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显克维奇《十字军骑士》的艺术和思想特征

 2024-02-05 20:52:19

论文总字数:5963字

摘 要

:骑士阶层是中世纪欧洲的特殊产物,本文旨在论述显克维奇《十字军骑士》中的骑士精神的起源和发展,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来探讨小说中的骑士形象,以及显克维奇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本人的思想特征。

关键词:《十字军骑士》;形象艺术;思想特征

Abstract:Knight class is the special production of medieval Europe, this paper aims to show the Yugoslaviacrusader knight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hivalr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writing background of the novel to explore novel the rider in the image, and show the Yugoslavia though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novel and I

Keywords:Crusader Knights; graphic arts;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宗教是一种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世界人类自诞生以来,人类的情感和精神的支持和安慰。在中世纪,战争是骑士的首要职业,为战而生,崇尚武力,在英雄式的骑士品质精神的培育中,基督教的作用与影响非常重要,它将骑士的自我英勇发挥到了极致。

一、《十字军骑士》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容

波兰文学与波兰民族息息相关,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特点。六世纪是封建波兰的鼎盛时期。波兰与立陶宛合并后,成为当时东欧的一个大国。“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萦荣,给波兰文学带来了繁荣时期。到了十七世纪中叶,波兰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加上连年进行对外战争,致使国势衰落,经济凋蔽。从十八世纪开始,波兰民族陷于内优外患的灾难,成了强邻侵略的对象。特别是沙皇俄国早就对波兰垂涎三尺。沙俄勾结普鲁士和奥地利,于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三次瓜分波兰。1815年以后,沙俄进而攫取先被普奥所占领、后被拿破仑法国所据有的大部分领土,从而把波兰十分之九的土地置于沙皇殖民统治之下,奴役波兰达一个世纪以上。”[1]可是波兰人民没有放弃抵抗,他们顽强地抵御入侵,不甘心受到奴役。从国家被分裂起,波兰人民就跟外国侵略者奋起反抗,一次又一次地发动了震惊欧洲的武装起义。1918年,波兰人民终于在俄国的无产阶级和各民族受压迫人民努力下一起推翻了沙皇制度,重新获得了国家与民族的独立。

在反抗外来侵略,争取国家独立统一的斗争中,波兰文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显克维奇生活在被俄、普、奥三国分裂的波兰时期,他对于波兰人民遭受的苦难感到苦恼和愤怒,这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精神。他渴望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波兰民族和文化从俄罗斯化和日耳曼化中解脱出来。他游历西欧和美国,从1883年开始,在五年多的时间里,显克维奇发表了《火与剑》、《洪流》、《伏沃迪约夫斯基先生》,这是他创作的以波兰17世纪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三部曲。小说生动而壮阔宏伟,人物形象生动,情节波澜曲折。1900《十字军骑士》在华沙出版,小说一出版就获得了巨大成功。《十字军骑士》是显克维奇的最后一部历史小说,他为了搜集小说的素材,几乎查阅了波兰和西欧大量关于十字军骑士的典籍,深入钻研资料,并且走访了十字军骑士团在当时的驻地,为写作这部小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十字军骑士》中的条顿骑士团就是历次十字军东侵而组建起来的,而作为东西方交界的波兰首当其冲,遭到西方诸侯和教会的侵略。在波兰王国兴盛过后,又转而衰败下去,波兰人民一直遭受俄国、普鲁士等国家的侵略,因此,波兰民族的深重灾难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灵感。

显克维奇在创作《十字军骑士》时,一方面将波兰骑士的英勇、谦逊、爱国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又把十字军骑士团的暴行公之于众,如小说中尤兰德一家的悲惨遭遇非常典型。尤兰德先是爱妻被骑士团吓死,后爱女达奴霞被骑士团劫走,自己被骗到他们的城堡,遭到剜目断臂的残酷迫害。小说中受到骑士团迫害的还有其他人,兹比什科在与公爵夫人一行去克拉科夫的路上因为自己的鲁莽冲撞了骑士团的使臣而险些丧命,他的叔叔马奇科也遭到骑士团的偷袭而身负重伤。王公贵族也遭到了骑士团的迫害,维托尔德大公的子女就惨遭骑士团的杀害,玛佐夫舍的雅鲁什大公在和平时期被骑士团袭击而成为俘虏,受尽凌辱。平民百姓所受的苦难更加深重,骑士团城堡外道两旁的绞刑架上挂满了无辜百姓的尸体,边境地区和被骑士团占领的日兹姆地区更是受到骑士团的烧杀抢掠和残酷压迫。骑士团作恶多端,造成了日后无法避免的覆灭结局。

