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范文使用方式比较

 2023-12-21 08:36:27

论文总字数:8975字

摘 要

本文将从古代的死读书,近现代的传统范文写作教学,当代的创新式引导教学这几个方面来讲述范文写作教学,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这三个部分再分别从来源、课堂教学、评价来阐述,其中的评价则述说这一阶段范文写作教学方式的优点以及缺点。在不同的范文写作教学方式中,以当代郭初阳“公民写作课:如何给《南方周末》投稿”中的写作课范文使用方式为代表,它是范文写作教学的创举。

关键词:写作教学;范文;使用方式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ancient dead reading, essay writing tradition of modern teaching, contemporary innovative teaching guide to tell the story of these aspects of teaching essay writing, and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se three parts are from another source, classroom instruction, evaluation to illustrate where the evaluation is telling this stage essay writing styl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Essay writing teaching in a different manner, beginning with contemporary Guo Yang "citizen writing lesson: How to’ Southern Weekend ‘Submission"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essay writing class use, is pioneering essay writing teaching.

Key words:The teaching of writing;essay;usage

范文,顾名思义就是起到榜样、模范作用的文章。范文写作教学在写作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堂好的写作教学课,一定要有好的范文,创新的范文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得学生不再因为写作文而烦恼。对于范文写作教学,很多名人名家都进行了研究,如叶圣陶关于写作教学的研究、叶黎明的《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也讲述了范文写作教学对于写作教学的作用,还有郭初阳老师对于范文写作教学的一些创新的思想。然而我想研究的是不同时期范文教学方式的比较,它在教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而范文教学的具体操作过程是一直在变化着的。从传统的范文教学到过渡时期的摸索式范文教学再到现在的创新式激发学生思维的范文教学,这是范文教学的发展,也是写作教学的发展。这一过程体现在古代、近现代、当代对于范文的使用方式的不同,下面就说一下不同时期范文使用方式的差别。

一、中国古代写作教学使用范文的方式

(一)中国古代写作范文的来源

古代学校的班级设置,是纵向混合班。就是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一起学,蒙馆学馆从3岁到18岁都在一个班上,县学府学从15岁到50岁都在一个班上。学生根据年龄的不同,先生教授的也不相同。[1]古代教学中,作为范文的文章书籍有很多,一般学生启蒙教育学习《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主要的就是方便学生认字。在这里我就要说一下古代教育的好处了,在古代,一般小孩都是会背《三字经》,不管是农村还是乡镇,只要是家里有点钱的,都会送孩子去读书。古代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讲故事,那么就不得不谈朱熹的《小学》了,这是一本承前启后的作品,是后世最重要的蒙学指导典籍之一,其中大部分都在讲故事。接下去书生考秀才、举人、进士、探花等,就要接着学习,比如四书五经、十三经、诗词歌赋、《史记》、《资治通鉴》等等。在写作教学中,先生讲的一般不是很多,大多数都是学生自己通过不断地读、不断的写,加深印象,以达理解,也就是所谓的自学。

(二)古代利用范文引导学生的教学情况

在古代私塾中,夫子是这么使用范文的:学生拿着书,翻到书要学的一页,交给先生,然后先生点出句读。接着便是先生根据范文一字一句的读,学生跟着读,一句一句的模仿,这个过程,一般是先生读三遍,也有读六遍或者两遍的。

先生教学中有一个过程中叫做“讲书”,不过先生在“讲书”中,只讲解简单的、学生那个年龄段可以理解的意思,在里面,讲故事是重中之重,这里的故事,也可以当做范文使用,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

古代私塾里教学讲究的是熟能生巧,多读自然就会写了,没有什么技巧而言。就像鲁迅说的,先生不会解释什么,全靠自己理解、摸索,[2]因此这需要学生大量的、反复的实践,也就是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所说的一样,这需要学生花费的时间很多,然而效率却很低。

(三)对古代范文引导写作教学的评价

古代有一句话叫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3]那唐诗三百首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古代的范文。在古代的私塾中,通常就是以“死读”(只读不讲)范文为写作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有以下几点:(1)能使学生记住文章的内容,达到通顺流畅的背诵下来。(2)使得学生在引据用典时达到活学灵用。缺点是(1)使得大多数学生只知其文而不知其意,造就了一定的不良学习风气。(2)也导致学生的思想趋于固定化,这也是自古以来,人们为什么对于古代书生总是用迂腐,不懂变通等词来形容的原因。因此,学生的思想、思维方式以及行事作风都与写作教学有一定的关系。鲁迅曾今回忆传统私塾的“死读”法:“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做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他却绝不说坏处在哪里,作文要怎样。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但偶然之间,也不知怎么来——真是‘偶然之间’,而且‘不知怎么一来’——卷子上的文章,居然被涂改的少下去,留下的,而且有密圈的处所多起来了。于是学生满心欢喜,‘就照这样’——真是自己也莫名其妙,不过是‘照这样’——做下去,年深月久之后,先生就不再删改你的文章了,只在篇末批些‘有书有笔,不蔓不枝’之类,到这时候,即可算作‘通’。” [4]

