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0044字
摘 要
快速作文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作文训练方法,可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但个性缺失已成为学生作文的普遍现象。本文从教师导和学生写两方面出发,尝试从个性思维培养和个性彰显方法角度探索快速作文与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结合方法,让学生作文充满个性。关键词: 快速作文;学生个性;个性思维;技巧
Abstract: The rapid composition method is a fast and efficient composition training method because it can improve students" composition ability. The important goal of schooling is to develop students’ personalities, but lacking in personalities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students" writing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focuses on two aspect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explore an efficient method which combines the rapid composition metho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ities from a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 thinking.
Key words:rapid composition;students’ personalities;individual thinking;skills
作文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训练。它能够充分的反映学生的思想认识、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等方面的综合状况,更是体现了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标志之一。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都是一个难点,虽然大多数教师都十分重视作文教学,但教学情况却并不乐观,甚至一度处于盲目低效的状态。为使作文教学走出低迷困境,转换教学方法,实行快速作文教学法是很有必要的。
“快速作文即指导学生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成文,从而使学生迅速达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情趣为目的的一种作文训练方法”[1](P337)。通过这种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快速的反应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细致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
快速作文贯彻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字从文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2](P7)并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2](P17)(7-9年级),要求写作要有一定的速度。快速作文的核心是“快”,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达到“新课标”对学生写作速度的要求。快速作文的应用顺应了目前作文写作的现状。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于作文缺乏兴趣,学校作文写作练习次数少,作文成绩提高困难,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厌烦心理,作文质量逐渐的恶性循环。快速作文“多、快、好”的特点有效解决了作文教学的这种病态现状。随着快速作文的广泛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传授给学生一定的作文模式,逐渐地使学生在写作时形成了思维定势,使学生的作文创作过程变成了填充过程,所以很容易造成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如出一辙,缺乏个性。这使得学生作文个性缺失问题日益严重。
“个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的一个人的比较固定的特性”。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文本”,关注人的发展,其本质是人的个性发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创造潜能、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的所有目标都重要”[3]。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已成为国际性关注问题。因此,学生的个性发展已经成为作文训练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初中生大多是13-16岁的年龄,他们有着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语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培养学生个性,就要在这种具有普遍相似性的前提下进行。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通常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外部因素是教师,内部因素则是学生自身。因为学生个性的培养是要循序渐进的,是一个需要精雕细刻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引导,采用可以长期使用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让学生具备个性写作的基础。当然,仅仅是有了个性思维还是不够的,想要在作文中看到个性,学生自身还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使作文不落俗套,彰显个性。
一、个性思维的培养
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之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引导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个性培养任务的缓慢性与长期性要求教师要将培养学生个性这一目标贯穿到日常教学中的一点一滴。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呢?作文训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作文讲授和讲评,由于作文不是孤立的,它与生活和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还应在写素材积累和扩写续写、课堂练习等教材资源利用方面下功夫。无论是素材积累,扩写续写,还是课堂练习,都是可以贯穿于初中语文教学始终的,利于教师充分发挥“导”的作用。
(一)求异性思维引导——素材积累
