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6349字
摘 要
:元代咏史散曲是愤怒的艺术,这批作品将批判嘚矛头直指腐朽的封建统治,表达出了文人们复杂的思想感情。它是受前代咏史诗歌的影响、吸取了相关的创作经验而产生的,同时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点,除了风格多样、形式多样之外,还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强烈的时代气息,体现出了自身鲜明的思想内容,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关键词:元代,咏史,散曲
Abstract: Yuan Yong Verse angry art history, these works will be directed at criticism tinkling decadent feudal rule, the text expresses complex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people. It is affected by the history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chant poetry, drawing on relevant creative experience to produce, while the formation of some of its features, in addition to a variety of styles, forms, but also has a distinct political color and strong flavor of the times, reflects its own distinctive ideological content, the later literary creation has had a positive impact.
Keywords: Yuan, Yong Shi, Verse
元代咏史散曲是金元之际民族大融合所带来的传统思想、观念的相对松弛;知识分子由于地位的下降,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他们的欣赏趣味反馈于文学创作等一系列因素融合所产生的散曲的题材之一,是一种特殊的诗体。咏史散曲具有比较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咏史散曲将我国古代咏史诗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咏史散曲主要分为咏人和咏事两类。咏人的散曲有咏叹前代的能人志士、红颜祸水和无能昏君的,咏事的咏叹的是历史上的某些大事件。作者们叙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但是都是借古讽今,强烈地抨击现实的丑恶。
咏史散曲的兴起与盛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元代社会黑暗,统治者实行高压政策,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却敢怒不敢言。元代统治者入主中原,对汉人实行残酷的民族压迫,并将人分为四个等级。在这种惨无人道的统治下,人们怨声载道,汉族文人们有的隐逸遁世、消极逃避,创作了一些归隐题材的散曲。同时,有另外一批文人,即使统治者们实行“乱制讽曲”、“诸妄撰讽曲诬人,以犯上恶言者,处死”的严厉法律,他们仍然冒着招致杀身之祸的危险,放眼于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用咏史的形式来以古讽今、揭露社会黑暗、评价历史人物,感叹朝代兴衰,以此来表达他们的愤懑情怀,如《金陵怀古》:
临故国,认残碑,伤心六朝如逝水,物换星移,城是人非,今古一枰棋。南柯
梦一觉初回,北邙坟三尺荒堆。四围山护绕,几处树高低,谁,谁曾赋黍离。
作者,面对“故国”、“残碑”,感叹“城是人非”,满目的荒凉,怎能不叫人悲伤。曾经的大好河山如今被外族所占,多少人国破家亡、流离失所。 身处黑暗统治下,作者无奈,只能用充满悲情的笔调来表达自己凄凉、愤恨的心情。
其次,元代的诗歌和散曲的创作,还受到唐代“温李”诗风的影响。宋荦的《元诗选序》中提到:“宋人学韩、白为多,元人学温李为多。”由此可见元代崇尚温、李二人的倾向。温庭筠身处于唐朝晚期内忧外患的时代,虽然他踌躇满志,想要有一番成就,但是屡屡碰壁,科举不中、仕途惨淡。他的诗词辞藻华丽,风格浓艳精巧、清新明快,多写男女之情和个人遭际。他创作的咏史诗《经五丈原》等等,对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商隐一生也很不得志,擅长诗歌写作,是晚唐最出色的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浓丽。他的咏史诗《南明》和《隋宫》等,同样有一定的影响。元代散曲作家在散曲写作的过程中,学习“温李”,创作咏史散曲,促进了元代咏史散曲的发展。
再次,元代咏史散曲的发展也离不开我国古代咏史诗歌的发展。东汉的班固首创“咏史”题材,他的《咏史》开咏史诗的先河,对后世影响甚远。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咏史诗贡献比较大的是左思和陶渊明。左思的《咏史》八首以古喻今,以咏史来表达自己的情怀、揭露社会的黑暗。 陶渊明的《读山海经》等,歌颂神话传说中和历史上的英雄们,揭露社会的黑暗,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情绪。左思和陶渊明等人使咏史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咏史诗发展到了唐宋时期,以咏史形式咏唱史实、揭露社会、表露情怀、评价人物的方式都已经形成,并且走向了成熟。咏史诗自身发展,就使元代咏史散曲的产生和兴盛成为了可能。
