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4-01-18 09:06:23

论文总字数:7362字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数学教师要学会运用相应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能力; 培养

Abstract: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foster innovation is quality education, and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to innovate is a complex task,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learn to use appropriate methods to inspire and guide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

Keywords: Primary Mathematics; innovation; training

目录

1引言 3

2 教师要先有创新精神,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3

2.1教师要树立自身的创新意识 3

2.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3

3 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建造创新氛围 4

3.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4

3.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

3.3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4

3.4多多鼓励、赞扬学生 5

4 强化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 5

4.1强化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育 5

4.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6

4.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6

5 为学生创新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7

5.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7

5.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7

5.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7

6 寓美育于数学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8

6.1寓美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8

6.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 8

结 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1引言

在知识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新课标也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数学是一门充满创新潜力的学科,其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帮助。创新思维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注意加强在平时的学习练习,而且在实际教学中还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那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教师要先有创新精神,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成败在于老师。”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一线实施者,作为创新教育的直接行使者,就一定要起到为人表率的作用。

2.1教师要树立自身的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中,教育创新是社会和时代的任务,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过程,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教学观念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败。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让教师成为创新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这样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够发现一般人不注意的、容易忽视的问题,善于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承认每个学生皆有创造性。

2.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深厚的专业基础。为了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相应的教师要在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树立创新意识,拥有创新能力是实现创新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必须要对创新教育有深刻的的认识,时刻保持着创新的心态,时刻注意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时刻注意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推测、做探究性实验、整理总结。

3 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建造创新氛围

3.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这就是“思想”的开端,意识是决定事物发展的前提,有了思想才能拥有意识,也才能有新的见解。世界上那么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牛顿对一个苹果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也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伽利略也是看吊灯摇晃而好奇发现了单摆。因此,从小就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从而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来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节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一些问题。为什么有的年份是365 天,有的年份是366 天?为什么2月有的是28天有的是29天?教师要呵护小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保护好小学生的好奇心,这样他们才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使得创新思维得以发展。[1][1]

3.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 激发学生的积极探索意识,让学生沉浸在积极思考之中。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范畴,把不同的知识融入到不同的游戏中,吸引喜欢数学的同学们自觉投入到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并且同时,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空间。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用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吸引他们参与和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2]。

[2]3.3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年龄小,对于教师有着天然的敬畏感,很多小学生不敢和教师说话,甚至看到老师就逃跑,如果教师还是把自己放在领导者的位置上,给学生高高在上的感觉,这种环境下,如何能让学生放松情绪去创新呢?因此,教师需要在这方面彻底转换观念,用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熏染课堂,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最终以师生关系融洽为起点,形成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和灵感,易于知识创新的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进行沟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信赖感,使学生在课堂中敢说、敢问。

3.4多多鼓励、赞扬学生

课堂上,总有一些喜欢创新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传统的教师会以自己刻板的唯一答案去扼杀他们的创造。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发扬民主教学,提倡多思多想,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尊重并聆听学生提出的别出心裁的问题。新课标里也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关心、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大胆发言,勇敢地说。当学生回答完毕时,教师可以及时地表扬“你做的很好”“你非常能干”“你真是太棒了”。当学生的回答与问题毫无关系,但是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教师可以加以肯定表扬并教育其他学生感谢他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感到尊重和谅解的同时,也使课堂知识融入更多的探究。

小学生的好奇心难能可贵,教师应当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适当地加以引导。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通过饱含肯定、支持、欣赏、鼓励、赞扬等积极成分的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强化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

创新需要扎实、牢固、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作基础,进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4.1强化小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育

数学基础知识是小学生发挥创新的基石,小学生扎实掌握各种基础知识,才能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灵活运用。因此,强化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先工作。例如在教学表面积的变化问题时,小学生在学完正方体以及长方体之后才会学到的一部分知识,而教师要做的工就是在开展这部分教育时,帮助小学生借助对两种多面体面积求解的推导公式来解决这两个问题。而在此项工作中,教师必须注意对于小学生思维的适当引导,首先组织小学生进行探究,询问他们自身对于此题求解的思路;然后再着重地点一下关于正方体和长方体面积求解的知识,帮助小学生利用他们自己的思路以及老师给的思路,去观察叠放在一起或排放在一起的多面体与单独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所具有的相似性;接着教师便要通过与小学生进行交流,去帮助他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联想推理以及求解论证。

4.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创新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数学的教学是灵活多变的,公式和定理是固定的,但是有些数学题可以通过好几种方式得出结果,这就是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从一题多解入手,让学生在寻求问题最佳的解决方法、最简单的解决思路的过程中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736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