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泪试严妆”——论冯延巳词的情感特质

 2022-01-20 00:06:05

论文总字数:12342字

目 录

引言 3

1.冯延巳词的情感特质 3

1.1隐忍挣扎 3

1.2孤寂悲凉 4

1.3无奈迷茫 4

2.冯延巳词独特的抒情模式 5

2.1冯延巳词中常用的意象 5

2.2以明艳笔触表现哀伤之情 6

2.3闺情中寓有比兴寄托 6

3.冯延巳词情感特质的成因 7

3.1南唐危局的浸染 7

3.2坎坷经历的影响 7

3.3敏感个性的作用 8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和泪试严妆”——论冯延巳词中的情感特质

龚晶晶

,China

Abstract:Feng Yansi is a famous poet of Southern Tang Dynasty.Feng Yansi's ci showed forbear struggle, helpless lonely sad and confused emotions.Feng Yansi use the gorgeous words to write grief.Expressing deep emotion by women's feelings.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Nongyan sorrow constitutes a huge contrast and tension.The formation of the style of Feng’s ci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uthern Tang Dynasty crisis and his own frustration and personality sensitivity.

Key Words:Feng Yansi ;ci;emotional traits;lyric style

引言

冯延巳是南唐著名的词人,有词集《阳春集》,存词一百余首。冯延巳词沿袭了花间的创作风格,其主要内容也离不开离愁别绪,男女之情。并且多假借闺怨来表达自己的哀愁。但是冯延巳词中却多了对身世的感慨,国家的忧思。这也是王国维评价冯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1]的原因。而冯词中所表达出的人生境界,正是以他独特的描写方式——“和泪试严妆”表现出来的。这也是冯词与五代词人相比所独有的情感特质。而对于冯延巳词的研究,主要从词品、风格、地位等进行研究,但是却没有从情感特质这一方面入手来研究冯词的。这是目前所缺乏的,也是我所要研究的方面。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冯延巳词“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2]王国维在这里写出了冯延巳词的两个方面,其一:哀艳之美;其二:情感的隐忍。从王国维对冯延巳词的评价入手,分析冯词的情感特质,抒情方式及背后的原因。

1.冯延巳词的情感特质

冯延巳词虽有一些歌颂南唐政事和表现宴饮之乐的,但是多数词都是表现哀伤愁苦的。《全唐五代词》中收录冯延巳词一百十一首,其中有“悲”、“忧”、“愁”、“恨”或“啼”、“泪”、“断肠”等字样出现的多达54首,约占一半。[3]由此可见,冯延巳词大多是言愁抒悲之作。冯延巳身为朝中重臣,且四次位列宰相,所以他必须承担起他的责任。然而外有强敌入侵,内有党争攻讦。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的词作不免哀伤,这种哀伤并非无病呻吟,而是倾诉着士大夫的愁思以及对于国家衰亡的哀叹。正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冯延巳的词中投注了他身为士大夫的情感,这是冯词的情感特质。并且在他的词中,约二十首是词人以己抒怀之作[4],不再是为女子代言,而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自我为抒情主体,这是冯延巳词有别与花间词人的重大突破。而在这些哀伤的词中,最能突出冯延巳词情感特质的是隐忍挣扎、孤寂悲凉、无奈迷茫。

