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炉》中的儿童形象

 2024-02-05 15:09:04

论文总字数:9215字

摘 要

《古炉》是贾平凹的作品,狗尿苔是这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作者将这个人物赋予了一定的神秘色彩,而在这种神秘色彩的背后既有人性的光辉也有人性的弱点。他虽来自现实生活,但却又不同于现实中的普通儿童,在他的身上不仅有时代的烙印,更有那个时代人民对生活的向往。作者将他作为小说的旁观者,通过他的眼睛,展示给读者文革时期古炉村不断的演变过程。作者匠心独运的将他的性格赋予神秘色彩,是为突出这样一个小人物在作品中的作用。

关键词:古炉;狗尿苔;形象;

Abstract:"Ancient furnace" is the works of Jia Pingwa,the main character is dog urine moss in this work,the author will give the character a mysterious color,behind this mystery is the glory of human nature is human weakness.Although he came from real life.Although he comes from real life, but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reality in normal children,in his body is not only the brand of the times, the times more people yearn for life.The author will he as a novel observer, through his eyes,to show the evolution of the ancient village of continuous furnace readers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The author will give his character exercise one"s inventive mind of mystery,is a prominent figure in the small works.

Keywords used:Ancient furnace ;Gou Niaotai;Image ;

《古炉》 是一部以“文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将作品分为六个部分,给读者描绘了一个名为古炉的村庄,这个村子因烧瓷器而得名,但因其特殊的环境将这样一个原本与外面世界隔绝的村子,变成了一个充满各种斗争和猜忌的地方。作品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的细致描写,生动形象的塑造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把人所具有的性格缺陷人格分裂等一系列问题剖析的淋漓尽致,其中狗尿苔是被作者赋予了不同情感的人物,为突出他的独特性,作者对这个人物描写超出一般的写作常规,使得他在文中的作用更加的明显。

一、狗尿苔人物形象的来源

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很多时候都会依附一定的生活原形,从生活中的人物中找到灵感,然后加以创作,小说中对狗尿苔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加以创作的,在谈到人物形象塑造的时候,作者也曾经这样的说过“我写人物,一般都有一个附着点,即一个原形,但写出十分之九则不是原形,而是杂糅集合了,但必须有个附着点,先定位,否则就无法集合了。”[1]作者在《后记》中也描述了为何要塑造小说中的主人公狗尿苔,原因就是狗尿苔这个人物形象就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作者自己。西北大学教授冯有源曾经在其著作《平凹的佛手》中有对贾平凹的描述,其中对贾平凹形象的描写几乎与贾平凹塑造的狗尿苔形象一样,他们有着同样的外貌特征,文革后都被划为四类分子,同样的被村里面人歧视和排挤,尤其是在文革结束后两个人都迅速的成长起来,生活条件虽然很艰苦,但他们都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中成长。

既来自现实人物,又高于现实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细节描写方面,我们也可以发现狗尿苔这个人物形象的原形。在描写狗尿苔给支书送炖好的鸡肉,支书接过了送来的烟末和衣服,却把瓦罐盖好让狗尿苔拿回去,这段描写与作者之前写的《祭父》又是一个相似点,《祭父》中这样的写到“正月十五的下午.母亲炒了仅有的一疙瘩肉盛在缸子里,伯父买了四包香烟,让我给父亲送去。太阳落山时我赶到他任教的学校,父亲已经遭人殴打过,造反派硬不让见,我哭着求情.终于在院子里拐角处见到了父亲,他黑瘦得厉害,才问了家里的一些情况。监管人就在一边催时间了。父亲送我走过拐角,却将缸子交给我,说:“肉你拿回去,我把烟留下就是了。”[2]作者的亲身经历是塑造狗尿苔这个人物形象的基础,依据自己的生长经历,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人物形象狗尿苔。

二、狗尿苔的性格特点及形成原因

如果一个社会对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弱者采取漠视和歧视的行为,尤其对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儿童而言,这种行为极易使儿童的的心理发生变化,这种不断的变化很可能会形成儿童的个体无意识心理,这种无意识心里会使他的性格发生变化,从而在他以后的生活中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这是根据西方心理学所得到的结论。

