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明同性恋文言小说《金兰四友传》

 2022-01-20 00:06:31

论文总字数:13960字

目 录

一、引言 4

二、《金兰四友传》的艺术书写 4

2.1余味回甘的语言描写 5

2.2蹙金结绣的叙事结构 5

2.3戏拟异性的人物塑造 6

三、《金兰四友传》“情欲合一”的主题指向 7

3.1情欲交融 7

3.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8

四、《金兰四友传》对后世男风小说的影响 9

4.1纵是“有情”胜“无情”——情节设定 9

4.2仿才子佳人式人物 10

4.3诗词传情 11

五、结语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论晚明同性恋文言小说《金兰四友传》

陈海琴

,China

Abstract: In Wanli period of Ming Dynasty, a classical Chinese story "The story of the Four Ardent Friends", belonging to a novel "National Beauties and Their Sex Stories" (a famous banned book in Ming Dynasty), due to its brilliant writing style, became a non-mainstream marvelous work in the popularity of Ming Dynasty's gay novels and had brought great influence to the later gay novel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exploration on writing style and theme of this story, an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mosexuality plots and corresponding causes in "The story of the Four Ardent Friends". Then based on a comparison to later similar literatures, an analytical elaboration was made on the influence of this story on the later homosexuality novels in aspects of plot settings, character shaping, poetry quoting.

Keywords: "The story of the Four Ardent Friends", gay, friendship, influences

一、引言

“左携安陵右龙阳,美人翠袖娇红妆。”[1]在明代中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贫民百姓,其中都有追求男色的狂热之人。明代追求男色的帝王有诸如朱厚照、朱翊钧,官宦里面则有严世藩。民间的同性恋则高发于囚犯、僧侣道人和士兵这类平时缺乏异性资源的人群,但这些都只能算作是同性恋行为,并没有感情色彩。

而文人雅士之间的同性恋则或多或少带有一些感情色彩,他们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一个集体,不同于低层次的人,他们的行为带有更多的浪漫感情。正是因为晚明文人士大夫之间的这种普遍的同性恋现象,一个新的带有时代特色的名词诞生了——“翰林风”,它是用来隐晦的表示士人之间的这种同性恋现象。

在这种状况下,男风文学应运而生。正是人们那种求新鲜、求刺激的性心理使得男性在性交易市场上大受欢迎,描写男同性恋的作品也随之受到欢迎。而且,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写男风小说的作者往往会把作品尽量写的粗俗一些,弱化作品的文学性。同时,印刷、刊刻的发达也加速了作者职业化、文学商品化的发展,使得男风小说在社会上迅速流传开来。

《国色天香》中辑录的《金兰四友传》就是文学史上第一部专写男子同性恋的文言小说,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苏易道和李峤的爱情故事。由于《金兰四友传》是吴敬所所收集辑录的,在收录时,他没有标注作者,而且这篇小说的作者文学史上并没有记载,所以《金兰四友传》作者姓甚名谁,我们无从得知。

《金兰四友传》假托唐代,以苏易道、李峤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金兰四友”即唐代诗人苏味道、李峤、崔融和杜审言四个人。在这篇小说里,作者采用了辞章化的语言,讲述了士人苏易道和李峤之间的同性情爱。小说中,同性爱情的模式与异性恋的模式一样,书生苏易道对清高绝尘、风采卓越、有温柔雅淡之态的李峤一见钟情,无比倾慕。而后,苏易道在李峤的表哥杜审言的帮助下,终于得与李峤认识,他们二人开始交游。苏易道狂热地追求李峤,想跟他达成花月之好,但多次遭到李峤的拒绝,结果苏易道相思成疾。几经曲折,最终二人共结金兰,“日则谈笑歌乐,夜则交颈而卧”[15],后来又有李峤误会苏易道与其表弟有私而吃醋的情节。故事的前半部分就是这样,然而结局让人有些意外。最终金兰四友先后高中,均以文辞显世,仕途通坦,各自娶妻生子,“俱得荣超”。

这样强调“有情”的一部小说,在那个情欲横流的年代里,犹如一股清泉,汩汩的流淌。

二、《金兰四友传》的艺术书写

《金兰四友传》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篇专写男子同性恋的文言小说,不仅在小说题材的拓展上功不可没,还拓宽了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宽度。

2.1余味回甘的语言描写

一篇受人欢迎的、清新脱俗的小说,它的作者一定文采斐然。所以《金兰四友传》这篇小说在遣词造句方面,作者也是下足了心思。它的书写语言文雅含蓄,将故事娓娓道来,但也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小说开篇寥寥数笔便介绍清楚了主人公李峤的身世外貌以及才能,“九岁能属文,年登二八,而神气英杰,有清高绝尘之姿,有温柔雅淡之态,平易之中涵蓄无穷……”[15]以极简单的笔触,描写出李峤的风姿绰约。这几句简单的外貌描写更是为后文苏易道对风采卓越的李峤一见钟情埋下伏笔,李峤卓越的外貌便是苏易道爱上他的第一个原因。