鲁迅的这番话很形象的说出了传统的写作教学的知识传授特点。从教的角度来说,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读”和“做”的机会,并不传授明显的写作知识,就知识和技能获得而言,学生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中自行“摸索”出写作的“语感”。这种过程是缓慢的,也是艰难的,也就导致学生在教学中不能理解上课内容,以及接受一些新思想,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古代私塾上课时使用的是古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言文,这是一种比较难理解的文体,里面的字义多种,词而多变。就我们现代而言,也是不容易理解,很多学生在老师一字一句的教学解释中,还是很难懂,更何况是只知其文不得其意的古代书生呢,这样更加剧了学生对文章的难以理解。这种写作教学方式传统而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以及思考能力。

二、现代写作教学使用范文的方式

(一)现代写作教学范文使用的演化过程

自从五四以后,在西学东渐和白话文进入语文教材的历史背景下,掀起了语文设科以来对写作教学研究的“第一拨浪潮” [5],出现了一大批研究白话文作文法和作文教学法的论著,如陈望道的《作文法讲义》(1922)、梁启超的《作文教学法》(1922)、《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1932)、叶圣陶的《作文论》(1924)、夏丐尊、刘薰宇的《文章作法》(1926)胡怀琛的《作文研究》(1927)、叶圣陶、夏丐尊的《阅读与写作》(1938)等。有人称,这段时期写作研究的特点,是“白话‘文章作法’终结了文言写作理论,完成了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 [6]

这段时期的转变不仅是文学的的改革,也是作文教学以及范文的改革。作文教学不再是像古代私塾那样传统而单一,有了多元化的变化,最起码在范文的选择上有了很大的空间。对于这一时期使用的白话文,更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虽然在写作教学上有了一定的改革,但是就近代的很多教师使用范文教学的方式也是很传统的,他们只是在写作前读一篇或几篇范文,然后让学生根据范文写出自己的文章,这样就出现了很多“克隆文”。就像这样:有一次,老师让我们仿照《小蝌蚪找妈妈》,写一篇关于妈妈的作文。有一个同学这样写:“我的妈妈雪白的肚皮,鼓鼓的眼睛……”[7]因此我们知道过去的写作教学对于范文的运用是很单一、古板的,他没有真正让范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不管是人教版,苏教版的作文教学设计都有一篇关于写“我”的习作。对于这个题目,如果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提供的范文是(内容大概如此):起首一段概括地写“我”的外貌和性格,接下来的几段分别用两到三个事例来印证“我”的性格特征,最后一段来个总结性的点睛之笔。范文读完了,老师再强调一下,指出范文的这些写作“特色”。 [8]看到这里,我不得不说,这样教学生学生写出的作文,除了名字、事例不一样外,不大同小异才怪!

欧小松老师做过一个实验:在初一某班的作文课上,布置学生写《我的爸爸》的作文,教师在学生写作文前,从内容,取材等方面做了一番指导,然后念了自己的下水文。教师的作文里面写了“爸爸送我入学”,“爸爸借钱给我买书”两件事,分别从生活和学习两方面写爸爸对“我”的关心,来突出爸爸的可亲可爱,后来欧老师从学生写的作文中发现,全班五十多人,有三分之二的作文和教师的“下水文”大同小异,几十个学生同一个“爸爸”,毫无个性。[9]

还有很多关于这种范文教学的例子。

范文在写作教学中就像一个方向标,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比较扩散,活跃,但是面对一个几个字的作文题目,还是会有一种无力感,好多人都会觉得不知道怎么写,就是因为这种不知道,所以才会有作文难这样的说法,然而有一些范文就不一样了。正确的使用范文,能够使学生写出更有价值,更美的作文来。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改革,作文教学方面也有了不大不小的变化,其中对于范文的使用就变了。范文用得好不好,也是直接决定作文教学的质量问题。

对于现代使用范文教学的方法有很多,这是一个从单一到多样化演变的过程。现在范文教学不仅形式多变,而且在范文的选取上也是很讲究的,不仅有名家名篇,报刊杂志,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还有学生写的有些作文。这些使得学生不再拘泥于一种写作方向,也使得学生在欣赏名篇的同时更加趋近于现实。

