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苗族银饰艺术及发展研究

 2022-01-19 23:59:33

论文总字数:14669字

目 录

1 苗族银饰的发展概况…………………………………………………1

2 苗族银饰的艺术特色…………………………………………………1

2.1 从头到脚,种类繁多……………………………………………………………………2

2.2 图案精美,取材广泛……………………………………………………………………3

2.3 色泽亮丽,音韵和谐……………………………………………………………………4

3 苗族银饰的文化内涵…………………………………………………4

3.1 图腾崇拜…………………………………………………………………………………4

3.2 迁徙经历…………………………………………………………………………………6

3.3 祈愿文化…………………………………………………………………………………7

3.4 爱情财富象征……………………………………………………………………………8

4 苗族银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8

4.1 存在的问题………………………………………………………………………………8

4.2 解决办法……………………………………………………………………………… 10

5 结语………………………………………………………………… 11

参考文献…………………………………………………………………12

致谢………………………………………………………………………13

贵州省苗族银饰艺术及发展研究

林海燕

,China

Abstract:Miao nationality as an ancient and mysterious nation, has a history of fifty-six thousand years, the earliest can be traced back to Chinese legends era. Miao silver as the Miao people's unique symbols, bearing the weight of the culture of the Miao people's history, since ancient times, Miao silver is considered in the history books.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history of Miao silver in Guizhou, the province area of Miao silver material, molding process, and wear, summarized the ways of investigation, in order to spy out behind the aesthetic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n find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status quo,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scheme,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iao silver of Qiandongnan regions farther, higher and better.

Key words:Miao;Miao silver;the Qiandongnan region;aesthetic culture;molding process

贵州深受苗族文化的熏陶,每逢三月三,苗族人民会盛装集聚一堂,载歌载舞。人们很容易被穿在身上叮当作响的苗族银饰所深深吸引。苗族银饰作为苗族人民特有的文化符号,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国内现在对于苗族银饰已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但是绝大数学者都仅仅停留在对苗族银饰工艺的描写和探讨上,而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还有待深入挖掘。本文介绍了其发展状况和艺术特色,并通过分析苗族图腾崇拜、迁徙经历以及祈愿文化详细介绍了美丽的银饰及其文化内涵。同时阐述了苗族银饰中的落后之处以及银饰发展过程中不良趋向,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意见。

1 苗族银饰的发展概况

苗族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苗族人民一共经历了五次较大的迁移,而现今主要呈现着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松桃苗族自治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地区。

苗族人民对银有着特殊的感情,在《苗族古歌》中记载着“金子和银子,住在深水潭,水龙和硼砂,来陪他们玩。”子可见,苗族人民自古以来对银就十分的重视,并将金银比做他们的玩伴。而且据考古资料显示,在贵州出土的汉代至宋代的文物中,就有银发铰、银替、银戒等银饰品。同时明代《黔记》记载着“富者以金银耳珥,多者至五六如连环。”其道出苗族人喜爱用金银来标榜财富的习俗。明成祖永乐十一年二月,贵州正式建省,规定以白银作为货币流通,白银涌入社会,这才使得白银作为饰品大量的出现成为可能。

清代的《龙山县志》中记载着“其妇女项挂银圈数个,两耳并贯耳环,以多夸富”这样的苗俗。苗族人酷爱以银为饰之风,在清代不仅未减,反而有增。清代徐家干《苗疆见闻录》也记载了:苗族喜饰银器,其项圈之重,或竟多至百两。炫富争妍,自成风气。”可见苗族人民喜爱饰银的风俗更胜。清代苗族银饰的种类更为繁多,工艺更为精湛,图案样式更为丰富。

现今,苗族银饰有了空前的发展。一是种类剧增,仅贵州地区就超过200种,有头饰、颈饰、胸饰、手饰、衣饰、背饰等,头饰中又有银冠、银簪、银梳、银围帕等等;二是工艺精湛,银饰上刻有栩栩如生的龙纹、鱼纹、蝴蝶、枫树、水牛等图案。而且具有深刻文化寓意,银饰不仅寄予了苗族人民美好愿望,还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同时也是苗族人的符号标记。

国家也非常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做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如:“2006年5月20日,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贵州省雷山县的杨光宾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2 苗族银饰的艺术特色

“无银无花,不成姑娘”,从这句苗族民谚我们可以看出银饰在苗族人心中的地位。苗族银饰是苗族人特殊的文化符号,是其与其他民族区分的标志。苗族银饰以其多、巧、丰、亮等特点吸引着世人的眼光。

2.1 从头到脚,种类繁多

苗族银饰是区分本民族人和外族人的外在标志,同时也是苗族人内部区分不同村落部系的内在标识。所以不同系部的苗族银饰有其自身的特点,以便区分。这也是为什么苗族银饰种类众多的原因之一。苗族银饰从佩戴的人来看,又分为了男人,女人和小孩三大类,男人女人又要分为已婚和未婚。不同类型的人佩戴的银饰又有所区分。苗族银饰从佩戴的地方来看又可分为头饰、耳饰、胸颈饰、衣背饰、手饰、腰坠饰等几大类,各类品种繁多。综上因素,使得苗族银饰这个大花园里百花齐放。