(一)具有神秘色彩的性格特征

神秘是一种客观的显现同时又是文学中的思维方式,这种神秘感与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神秘创造也很相似的地方。在贾平凹的创作中,这种神秘色彩还可以在其他的作品中凸现出来。例如在长篇小说《高老庄》中,子路残疾的儿子石头,他很早就开始说话了,但是通常话都是很少的,奇怪的是无论何时,他都能够感应到父亲什么时候回来;他画画可以无师自通,画出来的画,让所有人惊异,狗尿苔性格的塑造,再次的添加了中国民间温暖的神秘色彩,使中国式的魔幻与神秘赋予小说中的人物与众不同。狗尿苔的性格特点,也存在着极为强烈的神秘色彩,这种神秘感来自于他闻到奇怪的味道并且能和动植物进行对话以及梦境成真。

闻到特殊的气味,这是让所有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种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它却是狗尿苔预测古炉村一切不好事情的方法,例如在小说中这样的描述,“他在麻子黑家门前闻到那个气味,麻子黑的娘就死了,而且令他也吃惊的是,他经过河堤的芦苇园里闻到了那种气味,后来州河里发了大水。还有,在土根家后院闻到了一次,土根家的鸡就没了,在面鱼儿的身上闻到,面鱼儿的两个儿子打了一架;当狗尿苔去洛镇卖瓷器的时候,结果正好遇到了镇中学的学生在大街上游行,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来说,这种热闹的场面似乎不应该轻易地去错过,于是他就高声的喊着“我游行啦!我跟着他们游行啦!”[3]p162在狗尿苔还沉浸在运动中的时候,他又闻到了那种味道,此刻无论他怎么样的去搓鼻子,这种味道还是能够被闻到,之后不久,文化大革命在古炉村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在古炉村“深化”时,狗尿苔再次的闻到了那种味道,就这样一连串的闹剧在古炉村接二连三的发生;在悲剧一次次的上演结束时,狗尿苔这次闻到的气味比之前都要强烈很多,在这里作者着重的强调了这种气味不同于之前所有的气味,之后发生的就是牛玲跑来告诉他联指和榔头队完了!这一切不好事情都是发生在狗尿苔闻到那种气味之后。

和动植物自由的交流这也是构成主人公性格神秘色彩的原因之一,这种对话交流在旁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傻子”行为,但是它却经常性的发生在狗尿苔身上。小说多处着笔都有写到狗尿苔与植物,猫、狗、小鸟、鸡等各种自然界的一切动植物对话,文革快要结束了,狗尿苔看到一只大红公鸡,“大红公鸡就说:真个!真个[3](p17)!狗尿苔就认识这只大红公鸡是支书家的, 就问了一句:你大呢?猫却在说:要,要!狗尿苔说:你也要去? 猫说:啊呜;(狗尿苔)手抚摸着猪屁股上的那个小尾巴茬儿,说:你咋来这儿? 猪说:我偷跑出来了。狗尿苔说:啥时候了你敢跑出来?猪说:大白天没狼么。风说:狗日的!狗尿苔没有还嘴,只是疑问:“风也能说话? ”[3]p13通过这种与自然界的交流,同样在神秘的背后隐藏着作者对自然界这种纯洁友谊的赞颂。

意象作为一个“托梦者”也构成了狗尿苔神秘感的又一个因素,现代作家中也有很多用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而在《古炉》中的意象,不是作者感情的寄托,而是加强作品神秘色彩,张爱玲作品中多以“月亮”的多变作为意象;沈从文以“湘西”作为意象;钱钟书以“围城”为意象;莫言以透明的“红萝卜”为意象,但是在《古炉》这部小说中作者以狗尿苔的“梦境”作为意象,以此来构成作品的神秘感。在小说中很多事对于梦境的描写并不少,但是它的出现同样会有一系列不好事情的发生。例如,当天晚上,狗尿苔做了一个梦,梦到他坐在窑神庙旁边的一片树林,发生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梦醒以后,随着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才知马勺的妈死了。梦境与具体的事物有所不同,在这里作者把它作为意象,加强了小说中狗尿苔的性格神秘感。