元代咏史散曲继承了前代咏史诗的特点,此外还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点。
元代咏史散曲的创作风格是多种多样的。元代散曲粗略地分法,分为清丽和豪放两种。但是就咏史散曲而言,我认为还有别的风格。马致远的咏史散曲豪放中带深沉,表达了对秦汉统治者的嘲讽和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如[风入松]:
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休笑鸠巢计拙,葫芦一向装呆。
鲜于必仁的咏史散曲则是充满苍凉和悲情的色调的,如《诸葛武侯》:
草庐当日楼桑,任虎战中原,龙卧南阳。八阵图成,三分国峙,万古鹰扬。
出师表谋谟庙堂,梁甫吟感叹岩廊。成败难量,五丈秋风,落日苍茫。
薛昂夫咏史的风格却是豪迈中充满着诙谐、风趣。张可久的咏史散曲“华而不绝”[6],如[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生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徐再思的咏史是纤细晓畅的清丽,卢挚的咏史是典雅蕴籍的清丽。以上的几位咏史散曲作家,马致远、鲜于必仁和薛昂夫三人都是豪放派,张可久、徐再思和卢挚是清丽派,属于同一类风格的作家,他们也各自都有异于他人的个人风格,可见咏史散曲风格的多样性。
咏史散曲的形式也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主要在于散曲作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抒发了不同的思想感情。杨贵妃早在元代之前就被许多作品提到过,一般都是与唐明皇的荒淫误国联系在一起的,受到贬责。散曲作家咏叹杨贵妃的故事,内容上虽然写了男女之情,但主要还是要表达对于民族危机的伤感和亡国的悲痛之情。另外咏叹得较多的女性是西施和王昭君,她们都被散曲家当作舍身为国的民族英雄来颂扬,通过叙述她们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行,批判统治者是悲剧的罪魁祸首。
有些散曲作家一直郁郁不得志,借咏史散曲来变现归隐田园、隐逸遁世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如郑光祖的[正宫 塞鸿秋] 《门前五柳侵江路》:
门前五六江侵路,庄儿紧靠白苹渡。除彭泽县令无心做,渊明老子达时务。
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
郑光祖赞美了陶渊明高尚的品格,表达了对陶的崇敬之情,透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还有在咏史的同时感叹时光易逝、沧海桑田的咏史散曲,如张久可的《山中杂兴》:“人生可怜,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和《湖上怀古次疏学士韵》:“铜雀台边破瓦,金鱼池上残花,谁见繁华”。卢挚在咏怀历史人物的同时,还抒发了离恨情愁,如《巫娥》:“梦断阳台,冷冷清清,玉殿珠楼”,“离恨悠悠,旧约新盟,往事难酬”。散曲作家还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重新审视,全面地评价人或事,例如吴弘道的[南吕 金字经]《咏渊明》,在突出描写出陶渊明归隐生活的恬淡安闲的同时,还叙述了他清高自傲、自负不羁的一面,对陶渊明作出了比较全面、确切的评价。有写历史故事,总结历史经验,提醒统治者和人们应该吸取教训的咏史散曲,如薛昂夫的[双调 庆东原]《韩信》,其中写了大将军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不思保全,不防未然”,然后受诬陷被杀的故事,最后总结出“自古太平时,不许将军见”的历史经验,发人深思。元代的咏史散曲虽然都是咏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但它还是具有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表情达意,使咏史散曲显得丰富多姿。
此外,元代咏史散曲作品还有数量相对较多的特点。王恽的[正宫 双鸳鸯]《乐府合欢曲》,单单就是咏叹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就写了咏史散曲九首。作家徐再思的散曲作品被称为“酸甜乐府”,他也创作有咏史散曲10多首,其中[黄钟 红锦袍]四首,就咏赞了历史上四位贤士和功成名就后身退的功臣。卢挚的[双调 蟾宫曲]八首,咏说历史上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八个美女。鲜于必仁的[双调 折桂令]七首,咏唱了历史上的隐士、名臣、作家:严光、杜甫、韩愈、李白 、诸葛亮、陶渊明、苏轼等。元代其他的散曲作家也创作了不少咏史散曲。由此可见,如果从作品总量上来看,元代咏史散曲的数量可以说是比较多的,仅次于唐代的咏史诗。
元代咏史散曲风格和形式多样,但是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上就是四种:批判统治者的昏庸、荒淫误国;抒发作者自己的情怀;同情英雄贤士的不幸遭遇和人民的苦难;重新评价历史。
