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0263字
摘 要
:现代文阅读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一大分支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现代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现代文阅读教学在改进的过程中出现了效率低下,教育目的功利性,教学内容局限,教学方式极端等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对现代文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一方面从教师的教考虑,从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加强理论指导,合理运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构建以“读”贯穿全教学过程的基本框架,借鉴合理新型阅读教学理念形成独特的教学方式等方面思考,另一方面从学生的学出发,使学生形成自主参与,交流合作,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词:现代文阅读;研究意义;教与学;阅读理念
Abstract: As a major branch of reading teaching,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Chinese teaching. The researches o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teaching are significant to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iteracy in Chinese. However, issues such as low efficiency, utilitarian education aims, limited teaching contents and extreme teaching methods had arous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As a result, the multi-angle research o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is necessary. As for the teachers, through the way of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strengthening theoretical instruction o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Reading and appropriate use of multimedia, forming the basic frame in which “reading” is running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referencing reasonable new reading teaching concept. As for the students, with the help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they could form a way of study which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independence, cooperation and inquiry.
Key words: Contemporary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Research Significan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Reading Concept
最近一些年以来,很多专家、在职教师都在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语文阅读教学做出自己的思考与总结,语文阅读教学在改进的过程中依然暴露出一些问题,阅读教学问题需要再次得到重视。基于现代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我将结合前人的经验,以及作为学生所经历的语文教学实况,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分支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策略做出更全面的思考探索,力求探索出一套与传统的旧式阅读教学模式不相同的高效的教学途径。
一 、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阅读在生命发展中已经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阅读也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阅读教学包含现代文教学和文言文教学两方面,现代文教学又包括多种文体的教学,体裁很多,比如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散文、童话等,在各个学段的语文课本中都入选了大量语文现代文作品。现代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于现代文文本的深入解读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审美能力与情感、道德情操、人格个性等方面的统一发展,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在于鉴赏文本,通过现代文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明确作者通过文本想要传递的内涵,并且通过对于现代文中的表达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对学生形成持久影响。学生对于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与文本,作者,编者,教师,同伴之间的交流过程。现代文阅读教学让学生通过现代文文本了解世界,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体验过程,学习方法,最终提升自己。现代文阅读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很好的方式,通过现代文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促进学生自我的精神成长,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通过现代文阅读教学,还可以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进而更好地学习语文。总之,现代文阅读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两种特性,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相互交融。
二 、现代文阅读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 教学现状:耗时最多,效率低下
语文学科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语文作为祖国文化的载体毫无疑问成为了学校课堂中的主要科目,因此在整个教学中也占据了很多时间,学校里学生每天都有语文课,有时候一天达到两三课时。教师和学生花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学习现代文,虽然耗时长,但是现代文教学的效率却依然没有提高的趋势。学生并没有在现在的现代文教学中真正得到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也并没有达到现代文教学的根本目标。孙绍振在为《解读语文》写的序中提出类似的问题,他写道:“文本阅读占据语文课堂的绝大部分课时,然而阅读的低效和无效,至今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进。”[1](P1)这个问题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存在,但是至今并未得到实效性的改善。现代文教学整体效率的不高也是语文教育一直以来备受争议的一大重要原因,这个问题也成为了当下最值得解决的问题。
(二) 教学目的:脱离本意,趋于功利