(二)自卑、摇摆不定的性格特征

狗尿苔的出身、长相是造成他自卑的原因。对于贯穿于整部小说的主人公狗尿苔,其实他是有名字的,作者在小说中对狗尿苔的出生、相貌、名字等都有描写,“他的名字叫平安,但是古炉村的人从来都不这样叫他,而叫他狗尿苔,狗尿苔是一种蘑菇,有毒不能吃,只有指头蛋那么大,并且只有在狗尿过的地方才能生长。”村民们对他的这种态度,使得他内心产生了极大的自卑感,为了讨得村民们的喜欢,他用自己的勤快来为村民们服务着,例如,若村里的男人吃烟没带火,狗尿苔会“随叫随到”及早的为大家去寻火柴,为节约婆的火柴,他学会了用晒干的玉米叶来搓火绳,自从学会了搓火绳,他每天出门都带着,以至于他们家的玉米叶都被他给搓没了,为村民提供了方便,因此“狗尿苔的人缘慢慢就好起来了”。虽然极度的自卑,但他还是在极力寻找弥补这种自卑的方法,这是一种顺从同时也成为了他性格的弱点。

对于时而聪明时而糊涂的狗尿苔来说,摇摆不定成为他处事的方法,也是他获得生存的方法。文革开始以后,古炉村的两大家族开始了斗争,而此时的狗尿苔,哪一派都不去参加,这样的话就不会得罪任何的人,其实这样的结果就是被两派的人互相的利用。当时老支书被抓,被送到烙镇去学习,村支老婆不敢去求其他人去看支书,找到了狗尿苔,他顺利的完成了支书老婆叫他做的事;当得知杏开有孕在身,没有人去照顾时,是蚕婆和狗尿苔一直在帮助她;当灶火因为不小心吊着毛主席像而要被打成反革命的时候,是狗尿苔悄无声息地救了他。每件小事我们都可以发现他会用他的善良聪明来解决问题和帮助别人,但同样的他也有特别糊涂的时候,文革要结束了,但灶火却被炸死亡,为了帮助杏开,狗尿苔带着杏开去找霸槽,当霸槽问及灶火的事时,狗尿苔不假思索的将事情一一说出,其实狗尿苔完全可以像蚕婆那样,说出善意的谎言,当然情有可原的的是他只是一个不成熟的小孩,不像大人那样事事想的周全,但此事过后,狗尿苔还是后悔,憎恨自己说话不长脑子。这种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他为人处事的风格,同时也形成了他摇摆不定的性格特征。(三)性格形成的原因

狗尿苔是一个生活在饥寒交迫年代的儿童,为适应生存环境他无时无刻的顺从着,特殊的时代环境和周围生活环境是影响他性格形成的关键因素。作者虽然描绘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村民之间的恩怨、纠结,平常的是是非非,但所有这些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人性之中那些善良、仁爱、悲悯、友善的情怀遭受到了空前的压抑、冲击,甚至被一步步的泯灭,而与之相反的是那些隐藏在他们无意识深处的荒诞、猥琐、残忍等复杂的国民劣根性,则统统被“文化大革命”激荡并一步步的散发了出来,古炉村这个原本安详、宁静的封闭小山村从此陷入万劫不复的动荡不安和血雨腥风之中。在这种血雨腥风的环境中,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份情感的寄托,当一切的环境因素不允许人与人之间进行纯洁交流的时候,人们将会把注意力转移到人以外的事物上来。小说中的人物狗尿苔为寄托自己内心的这种情感,他找到了自己的寄托方式,那就是和动植物进行神秘的交流。然而这种神秘感不是顺其自然于人们内心的希望,而是一种特殊环境逼迫的结果。除了受时代环境的压抑外,周围环境对他的漠视也是他自卑感形成的原因。他在村民们眼中的形象“你要是个贫下中农,长得黑就黑吧,可你不是贫下中农,眼珠子却这么突!如果眼睛突也就算了,还肚子大腿儿细!肚子大腿儿细也行啊,偏还是个乍耳朵!乍耳朵就了,只要个子高也说得过去,但你毡高的,咋就不长了呢?直到两年后,他才从村民口中得知自己就是被蚕婆捡来的,至于是如何要来的,谁也没有讲过,他也就不再追问了,可从此身世成了一块疤,不想让谁去揭这些言语的中伤,使得他内心想的自卑感进一步的加强。所以构成他性格的原因就是时代环境和周围生活环境双重影响的结果。

  1. 狗尿苔在小说中的作用

贾平凹说:“为啥会这样?我为啥后来的作品爱写这些神神秘秘的东西?叫作品产生一种神秘感?这有时还不是故意的,那是无形中就扯到上面来的。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山区,山区一般装神弄鬼这一类事情多,不可知的东西多。”[4]因此,“在神秘感和死亡体验等超验的维度上,贾平凹也是有意识地在追求的”。追求一种用神秘感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写作手法。

