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9640字
摘 要
吴鞠通是清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为中医特别是温病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著作《温病条辨》一书在温病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采用文献查阅与实地考察的方式对《温病条辨》成书的历史背景进行研究,有利于对其作者吴鞠通个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关键词:吴鞠通;《温病条辨》;历史背景
Abstract: Wu Ju Tong is a famous physician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Chinese medicine in particular has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Febrile Diseases. His book "warm Diseases identified" a book in the history of Febrile Diseases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is paper,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work manner "warm Diseases identified" a book of historical background research, in favor of more in-depth study of its author Wu Ju Tong individuals, but also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conditions.
Keywords: Wu Ju Tong; "warm Diseases identified"; Historical Background
目 录
引言 6
一、吴鞠通生平事迹及著述 6
(一)、吴鞠通的生平事迹 7
(二)、 主要著述简析 8
二、《温病条辨》成书的历史背景 10
(一)、弃儒从医——家庭环境 10
(二)、淮安医学——生活环境 11
(三)、检校《四库全书》——工作机遇 12
(四)、瘟疫流行——萌发著书之念 13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引言
吴鞠通是清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他为中医温病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著作《温病条辨》一书被认为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对温病的论述十分广泛全面,在温病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标志着中医温病学完整理论体系的诞生。
但是,学界以往都注重于对《温病条辨》这本书的内容及它对温病学贡献的研究,对本书的写作背景研究不多。而且,通过对《温病条辨》成书历史背景的研究,有利于对其作者吴鞠通个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国内外关于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研究很多,可是这些研究主要都集中在这本书的内容以及对它的评价上,关于这本书的成书“历史背景”,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医学角度研究疾病的,然而其中有关它的成书历史背景的,或者没有涉及,或者涉及不多。如岳冬辉在《吴鞠通从运气学说论治温病的贡献与特色探析》中提到“吴氏生活年代温疫多发,促使其对温病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1]P12。另外,李杰,刘汶在《浅述吴鞠通对温病学的贡献》中也提到“吴鞠通一生经历多次瘟疫流行,潜心钻研,考之《内经》、《伤寒论》诸书,著成《温病条辨》一书”[2]P3。再者,程南方在《杏林撷英——吴鞠通》中又提到“淮安医学对吴鞠通也有很大的影响。远在隋唐时期,淮安的医学就很发达。到了宋代,许多文学学士,不仅精通儒学,还精通医学。淮安地方历代皆有名医涌现。这些环境因素对吴鞠通走上医学之路,也有一定的客观影响”[3]P48。最后,李刘坤在《温病名家吴鞠通生平著述考》中提到“公元1798年,吴氏41岁时,其同乡好友汪瑟庵先生预测来年会有温疫流行,故促其速成治温之书”[4]P2。这个时候,吴鞠通已经有了一些医学经验的累积,而汪瑟庵先生又再三催促他完成此书,于是他便下定决心,在治病诊疗之余,开始着手《温病条辨》的写作。因此,本文才选择研究成书背景这一问题。
一、吴鞠通生平事迹及著述
吴鞠通,鞠通只是其号,本名叫吴瑭,字配珩,籍贯是江苏淮安。他出生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于清光绪十六年(1836)去世,享年79岁,死后葬在淮阴邑北“丁家集”东郊祖茔之侧。吴鞠通是清朝十分有名的中医学家,他是温病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著作是三本医书,即《温病条辩》、《医医病书》和《吴鞠通医案》。
1、吴鞠通的生平事迹
在《清史稿》五O七卷列传二八八艺人一《吴塘传》中有如此记录:“塘字鞠通,江苏淮阴人,乾嘉之间,游京师,有名,学本于桂(按指叶桂),以桂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症之中,人多惑之者,著《温病条辨》以畅其义,其书盛行。”[5]P13876
此外,光绪《淮安府志》卷二九人物《吴水云传》也曾提到:“嘉庆中,有吴塘,字鞠通,有学术,工为医,尝著《温病条辨》,发前人所未发,业是术者多遵之。”[6]P886
对于吴鞠通先生的生平事迹,他在著作《温病条辩》一书的自序中做了简要的介绍:“缘瑭十九岁时,父病年余,至于不起,瑭愧恨难名,哀痛欲绝,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间。遂购方书,伏读于苫块之余。......越四载,犹子巧官病温,初起喉痹,后至发黄而死。瑭以初学,未敢妄赞一词,然于是证,亦未得其要领。......又越三载,来游京师,检校《四库全书》,得明季吴又可《瘟疫论》,观其议论宏阔,实有发前人所未发,遂专心学步焉。......癸丑岁,都下瘟疫大行,诸友强起瑭治之,大抵已成坏病,幸存活数十人,其死于世俗之手者,不可胜数。”[7]P4
吴鞠通的家庭虽然比较贫寒,但仍是书香之家。他的父亲是乾隆十四年的秀才,曾经在淮安当地教学,门下有很多弟子。因受到他父亲的影响,吴鞠通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希望考取功名。然而在他十九岁的时候,父亲的病逝使他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并且开始专研医书。四年之后,也就是在吴鞠通二十三岁时,他的侄子巧官突然患上温病,因为庸医的误诊,最终发黄而死,这件事对吴鞠通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之后他开始注重温病的研究。过了三年,即吴鞠通二十六岁时,他离开家乡,来到京师寻找出路,通过朋友的推荐,他找到了一份校对誊抄《四库全书》中医学部分内容的工作,正是在此过程中,吴鞠通能够读到本地难以见到的中医学相关的名著,比如我国的第一部有关温病学的专著——明朝吴有性的《瘟疫论》,又如清朝初年医中国手叶桂编写的《临证指南医案》等。至癸丑年,即1793年,此时吴鞠通已经36岁了,京城里发生了十分严重的瘟疫,因为庸医误治而死的人有很多。在好友的劝说下,吴鞠通开始治病救人。经过此次切身的救人实践,他不仅加深了对于温病的相关了解,并且进一步地认识到了庸医误治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以至于发出“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8]P4的感叹。
吴鞠通有两任妻子,他“初娶鲍氏,生子廷莲,顺天增生。既卒,有孙二人:继祖、念祖。继室崔氏,生子廷芷、廷荃,廷荃为国子监生;婿周宗信同里人,庶乎守君之教。”[9]P6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640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