在升学的压力下,学校的现代文阅读教学越来越趋于功利,由于现代文阅读分在语文试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便有了得阅读分者得天下一说。很多学校教师把现代文阅读教学作为一个教学重点,一切现代文阅读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学生高分服务。教师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总结所谓的获取高分的考试技巧,违背了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本来目的。韦少在《简谈高中阅读教学》中就提到“阅读教学的倾向功利化”问题 [2],阅读教学受到升学的导向作用,老师教现代文是为考而教,学生的学也是为了为考而学,这样使阅读教学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虽然国家对于语文教育一直在改革,并在实施过程中加以监督,但是很多学校都是在上级进行教学检查的时候运用一套教学思路,平时的教学又是另外一种教学思路。平时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并非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素养,这并不是一种持续性发展的教学方法。曹金才也提到“教师教学内容局限于阅读材料的文字,只注重文章中有考点的片段,与学生的思想和兴趣相差甚远” [3],教师在教阅读的时候,以考点为依据来进行阅读教学,脱离了阅读教学的本来目的,不仅使教学目的偏离原来的轨道,同时也使学生对于阅读学习的兴趣下降。这样极端的教学目的不仅使教师对现代文阅读教学产生倦怠,也会使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厌恶之情。
(三) 教学内容:专注课本,忽视“大语文”学习
教师的现代文阅读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课本,传统教育只重视现代文课堂学习而忽略了社会中隐性资源对于学生学习现代文的作用,忽视了大语文教学。“大语文”学习是“除了学习生活中的学习外,还有社会生活中的学习” [4]。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课本的知识不好,相反现代文教材的内容往往是经过专家层层选定而出,都是典型,内容丰富,表达多样,文质兼美。但是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现代文阅读层面上,教师不能只是专注于书本的阅读内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要学的东西太多。我们的现代文阅读教育并不是让教师教课本上的现代文,而是让教师用现代文课本教,教材只是语文知识的一种重要的载体罢了。课堂上的现代文学习只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所需要学的一部分,是心理学上的间接经验,很多直接经验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况且,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学校之中,这就更需要适度渗透大语文阅读教学。但是现实中很多老师把课本当成了教学内容的全部,忽视大语文教学,这也成为了当下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之一。
(四) 教学方法:由“满堂灌输”转为“满堂问答”
自从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用启发式教学代替注入式教学之后,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上开始尝试启发式阅读教学,这本身是一次非常好的举措,但是更多时候教师并没有领会启发式阅读教学的要义,而是把启发式阅读教学变成了“满堂问”的阅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只是变成了一种形式,只是在表面上做出了一些改变,而在根源上并没有实质上的变化。“教学中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 [5],此外,万行全教授还提到“教师上课所问的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学生回答问题时大部分无需思考,失去了问话的价值”[5],阅读课堂虽然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但是却演变成了老师一直提问学生一直作答的模式,提出的众多问题都是毫无意义与价值的。语文教学在革新,教学方法也在革新,但是在革新的过程中也会出现类似的新的问题,这是教师对于新课标的误解。
彭辉先生在总结阅读教学现状的时候提出了这样三点:“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考试。”[6]简单却切中要点,在这样长时间的教学状态下,很容易使教师厌倦教学,也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种种问题的出现表明探索出一套可行的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是迫在眉睫之事。
三 、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新探
现代文阅读教学并不是一无是处,相反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并对于我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现代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非常关键的一个大环节,必须引起教师与学生的足够重视。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我的思考与探索将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展开进行。
- 教师如何进行现代文阅读的教
1.思想认识:深刻认识教师的职责与角色
在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于自己的职责与角色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教师的职责就是教育教学,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优秀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任务之艰巨,所以教师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另外,教师应该认识到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完整的人,教师是学生成为完整的人的引路人。再着,教师应该知道老师也是研究者,学习者,教师应该始终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应该是持续发展的个体,应注重自我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够一直在学生之前,才有资格成为学生的导师,这也正是教师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能力的原因。
2.理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不仅仅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指导语文现代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深入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可以使现代文教学少走弯路。课程标准在对课程的设计思路,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方面都给出了明确的说明,因此教师要让课程标准内容成为自身的理论指导。语文课程标准也是教师备课的指导文件,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标准弄清楚语文学科的教材体系,教学目的以及基本内容,也可以知道语文学科在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教学方法上的要求。因此我们的现代文教学也该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课程标准规定了各个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现代文教学方案。