雁北飞,人北望,抛闪煞明妃也汉君王。小单于把盏呀刺刺唱。
青草畔有收酷牛,黑河边有扇尾羊。他只是思故乡。
睡海棠,春交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
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以上两首散曲是马致远的作品,分别是《紫芝路》和《马嵬坡》。前者是写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缅怀昭君,表现她不忘家乡的情怀,同时也苛责和讽刺汉王的无能,用杜比衬托的手法,渲染了悲凉气氛。《马嵬坡》叙述了唐明皇寻欢作乐的糜烂生活,安史之乱虽归罪于杨贵妃,却暗示政治无作为、生活腐朽糜烂的唐明皇,才是国家动乱、人民痛苦的真正祸因。马致远的这两首散曲,笔触犀利,直截了当地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汉王和唐明皇以及他们所领导的统治集团,造成了个人和国家的悲剧命运。这种思想内容的作品还有很多,例如卢挚的[双调 蟾宫曲八首,散曲作家们采用不同的风格和形式来抨击历史上的那些昏君。这样咏叹历史人物,实际上是为借古讽今,揭露现实黑暗的封建统治。
散曲作者抒发得最多的应该是怀才不遇的悲情。蒙古人统治下的中国,统治者十分地轻视文化,文人社会地位低下,仕途闭塞,只能借咏史散曲来宽慰自己。张可久的咏史散曲[双调折桂令]《读史有感》第一首就表现了这种情感:
剑空弹月下高歌,说道知音,自古无多。白发萧疏,青灯寂寞,老子婆婆。
故纸上前贤坎坷,醉乡中壮士磨跎。富贵由他,谩想廉颇,谁效常何。
张可久在这首散曲中用了两个关于知音的典故,联想到古代的许多前贤。他们尽管学富五车,踌躇满志,却总是道路坎坷而不得志。假如没有常何,马周怎么能被唐太宗所赏识?而赵国老将廉颇,虽然战功显赫,由于不遇明主,终被埋没。作者读史,实际是有感于自身际遇,他空有济世之才而无用武之地,至今只能过着“白发萧疏,青灯寂寞”的生活。作者从史中感悟人生,感叹世道,感慨自己怀才不遇。这类的散曲在为前人的不得志而惋惜,也为自己感到悲哀,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还有一类思想内容的咏史散曲作品所反映的是对那些不幸人们,既有古人,也有现实社会的人的同情。周德清的[满庭芳]《看岳王传》:
披文握武,建中兴宙宇,载清史图书。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
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这首散曲是歌颂宋代名将岳飞的名篇,称赞岳飞文武双全,屡建战功缺遭小人嫉妒最终被杀害。作者对岳飞的遭遇感到同情,但更多的还是悲愤和痛惜。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的这篇作品通过写朝代的兴衰更替,总结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无论何时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统治者与百姓完全是对立的。统治者对百姓施加繁重的徭役,还要大型土木,百姓承受着无法忍受的压力。作者对元代百姓表示同情,也表达了他对封建统治惨无人道的慨叹和悲愤。
元代的许多咏史散曲中,继承和发展了咏史诗重新评价历史的特点。咏史散曲作家们以咏史的形式来重新审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薛昂夫的[中吕 朝天曲]第一首《沛公》是对汉高祖刘邦的评价。散曲首先肯定了刘邦的文章,然后笔锋突然一转,直接开始揭露和批判他阴险奸诈、玩弄权术、诛杀良臣、偏听偏信吕后的劣质。散曲对刘邦的评价,态度鲜明、笔锋犀利、批判性强。
对于元代的咏史题材的散曲,有些作家在对其进行分析时颇有微词,例如“调子过于低沉”,“不问是非,否定一切”[7](P117)等等。在我看来,那些否定历史人物的咏史散曲,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不问是非,否定一切”,但是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看的话,它反映了社会的黑暗给人们带来的心理阴影,折磨着人们的身躯。这种“否定”,看似“低沉”,实际上是散曲家们借古讽今、揭露现实,反映了人们对昔日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有些人批评咏史散曲中的赞美陶渊明而否定屈原,认为这是在颂扬贪生怕死,事实上这些反映了散曲作家在艰苦的生活中倔强生存、待时而动的人生态度。诸如此类的批评还有很多,但总的看来,大多数是较为客观的。这类散曲在思想意义上看,本身就具有两面性,所以会有肯定的和否定的。
元代咏史散曲是唐代以后咏史诗发展的又一个巅峰,无论是形式的多样、风格的变化,还是所咏史实的范围和反映的生活面的广度、作品的思想深度、表露的思想内容等等,都可以与唐宋以前的咏史作品相媲美,在咏史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作为元代散曲的题材之一,它还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咏史散曲中铺陈白描的创作手法以及多种对仗手法的运用,又影响了后来的民歌和民间曲艺。本文对咏史散曲做了粗略的分析,希望今后有对它的更为透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6349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