  1. 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作者将狗尿苔性格凃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这种神秘性源于闻气味、和动植物对话、梦境成真三件离奇的事情,通过这些离奇事情一步步的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一开始就是狗尿苔闻气味展开故事情节的,为了让读者能够对主人公产生怪诞的感觉,作者就违背正常的写作常态,同时给予不符合常理的解释,按照常理来说小说中的人物、事件、事物本来都是可以被读者认识、能够被读者所理解。小说中多处的描写给读者更多的是一种不合常规,例如文中对狗尿苔这个名字的解释“狗尿苔”原本是一种蘑菇,它虽然有指头蛋那么大,但是有毒不能吃,而且它只生长在狗尿过的地方。主人公狗尿苔被作者赋予了自然之子的身份,他就像蘑菇狗尿苔一样在古炉村生活着。这种怪诞和神秘是推动小说一步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展现真实社会生活

作者在的混沌的叙事中,一直在不断的寻找真实,他所再现的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将一种原生态的语言、琐碎生活细节直接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没有任何的修饰、 回避,更没有去刻意的寻找典型的场景,给人一种不需要雕琢,返璞归真的叙事效果。《秦腔》中的引生和《古炉》中的狗尿苔对于他们来说“内心的真实”才是生命意义的唯一的来源,他们行动的最高指令是内心的欲望,在一个新造的世界中天马行空为所欲为,这就是他们世界中的真实。《古炉》中的狗尿苔虽然已经十三岁了,但他却是一个长不大的侏儒患者,他缺乏对世界的理性认识,只能停止于“看”这一个层面上。在他所看到的古炉村是一个没有任何的深度和意义,是一个七零八散平面式的村庄,而他自己的世界却是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和引生相比,狗尿苔多了一份孩子的天真和真实,外表丑陋,内心铭感而善良。虽然他时时的抵抗着外界的冷漠与丑恶,但是在蚕婆的关怀下,他的内心是温暖的,时时的把这种善良播散在冷漠的外部世界,内心的真实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他们都在用他们自己的超长的眼光,探索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立世界,在神秘的世界之下,看到了现实世界的真实。

叙事视角的选择,它是表达作者如何的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对于文本而言,是一种叙述的关键性因素。《秦腔》和《古炉》各以引生和狗尿苔为叙述人,这对于叙述真实的世界具有很大的作用,他们用自身的力量将社会的重要历史变迁给表现出来,他们也通过不够理性的思维和超低能的智商将所看到的世界尽可能的展现在世人面前。在小说中,作者多处着笔描写村民之间的琐碎之事,虽然读起来很复杂但是没有一点的深度。除此之外,作者也在竭尽所能的通过各种事情来描摹村民在极度贫困的物质生活和愚昧的精神状态,所有这些都是通过狗尿苔这个不健全的儿童来作为线索一步步来深入描写的,也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人的眼睛,来展示社会最真实的一面。

(三)给作品增添了人性的光辉

狗尿苔是贯穿于整部小说的主要人物,整部作品中他的一言一行都在向读者展示最美好最人性的一面,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狗尿苔的出现,通过他特殊的身份给作品引出了两个充满人性光辉的人物善人和蚕婆。

小说中的善人原名叫郭伯轩他是古炉村的一名“乡村智者”,他擅长于接骨,也能够把打碎的瓷瓶接起来.他经常地劝人弃恶行善.语言和和思路更加日常化、世俗化,村民们一旦有病痛总会第一时间的想到他和蚕婆,不论是普普通通村民还是高高在上的支书,无论是造反派还是“四类分子”,只要是他们的精神出现了危机他们都不得不去寻求善人的帮助。在小说中作者将善人塑造成了这个名为古炉村的精神导师,处处闪现着人性的光辉。他的思想已经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畴并结合了道家思想,例如小说中有这样的写到君子没有德行就得自己去锻炼,小人有一点的错误就去怪别人,如果人是一颗白菜,生气和抱屈将都像白菜缺少自然滋润。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善人说话的语言比《增广贤文》更揉,让人理解明白,是解脱具有麻木思想的人“苦难生活”的一剂良药。所以他能“说病”,用“因果”、五行”说让病者解除烦恼。他的言行被这个可以自由穿梭于村子的狗尿苔所关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既不张扬也不明显,但它却留在了狗尿苔内心。