3.辅助工具:以科学技术为辅助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用具也在不断更新。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并加以良好运用,就可以为现代文阅读教学提供助力。邓小平在1983年10月提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指导方针“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利用科学技术教学是面向现代化的需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拓展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途径,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 [7],投影仪,多媒体,微格教室等等这些都是科学技术下能够为阅读教学所用的辅助工具。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时代的进步,在教学中适当运用科学技术教学本来就是与时俱进的表现。而我们迄今为止大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为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为教师学生提供了便利,使现代文教学更加趋于现代化教学。儿童是通过声音图像来感知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直接呈现出声音和图像等,能够直观地反应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好帮手。
4.基本框架:重视朗读,将读贯穿于现代文阅读教学始终
现代文阅读相对于文言文阅读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现代文与我们现今使用的语言相同,学生对于现代文理解更加容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不阅读文章或者仅仅阅读一两遍就能够充分理解。阅读,分而言之,为“阅”和“读”。“阅”有“看”之意,“读”为阅读的主要成分,阅现代文并不能使学生了解到文章中的内在本质,所以我们要在阅的基础上将读贯穿在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中就提出了阅读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初读—精读—复读” [8],因此,在现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也应该成为教学的一部分,这样才能称得上是“阅读教学”。现代文阅读教学是为了达到让学生学会读书的终极目标,重视朗读可以使朗读能力提高,朗读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在一遍一遍的读中对文本更加熟悉,进而与文本产生一种独特的交流,而这种交流,教师是不能替代的,而学生对于课文的熟可以通过读来实现。当然读也有读的讲究,读还分为很多种,包括朗读,精读,略读,默读等,这些读法都有一定的技巧和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时要注意在语速,情感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促使现代文阅读教学在读的过程中高效进行。
5.教学内容:以文本为中心,把握重点,进行双向延伸
教师在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时候,要学会使用教材,对教材中的现代文做一个准确的定位,哪些课文是处理成用件,哪些是处理成定篇以及用件,定篇等的特点及性质等等,对这些都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这些文章做了准确的定位之后,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现代文有多种题裁,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些体裁的特点以及弄清楚学生从现代文教学课堂中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及能力培养的方向。之后在理解课本,把握现代文教学重点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延伸。延伸有两种方式,即向课外延伸和向课内延伸,大部分教师喜欢向外延伸,而忽略了内在的资源。侯志强指出 “语文教学应强化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强化外联,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不忘通过与生活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9],这是指出内引与外联,我们可以通过课内的比较来学习,通过将课内主题相似或者内容相似的现代文本放在一起比较培养学生的现代文解读能力,这就是内部延伸,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高中语文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这一版块中杨绛先生的《老王》时,可以与之前学生学习过的一篇文章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来进行对比学习;在学习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时,可以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文相比较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主题统揽,使学生产生正迁移,使知识形成体系。外部延伸是将现代文学习的内容跟学生之前所学过的知识经验或者生活常识相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产生兴趣,更好地学习现代文。双向延伸不仅可以加深对现代文的理解,同时能够促进学生内在知识体系的建立与扩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
6.教学方式:以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借鉴多种新型阅读教学理念
我国现在还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一些改革还在实行之中,还并未能完全摆脱传统。这个现状暂时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在借鉴新型的阅读教学理念时,还是要处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逐渐改善。教师如果还是采取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难体现。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只能抑制学生发挥自身的个性特点,教师应该积极创设良好的现代文课堂环境并为学生提供咨询与帮助服务,不能只采用一种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路,要将多种新型的阅读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之中,一种单调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只能使学生产生听讲疲劳,无法体悟到现代文阅读教学带来的的乐趣。
首先,可以借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理念。个性化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将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以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自我的内心来指导阅读行为,把握所教内容的意义。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深刻理解个性化阅读理念,将个性化阅读深入到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去。刘宏图提出了个性化阅读实施的障碍是在真实的教学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无关痛痒的提问、放羊式的自由等[10]。这些都是需要避免的误区,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使学生将个性化体现出来,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之中,督促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积累,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利用。