《十字军骑士》揭露了波兰、立陶宛人民所受的苦难,波兰人民最终战胜条顿骑士团,激发了波兰人民的反抗意识和爱国精神,显克维奇号召人民像骑士一样为了自己的国家、民族和家园而奋起反抗,摆脱沙俄的统治。小说中兹比什科历尽艰辛捉住了残害尤兰德父女的元凶罗维,并且将他交给了尤兰德处置,但是尤兰德却将凶徒释放了。作者把他描写成一位圣徒,一位大彻大悟的人,死后升入天堂,而罗维则自杀身亡,永堕地狱,这可以看作是显克维奇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作者一方面诉求着自己的宗教思想,另一方面又呼吁人民向波兰的先辈一样顽强不屈、英勇抵抗。显克维奇的小说又体现出自己所追求的小贵族品德,小说的主要人物都不是出身显赫的贵族,只是小贵族、小骑士,但是他们都具有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这与骑士精神在漫长的中世纪的影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是波兰的爱国传统。显克维奇也是渴望上帝赐予波兰以正义摆脱沙俄长达百年的统治,渴望贵族们能够挺身而出,保家卫国,但现实是波兰的王公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了国家的利益,将波兰置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

《十字军骑士》向世界宣扬了波兰人民的顽强不屈和民族独立意识,正如波兰诗人维比茨基在波兰灭亡后所写的诗歌《波兰没有灭亡》中所说“波兰没有灭亡,只要我们还活着,列强用暴力夺去的一切,我们要用武力去夺还”,被列强瓜分的波兰灭亡了,但是波兰的文化、民族传统将长存。

二、作品中的骑士规则和骑士精神的表现

骑士精神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的表现,其具有八大美德:谦卑、荣誉、牺牲、英勇、怜悯、诚实、公正、灵魂。此外,骑士拥有一套自己的规则:敬畏上帝,维护主的教会;为主献上勇气与信仰;保护弱小和无助的人;活得尊严以及荣誉;为所有人的幸福而战斗;回避不公正,恶意以及欺骗。

骑士的信条是忠君、护教、行侠,他们把这看作是骑士的至高荣誉。骑士作为一种浪漫、勇武的存在而受到贵妇、少女的热捧,她们以受到骑士的效忠而自豪,而骑士们也以效忠于女主人而骄傲。亨利克•显克维奇的《十字军骑士》作为历史小说中的长篇巨著,将14世纪末15世纪初波兰、立陶宛人民抵抗条顿骑士团的光辉历史诉诸笔端,供世人翻阅。

在中世纪,骑士们将战争看作是决斗,更把战争看作是上帝在双方之间的一次裁决。在此,上帝的意愿是最重要的,它决定了战斗双方的正义性;上帝通常把胜利的恩典赐予受到上帝恩宠的"正义”一边。在战争中,骑士们都坚信自己是正义的,上帝站在自己的一边。在西班牙的史诗《熙德之歌》中,一再宣讲熙德得到上帝的赞助而每每致胜,“保佑熙德的是造物主,他是天上的主公,在他的庇护下,熙德把穆尔维埃德罗占领。”[3](P66)宗教色彩是骑士精神的最大特征,在欧洲特殊的政治和宗教环境下,世俗统治者要受到宗教的影响,骑士们在宣誓效忠自己的领主时,也被要求忠于教会,忠于上帝,将骑士精神与宗教结合起来升华为一种信仰。因此,在欧洲可以看到比比皆是的骑士为教会的传教事业挥舞自己的长剑去征服其他民族,例如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教会为了宣扬天主教会,掠夺东方的巨大利益而发动的征服战争,其实也是教权与世俗王权争斗的结果,教会为在东征中显示了自己的地位,各诸侯王率领骑士听从教会的命令与阿拉伯人在中亚地区进行激烈的战斗,而教会所属的圣殿骑士团更是战斗在最前线,围绕着圣地耶路撒冷与伊斯兰教争夺对圣地的控制权,最后以失败而告终。[4]

当时波兰遭到残酷的侵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1385年波兰与立陶宛达成合并协议,根据协议,立陶宛大公雅盖沃成为波兰女王雅德维佳的丈夫和波兰国王,立陶宛公国按照拉丁仪式接受基督教。《十字军骑士》中的人物形象生动、丰富多彩,与显克维奇的历史三部曲有区别的是,着重描写了破落骑士、小贵族的无私勇敢、忠诚爱国。“在梯涅茨的‘凶牛’客栈(属修道院管辖)里……这位骑士满脸胡子,正当年富力强,肩膀有力,身材高大而略显清瘦……他身穿一件皮外套,上面有被甲胄压出的痕迹……腰间挂有一把旅行用的短剑。”[5](P1)小说开篇骑士一出场就用细腻的笔锋描写出了马奇科的英勇不凡,马奇科与自己的侄子兹比什科从被烧毁的领地博格丹涅茨去往科夫为了波兰的国王和王后、为了波兰这个国家而向条顿骑士团发起抵抗。在王后来到梯涅茨后,年轻的兹比什科见到了美丽的达奴霞,兹比什科当场向达奴霞宣誓效忠,并且宣誓杀死日耳曼人,并将它们头上的孔雀羽献给自己的女主人来为她的母亲报仇。在王后做完早祷和弥撒后,年轻的骑士出场了,他"戴上饰有琥珀珠子、前面是真正珍珠的丝织发网……然后他又穿上一条华丽的裤子……接着,他又穿上了一双高筒红鞋。他满身崭新的服饰,打扮得英俊漂亮,便朝大厅走去。”英俊勇武的骑士形象跃然纸上,显克维奇将所有的溢美之词加到兹比什科的身上,这可以看做是欧洲中世纪骑士的代表,骑士首先要具备善良的品质,同情弱者、打抱不平。兹比什科同情达奴霞母亲的悲惨遭遇,宣誓效忠,这不得不说是基督教宣扬下的骑士精神的体现。

