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7319字
摘 要
三毛,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子,用其真挚的笔触和独特的生活,打动一代又一代读者,走进了许多人的内心,她的爱情观和生命观也感染着无数人。而三毛的爱情观与生命观并非一成不变,随着三毛生活的变化,她的爱情观和生命观也在发生许多改变。本文以三毛创作历程为基础,根据三毛创作的三个阶段,并以《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以及《梦里花落知多少》作品为主,以其他作品为辅,在详细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三毛生命观与爱情观的同时,比较在不同创作阶段,三毛爱情观和生命观的变化。关键词:三毛,爱情观,生命观
Abstract:Sanmao, a legendary woman, touched generations of readers with her sincere brushwork and unique life, and entered the hearts of many people. Her outlook on love and life also infected countless people. Sanmao"s outlook on love and life is not unchanged. With the change of Sanmao"s life, her outlook on love and life are also changing a lot. Based on Sanmao"s creative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three stages of Sanmao"s creation, and with the works of "Rainy Season No longer Comes", "Sahara"s Story" and "How Many Flowers in Dreams Know", supplemented by other works,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Sanmao"s outlook on life and love, and compares the changes of Sanmao"s outlook on love and life in different creative stages.
Keywords:Sanmao,view point of love,view point of life
目 录
一 前言 3
二 三毛的爱情观 3
(一)虚无幻想的浪漫与享受----朦胧的爱情雨季期 3
(二)现实的爱情和超越现实的浪漫----撒哈拉的爱情收获期 5
(三)溶解爱情的生命----悲怆忧郁的爱情低谷期 8
三 三毛的生命观 10
(一)迷惘、忧郁与求索----雨季时期三毛的生命观 10
(二)健康、豁达与洒脱----沙漠时期三毛的生命观 12
(三)坚强、淡泊与归宿----低谷时期三毛的生命观 14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前言
20世纪70年代末,三毛的作品逐渐在大陆开始流行,掀起了“三毛热”。而1898和1900年,三毛的三次大陆行,又将“三毛热”推到了顶点。三毛用其真挚的笔触和丰富的经历,向读者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阅读世界,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一“奇女子”所具有的豁达和向往的自由。
80年代开始,大陆学界对三毛的研究也逐渐变多起来。从最初的质疑三毛作品真实性,如马中欣《“当代徐霞客”谈三毛》到对其文本的分析如吴世伟《尤今与三毛的作品语言的修辞比较——一样的沙漠不一样的风情》等乃至对三毛的内心与创作心态的分析如对三毛所具有的流浪意识的分析,唐洁《流浪方舟———论勒克莱齐奥与三毛的流浪书写及流浪精神》等。诚然,也有不少学者关注到了三毛的生命观与爱情观,如张亚群的《三毛的爱情观和生命意识》、宋苹的《生命的探询:感悟三毛》等。但笔者认为,对于三毛生命观和爱情观的讨论,上述研究多以整体研究方法为基础,贯穿三毛一生,总体性的探索三毛的生命观和爱情观。然而在作品中,三毛并非是“一成不变”,三毛的作品与其生活的轨迹相似,换言之,三毛以其作品记录了自己的生命与生活。依据三毛的感情生活与其作品,并结合近年来对三毛的研究,一般认为三毛的创作分为前、中、后三期:从三毛休学在家至走出西班牙为前期,居住于撒哈拉沙漠和加纳利群岛为中期,荷西去世之后为创造后期。此文将基于三毛创作的三个阶段,并以《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以及《梦里花落知多少》作品为主,以其他作品为辅,在详细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三毛生命观与爱情观的同时,比较在不同创作阶段,三毛爱情观和生命观的变化。
