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作品看童年经历对人的性格影响

 2023-12-21 08:36:47

论文总字数:8094字

摘 要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若简单的对人进行一个分类并对各个行业突出人物进行一个简单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他们一个共通点:即他们对社会形成影响的特殊性与代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童年所经历的一些事物,特别是对于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人更是如此。本文从一些大家熟悉的艺术作品来分析一下作家童年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以窥童年经历对人的性格影响。

关键词:童年经历; 性格分析; 人生发展; 心理健康

Abstract:The world combination of all kinds of people .As a social organism everyone plays a different role to the rich and colorful world. Through analyzing some representative figure in a wide range of industries. we can find a key point-their impact on the society is negative or positive. To a large extent depends on their childhood experiences. Especially for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people In this paper some familiar works of art to analyze their life experience to his creation, to see childhood experiences on effect.

Key words: childhood experiences ;character analysis;life development;mental health

一、从童年经历看童年经历对人的性格影响

弗洛伊德曾经指出童年经历对人生的重要影响,他认为一个人的主体人格是在与其所存在的环境之间的冲突和协调过程中形成的,童年的经历对其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创作,就是种种苦闷的象征,是人格中(早期经验中缺失)的“替代性满足”或“替代性补偿”

琼瑶阿姨的言情小说,就是“替代性补偿”的典型。

琼瑶出生于战乱的1938年,她所有童年的记忆全是苦难与流离,脑海里闪现的都是哭喊,火炮,刺刀与绝望。躲避日本鬼子,成了她童年最深的记忆,当然,也是这一段被挑夫装在箩筐里不断逃难的日子,给了她奇特的记忆。在她此后诸多的作品里,也就总是少不了抗战的背景。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或许是经历了太多血与火的时光,经历了太多战火纷飞的时光,她总是替代性的在笔下虚拟一个纯美至善的世界。那些在她笔下爱得死去活来的男女主人公其实就是她对美的极致追求。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的完美,在笔下的世界,就可以尽情的去构造。爱情,作为人类情感世界最温柔的港湾,留给了太多人无尽遐想的空间。琼瑶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都是追求浪漫诗意的爱情并且是超越门第金钱的纯粹的爱,这一点上就涉及她父母的感情了。

“琼瑶的母亲高贵美丽,出生名门望族,相反的他的父亲才华横溢,却非大门大户,于是乎女方家坚决不接受这门婚事。认为婚姻应该是门当户对的。感情受挫,但他并不气馁,在此感情婚姻受阻之时,诗词满腹的他写了封文采斐然,情真意切的求婚信,最终感动了女方的家人,娶了他的挚爱。”[1](p82)

在家庭中,父母的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以自我为例,从小父母关系就特别的僵,感情并不好,吵架打架是常事,三天一小吵两一大吵,双方除了对对方的埋怨就没有其它的了,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养成了我自小就对一切事物都悲观失望的态度,特别是对情感,总是以一种疏远隔离的态度去看,不敢靠近,性格也渐渐变得有些孤僻,不是不想改变,只是长期形成的性格习惯让我跳不出了这个桎梏,心中没有温暖,不想回家,不愿回到那个冰冷窒息的环境中。随着长大,了解的事物道理越来越多,让我愈加明白我的性格缺陷会给我的人生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下意识的去改变去扭转,却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与不如意。

童年经历对于一个特殊群体—艺术家,影响尤为重要,艺术本来就是有关人类生活图景及其意义的丰富多彩,姿态万千的感性传播形式,真正的艺术是伟大的,艺术家们也都是具有伟大人格魅力的。在艺术家们虚构的艺术世界里,我们感受着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与假恶丑。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平时看到的舞蹈,文学,绘画,书法,电影,听到的音乐等都是艺术,作为对艺术研究深刻的艺术家,他们有着更为细腻的情感与多姿的人生体验。丹纳曾言要了解一件艺术品就得去了解艺术家,去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情况,确实如此。

中国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饿其筋骨。”艰辛的经历不是人成功的充分条件,却是必要条件。艺术家们往往将他们压抑苦闷的经历与心态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但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在危机环境与压抑心态影响下会造成的两种结果,除了艺术家们通过良好的途径释放出来以外,也有一些是通过其它错误的方式释放出来。童年的经历对人后来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下面是我搜集到的一些我感兴趣的名人的童年经历与他们之后人生的资料:

姓名

冰心

杨丽萍

斯皮尔伯格

梁朝伟

职业

作家

舞蹈家

导演

演员

代表作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雀之灵》

《月光》

《两棵树》

《大白鲨》

《阿凡达》《ET》

《辛德勒的名单》

《无间道》

《阿飞正传》《花样年华》

童年经历

父亲是开明的民主的海军军官,对女儿关爱备至,母亲能诗善文,思想开通,温柔善良

出生于少数民族村庄,从小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无比的热爱与崇尚之心

自幼父母离异,随母亲长大,因为是犹太小孩饱受歧视,因此孤僻爱幻想

父亲不告而别,寄居在舅舅家下,舅舅军事化严格的管教对他性格影响颇大

作品风格

真善美,母爱,童真,善良

形态兼具,内涵深刻,人与自然

充满想象力的科幻,写实,战争

忧郁深沉,演技纯熟

诺曼·梅勒有一本著名的小说《森林中的城堡》,书中的主人公是被万人唾弃的希特勒。作者从希特勒的童年说起,告诉了我们希特勒是如何从一个“人之初,性本善”的稚嫩孩童变身为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的。读罢书,内心阴冷无比,恐惧与不安笼罩心头。书中让我们知道了希特勒的童年是那么的黑暗,他心理扭曲变态的程度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他甚至故意致使自己的弟弟死亡,小小年纪就如此残忍,也无怪乎后来会做出骇人听闻的恐怖事件了。“他的父亲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恶魔,他可怜而善良的母亲则经常受到他父亲的残暴,再且,他还患有一个男性隐疾—单睾丸畸形症。” [2](p35)

希特勒对犹太族的灭种行为也源于幼时的经历。他的家乡是在南部同南斯拉夫接壤的德语边疆地区,在那一个民族混杂的地方,他成了一个狂热的日耳曼民族主义者。他对犹太人的屠杀是闻所未闻的,二战中屠杀达600万犹太人,致使整个波兰犹太人幸存不到4000名。童年缺失的美好,不仅给他个人,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与影响。在压抑心态下他迷失了自我,丧失了人性。

二、从《霸王别姬》中的人物看童年经历对人的性格影响

在所有艺术形式中,我最喜欢的是电影,因为它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品。

《霸王别姬》是一部有关人性发展与童年经历关系的影片。看完这部影片,会让每一个观影后的人陷入深深的冥想中,感悟解析 “人性”这一主题。

《霸王别姬》是陈凯歌执导生涯中的一部非常重要作品,也是华语电影史上一部意义深远且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影片规模宏大瑰丽,内容深刻警醒,也似《红楼梦》一样,它因其多重的文化解读而被人们津津乐道,颂扬称赞。鲁迅曾说过:

“《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道学家看见淫,经学家看见易,才子佳人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留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 [3](p332)

而《霸王别姬》呢?我猜想,心理学家能看到主体生存的状态异常,文学家能看到童年经历对艺术家创作的影响,而政客们能看到在当时红色背景下中国的艺术是如何艰难发展的。

相信每一个看完《霸王别姬》的人,第一感觉一定是无法言说的疲惫感与心痛感,是渗入骨髓的凄凉,是莫名的哀伤与绝望。那种人生偏离轨道,欲回归却越走越远,在挣扎中喘息,在堕落中自救的的失重感让人无可奈何。

影片的主人公—程蝶衣,有着悲戚苦命的一生。他对自己身份性别的认同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迷糊懵懂过后,是绝望短暂的清醒。心灵的扭曲与困惑已让他丢失了自己,没有了自我,在紧迫与压力中重新被唤回的身份却已不能再使他认可自己,这种不合常态的生活让他选择了自杀。

影片从一开头,就多处埋下了伏笔,隐喻了他悲剧的一生。程蝶衣幼时,母亲为了能让他进戏班子,狠心的砍下了他畸形的第六指。“畸形”的不只是他的身体,还有他的心理,被鲜血所染的,是手指,也是内心。凄厉的哭声回荡在清冷的风中,一种无形中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程蝶衣出生在青楼,环境的畸形与社会的压制让他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造成了困扰。影片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片段,在进入戏班子后,他反复将唱词唱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说明此时的他内心是有明确的性别意识的,奈何,在一次次的唱错被捣了一嘴的血后,他的性别认同感已在外力压力下有了改变,直到他满嘴带血带唱到“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为何腰系黄绦,身披直绦,见人家夫妻们洒落,一对对着锦穿罗,不由得人心急似火”时,他已经转换了本有的一切。这一幕,其实就是一个铺垫,而悲剧化的一生,且已注定。

民间也有这么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之后既漫长也短暂的一生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是决定性的。随着阅历的增多,环境的改变,人所具有的生存适应性,会让自己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但是渐渐的,在一些重大事情面前时,却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让本性流露。

程蝶衣,他性格中那种淡淡的,挥之不去的哀愁源于他的童年生活,他的母亲是个妓女,那种迎来送往,媚笑娇语,暗光绮丽的场景,已深深印刻在他内心深处。小小年纪的他,眼里没有同龄孩子的天真与无忧。从那时起,阳光与欢乐,便已远离他去。他习惯了用一种察言观色的态度去了解周围的世界。那些在意识启蒙阶段便被不幸气氛笼罩的孩子,血液里定型了自己的思维模式。随后漫漫人生,再多的阳光与雨露渐多却奈何改变不了自卑而敏感的内心。人一旦自卑,就很容易“挤了命”的往一个能突显他成就与自信的领域去扩展。程蝶衣呢,则是在艺术领域享受那“成就感与存在感”。

程蝶衣在舞台谢幕,灯光影射之时,他看着段小楼的背影,恍然醒悟。原来从一开始就错了。本是男儿郎,怎么会是女娇娥呢?既是男儿郎,那又为何抱着女娇娥的心死死不放呢?错乱的性别,回归正轨,宝剑出鞘,霸王与虞姬终是不能走到最后的。