(二)现代写作教学使用范文的方式

现代使用范文的方式大多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种发散性思维,写出自己的东西,不抄袭。大概有四种方法:

(1)使用范文时,可以有教师或者学生朗读,教师针对本次作文的要求,结合范文讲解,拟出本次作文的提纲。这种范文写作教学方式是很传统的一种方式,从古代私塾到现在依然有一定的沿用。

(2)可以先把范文抄出来张贴于教室或印发给学生, 也可由教师介绍范文大概内容,指明出处,由学生自己去翻查阅读, 然后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 让学生自己确定写作方向。这种方式就有了一定的操作性,学生在找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珍惜这样的阅读机会,使自己在实践中深刻理解范文的含义,并且能够记忆犹新。

(3)教师使用范文之后, 如果是本班学生之佳作者, 可以让作者谈谈写作经过, 全体讨论, 同受教益; 如果是名篇, 可以推荐作家谈本文创作的文章, 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一定的理论指导。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作文中逐步增加自觉的成分, 从量变到质变。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的自由,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而不是老师。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在交流中受益,在思考中更加的理解范文,从而写出好的作文。

(4)使用的范文要尽量避免与本次作文同题目, 同题材、同内容, 以免限制学生的思路, 也防学生抄袭。教师的下水文也要注意, 最好不要在作文前宣读自己与命题相同的作文, 下水文切忌模式化。教学中对于范文的应用要很小心,不然就会造成作文雷同严重,以至于得不到教学的效果。

对于中国古代范文教学方式和现代的传统范文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我觉得是属于一种“放养式”的教法,只提供范文,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这种没有多加解释的方法,很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跟着范文走,没有创新,也没有学生自己的想法。就像被折了翅膀雄鹰,美丽而渴望天空的金丝雀,只能依赖,而不能有自己的东西。

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效果,能够熟练的运用范文写作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学生爱上写作,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是尤为重要的事。

(三)现在范文写作教学的方式需要多样性

教师在范文教学时的教学方式(实际操作)也很重要,怎么教,怎么运用范文,怎样让范文给学生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而不是让学生跟着范文,抄袭范文,这也是很重要的。

下面看一个例子:潘红娟老师在上作文指导课《假如我会变》,选用的范文是《假如我是神笔马良》: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小孩在梦里幻想变成神笔马良,他骑着天马在沙漠中画起了绿洲,在旱灾地区画起了造水之物,在贫困的村庄,画起了金灿灿的稻谷和红彤彤的果树,最后点明主题:长大后,我要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才!

而《假如我会变》这一题目要求学生:(1)大胆想象:(2)写清过程:(3)表达美好愿望,《假如我是神笔马良》正是通过小作者的大胆想象,把自己是怎么变得,变了以后又做了什么写得非常清楚。而且神笔马良也是学生所熟悉的人物,是学生崇拜的人物,正因为选择的例文典型,合适,所以学生很容易从其中学习到写作的方法,从而写出自己的作文。[10]   

聂闻老师关于“我”的习作,就有不同的教法,他不是像上面介绍的那样,选的范文单调的说我的性格特点,举事例等,他教学生时选用的范文具有多样性。他给学生几篇如下内容的范文:一、多笔划的“我”:由从分析“我”这个字来向读者介绍“我这个人”的性格、特长等;二、It’s me:作者从头发写起,把自己的眼、眉、牙、耳五观通通梳理一回,从而向读者展示一个独特而极富创意的“我”;三、那个丫头:以“琴”“棋”“书”“画”四个小标题,来向读者展示我的兴趣和才艺。[11]如果三篇还不够,他还会向学生提供下面的习作思维形式:可以用光盘播放故事片的形式,来向读者展示我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或是所作所为等,从而将一个真实的我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还会提供履历表格形式的范文给学生,就是将自己的姓名、性别、性格、事例等信息以填表格的形式向读者展示出来,从而简洁明了地让别人认识“我”。这样给学生提供的范文就比较多样了,学生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也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还有就是欧小松老师的另一个实验,也是关于范文教学的:我们在初二某班也进行了一次作文指导。 要学生写一篇说明文《介绍家乡的一种土特产》, 教师先启发学生列举出家乡的土特产有香米、香袖、香竿、甘蔗等等,并帮助学生弄清它们的产地、特质、功用。然后教师印发了一篇范文《万里飘瓜香》.这篇范文选自新疆某中学生的作文, 内容是说明介绍新疆的哈密瓜的。哈密瓜是新疆的特产, 小作者介绍说明得有条有理, 语言风趣, 文章倾注了小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师让学生仔细分析范文的说明顺序, 体味文中的情趣, 启发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 也要做到条理分明地介绍某种土特产, 同时也要表露出对家乡的某种情感. [11]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以及范文的启发下,作文写的很好, 没有抄袭的现象。[11]

