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4604字
摘 要
《礼记》所规定的“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一般被视为等级制度在死亡委婉语领域的投射,但在《史记》中对这条原则的实践却显示出相当复杂的情形。本文主要分析《史记》中“崩”、“薨”、“卒”三种主要的死亡委婉语,通过研究语境,并结合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探讨这三种死亡委婉语的用法及其所体现的史书体例,指出其别内外、辨等级的作用,并初步推断《史记》笔法对《春秋》传统的继承与转变关系。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史记》,史书体例
Abstract
The words “beng”(means demise, the death of the emperor), “hong”(the death of princes), “zu” (the death of the hereditary officials) and “bulu”(the death of ordinary aristocracy) are used as the death euphemism in ancient China. According to Liji, they are applied respectively to the death of the emperor, the princes and the vassals. But Ssu-Ma Ch’ien’s work, Shiji departures this principle. This essay mainly concerns about the use of “beng”, “hong”, and “zu” in Shiji. Combining the methods of bibliometrics and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results, we need to analyze the context in Shij to understand the use of these three kinds of death euphemism and to find out the principle of the history book. Through the study, we can point out that this principle plays the role of distinguishing whether the characters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from the emperor. In this essay, I hold the opinion that Shiji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Chunqiu. With the combining of bibliometrics, studying the use of death euphemism is an operable and innovative topic.
Key words: death euphemism, Shji, principle of history book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综述 1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1
第二章“崩”、“薨”、“卒”的一般用法 2
第一节 “崩”的一般用法 2
第二节 “薨”的一般用法 2
第三节 “卒”的一般用法 2
第三章《史记》所见“崩”、“薨”、“卒”的用法 4
第一节 《史记》中“崩”的用法 4
第二节 《史记》中“薨”、“卒”的用法 4
一、《本纪》中“薨”、“卒”的用法 4
二、《表》中“薨”、“卒”的用法 6
三、《世家》中“薨”、“卒”的用法 8
四、《列传》中“薨”、“卒”的用法 9
第四章《史记》“崩”、“薨”、“卒”与《春秋》传统的关系 10
第一节 《春秋》使用“薨”、“卒”的标准 10
第二节 《史记》中“薨”、“卒”对《春秋》的继承与转变 10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综述
现当代关于《史记》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综合研究型专著,如张大可《史记研究》,张大可、安平秋、俞樟华主编《史记研究集成》14卷;二是《史记》版本校勘研究,如张玉春《lt;史记gt;版本研究》、韩兆琦《史记笺证》;三是《史记》叙事研究,如胡家骥、段红伟《lt;史记gt;叙事能力较以往文本的新进展——基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比较分析》;四是《史记》人物研究,如罗文华《论lt;史记gt;人物肖像描写的艺术成就》;五是《史记》相关比较研究、与《汉书》等比较研究,如胡家骥《东亚纪传体史书的叙事模式》;六是《史记》中某些字词研究,如李波《史记字频研究》。专门研究《史记》中的死亡委婉语的少见,本文的视角相对独到且切入点较小,并且结合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于毕业论文来说既有创新性又有可操作性。
中国古代死亡委婉语的研究相对笼统且理论性强,少有专门针对一部作品研究其中的委婉语的。疏志强《“死亡”代语及其文化意蕴》一文简单阐释了死亡代语与汉民族特殊的生命观、死亡观、封建等级制度、价值观念、宗教文化、民俗等相互交织的关系,文章认为对于死亡婉辞的运用,确实包含着某种价值观念,不使用某人所属阶层当用的词汇,往往表达了一种价值判断。李军华《中国古代死亡婉语映射的社会人文观念》分析了“死”的直称及表达平等意识的通用婉语、死亡婉语所映射的具有特定视域的人文观念等,运用大量不同类型的委婉语来表现汉文化所持有的标示等级的地位观、指明归所的宗教观、臧否意义的价值观、赋予具象的隐喻观、凸显民俗的仪礼观和珍爱生命的怜惜观。这些理论都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作用。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从传世文献来看,最迟从周代开始,以“崩”、“薨”之类的婉辞来代指死亡的现象就已经出现了,比如《尚书·顾命》:“越翼日乙丑,王崩。”《尚书》仅见“崩”字一用,未见“薨”、“卒”。之后《左传》、《国语》等历史文献则大规模地使用“崩”、“薨”、“卒”之类字眼来代指天子、诸侯、大夫之死。而《礼记》则明确地指出这三个字的用法:
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1]
在这里,除了常用的崩、薨、卒三字外,还包括了史书中不常见的“不禄”。根据这样的原则,“崩”、“薨”、“卒”、“不禄”具有别尊卑的作用,代表了贵族的四个等级。但如果我们细察史书,就会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在《春秋》及三《传》中,除鲁君外,其他诸侯国的君主之死,实际上是用“卒”字来称呼的。在西汉中期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中,同《春秋》类似,对于诸侯死亡的描述,也大量使用“卒”字。本文从这一点出发,研究《史记》中死亡委婉语的用法并探究原因。
第二章“崩”、“薨”、“卒”的一般用法
《礼记·曲礼下》孔颖达疏曰:
生时尊卑著见可识,而死荫为野土,嫌若可弃而称轻亵之,故为制尊卑之名,则明其犹有贵贱之异也。[2]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4604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