志、刊物也被要求整顿。苏联的文艺工作者也因此而不得不迎合当局的需求。一时间,苏联文艺界充满了歌功颂德、粉饰现实一类的作品。再加上大清洗运动等使这些现象愈发严重,苏联的文艺界变得乌烟瘴气。

随着《解冻》的问世,许多表达类似观点的各类作品都纷纷出现。这类作品逐渐成为了苏联之后十年里文化发展的主流,这一时期的文艺思潮就被称为“解冻”思潮。它的主要观点有关心人民和社会现实、揭露社会弊端等。“解冻”思潮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53年——1956年是它的出现及高潮阶段,1957年1月——7月是它的第一次低潮阶段,1958年——1962年它又重新涌动起来,到了1962年往后它便衰落了下来。

我国目前对于苏联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对于苏联文化这一方面,国内的学术成果也不算单薄。由沈志华先生主编的《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就是一部大型档案资料汇编,是从多个国家处搜集了许多珍贵的原始资料再翻译过来的,是研究苏联历史非常重要的资料。李华先生的《赫鲁晓夫与苏联治理》一书就对当时苏联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详尽的描述。李发元先生的《苏联“解冻文学”的特征及其得与失初探》就探讨了赫鲁晓夫时期文化发展的特征。柳植先生的《文学的“解冻”——20世纪俄罗斯文学曲折发展的一个“借口”》中也写了赫鲁晓夫时期文化发展情况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外国文献,如叶梅利亚诺夫的《未经修改的档案:赫鲁晓夫传》以及《赫鲁晓夫回忆录》等也是研究这一时期苏联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在查阅了许多资料后对“解冻”思潮发展过程的原因及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一 “解冻”思潮的出现及原因

“解冻”思潮出现

斯大林时期的文化发展情况其实也早有人表示过不同意见。其实早在斯大林逝世之前的1952年,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马林科夫等人就曾表达过在文艺工作中要敢于表现矛盾,表现冲突的观点。

在学术界人们公认将爱伦堡的“解冻”作为这一思潮开始的标志,但是实际上这并不是苏联文艺界最早的表述类似“解冻”观点的作品。比如早在1953年奥维奇金就曾发表过一篇小说《区里的日常生活》,这部作品就揭示了当时苏联农村生活中存在的缺陷和矛盾,之后奥维奇金还有《在前方》等小说发表,也都类似于这种题材。除此之外,还有卡里宁的《中等水平》、特罗耶波利斯基的《一个农艺师的札记》等一系列作品,虽然是农村题材,但都真实反映了苏联存在的缺点和困难。寻求真实、实事求是的观点开始被人们追求。到了1954年,《解冻》在《旗帜》杂志上发表。爱伦堡把一个工厂写成了当时苏联社会的缩影,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尖锐态度描述了当时苏联官僚主义横行等一系列不良现象。他借着文中人之口说道:“解冻的时候到了。”这部作品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许多揭露社会矛盾与阴暗面的文学作品纷纷出现,建筑、影视、戏剧等方面也有了与以往不同的诉求。

到了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之后,“解冻”思潮才真正发展到了高潮。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二十大,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秘密报告,全面否定了斯大林的观点,批评了个人崇拜现象。这在苏联甚至全世界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苏联社会各界掀起了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高潮,“解冻”思潮也随之达到了高潮。仅在1956年一年之内,苏联国内就发表了一系列尖锐的反官僚主义题材的小说,如丹•格兰宁的《个人意见》、费•田德里亚科夫的《死结》、杜金采夫的《不单是为了面包》等。许多文艺工作者都表达出了反对文化上的压制和束缚的渴求,其中法捷耶夫的遗书以及普拉斯托夫在苏联艺术家协会讨论会上的发言就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这些观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571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