这些实践操作都是告诉我们,对于范文教学,我们要知道变通,要讲究课堂多样性,不要拘泥于传统,对于教育来说,改革是很重要的,正确的改革是使得教育进步的根本。

三、当代写作教学使用范文的方式

(一)当代教育中如何使用范文来引导学生写作的

教育改革是一个时期一个变化,在教育中的写作教学也是一样,经历的每个时期,都有不一样的操作模式,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也是从开始的单一变得多样化。当代写作教学中关于范文教学也讲究一个创新,这不再是让学生很传统的根据范文写作文,而是更加具体的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多思,多想,多观察,多体会。老师还讲究一个“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理解能力来教育学生,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比较懵懂,很多道理都是不懂的,很多比较深的感情不知道去体会,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懂得如何去教了。“新生代教师”郭初阳在“公民写作课:如何给《南方周末》投稿”,就根据南方周末的一份报纸,上了一堂生动的写作课。他根据《南方周末》中的八篇文章,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体会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意思。首先,他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读的文章,这一个选择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有一个开阔的空间,还使得学生读文章之余,能够充分的了解文章的含义。接着让学生读文章,说出为什么要读这篇文章,这样开放自由的环境能够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最后就是让学生概括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这种方式,从根本上就与传统的范文写作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不是过去的照搬硬套,也不是死记硬背。灵活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更理解文章,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从最开始的看图写字,到后来的根据题目写文章,都是一个写作过程,也是范文的使用过程,它教会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理论到实践,也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越加成熟。

(二)当代写作教学中范文的引导作用

对于当代写作教学中,范文是起到引导的作用的,它让我们了解怎么写作文,然而单看“引导”这两个字,是很简单的。引导,是指通过行为的帮人走出困境,或是带着人向某个目标集体行动,通过行为的帮人走出困境。引导者总是在被引导者的前方,可以是行为、动作上先进,可以是思想上先进或技术上先进等等。引导者处于主动为,被引导者就是处于被动位置。不过真正做到引导学生在写作上有进步却是不容易的,不然怎么有很多学生提到作文就头疼呢?不过在你看了郭初阳关于“公民写作课:如何给《南方周末》投稿”的视频时,你就会发现,原来上作文课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郭初阳通过《南方周末》中八篇文章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从为什么选读这篇文章到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出现在《南方周末》中,再到自己选题、定题,到最后的点评,这一过程不仅是在传统写作教学上的创新,也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范文不是让人照搬硬套的,而是让你在范文中思考,由范文来引发自己的思想以及自己对文章的感悟。

(三)如何使范文写作教学得到创新。

现在的人总是懂的怎么去创新,在文学方面的创新,在教育方面的创新,在写作教学上也有一定的创新。当代的写作更加注重学生的思考、观察和情感体悟方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就有很多范文写作教学的操作方法。现在我想介绍一种,我认为很值得大家学习与借鉴的写作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我相信这种方法如果运用得好,一定更够让学生改变对写作文的态度,甚至是一种写作教学的改革。它就是郭初阳在“公民写作课:如何给《南方周末》投稿”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他这堂课不仅生动有趣,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达到了最大化,他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范文的内容,从中引发出对范文内容的总体概括——真、实、感。再引导学生在范文中看出问题,发现问题,以及怎么去解决问题。这一刻,充分体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郭初阳老师很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后面自拟题目的时候,就希望学生能够以身边的小事来写作文,这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思路,作文来源于生活,并且用于生活。[13]

四、写作教学中,范文使用范式的比较

时代在发展,随之教育也在发展,那么作文教学也不再一成不变。以前能写的,现在能写了,以前不能写的,现在也能写了。范文在写作中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作为一个教师,在上写作课时,不仅要说,还要引导学生,这时范文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古代私塾的死记硬背,多读就能写的思想,那是要不得的。对于作文,写出自己的东西才能是好的东西。传统的范文教学虽然有可取的地方,但是弊端还是很大的,它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的思想带上了枷锁,还使得范文成了包袱。不过面对现在这种多样式的写作范文教学,不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知道多读、多看、多想的重要性,自然,写作效率也就会提高了。

因此过去传统的单一式的范文写作方式已经成了过去,它不再适应这个日渐变化的社会,而现在多样式的范文教学方式,更加符合教师的要求,符合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徐健顺:《我所理解的中国古代教育》,经典读诵儿童教育,2012年12月。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97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