1.1隐忍挣扎

在冯延巳的词所表达的情感中,最能体现他情感特质的就是隐忍。情感不能畅快的表达,只能隐忍压抑,这与冯延巳所处环境脱不开关系。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他的情感是隐忍克制的,这也就形成了冯延巳情感的特色。正如“和泪试严妆”这句,用精美的妆容来掩盖内心的哀伤,这种情感是隐忍的。“和泪试严妆”此句出自《菩萨蛮·娇鬟堆枕钗横凤》一词。“娇鬟堆枕钗横凤,溶溶春水杨花梦。红烛泪阑干,翠屏烟浪寒。锦壶催画箭,玉佩天涯远。和泪试严妆,落梅飞晓霜。”这首词描写的是思妇怀人。写女子慵懒的睡姿,是通过散乱的秀发和头饰表现出来的,营造出闺阁中艳丽的场景。女子梦到春水溶溶,杨花飘散。这本是一场美梦。可是梦境醒来,却是红烛泪纵横,就连香炉散发出的烟都是寒冷的。女子的心境,可想而知。时光易逝,而思念之人却远在天涯。美梦成空,伤心落泪,即使是这样,也要精心的梳妆打扮,以期待丈夫的归来。把内心的哀伤隐藏起来,用美丽的妆容装扮自己,强颜欢笑。俞陛云认为“和泪试严妆”有“带宽不悔之心”[5]。王国维用“和泪试严妆”形容冯延巳的词品,应该就是说他始终不改其志的悲剧精神。即使悲伤,也要苦苦挣扎,存有希冀,这大概就是其隐忍的原因。“和泪”体现的是一种悲伤,而“严妆”则是在悲伤之后的态度和行为。并不是悲伤了就要颓废就要放弃,而是悲伤之后有所行动,强忍着悲伤,不断的努力,不断的挣扎,因为心中存在着希冀。这种希冀能战胜悲伤,超越痛苦。用“女为悦己者容”来表达“士为知己者死”,这种痛苦挣扎的精神,正是冯词中所体现的执着的、不渝其志的精神。

再比如《鹊踏枝·霜落小园瑶草短》“霜落小园瑶草短。瘦叶和风,惆怅芳时换。旧恨年年秋不管。朦胧如梦空肠断。独立荒池斜日岸。墙外遥山,隐隐连天汉。忽忆当年歌舞伴。晚来双脸啼痕满。”这首词开篇写景,芳草经过秋霜的摧残,枯瘦的枝叶在风中摇曳,不禁让人感慨时光易逝,繁华不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是人却有情,面对如此场景,只觉肝肠寸断。接下来写“独立荒池斜日岸”,一个人本来就很孤独了,还是立在荒池边,心境更加孤寂。在这时,忽然回想起昔日歌舞相伴,而如今只剩自己一人面对这荒凉,不禁满面啼痕。此词以景脱情,抒发内心的悲伤孤寂。“忽”这个词说明这首词的情感一开始是隐忍的,虽然意境凄凉,情感哀伤,但是这种情感是平静的,并未有太大起伏。但是到了最后,突然想起往事,情感一下子迸发开,使人感到这种孤寂哀伤之浓烈。这种情感的克制与爆发形成了冯延巳词的情感特质。

1.2孤寂悲凉

冯延巳词中有很多表示孤寂之情的。据统计,冯延巳共约有词作112首,其中有18首词作皆出现了如“独自”、“独立”“独宿”、“独倚”、“独坐”等一系列表示孤独落寞的语汇。[6]这些都表现了冯延巳词中孤寂的情感。但冯延巳词中的孤寂之情不单单是通过闺情所表达的,他更为可贵的是以自我为抒情主体,表现出了在广阔的天地之中,内心发出的孤寂之情。

比如冯延巳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一词,其中“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这句,最能体现冯延巳所抒发的孤寂之情有其独特之处。一个人站在小桥之上,迎面而来的风充满了衣襟,连行人都没有,有的只是树林上空的那一轮新月与自己相伴。在这里,抒情的主体不再是思妇,地点不再是庭院闺阁,情感也不再是男女之情。这首词是冯延巳自我情感的抒发,他不再借助深闺怨妇来抒发情感,而是自我意识的表现。尤其是“平林新月人归后”这句,广阔的树林,再加上无垠的天空和一弯新月,这意境是如此的宏大。在这广阔的环境之中,自身的渺小与无助得以凸显,于是也就生出了孤寂之情。另外“独立小桥风满袖”这句是直言孤寂,“风满袖”可以看出,并不是和煦的微风,而是烈烈寒风。在这样的夜晚,独自站在小桥之上,面对迎面而来的风,独自承受着这份冷清,可见其中的孤单凄凉。有诗云“山雨欲来风满楼”,词人在小桥独立,面对迎面而来的烈风时,是否也有着这样的忧患,是否想到南唐政局岌岌可危。在这样的环境中,怎能不感到孤寂?

