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的比体诗

 2023-08-21 16:03:03

论文总字数:16757字

摘 要

在《诗经》当中,保留着一种别具一格的诗歌样式——“比体诗”。然而,比体诗作为独具特点的诗歌体裁之一,却一直未能绽放其光芒。“比”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仅仅被视作一种修辞手法,而从未被当成一种独特的诗歌体裁。事实上,《诗经》中的“比体诗”并不少见,有如下特征:1.这类诗歌主要表达某种哲理或情感;2.这类诗歌整体上皆采用了比喻、象征的写作手法;3.这类诗歌表现了一种婉转的情志;4.这类诗歌使用了多种比喻形态。

关键词:《诗经》,比体诗,比喻,婉转

Abstract:In Book of songs,there is a unique poetry genre——“Bitishi”.However,as a unique poetry genre,“Bitishi” have been buried for two thousand years,which only be regarded as a rhetorical device.In fact,“Bitishi” is not uncommon in Book of songs,and it has the following features:First,it expresses some kinds of philosophy or emotion;second,it uses a metaphor to compose a poem;third,it expresses by a mild and indirect way;fourth,it uses different type of metaphors.

Keywords:Book of songs,“Bitishi”,metaphor,mild and indirect

目 录

一 什么是比体诗 3

二 两首以鼠作比的讽刺诗 4

(一)《硕鼠》 4

(二)《相鼠》 6

三 三首以鸟作比的比体诗 9

(一)《小毖》 9

(二)《鸱鸮》 11

(三)《鹤鸣》 13

四 《诗经》比体诗的影响与启发 14

结 论 15

参 考 文 献 15

致 谢 18

一 什么是比体诗

比体诗,顾名思义,就是指通篇运用比喻、象征的写作手法而作的诗歌,常常表现为浅层上说的是一件事,而深层次中暗指另外的事件或者道理。

“比”是《诗经》中的一种语言“修辞手法”,这一点是大家公认的,但将“比”看作一种“诗歌体裁”的观点,却并未普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陈望道先生曾写道:古代流传至今的不同文学体裁,比如诗谈、史论、漫笔等等,偶尔有关涉修辞的,通常并非有意地在谈论修辞,其讲述的领域,仍旧是飘渺的;每当略微触碰到时,却又突然飘扬开去……这是因为人们一向没有将修辞当作一种专业学术来研究。而这亦是几乎所有学术萌芽时期的惯常状态,并不仅仅修辞一科是这样[1](p269-p270)。陈先生的话可以说是鞭辟入里了。何况《诗经》历来被作为“政治教化”的工具,尚未单独从文学艺术的视角来研究总结,所以“比体诗”遭冷遇也在情理之中了。

比体诗同比喻、象征的写作手法息息相关。黑格尔于《美学》一书中讨论了比喻的艺术形式,他这样写道:它不单单通过比喻的形式去使用特殊例证,以此使得一种广泛意义呈现出感性观照,而且在这特殊事例的外表之上就表达出一种可泛化的道理;它所选取的特殊事例本身似乎是眇乎小哉的,但是这一特殊事例表现出一种较高的意义[2](p112-p114)。由此看来,“比喻”好似与“哲理诗”有着原生态的关联。

难怪郑志强先生在《lt;诗经gt;比体诗综考》中写道:实际上,《诗经》中保存有40多首“比体诗”,多表达与个人、家庭和社会相关联的各色哲理。此外,郑先生还归纳了比体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诗篇的每个章节都充斥着“比喻型”的句子;第二,诗中的四言诗句同三个段落的核心篇章结构,和内容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相呼应;第三,普遍使用了婉转的修辞手法;第四,采用了多姿多彩的比喻形式,可以说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形象思维”于此间开始绽放[3]

另外,比喻的写作手法与委婉的情志也是密不可分的。《诗经》中,作为修辞手法的“比”基本等同于现在所说的“比喻”、“打比方”。关于“比喻”,《现代汉语词典》对此的定义是:“修辞手法,即用某些有相似处的对象来比拟欲表达的另一对象,使其表达得加倍活泼;也即打比方。”而打比方就是用浅显易懂的甲物来说明不易分明的乙物。郑玄也说:“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4](p610)其实这就注定了“比”是委婉曲折的,而不是直接袒露的。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概括了比体诗的特征:1.这类诗歌主要表达某种哲理或情感;2.这类诗歌整体上皆采用了比喻、象征的写作手法;3.这类诗歌表现了一种婉转的情志;4.这类诗歌使用了多种比喻形态。

本篇讨论的比体诗为以下五篇:《硕鼠》《相鼠》《小毖》《鸱鸮》《鹤鸣》。文章将主要从上一段总结的四个特征出发对五篇诗歌加以分析。夏传才先生指出“比”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纯乎比体的诗,而另外一种则是为了起修辞作用而在赋句和兴句当中采用比喻[5](p132)。本文主要讨论的就是前一种全篇用“比”的诗。

二 两首以鼠作比的讽刺诗

(一)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硕鼠》出自《诗经·魏风》,诗歌全篇用比是毫无疑义的,但对其主旨的争论却未曾停歇。主要有如下观点:

1.《硕鼠》是奴隶的反抗和逃亡之歌。

2.《硕鼠》抒发了因履亩税的重敛而产生的怨愤[6](p210)

3.《硕鼠》一篇是古时候人们在祭拜典礼上祷告农事生产免受鼠患的祝辞[7]

4.《硕鼠》一篇是晋国私门召唤一般平民和奴隶逃离公室,转而投奔私门的政治鼓动诗[8]

5.《硕鼠》一篇是妻子挖苦丈夫的诗歌,妻子取笑丈夫是其中主旨[9]

我们可以发现,1、2、4中的观点都蕴含着人们对不受压迫之美好生活的向往,由此更是传达出了一种普遍哲理:假若统治者对其人民太过苛刻,则必将被人民所抛弃。正所谓“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是亘古不变的。

我们先略解这篇诗歌。首先关注诗题“硕鼠”,程俊英先生直接将“硕鼠”翻译成“大老鼠”,并说有人将“硕鼠”说成是鼫鼠,即专吃谷物的大田鼠,这也是可以的[10](p196)。孔颖达《毛诗正义》也写道:“硕鼠”,《尔雅》作“鼫鼠”[6](p210)。《郊特牲》云:“迎猫,为其食田鼠也”[11](p88),《逸周书·时训》篇亦曰:“田鼠不化鴽,国多贪残”[12](p628),两者皆与诗义合,故“硕鼠”就应当是指田鼠。由此,未细看诗时,一只贪吃的大田鼠形象就已经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了。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6757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