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的同时,将李峤与苏易道相处时的表情也刻画的十分精细,与人物的身份很符合。如“峤含羞不答,眉黛交红,即辞而去。”“峤含羞容答道:……”[15]这两句写苏易道调侃李峤,李峤觉得很羞涩,脸颊眉毛都红艳欲滴。李峤本是个男人,在这种状况下被异化成了一个小女儿家。面对苏易道的调侃时,李峤露出了隐约可见的娇羞的小女儿姿态,这也决定了李峤在这段爱情中扮演的角色。

而作品中诗词穿插的形式,也体现出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金兰四友传》中一共出现了17首词、37首诗。作者没有用大量的对话来描写二人之间的爱情,取而代之的是诗和词。诗词代替了千言万语,帮助有情人互诉衷肠。诗词穿插描写的手法也比较符合两位主人公士人的身份。而且,诗词表达的感情没有那么直白,在那个封建的时代背景下,也是极为妥当的一种传达感情的方式。

如苏易道与李峤在一起之后因父亲生病需要立刻赶回家这个情节,李峤备礼于江边设宴送别苏易道,“二人挽手,不忍相离,留恋不舍,延至日暮,方能别去。时月朗风清,峤伫立,望舟不见,惆怅而返。因作一绝以纪之云:月满江头一派秋,罗衫轻拂上兰舟。孤航远影知何在,只有长江空自流。”[15]

李峤写的这一首绝句就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苏易道的不舍之情,月上柳梢头苏易道才上船离开,而李峤就一直站在江边看着苏易道的船渐行渐远,直至看不见,寥寥四句,让李峤的不舍之情跃然纸上。

2.2蹙金结绣的叙事结构

《金兰四友传》除了出色的语言艺术之外,结构也很细致严谨,精致巧妙。在结构安排方面,苏易道和李峤从相识、相知到相悦、相恋、生死相依的过程写得既真实可信,又曲折有致,腾挪跌宕,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其缠绵徘恻一点都不输给异性恋。

《金兰四友传》的结构并不复杂,相对于同期的文学作品是很明晰的,主线是苏易道与李峤之间的爱情发展,副线则是“金兰四友”对功名的求取。主线的描写中夹杂着副线的勾勒。苏易道对李峤一见钟情,百般试探,求而不得,而后借求学之名与李峤拜入同一先生门下,二人日久情深,同吃同住同学习,最后一同参加乡试,苏易道夺魁,李峤不幸落榜,但第二年李峤也夺得榜首的位置。爱情的发展也依托于学习之路,如果没有苏易道前往赵州求学,苏易道与李峤的爱情基本上是没有可能再有后续发展的,二人也许不会再有交集。所以苏易道赵州求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它对苏李二人爱情的发展起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主线之中,有一段杜审言点醒执迷不悟的苏易道的一段话,它是直接涉及到了副线求取功名的内容,“道无可奈何,朝暮长叹而已。言知觉,往视之,见其颜色清减,饮食俱废,恐其成疾,乃谓曰:‘兄谓择师而来,夫何流连至今,亦已久矣,并不见施行,何也?况槐黄在即,当思际会风云,以拾青紫,大事不图而慕一少年以成疾,此非大丈夫之所为也,当速改之。’道闻言,愕然惊觉,汗流浃背,拱手谢曰:‘兄乃金石之言也。’”[15]

苏易道沉迷于追求李峤,以致相思成疾的地步,把拜师求取功名的事全部抛诸脑后。杜审言见他堂堂男儿不思进取,整日想着儿女情长,出言劝诫,认为大丈夫当以求取功名为重,儿女情长次之。这部分杜审言的劝诫点醒了苏易道,这同时也是作者想要传达儒家的一种思想,士人当求取功名报效朝廷,挣得一个好前程。

2.3戏拟异性的人物塑造

小说的人物塑造是通过情节结构来展现的,严谨的结构能够塑造出更为精准的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各具特色,个性鲜明。《金兰四友传》严谨的结构塑造出来的就是才华横溢、主动积极的苏易道和温和内敛、风采卓越的李峤。苏易道和李峤都是士人,博学多才,而且长相都很俊美。

小说中塑造的苏易道,满腹经纶,容貌卓雅,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会锲而不舍地去追求。作者在文中写道:“峤盼道丰标拔萃,纯厚超群,细而沉,清而淡,诚亘古之君子也。”[15]借李峤之眼呈现出苏易道的外貌,也为下文李峤爱上苏易道奠定了一个基础,毕竟“情人眼里出西施”,如果苏易道是一个容貌粗鄙、胸无点墨之人,李峤也许就不会爱上他了。

苏易道还是一个锲而不舍之人,他对李峤的感情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从一开始苏易道追求李峤,李峤在知道他的心意之后是反感的,他收到苏易道的诗之后“面仆掷地”,对此十分不耻,“不悦于道。请不来,约不至。”[15]在那个社会背景下,苏易道并没有因此而移情别恋。他继续用诗词向李峤传达自己的情意,虽然中间有不少波折,但是最终二人情投意合,“日则谈笑歌乐,夜则交颈而卧。”[15]

晚明时期的同性恋小说基本都是对男女恋爱小说的一种戏拟,恋爱的双方必有一方是戏拟女性,性格外貌都偏向女性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396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