此外还有“独倚梧桐。闲想闲思到晓钟”、“酒醒无寐,独自倚栏时”、“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独立阶前星又月”、“晓风寒不啻。独立成憔悴”等词句,都表现了冯延巳词中的孤寂之情。

  除了词中带有“独”、“孤”来表示孤寂之情的,还有很多间接表示孤寂之情的。如《酒泉子·春色融融》“春色融融,飞燕乍来莺未语。小桃寒,垂杨晚,玉楼空。天长烟远恨重重,消息燕鸿归去。枕前灯,窗外月,闭朱栊。”春光明媚,燕子飞来,黄莺未啼,杨柳尚未返青。在这乍暖还寒之际,却是“玉楼空”。路程遥远,消息难达。只能在关闭在闺阁内,对着枕前的灯与窗外的明月,独自哀伤。特别是“闭朱栊”中“闭”字的运用,将内心的哀伤都封闭起来,无人可以诉说,无处可以诉说,只能将这份哀伤自己承受。这种情感该是多么孤独悲凉。虽写明媚的春景,但是却表达孤寂之情。

1.3无奈迷茫

冯延巳词中有不少表示无奈迷茫的情感的。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无奈,因空间的转换而无奈,因愁绪无法排遣而无奈,进而忧伤迷茫。这种情感也是冯词的特色。

冯延巳词有很多都感慨对于时间的无法掌控,尤其是感慨美好的时光易逝,因此哀伤不已。如《忆江南·今日相逢花未发》一词写出了对时间的无法把控。“今日相逢花未发,正是去年,别离时节。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重来不怕花堪折,只怕明年,花发人离别。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今日花未开之际的重逢,恰是去年别离的时节。在花开之际约定下次相见的日期。然而又担心花开之日又是别离之时。倘若真在百花盛开之时离别,在风中落泪,也无人知晓。花开之时,本该是愉悦的。可是若是在此时离别,却是难过至极。一年才得以相见已经很哀伤了,更何况这相见之时却如此短暂。并且还要为下次的相见而担忧。相见之日如此短暂,离别却是如此漫长。对于这种时间的无法掌控而无奈而迷茫,这是冯词中所表达的情感。这种感慨时光易逝,无法把控的无奈与悲伤,在冯延巳的词中多有体现。如“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旧欢前事杳难追”、“人事改,空追悔,枕上夜长只如岁”、“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等,感慨时间的流逝,特别是美好的时光易逝,难以再来。对此感到无奈迷茫,这是冯延巳不同与他人的情感。

冯延巳的词还表现了因空间的转换而无奈迷茫的情感。如《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一词,末句就写出了对于空间的无法掌控而无奈迷茫的情感。“秋入蛮蕉风半裂。狼藉池塘,雨打疏荷折。绕砌蛩声芳草歇。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历历前欢无处说,关山何日休离别。”秋风秋雨本来就带有凄凉之意,而且这风雨之势来得又凶猛。残荷本来就很萧索了,却又被秋雨打折,更显凄凉。蟋蟀鸣叫,芳草枯黄。在这满目疮痍的风雨之夜,愁肠千转,就像丁香结一样难以排解。晚月、孤雁,再加上呜咽的塞管声,想起以前的种种欢乐,现在却无处诉说,那重重青山何日才能不阻挡相思之人呢?在这凄凉的夜晚,回想起往日种种欢乐,但现在却是关山隔离,这一腔思念无处表达,无法诉说,因此而无奈迷茫。冯词中还有“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后会不知何处,双栖人莫妒”等,来表达对于空间无法把控的无奈之情。再会不知地点,往事不知去哪里追溯,即使旧地重游,也是物是人非。对于空间的无法把控而生出无奈迷茫之情,这也是冯延巳词区别于其他词人的地方。

除了因时间空间而感到无奈迷茫外,冯词中所表现的迷茫还来自于愁绪的无端涌现难以排遣。如《南乡子·细雨湿流光》“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这首词开篇以芳草起兴,细细的雨丝落在芳草之上,闪耀着光芒,这芳草与离恨一起,年年生长。“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用芳草喻离恨,可见离恨年年生长,并且无法驱除,只能任由它一直存在。对此也只能无奈。《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也写到了愁绪无法排遣的无奈。“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冯延巳这首词描写的是闲愁。这种闲愁抛掷不去,因为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它就会随之而来。想要抛弃却无法抛弃,努力却没有结果,怎能不无奈?并且还有新愁,旧愁尚无法排遣,新愁年年又至。新愁旧恨叠加,无法排遣,无可奈何。不知愁绪如何而来而迷茫,又因无法摆脱,只能任其发展而无奈,其中情感之繁复,是花间词人所没有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234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