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18877字
目 录
题目 1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1
英文摘要 2
引言 3
1 帘在唐诗中的表现 3
1.1帘的溯源 4
1.2唐诗中的“帘” 4
2 唐诗中帘与其他意象的组合 6
2.1风雨翻帘 7
2.2淡月疏帘 8
2.3花外卷帘 9
2.4霜露沾帘 9
2.5灯烛映帘 10
2.6楼阑窗帘 10
3 唐诗中帘意象的情感意蕴 10
3.1帘与孤寂忧愁 11
3.2帘与羁旅漂泊 11
3.3帘与雅士逸趣 12
3.4帘与佳人闺怨 12
4 唐诗中帘意象的文化价值 13
4.1唐诗中的“帘”对宋词的影响 13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唐诗中的帘意象研究
高佳慧
,China
Abstract: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he use of image is very common and unique.Curtain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images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especially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curtain" image of the use of endless.At the same time, the appearanc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mage in the Tang poetry has its profound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background."Curtain" in the Tang Dynasty poet's creation under the sway to establish a unique aesthetic realm. At that time, and high volume and low performance status, psychological feelings and the world is hiding the unknown poet.This paper takes curtain image in the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alysis curtain image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expression and to explore which contains the unique aesthetic and artistic value and through the curtain image of poetry art space construction, in-depth study of hidden behind the literati's psychology and explore the Tang Poetry enduring artistic charm.
Key words:Poems of Tang Dynasty;curtain;imagery;literary meaning
引言
诗是由意象构成的,意象的精心堆砌构筑了古典诗词中意味隽永而情思悠长的审美意境。翻开古卷,总是不乏具有特定内涵和文学意蕴的审美意象的身影。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繁荣鼎盛时期,意象的运用在唐诗中是一个十分普遍而又独特的现象。古往今来,对唐诗中意象的研究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焦点。“帘”作为唐诗中一个颇为典型的文学意象,备受诗人的青睐,通过检索与统计,在《全唐诗》42863首诗中,出现“帘”字的诗歌有989 首,在具备数量优势的同时相较于其它器物类意象,“帘”更具有意象特征,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诗人情感,在意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重要的研究价值。唐诗中帘的种类也纷繁多样,如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疏帘、风帘、褰帘、映帘、水精帘等,帘的存在形式十分不同,帘外帘里,或卷或垂,时隔时开,构成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帘内世界,而且也有不少诗人专注于写咏帘诗,以寄托其内心无边的愁思与怅惘。
由“帘”引出的情思和惆怅在唐代诗人的笔下蔚为大观,不仅在唐诗意象的运用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对后来宋代词人更为频繁的使用“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帘意象因其在古代文学中具有如此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与深入研究。此外,帘意象在宋词中隐含着含蓄、神秘、朦胧之美,营造了似有还无的距离感,因而使用更为频繁。《全宋词》21085 首词中,在内容中使用帘意象的词作多达2100 余首。因此学术界多将研究焦点置于此处,或是将范围扩大到唐宋词。譬如谭伟良的论文《唐宋词“帘”意象的审美意蕴》(《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赵梅的论文《重帘复幕下的唐宋词——唐宋词中的“帘”意象及其道具功能》(《文学遗产》1997年第4期)等等。也有从小处着眼,专门对一个文人词中运用帘意象时具备的特征进行研究的文章,如赵纯亚的论文《李清照词中的帘意象》(《文学教育》2010年第4期)。总而言之,学者研究主流在于宋词中帘意象的运用,而对于《全唐诗》中帘意象的运用则缺乏关注。根据检索与统计,目前从意象的角度对唐诗之“帘”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只有常丽发表的《中晚唐诗人的情怀——中晚唐诗“帘”意象分析》(《百花园地》2012年第5期)一文。但就帘意象在诗词中的使用情况来看,其在宋词中蔚为大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唐朝诗歌长期的准备。而唐诗中的帘意象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前人研究基础的启发之下,本文主要以唐诗中的帘意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帘意象的审美类型进而探寻其中所蕴含的独特审美意蕴与艺术价值,且通过帘意象对诗歌艺术空间的营构,深入探究其背后隐藏的文人心理与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儒道思想,由此发掘唐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1 帘在唐诗中的表现