头饰又分为银角、银帽、银围帕、银发簪和银童帽。银角在黔东南地区主要有三种:一是位于雷山县西江镇、朗德附近的西江型,二是位于台江县施洞镇的施洞型,三是位于丹寨县的排调型。西江银角体积较大,施洞银角型似扇子,排调型较前二者较为简单,型似银羽。

银帽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一种是位于黄平县重安镇附近的重安型,二是位于雷山县西江镇附近的雷山型,第三种是位于剑河县的革东镇附近的革东型。重安型银帽为封闭式半球型,体积庞大,厚重而华贵。雷山型银帽为环形中空的造型,帽子上方为银光闪烁,相互簇拥的银花。革东银帽是较为简单的环形半封顶结构,由银围帕和银替组合而成。

银围帕即围在额头上的装饰物。也可称为银头箍。银围帕有两种,一种是整个用银直接做成的,内里用布垫着。如凯里舟溪苗族的银抹额和施洞地区的银马围帕。另外一种是用银在毛巾上进行装饰而成,如雷山苗族的银围帕。

苗族银发饰的造型丰富、样式精美。主要可以分为银簪、银插针、银发网链、银梳四种。银发簪有圆锥型、钩型、扁平型、花束型、悬吊型等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几十种。银插针有叶型银插针、挖耳型银插针、方柱型银插针、几何纹银插针、寿字形银插针等等。银发网链也是用于固定发髻的,黔东南地区的银发网链以坠鱼五股网链和毛虫银围网链最为常见。银梳又叫银花梳,既可以用来梳发又可以用来压法。通常里面是木梳,外面包上银片。在日常生活只使用银簪和银花梳即可,节日是才需要全戴上,而且甚至戴上数十只。

银耳环种类最为丰富,主要分为四种类型:悬吊型、圆轮型、环型、钩型。悬吊型耳环,是由上部半包围圆环式耳钩,同下部悬吊着的鸟、花、蝴蝶、灯笼等样式的吊坠组合而成。如雷山独南蝴蝶悬吊耳环;圆轮型耳环,大小与一元硬币相似,例如凯里湾水圆轮型耳环,造型简单,朴素。环形耳环整个耳环成圆环型,圆环的周围可以饰以其他图案,如黎平的竹节乳丁耳环在圆环的周围排列着9颗大小不一的乳丁,富有新意。钩型耳环,顾名思义即成钩型,如黎平秤钩式耳环耳环呈秤钩型,简洁,大方,而又不失时尚。除此之外,还有梅花针型银耳环、松塔型银耳环、牛角型银耳环、茄子型银耳环等等。

胸颈饰包括银项圈、银压领、银胸牌和银胸吊饰。银项圈是佩戴于颈部的装饰品,有银项圈长及胸前,其制作工艺是银饰中最为讲究的一类。银项圈又分为了两类类:一类是以链环相连的链型银项圈,其用银片做成环扣,上下相连,可自由活动。一类是圈型银项圈,它是将银条打制成大小依次递增的圆圈,把银圈由内向外,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固定成型。圈型银项圈中的藤型银项圈在贵州黔东南地区最为常见,其造型为交织缠绕在一起的藤蔓。

银压领用于压在衣服上使衣服平整的装饰品。它和银压领都是又长命锁演变而来了,只是体积增大了,一般为半圆型或腰子型。银吊坠由三个部分构成:银链、吊牌、坠饰。银吊坠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碟型吊坠、鸟型吊坠、钱纹吊坠等。

衣背饰分别指穿戴在前胸和后背上的银饰,衣饰中又包括了银衣片、银围腰链和银扣;背饰中包括了银背吊和银背牌两样。银衣主要用于装饰腰腹以及背部等地方,有主片和配片之分。黄平地区将是否佩戴银围腰链作为婚配的标志,只有未婚女子才能佩戴银围腰链。银扣用于固定衣物,但多数时候是起装饰作用。其主要分为两种,带链银扣和银扣。银背牌是缝制在衣物背面的大小不一的银片。银背吊在黔东南地区较为常用,常用来装饰背小孩子的背带;也可以用做背扣,将其背在背后,做为调节前面服饰的器具。其形状一般以蝴蝶型、葫芦型为多见。

银手饰包括银手镯和银戒指。银手镯在苗语中被称为“禾抱”,银手镯在苗族银饰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有镂花型、浮雕型、绞丝型等等。而且黔东南地区在佩戴手镯时有特定的规定,如,从江地区的苗族必须佩戴五对成套的手镯,黔东南施洞地区从一到五对都可以。黔东南地区的银戒指是整个银饰中样式最少的一个。苗族银戒指的佩戴的位置并无明确的意义,如,苗族女子左手无名指上的银戒指并不代表着她已婚。贵州地区一般佩戴八枚银戒子,除大拇指以外,每指一个。

腰坠饰分为银腰带和银腰吊坠。腰带是指用来束腰的带子,苗族人用银饰来装饰腰带,使其成为独特的民族饰物。黔东南黄平地区的苗族喜爱佩戴银腰带,当地最为著名的银腰带是银菩萨腰带。银腰吊坠是佩戴于腰部两侧的装饰品,与银胸吊坠相似,但体积比其小,做工更为精细。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466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