“凡作文,须要胸中有万卷书的根柢”。作文需要技巧,但更需要素材,没有素材的积累,作文就像一个只有砖瓦的空房子,空洞无物。想要让学生的作文个性张扬,就要有与众不同的素材。即使是相同的素材,也要让它们在每个学生的脑海中以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呈现,让学生对同一个素材有着不同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摆脱“千人一面”,摆脱作文的“无我”困境,写出“有我”的文章。作文有个性,素材积累同样要有个性,个性素材的积累就在生活当中。董菊初认为“学生的生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间接生活,来自读物;一个是直接生活,即学生时代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4]。由此可见,书本与生活是作文素材积累的两个重要途径。
阅读是我们间接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途径,书本里包含着生活与社会。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增长知识,提高思想,开拓视野,积累素材。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5]。一样的文字内容,只有做到“心到”才能将别人的变成自己的。阅读时要多记多思,带着思考和问题去阅读,阅读过程中瞬发的感受和自己的见解要及时记录或者在书上进行批注,保留住自己的灵感火花。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就是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读出自己,在积累中找到自我的能力。读书笔记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训练方式。教师可指定篇目或者指定篇数,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以自己的所思所感为主,以独特的思想感悟为主,力求对文章有独特的感受,对积累的素材有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同样的文章才能读出不同的味道,同样的材料才能表现出不同的思想。这样,阅读就从一种获取素材的方式转变成一种培养求异思维的方法。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在《文章例话·序》中说过“生活如泉源,文意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6](P323)。提起生活,学生的评价大多是枯燥和乏味的。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各种新奇的事物和形形色色的人成就了生活的多样性。生活中每天都会出现许多新奇的事物,这些事物映入学生脑海就会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成为写作素材。世间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写作素材便会源源不断,滚滚而来。积累生活素材,要从日记写作下手。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天生就有着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可以发现美的眼睛擦亮。比如教师可以规定日记题目《上学路上的风景》,让学生去观察路上的人和事物。几天后再规定第二个题目《同一条路上不同的风景》,迫使学生仔细观察,这样学生便会自主的从细微处去观察,留心上学路上的每一个变化。这就是一次成功的细心观察生活的经历。即使是同一天,同一条路,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因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情感、思考和经历对他人来说都是新颖的,带有明显的“自我”的特色,所以这些生活素材独特而宝贵。日记写作中被激发的灵感创意更是促进了个性思维的发展。
作文需要创作,而积累影响素材,素材影响着创作。也可以说积累的个性化决定了作文的个性化。积累个性化素材不仅为写作个性作文打下基础,其过程也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力,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个性,一举多得。
(二)发散性思维培养——扩写续写
快速作文要求学生写作思路流畅,具备快速理清思路的能力,扩写与续写是快速作文训练初期,练习快速构思的有效方法。
扩写是一种扩展性的写作形式。它在对原文的思想、情感、语言等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利用联想将原文扩展成一篇篇幅较长、内容丰富生动的文章。扩写的内容可以是一篇文章,一个情节,一个段落或者一首诗。扩写时,一定要紧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情节,不可随意生发,漫无边际的联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选取适合的课文来进行扩写。在实际的扩写练习中,扩写的内容一般是诗歌较多。因为诗歌有语言精练,意境深远的特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把握住中心思想,明了情节和场景,又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联想空间。比如在学习《观刈麦》后,可以让学生对《观刈麦》中的场景进行扩写,其中有“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的景色描写,有“妇姑荷膳食,童稚携壶浆”的场景描写,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心理描写,还有“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感慨生发,学生将《观刈麦》扩写后,就是一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优秀作文,在联想和想象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方向和范本。
续写指以原文为基础,遵循原文的思路和脉络,对原文进行延伸创作写出新的情节。续写有两种,一种是对整篇文章的续写,也就是从文章结尾处接着写。这种续写的对象一般是小说或者寓言童话。比如学完童话《不会叫的狗》,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不会叫的狗》第四种结局。另外一种是对文章部分内容的续写。教师去掉原文的某部分,让学生在所剩原文的情景下续写,要求写出自己的感受。如《再别康桥》,留下开头,让学生续写诗歌正文,当然诗歌的续写比较难,需要一定的文字运用能力和语言基础,这可以放在训练的后期。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内容的规范和导向,所选课文无不是浩瀚文海中的精华。扩写和续写都是利用语文教材资源,选择最精华的语文课文,让学生在把握原文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来创作生发。联想和想象是个性和创造性写作练习不可或缺的思维训练方式,利用课文来扩写或续写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练习写作,与此同时,达到一种拓展思维模式,训练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效果。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快速作文训练的有效途径。这里的课堂练习不是指对课文知识的巩固,而是课文学习结束后的练笔。因为是利用课堂时间,所以可以有效训练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思考的能力。课堂写作练习是对课文资源的有效利用,它的内容可以是对课文思想的看法,可以是自己的心得感受,也可以是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可以加入写作技巧的要求,提高训练效果。在这种训练中,教师应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在注重学生写作速度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对学生创造性的个性观点要毫不吝啬的鼓励和称赞,教师对于学生的这种赞扬是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思维的关键。例如在学完《春》这篇文章后,要求学生在“夏、秋、冬”三个季节中任选一个季节来写。写完后读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当学生用了新奇的比喻或者写到了其他同学没有留意到的景色时,一定要及时的给予赞扬,哪怕仅仅是一个词,一句话。有了教师的肯定,学生也就有了努力改进的方向。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写不出来、空洞无物、千篇一律的现象会逐渐减少,学生写作速度逐步提高,创新观点和个性思考也将成为学生写作的首要思考目标。