骑士的感情是浪漫的,“兹比什科一看见她们,便向前跨上一步,双手放在嘴唇上,双膝跪了下来,非常崇敬和非常爱慕地俯伏在她们面前”[5](187)兹比什科在行宫中见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爱人,情不自禁地向达奴霞表现出自己的爱意,安娜公爵夫人和达奴霞一开始没有认出他来,但是眼尖的达奴霞认出了自己的爱人后“全然不顾整个宫廷和外国客人都在望着她,像头雌鹿似的奔向兹比什科,双手紧紧抱住他,不停地亲吻着他的眼睛、嘴唇和脸颊,久久地依偎在他的怀中”[5](187),随后的早餐上,兹比什科的内心越发的迷茫,内心的爱情之火开始熊熊燃烧,两人在深林独处时互相表白,将自己内心的迷茫都化为了爱情。这也是骑士谦卑的表现,骑士们彬彬有礼,对女士恪守自己的礼仪,对自己宣誓效忠的女士不吝惜自己的情感。

骑士精神的英勇更是骑士必备的精神之一,兹比什科历尽艰辛勇闯骑士团驻地,将凶徒罗维捉住,并且在骑士团驻地不惧罗特盖尔的挑战,与之决斗,这都是骑士们英勇的体现,将自己的勇武表现在战场上,与对手决斗,而不是去残害百姓。

三、《十字军骑士》的艺术特色

《十字军骑士》富于艺术特色,更加重视人物的心理描写。显克维奇善于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动作、神态、外貌等,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呈现给读者,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真实曲折。小说中兹比什科与罗特盖尔决斗时罗维的心理描写是最好的例子,他一边为罗特盖尔挑起决斗而高兴, 一边又畏惧"上帝的裁判”想释放尤兰德父女,内心却又燃起复仇的凶焰。通过这个人物内心世界的波澜,使我们更加看清了他的丑陋的面貌和恐惧的心理。兹比什科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将他塑造为自己理想中的骑士:他心地善良又嫉恶如仇待爱情忠贞不渝,对达奴霞的爱越发的深沉、专一,当达奴霞被劫走后,兹比什科发挥出自己骑士精神,斩落敌人而又在比武中显示出了自己光明磊落的性格。兹比什科在作家的笔下不断成长,从幼稚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位真正的骑士,使得人物更加真实、更加生动饱满。

这部小说另一个艺术特色是匠心独运的结构、引人入胜的故事安排。小说的线索有两条,一条线索是兹比什科与达奴霞和雅金卡的爱情故事,另一条是波兰、立陶宛人民反抗十字军骑士团侵略 ,这两条线紧密结合,共同将小说推向高潮。小说最后是格隆瓦尔德决战,骑士团的为非作歹,波兰人民的苦难,都与这次决战联系在一起这场大战是惊天地、泣鬼神。条顿骑士团倾巢而出,获得了罗马教会的大力支持,纠结了西欧大量的骑士入侵波兰,而波兰的贵族和骑士以及庄主、农民自发地奋起抵抗,与装备精良的骑士团顽强抵抗,最终战胜了骑士团,获得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营造时代气氛、再现历史风貌是小说另一特点。在语言方面,显克维奇结合古波兰语言和南方山区方言中的一些旧词加以改造,并运用到小说中,又能为现代人所理解。

显克维奇的《十字军骑士》是世界文学长廊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作品饱含爱国精神,渴望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激励着人们奋勇反抗外国侵略的奴役压迫统治,苦难。奋勇抵抗、渴望自由和解放,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这些自然而然地成为波兰文学的恒久主题。这都是与波兰长期受到奴役、压迫统治息息相关的。虽然骑士精神已经没落了,不符合时代的精神,但是由骑士精神演变成欧洲民族成分中的一部分,深深地影响了欧洲民族特性。其实人人可为骑士,骑士道守则中的同情弱者、爱国、打抱不平仍然可以为我们借鉴。自由与民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应当牢牢遵守,不能遗失。

参考文献

[1] 林洪亮:《波兰文学和民族解放斗争》•《世界知识》期刊•1980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5963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