再者,可以借鉴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理念。体验式阅读教学立足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长远发展,教师在现代文教学过程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依据学生本身的特点和体验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现代文阅读方法等。目前体验式教学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创造力的培养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钟元平先生曾对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做过初步的探索,提出了相应的四个步骤,分别由第一步“师生交流,全面把握文章内涵”到第二步“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再到第三步“分环节创设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再到“注重写作环节,全面升华体验” [11]。他提出的这个整个过程之中都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教师可以在现代文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创设情景,比如在上《雷雨》、《边城》这些课时,要了解曹禺先生的戏剧冲突等艺术,可以通过播放《雷雨》、《边城》的视频,让学生切身体会,效果会更显著。体验式阅读教学贵在“体验”,通过学生对于现代文中所表达的东西进行自主体验,遵循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思路,最后进行交流融合达到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三,可以借鉴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理念。“对话式”是信息的一种双向交流。克林伯格提到:“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泛意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互相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12]由此可得知优秀的教学离不开相互作用的对话。但是这种对话不是只有形式却无现实内容的对话也不是随便生成的内容更不是来自与学生随意发挥的对话,而是经过教师的精心准备与现代文内容结合而对师生双方产生积极作用地对话。在现代文教学中引进对话式阅读教学理念能够使现代文阅读教学课堂上升到一个高度。慕君在他的书中提到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话式实践,阅读即对话 [13],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话式阅读教学是一种可借鉴之法。叶爱梳也指出“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对传统师生关系的重构,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变革也是时代的要求[14]。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双向交流相互影响,集多人之言来对现代文进行多层次解读,打破单一的封闭的个人思考模式,通过这样的一种交流来打开学生的思考视野。
当然,除了以上的新型教学理念之外,还有探究性阅读教学、创造性阅读教学等等,在现代文教学实践中这些方式如果适合课文都可以加以利用。教学有其一定的方法,但是现代文阅读教学方法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通过借鉴新型的阅读理念,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主要是要在教学中运用一套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现代文教学方式。
(二)学生如何进行现代文阅读的学习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参与。教师在设计好教学过程之后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要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抓住自身的主体地位,与文本对话,并将自己与文本对话后的感想等与老师交流,教师再也不是以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老师,因此学生要将自己的自主阅读意识加以强化。其次,自主积累阅读量。韦少在他的《简谈高中阅读教学》中谈及现阶段高中语文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时,提到了学生的阅读时间较少以及学生的自主阅读量少的问题[2],而学生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阅读范围的大小。学生自己不能局限于课本的阅读量,课本的阅读量太少,还要从其他渠道进行阅读。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阅读的积累,不断积累才能不断提高,积累是语文阅读学习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孙绍振还提到:“我国后现代理论教育家只要自由思考,摒弃学养积累,不但完全脱离阅读实践,而且脱离我国丰厚的阅读传统。”[1](P11)这里也间接指出了积累的作用,学生除了自主思考之外,还要自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以自己喜欢的阅读学习法为主,力求高效有收获学习,并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学习习惯。
再者,学生与各要素之间要进行交流合作。学生要与一切可以合作的资源合作,教师、同学都是可以合作的对象,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不断积累,方能不断进步。以小组学习的合作方式为主,多种合作方式并存。《让教学更有效—名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七个关键环节》中就指出优化教学过程的实践路径有“互动合作,研讨交流”,并提出研讨交流的形式主要有:“小组质疑,组间交流,教师引导” [15](P187),对于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一定帮助,还可以提高学生教师之间的沟通频率,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同时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保障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学生要实行实践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并发扬探究精神,比如高中阶段,许惠林指出高一阶段主要是学生自己探索为主的探究性阅读阶段。[16]这个阶段学生通过探究阅读,不仅为以后的阅读奠基,而且也锻炼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学生探索的过程也是知识不断增加的过程,而且更容易铭记。《让教学更有效—名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七个关键环节》中还提到优化教学过程的实践路径之一就是“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15](P185),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的学习方式既保障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保障了学生的创造性。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并不代表学生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是天生具有,而是在老师的培养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生应由在教师的启发下探求未知阶段逐渐转向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再到学生自学的转化,只有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够有一个量化的改变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钱理群 孙绍振 王富仁:《解读语文》,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0263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