课堂练习就是微缩的作文写作练习,学生互相分享的过程也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以课文资源作基础,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巩固,还为部分学生提供了作文选材的方向以及立意的高度,配合教师的引导,用实践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创造性思维和个性思维的魅力。
二、个性彰显的方式
个性是在教育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也就意味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篇文章,不想落入俗套,就要有深刻的立意角度和新颖独特的创意。欲达到这样的标准,仅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个性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思维是彰显个性的根本,但快速作文要求学生能快速的审题、构思、成文,想要在快速作文的情况下彰显个性,学生需要在写作创作中有意识的运用一定的技巧来展示作文的个性。那么,学生该如何写呢?要把文章写出新意和个性,在立意、选材、结构上下功夫是最简洁有效的方法。立意、选材、结构的技巧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选取几个较为有效,学生易学,多种题材都适用的方法来进行一个简单粗浅的介绍。
(一)个性作文的灵魂——立意
“意”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决定了文章的质量与价值。“立意”,通俗的说就是确立和提炼文章主旨之意。快速作文要求学生要快速立意,“就是当我们在生活中采集了材料,产生了初步的感受和认识,有了写作的欲望和冲动后,能够快速地进行深入思考,以确定自己最终所要表达的主题”[7](P110)。在快速立意中,大部分人不能很好的解决个性立意问题,有些人立意过于肤浅,老套,有些人不能准确的找到主旨,更何谈立意的个性化呢?其实,想要在快速立意的同时展现自己独特的个性,使文章拥有个性的“灵魂”,可以运用反向思考和大题小做的方法。
反向思考,就是从已有观念的相反方向去思考立意。事物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规律性,提起这种规律性我们通常将其概括为“历来如此”、“自古以来”等等古已有之的说法,这就使我们的思维陷入到一定的定式当中,写出来的文章也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其实,那些“自古以来”、“历来如此”的说法,大多只是揭示了事物最常见的一个侧面,如果我们利用逆向思维换一个角度或者将其置于特殊的环境中去思考,往往可以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作文题目《寂静的小城》,看似是写景的文章。但是小城的景色只有那么多,大家都在写,想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十分困难。如果反向来思考,静与动相对,《寂静的小城》可以写在沉寂的小城中发生的不平静的有影响力的事,将无从下笔变为快速动笔,让文思泉涌,滔滔不绝。再比如“人多力量大”这句话,已不知被多少代人说过,但是人多力量就真的大吗?人少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倾全力去做事;一旦人数变多,个人责任感就会有所下降,谁都不想自己多做事,出现问题通常会相互推卸责任,办事的效率反而下降。究其根本是人“自私自利”的本性和“独善其身”的观念在作怪。一句再陈旧不过的话,经此一番,立刻引起人的思考和注意。反向思考就是要“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写出新意。彰显作者思维的独特性,让人耳目一新。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可以进行反向思考的,在立意和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事物和观念运用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切不可反被其误,闹出笑话。
大题小做,就是将大题化小,从庞杂的联系中,找到一个小的具有代表性的角度去思考。将抽象的、宽泛的题目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或场景上。比如“青春”这个话题,青春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很多学生背了许多关于青春的诗歌和描写青春的优美段落,仍然不能将其进行很好的阐释。然而对于青春的表述,若是能大题小做,化大为小,将视角定位在一个小小的事物上就会大不相同。譬如说:一件漂亮的裙子是每个青春期的女孩都会拥有的物品,穿着这件裙子,坐在教室里埋头苦读,留下奋笔疾书的背影;毕业时,约几个知心好友一起穿着漂亮的裙子出游,内心狂喜却又相拥哭泣,留下难忘的岁月逝去的照片;同样,当我们穿着裙子,站在即将踏入深造的校门前,美丽的裙子又能够使这些女孩子们变得斗志高昂,去畅想未来的图景,从而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件裙子,贯穿了学生最为熟悉的学习生活场景,使其与奋斗、真情、理想等等联系起来,再加上学生青春期这个特殊的年龄段,这件小小的靓丽的花裙子就很好的阐释了青春的含义。由此可以看出:大题小做,可以避免笼统概述,内容空泛的问题,并使我们得以用熟悉的小的事物和角度快速写作,化笼统为具体,化空洞为充实,从而彰显出学生的个性思维的魅力。
(二)个性作文的法宝——选材
“选材”在《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是“挑选合适的人材;选择适用的材料或素质”。在写作创作中,选材就是要反复比较,认真挑选能充分表现主题的典型、新颖、生动的材料。材料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作文主题表达的成败,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文的质量。要想快速作文就要快速选材。当材料过多时,面对庞大的素材资源库我们不能举棋不定,犹豫不决,而延误了宝贵的时间;当材料过少时,也不能为了图快,去选择不合适的素材,以免影响了文章的质量。这时,一材多用,以小见大的作用就深深的体现了出来。一材多用和以小见大是解决选材问题行之有效,并且能够体现学生的思维个性和思维深度的有效的选材方法。
所谓一材多用,就是将一个材料,用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看待,挖掘出不同的观点。大多数写作素材都是立体的,具有多元性的倾向,与其苦苦搜索切题的材料,不如采取一材多用的方式来进行写作。以父母注重孩子分数为例,这一素材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思考、运用:
1.家长为什么这样做?
——《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2.因为学校排名次
——《排名次有必要吗》
3.因为高考按分数录取
——《高分就是“龙凤”?》
4.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呼唤素质教育》
从不同层次
1.整天看书、写作业、考试,只为了分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可用于《我的烦恼》一类作文
2.每次考试后最怕的就是母亲和邻居闲聊,然后用邻居家小明、小红的分数刺痛我的心
——可用于《我比别人差吗》一类作文
3.我虽然是个女孩,但我不会跳皮筋,不会踢毽子,不会折纸,不会跳舞,只有父母的夸奖和满墙的奖状
——可用于《我是一个笨小孩》一类作文
4.妈妈不让我参加社会实践,不让我春游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0044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