影片中师兄段小楼从花满楼出来,蝶衣在梳妆镜旁向他质问他的情感状况时。段小楼满不在乎的表情激怒了他,他情绪激动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不行!说的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算一辈子!”这句话一出,段小楼才醒悟过来:原来他一直当作好兄弟的人竟是这么个态度!程蝶衣已经把段小楼当作他的唯一了,他容不得别人与他分享这个至亲至爱的男人。他认为感情就应该从一而终,不能有杂心和他心。程蝶衣的心里只有段小楼一个,这也导致了他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例如对段小楼想要迎娶的妻子菊仙充满了仇视与妒忌。

心理学上把气质划分为了四种:胆汁型气质类型、多血质气质类型、粘液质气质类型和抑郁质气质类型。程蝶衣明显是粘液质与抑郁质的心。“沉默寡言,三思而后行,注意力稳定而较难转移,善于忍耐,情绪体验深刻,胆小孤僻”可是,能怪他么,寡言而内向的孩子,童年多是不幸的。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个阶段”来讲,则是因为幼儿期的“主动对内疚”的危机,没有成功解决,形成了自卑感,艾莉森克的这个理论,也很好的诠释了程蝶衣性格悲剧的必然性。特别是12—18岁的角色同一混乱。无法形成这种角色认同的人生会陷入角色混乱的痛苦。因为他们无法确定自己是谁,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强大的外界压力迫使他消除本有的认同,随即陷入混乱,使他无法把握自己的路了。

再看影片,文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当段小楼不堪时代背景压力,为了能够活下来时,开始违心的揭程蝶衣的短,他说了那么一段话“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给日本侵略者唱堂会,他就,当了汉奸!他给国民党伤病唱戏,给北平行园反动的头子唱戏,他…”的话骂出来时,蝶衣的内心仅存的希望已然破灭。脂粉凝和的那一脸污秽,就是他此刻内心的独白。

相比之下,影片中的另外两个人物段小楼和菊仙的悲剧明显要纯粹得多,段小楼思维很简单,他只知道,只要人能活下来,什么京剧,什么艺术,无外乎挣饭吃得行当。他从小长得皮糙肉厚,生活得世俗而简单,没有过多杂念,只知道人生在世,所有东西,一切都只要为生活服务。多余的念想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活着,才是真理!也就是因为如此简单的思想,他从不会去考虑生存之外的事,也更不会陷入思维的混乱了。菊仙亦是如此!生于妓院的她,人生愿望无外乎寻得一个不嫌弃她的好人家,踏踏实实,安分的过个小日子。简单的人,简单的思想,简单的生活,连悲剧的结果,都简单得多,程蝶衣无法像他们一样活得那么简单,他的内心有太多苦楚,也有着太多无法自控的情绪。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而其中,本我的定型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自我的定型,一个人将永远不知道自己从哪来,该往哪走!寻求自我本质,是一个人一生都在寻觅的。

三、从宫崎骏电影看童年经历对人的性格影响

近期有一则新闻让全世界动漫迷们慨叹惋惜不已,那就是动漫大师宫崎骏即将带着他最后一部收山之作《起风了》宣布退休。宫崎骏的动漫,曾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成长,给了他们爱的启蒙,在他们内心深处播下了向善的种子。他的存在,是一颗奇异璀璨的星星。在这之前,法国影评家埃利曾预言过“终有一天,动画片会具有纵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层次,会有德拉克洛瓦的心灵,鲁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开朗基罗的活力,一种视觉交响乐,较之最伟大的音乐创作的有声交响乐,更为令人激动。” [4](p175)

我想,宫崎骏做到了,他的动漫证实了这个预言的准确性。同样的,他的影片也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纵观影片,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影片一般都是以飞行,探索,纯真,自然,战争,和平为主题的,多彩艳丽的画面再配之以悠扬震撼的久石让音乐,往往使观影后的人热泪感动得盈眶,这种感动,不分国籍,不分人种,唤醒的人性,在在人们心中呐喊!但大家细心就会发现,他的影片虽然大多以纯真活泼为主,但在欢快活泼童真里还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哀愁,有一种忧伤的基调在里面,刚开始,不得其解,于是乎,下去查阅了他诸多的资料,看罢,恍然大悟。

这也得探寻一下大师的童年,他所在的家族经营着一个飞机工厂,这也难怪他对飞机有着异乎寻常的了解与挚爱了,而他影片中的反战情绪则因为他童年所处的时期恰为战争动乱之际,他是在二战后日本战败的阴影下长大的,期间一家人都在颠沛流离的生活,尝够了战争的苦楚,使他特别的憎恶战争。因此他长大后不断的进行着反战的宣扬。甚至在2003年时他就曾为了抗议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而拒绝到美国参加《千与千寻》的颁奖,由此可见,“反战”这个词,已经根深蒂固了。让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他的影片中所涉及的战争背景。

《红猪》:时间:一战结束后不久的意大利

地点:亚得里亚海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8094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