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1531字
摘 要
毛姆的作品中时常透露出其独特的人生及社会哲理,而这是与他独特的宗教思维不可分割的,因而研究毛姆与他的相关的作品时,对于毛姆其个人宗教观点的理解是不可缺少的一步。回顾毛姆的一生及其相关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毛姆的宗教经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由早期的自我束缚与自我怀疑,到后来挣脱束缚后一种狂热的绝对自由,再到中晚年较为清醒时期的一种理性自由状态,而解脱后的两种自由状态即绝对与理性的对立所形成的形而上的思考正是一种超脱的心理追求。关键词: 宗教观,束缚,性灵,自由,超脱
Abstract:Maugham’s works often reveal his unique philosophy of life and society, which is inextricably linked to his unique religious thinking. Therefore, when studying Maugham and works related to him,Maugham’s understanding of his personal religious views was an indispensable step. Looking back on Maugham’s life and related work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Maugham’s religious experience is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parts, from early self-restraint and self-doubt to a kind of feverish absolute freedom after breaking free from the bondage. Then in the middle and late years, a state of rational freedom is more sober, and the two free states after liberation, that is, the opposites between absolute and rational, form the metaphysical thinking, which is just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pursuit of transcendence.
Keywords:Religious view,bondage,natural disposition,freedom,detachment
目 录
一 绪论…………………………………………………………………… 3
二 性灵的枷锁与自我怀疑 …………………………………………… 4
- 基督教义之于毛姆虚伪的救赎意义……………………………… 4
- 基督教义之于毛姆冷漠的现实意义……………………………… 5
三 叛逆者的绝对自由…………………………………………………… 6
四 探索者的理性自由…………………………………………………… 7
五 真实的超脱…………………………………………………………… 9
结 论……………………………………………………………………… 11
参考文献 ………………………………………………………………… 12
致 谢……………………………………………………………………… 13
一 绪论
毛姆个人的人生阅历是丰富无比的,其个人的形象也是丰满无比,作家、旅行者、战士、间谍、双性恋等等各种令人着迷的元素竟然可以神奇的集于其一身。往往人们研究毛姆都是只关注于他的创作或者其创作有关的人物分析,而本次论文的写作本人主要关注于毛姆个人隐秘的宗教观点。由于国内对于毛姆的研究较少,因而本人在研究时主要以揣摩康德、黑格尔、潘能伯格等哲学家的神学思辨以及东西方各类宗教思想的解读为思考点,结合毛姆的创作路径及人生轨迹来分析出毛姆的宗教哲学观点。只有上帝存在我们才能产生关于上帝的思想,因为完美的存在只具有存在的属性才能成为完美,正如没有山谷就不存在高山一样。在假定诸神存在即不考虑有神论的基础上,本人结合毛姆所关注的基督与东方的佛教哲学体系,从自然、人性、自由即宗教意义上的解脱入手,浅略分析出毛姆宗教观点之转变与毛姆宗教观点之哲学意义。纵观毛姆的创作历程,不难发现个人人生的经历是其作品灵感的主要来源,而他的价值观最直接的源头也正是这传奇的体验,毫无疑问的,这种价值观,或多或少都是和宗教有关联的。正像他自己所说的,最先吸引他注意的主题无疑是宗教,因为要判定他所生活的世界是否是他应该要唯一考虑的,或者说仅仅把它当做来生所准备的审判对他个人来说十分的重要可见。“在宗教当中,所有事物里唯一有用的是客观真理。唯一有用的上帝是那位富有人性的、拥有无上权利的、良善的存在,他的存在就像二加二等于四一样确定”[1]249在毛姆漫长的一生中,他始终保持着对于宗教不懈的追求和浓厚的兴趣,他对于宗教的理解在不断地成长中一直也保持着与理性的斗争,他毕生追寻着性灵的归宿与解脱,但最终却只能在荒唐的闹剧中草草终了一生。回顾毛姆的一生及其相关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毛姆的宗教经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由早期的自我束缚与自我怀疑,到后来挣脱束缚后一种狂热的绝对自由,再到中晚年较为清醒时期的一种理性自由状态,而解脱后的两种自由状态即绝对与理性的对立所形成的形而上的思考正是一种超脱的心理追求。
二 性灵的枷锁与自我怀疑
“当年基督播下良种繁华满枝,到如今著名高僧竟无人问知,他们只好把葬身之地当画室,满袖清风吟唱死神的赞美诗。”[2]22由于基督教宗教内部信仰的分裂而导致基督教逐渐失去了它以往作为西方社会以及精神世界基石最为正统的教化意义,因而从十七世纪以来,对于人的理解逐渐成为宗教哲学思考者们根本性的问题。纵观毛姆的文学作品,对于人的思考无疑一直是其创作的动力与核心,而反观毛姆对于基督教的感受,不难从其文中发现许多反感甚至是厌恶的痕迹。这种感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渗透在其悲惨的幼年及少年经历中,在无数次的自我怀疑与审视后,加上医学院的求学经历而产生的。同时,参照其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基督教之所以为毛姆所厌弃的原因。
(1)基督教义之于毛姆虚伪的救赎意义
从某种角度来看,毛姆的自传小说《人生的枷锁》中对于菲利普的描写也正是对毛姆本人早期人生的审视,尤其是对菲利普童年及青少年时光的描绘,基本上就是毛姆个人的写照。菲利普·凯恩是个有思想、有个性的青年,患有先天的跛足,而伴随父母的双双离世,他的性格逐渐转变为孤僻而又敏感。他在陌生冷漠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在毁人心智的、残忍的教育制度中度过了青少年;进入社会后,又因为爱情上的打击而饱受摧残。在他坎坷的人生道路中,一个接着一个的困难,无疑正如同一个又一个的枷锁束缚着他。
“据康德说,我们信仰上帝,是因为这种信仰与我们追求至善的道德意向和谐一致,也被后者理性地要求着。因为我们具有道德倾向,所以希望我们的最大努力获得正当的报酬”[3]15。一般而言,个人的价值追求正能暗含自身的宗教倾向,反过来说宗教反应的也正是个人的价值追求,而造成“菲利普式”悲剧最主要的成因之一便是虚伪的基督式家庭与公学教育所传导的救赎意义。大伯是本性苛刻而自私的神职人员,坎特伯雷公学的教师们一如大伯般古板而自负,两者皆不能顾忌少年怯弱而又好奇的内心,他们所能做的也只是一味地灌输于菲利普毫无意义的基督教义。然而,基督教义并不能真正解救菲利普的生活困境,只会使其徒增困惑,他时常怀疑自己对于上帝的虔诚,而在无数次被他自认的上帝忽视后他发现基督精神与上帝旨意只会是自己无形的枷锁。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1531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