一 三毛的爱情观
爱情观是人们面对爱情时的观念。不同的人对待爱情有着属于其自己的看法;同样,处于人生不同时期的一个人,对于爱情的看法往往也是千差万别的。
三毛说过:“我的写作生活,就是我的爱情生活;我的人生观,就是我的爱情观。”[1](P152)可见,三毛是一位以情为文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渗透了她的爱情。同时,爱情也成为三毛创作的主要动力与源泉之一。
在三毛不同创作时期中的文本里,她记录了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感情生活。而随着她的感情生活的变化, 三毛的爱情观也是不同的。
(一) “虚无幻想的浪漫与享受”----朦胧的爱情雨季期
三毛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期的生活时,往往借以“寂寞”二字。不喜学校的那份规矩,喜欢“拾荒”等使三毛与学校格格不入。这也使得三毛在童年和少年时代所过的其实是一种“自我封闭的生活”,以此奠定了其早期忧郁、寂寞的笔调。后进入文化大学,初恋的失败又给“自我封闭”的三毛一次沉重的打击。在走出国门后,她的性格逐渐在外国生活和文化的熏陶下变的开朗,但对于爱情,仍然是几经挫折。
《雨季不再来》是三毛早期创作的代表作品。作品中所表现的是少女三毛的情愫,蕴含着少女时期三毛的爱情观。不过,在创作水平上,《雨季不再来》是不够成熟的,笔调多晦涩,忧郁。诚如三毛所说,“文字非常生涩,感情十分空灵”。 [1](P148)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段“雨季”,有了这一段“二毛时光”,才能成就了今天的“三毛”。
二十岁上下的三毛不可避免的掉入了爱情的漩涡,但“自我封闭”的性格,导致了三毛不太可能以太过直露的表达方式去倾诉自己的爱,于是,三毛只能沉醉于“虚无幻想的浪漫与享受”之中。这种爱情观具体表现为:
1.个人化的片段遐想与感伤
在《雨季不再来》中,三毛所记录的是自己少女时期对于爱情的思考。因此,在这一阶段中,三毛的爱情思考属于纯粹个人化的。同时,“虚无幻想”又决定了三毛对于爱情的思考和享受其实是片段化的,瞬间的,是不成系统的。在《月河》、《匪兵甲和匪兵乙》等作品中,体现了三毛对于爱情的追求、片段化的想象与感伤。以《月河》为例,在《月河》中,三毛塑造“林姗”和“沈”之间那份朦朦胧胧的爱情,呈现了一个既渴望爱情而又多愁善感的主人公形象,展现了爱情的虚无,女性的固执等。而在《匪兵甲和匪兵乙》中,三毛又叙述了情窦初开时的少女的“暗恋”,对匪兵甲的爱,以及少女的那份羞涩,此时的三毛又将爱情的甜蜜,少女的“小鹿乱撞”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但到了《秋恋》中,三毛又将这份甜蜜无情的收起,转而表达了身处异国的相识者的爱情。在这份爱情中,饱含着“萍水相逢”的辛酸与孤寂,因而也使得这份瞬间的相遇和相恋在瑟瑟秋季中显得既有情却又忧伤。这些作品中,三毛所固有的多情和敏感已经显露出来,作品中的主人公也颇有三毛的影子。这些片段化的爱情表达也蕴含着早期三毛对于爱情的认识。爱情本来就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当爱情的种子在三毛心中萌发的时候,三毛便选择的爱情作为自己作品主题,她通过自己的忠实的笔触,反映了自己在朦胧中对于爱情的幻想。这份幻想中,既有甜蜜美好,也有寂寞忧伤。但无论如何,这些幻想都是三毛对自己少女时期的爱情思考的记录。文学作品反映的是写作主体对于“世界”的思考,是作者对生活观察,思考和感悟的结果。而写作受体通过对作品的阅读,不仅能够对文本有所感悟,更可以进一步走进主体自身。[3]早期三毛在作品中,正是通过个人化的笔触,结合自己的思考,形成一个又一个“爱情片段”,为我们真实自然的展现了少女对于爱情的想象与追求,也向我们真实的刻画了雨季时期的“二毛”。让我们通过她的作品,不断走进三毛的内心。
2.压抑的心境和对爱情的渴望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7319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