意象,本质为“表意之象”,是具有文化内涵的物象,帘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象具有其独特的道具功能,在人类的起居生活中扮演了某种重要的角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帘逐渐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意蕴,进而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成为一种文学意象,承载着作者独特的个人思想内涵与情感意志。要想越过帘的物象表面探究其作为表意之象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文化内涵,首先要追溯帘的初始意义及其道具功能;其次,帘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居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丰富的物理性质,如不同的材料质地,多彩的图案颜色,迥异的呈现状态等,这些物理性质使帘意象在唐诗中表现出百花齐放的纷繁景象;最后,唐诗中对于帘意象的使用频率较高也有着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士人心理,帘意象在唐诗中呈现了精彩纷呈的面貌,形成了一个个或忧或喜、似有还无的帘内梦幻世界。
1.1帘的溯源
帘,即起遮蔽作用之器物,是古人居室中常见的家居用品。关于帘的初始意义,按《说文∙竹部》所言,既可用于阻挡风雨,鄣蔽户牗,也可用于通明取光,“帘,堂帘也。”[1] 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注有:“帘,施与堂之前,以隔风日而通明。”[2] 《释名》亦曰:“帘,廉也,自鄣蔽为廉耻也。”[3] 由此可知,帘在古时与人们的日常起居生活密切相关。根据已有文献的记载,“帘”作为一种常用于遮挡门窗的家居器物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庄子∙达生》中曾出现过与帘有关的内容,“有张毅者,高门县薄,无不走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4]其中的“薄”就是现在的“帘”的意思。先秦以后的各代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如《汉书∙外戚传》中写道:“严持箧书,置饰室帘南。”[5]南朝也有梁江淹在《灵丘竹赋》中表明“况有朝云之馆,行雨之宫,窗峥嵘而绿色,户踟蹰而临空,绮疏蔽而停日,朱帘开而流风。”[6]但当时的帘仅仅是作为一种起居生活工具,起到遮蔽门窗的作用。而后,随着历史文明历程的不断发展和演进,帘的初始意义不断发生改变。在封建社会背景下,帘逐渐成为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宋代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卷八引《礼》曰:“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士以帷。”[7] 具象的帘帷只是一层简单的屏障,但薄薄的一层帘幕能够将帘外无限的自然空间和帘内有限的个体空间分隔开来。因此极受诗人们青睐的这层帘便在唐诗等反映文人心理的文学作品中逐渐摆脱了遮蔽风雨和光线等种种功能特征,产生了深刻的精神内涵,创造出了如诗如梦的艺术意境。
1.2唐诗中的“帘”
唐诗中的帘纷繁多样,种类奇多,根据不同的材料、颜色、图案和物理性质形成了独特的帘,如珠帘、绣帘、画帘、翠帘、疏帘、竹帘、风帘、褰帘、映帘、御帘、帘帷、帘栊、帘钩、水晶帘、真珠帘、水精帘等。帘在唐诗中的高频使用意味着其在唐代应当是一种普遍常见的家居用品,因而可以在诗人伏案作诗时频繁地闯入他们的艺术视野,然后顺着笔尖走进诗歌意境之中。帘的制作过程相对简易,一般由某种材料编织而成。其材料来源十分广泛,如布条、芦苇和竹子等等,这类材料编织的帘子一般使用于寻常百姓家中。在唐诗中常见的珠帘、真珠帘、水晶帘、水精帘所指的则是由琉璃珠或玻璃珠所制成的帘子。因其外观看起来与珍珠和水晶相似,因此又称为珠帘、真珠帘和水晶帘等。例如:“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李白《怨情》)[8]、“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王昌龄《西宫春怨》)、“晚妆留拜月,卷上水精帘。”(司空图《偶书五首》)。“琥珀盏红疑漏酒,水晶帘莹更通风。”(刘禹锡《刘驸马水亭避暑》),此类帘子外观华美、材料名贵,多为皇宫贵族、官宦乡绅所用,或是悬挂于青楼酒馆等歌舞升平的场所。
对于美的追求是人类生活中亘古不变的主题,古人在帘的编织过程中不仅注重帘的实用性,同时还在帘的装饰性上颇费心思,所以在帘上增添了色彩和图案使其更加绮丽艳美。唐诗中,有关帘的色彩的表现主要有朱帘、青帘、翠帘、碧帘、黑帘、黄帘等。[9]其中又以朱帘、翠帘和青帘较为常见。如:“朱帘绣柱围黄鹤,锦缆牙樯起白鸥。”(杜甫《秋兴八首》)、“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杜甫《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明月满庭池水渌,桐花垂在翠帘前。”(元稹《忆事》)。其中青帘在唐朝多指酒帘,凡是有青帘出现的地方多是沽酒之地,如“风樯好住贪程去,斜日青帘背酒家。”(刘禹锡《鱼复江中》)、“风弄青帘沽酒市,月明红袖采莲船。”(李中《送姚端秀才游毗陵》)等诗句中皆可看出青帘与酒家的关联性。青帘,俨然已成为约定俗成的“饮酒之地”的标志。除此之外,帘子上面的纷繁艳丽的图案则可以根据其制作材料的不同,选择绘画、印染和缝绣等不同的制作方式来进行添加。帘也因此分为画帘和绣帘等不同种类,这在唐诗中十分常见。如在“洞里月明琼树风,画帘青室影朦胧。”(曹唐《小游仙诗九十八首》)、“一声明月采莲女,四面朱楼卷画帘。”(杜牧《怀钟陵旧游四首》)、“长眉画了绣帘开,碧玉行收白玉台。”(李商隐《蝶三首》)、“ 低傍绣帘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难寻。”(刘兼《海棠花》)等诗中都有相应的表现。
除材料色彩各异之外,帘的呈现状态也十分不同,如卷帘、垂帘、开帘、闭帘、下帘等,帘外帘里,或卷或垂,时隔时开,不同的帘及其形态构成了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帘内世界。帘在中国古代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起到遮蔽、分隔内外空间的作用,但是这种遮蔽与分隔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也起到某种沟通交流的作用,这主要取决于帘是处于上卷还是下垂的状态。帘的垂卷,形成了一个特殊而微妙的语境。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8877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