作品中另一个散发人性光辉人就是蚕婆,村里的婚丧嫁娶都离不开蚕婆,这样一个在古炉村具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命运却是多舛的,因听说丈夫去了台湾给国民党当了兵,因此他就被划为四类分子,每次开会她总会带个高尖帽站在最前面,同时也成为了在古炉村最没有发言权的人,她所遭遇的一切,并不阻碍她善良的本性。她收养了孤儿狗尿苔,用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去保护这个可怜的孤儿,他们相依为命,为整个古炉村传递着正能量。善人、蚕婆他们的善良被这个孩子所继承和发展,并且在后来的文革中得到逐步的成熟。作者多处着笔,通过细腻的文笔描写,将从一些琐碎之事来展现他们二个人人性的光辉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恰恰就是因为狗尿苔的出现才将这种隐形的人性光辉散发出来。

小说是以狗尿台这样一个特殊人物贯穿始终,通过他的神秘感来引出一系列的人物,又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琐碎之事来一步步的揭露出村民们人性中的弊端,通过鲜明的人性对比,既真实又很现实的再现出狗尿苔这个神秘人物在小说中引出的人性光辉。

(四)给作品增添童真性

对于弱者,要么采取同情,要么采取欺辱,但就其当时的环境以及人们麻木的思想来说,很自然他们会选择后者,这是一个时代和一个环境所逼迫他们所做出的选择。狗尿苔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努力地生存着,首先他表现出的是一种最最合理的生存方式那就是学会顺从,虽然对于这种被迫接受的方式他也有很多自己的无奈,但是为了人最起码的需要“生存”而言,无奈的选择是最好的方式

在这样无奈的选择下他还是不失孩子的天真,他和牛玲都是孤儿,他们一起去抬石头,不仅把迷糊捉弄了而且自己开始动手改工分。“狗尿苔十分得意,就开始了每次都改,将2改成5"将6分改成8分,他说:我咋这么聪明呀!便又把一个石头上的4分在前边多加了一个1字变成了14分……。”[3]p(226)但无论怎么样最终还是被迷糊所发现,为此他们还挨了迷糊的耳光;还有一次,水皮让他去自家自留地里搬玉米给演员们吃,因为当时玉米还没有长熟还很嫩,没到吃的时候,就连他自己都没舍得吃怎么可能去给别人吃呢!于是他和牛岭跑到水皮家的自留地掰了玉米给其他人拿去,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多掰了几个带回了家,在水皮不知道的情况下,狗尿苔还受到了表扬,小说中类似于这样的儿童语言心理动作描写无处不在,因为通过童真的描写也可以给作品增添几分童趣。

小结

无论我们从狗尿苔身上看到了超出现实生活的人物原形也罢,还是从他生存的环境中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惨暴也好,说到底这些都摆脱不了历史的原因。作者将一段历史集中在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身上,将中国大地的一段历史浓缩到了古炉村这个不为人知的小地方,其用意也更为的深刻,其中有乡土小说家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同时也有对历史的悔醒。其实作者将这段历史附注在一个孩子身上,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这被作家们称作为写作视野。狗尿苔被作者设置为叙事的中心,原因就在于这个封闭的小山村允许不被重视的狗尿苔所游离,以此读者可以获得最宽广的视野。同时这种方法可以将叙事者作为历史的旁观者,可以在文革期间穿梭于任何一派,从而又作为一个中立者的身份而存在,所以他可以用他独特的眼光,还原生活最大的真实。在这种各色人物泥沙俱下的“混沌”生活中,获取了最大的真实,而这种真实正是在“混沌”的现象中,将“文革”时代的中国乡村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另一面展示出来。这也成为乡土小说的一大特点,用孩童的视野来夸大所描写的故事范围,并且会增加了读者对小说的认可度,因为人们总会有一个普遍的心理认识,那就是用孩子的眼睛看到的东西才会是最真实最透明的。整篇小说除了用狗尿苔这个特殊形象外,还有牛铃这个特殊形象,他的命运比狗尿苔好不了多少,这又是作者在另一个角度的安排,相对于狗尿苔而言,他更多的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填饱肚子上,不管是什么吃的,只要能达到吃的要求,他都毫不拒绝地去做。

参考文献:

[1]贾平凹:《朋友散文集》.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921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