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告状”行为分析与指导策略研究

 2023-11-10 11:57:34

论文总字数:10785字

摘 要

在幼儿园的每日生活当中,告状行为是极为常见的社会化行为活动。这种行为不仅会消耗幼儿教师的许多时间来从中调和,还会让幼儿陷入到同伴交往的危机当中,教师必须要通过恰当的教育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掌握幼儿心理活动,采取相对应的教育方法,培养出幼儿健康的人格。本文首先概述了研究者们以往的研究内容,然后深入分析了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和类型,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对幼儿告状行为的改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应对策略

Abstract: In kindergarten daily life, complaint behavior is a very common social behavior activity. This kind of behavior not only consumes a lot of time to reconcile the preschool teachers, but also lets the children fall into the crisis of peer communication. Teachers must guide them effectively through appropriate educational methods, grasp the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of children, adopt the corresponding education methods, and cultivate the healthy personality of children. This article first summarizes the previous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researchers, then analyzes the motivation and types of children"s warning behavior, and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 help the improvement of children"s notice behavior.

Key words:large class children,complaint behavior,coping strategies

目录

1 问题提出 3

2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已有研究 3

2.1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 3

2.2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分类 4

2.3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解决对策 5

3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和分析 5

3.1 幼幼互动型 6

3.2 师幼互动型 8

4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应对策略 11

4.1 加强对大班幼儿告状行为正确的认识 11

4.2 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应对不同告状类型 11

4.3 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大班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1 问题提出

幼儿告状行为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的侵犯或者发现同伴的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1]。据网上资料数据显示,约有60%的幼儿每天向老师告状,有些儿童每天告状多达5次。[2]据本人实习期间的观察发现大班幼儿在自由活动和生活活动的过程中告状行为发生较多,之所以选择研究大班幼儿,一方面是因为现有相关研究较少而且范围较广,另一方面是因为不管在幼儿身心发展还是年龄特点发展、社会性行为发展等方面,大班幼儿都突显出其独特且成熟复杂的特点。大班幼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发展更成熟,师幼、幼幼互动是一天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他们会在意同伴的行为,自我意识有了独立性,有了自己的是非价值判断能力,根据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大班幼儿正处于他律阶段,在规则意识上又有绝对服从的特点。本人在大班幼儿自由活动和生活活动的背景下且基于大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来通过案例进一步探讨其告状行为的类型动机,以培养幼儿良好健康的人格。

2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已有研究

国内文献中大多研究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并通过不同情况进行行为分类,也有研究不同性别幼儿告状行为的区别,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1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

根据国内对大班幼儿告状动机已有的研究内容可以大致总结为幼儿自身原因以及外界原因。

赵旭曼(2011)通过观察法收集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为: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内部的动机与气质类型和自身性格,各方面能力发展有关,外向的多血质且缺乏独立性与控制力的幼儿有较多的告状行为;朱敏(2012)在其文章中分析大班幼儿告状的内部原因为:幼儿希望得到老师关注,表现自我,也有嫉妒心理成分;赵连娣(2004)在其研究中得出大班幼儿告状心理因素有:幼儿的自我防御意识,希望得到认可,缺乏社会交往经验,判断性与独立性的影响。翁茜茜(2017)得出的结论也和大多研究者相似:大班幼儿缺乏独立性,喜欢依赖成人,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幼儿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而得到肯定与认可,以及大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中幼儿不能正确且全面的评价人事物,对道德规范认识比较弱。

赵旭曼(2011)得出的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外界原因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的影响,家庭传统的教养方式让幼儿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出现矛盾冲突从而导致更多的告状现象,幼儿园方面老师是否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在活动组织方面是否合理恰当,活动内容是否引起幼儿兴趣与注意力;翁茜茜(2017)认为大班幼儿告状行为与家庭教育观念有关,有些家长的溺爱方式让幼儿形成了强硬,任性霸道的性格;朱敏(2012)得出的外部原因也是认为家庭和老师管理方式的不同对幼儿产生一定影响;曾昵(2010)通过观察得出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动机分为:自己或者他人受到侵犯,期待老师的肯定,还有从众性的告状,为了吓唬同伴;赵连娣(2004)得出结论认为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和意识导致幼儿缺少独立性,家长过分放大幼儿的情绪体验,忽视自己是教育者的角色,老师对班级规则理解有误

2.2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分类

刘晓红(2014)在其研究分析中得出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可以分为求助型,求赏型,求罚型,求是非型和求公道型,其中求助型幼儿最多;余巧仙(2017)通过实际例子得出大班幼儿告状分为求助,求赏,保护自己型,维持秩序型,陈述事实型,举报他人型,跟风型;曾昵(2010)根据动机把大班幼儿告状分为自己或者他人受到侵犯型,从众型,期待老师肯定型,吓唬同伴型;赵旭曼(2011)根据事件是否与告状者有关分为,违背纪律型、 助人型、 攻击型、 物权型、 假装型和其他类型。并分析了哪种类型的告状行为发生最多,不同的告状行为是否受性别的影响,不同的告状行为是否在不同的活动环境下有所不同。

本人发现无论研究者们通过哪种分类方式分出大班幼儿不同种类的告状行为,离不开的对象有三个即:告状者,被告状者,教师。幼儿的告状行为就是三个对象之间的交往互动行为。

2.3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解决对策

朱敏(2012)提出的对策主要从老师入手,首先是教师要引起重视,对孩子要有爱心和耐心,要了解孩子告状的目的和动机,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老师应该提高幼儿的价值是非判断能力,可以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定,老师与家长要多沟通,消除家长错误的教育观念;刘晓红(2014)通过研究分析提出的对策有:抓住教育契机,即根据幼儿告状行为的不同动机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强化幼儿园包括面积,活动设施,教室格局等的硬件设施,刘晓红提出了比较大胆的建议即调整男生女生入园时间;余巧仙(2017)通过多个案例提出老师先倾听,再判断幼儿是否真的需要帮助,积极回应要适度,适当采取忽视策略;曾昵(2010)从教师的角度提出老师要内向的或者弱势的幼儿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老师可以找被告状次数很多的幼儿单独谈话,避免其他幼儿从众性告状行为,老师适当忽略幼儿重复的告状内容,老师要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改进幼儿交往的方式;张莉萍(2016)通过研究教师回应方式的不同类型总结出对策:幼儿园方面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老师方面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减少烦躁消极情绪,耐心倾听,让幼儿学会解决交往问题;赵旭曼(2011)提了一些小小的建议:培养幼儿的纪律性管理好常规,给幼儿创造交往合作的机会;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078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