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总字数:20902字
目 录
引言……………………………………………………………………1
一、人物存在的形式空间——静态空间……………………………2
(一)现实空间 ……………………………………………………………………………………………………………………2
1.本土与异域……………………………………………………………………………………………………………………2
2.现实空间的文化取向……………………………………………………………………………………………………3
(二)超现实空间……………………………………………………………………………………………………………………4
1.神仙鬼怪的生存空间……………………………………………………………………………………………………4
2.超现实空间的文化意蕴…………………………………………………………………………………………………7
- 人物行动形成的空间——动态空间……………………………8
(一)静止与流动相结合的空间……………………………………………………………………………………………8
(二)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空间……………………………………………………………………………………………8
(三)动态空间表现的形式——间接通过人物片面描写空间………………………………………………8
三、《子不语》的空间叙事…………………………………………9
(一)叙事的空间结构——“间架”结构……………………………………………………………………………………9
(二)叙事空间的转换模式……………………………………………………………………………………………………10
(三)《子不语》空间的叙事功能…………………………………………………………………………………………11
1.推动小说叙事进程………………………………………………………………………………………………………………11
2.体现作家的创作精神、审美内核………………………………………………………………………………………12
结论……………………………………………………………………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子不语》叙事空间浅论
李政妍
,China
Abstract:Zi Bu Yu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Yuan Mei, a writer in the Qing Dynasty. Scholars in different periods have made a thorough study of them from different angles, all of which have mad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China has a long literary narrative tradition, and has formed the consciousness of narrative from the space angle 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the specific text analysis is relatively less from the angle of space.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studies, tak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Zi Bu Yu.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 thesis, and analyzes the static space, dynamic space and space narration of Yuan Mei's Zi Bu Yu by the method of induction and summary, and discusses the narrative function of Zi Bu Yu in space angle.
Key words: static space; dynamic space; spatial narrative; narrative function.
引言
静态空间是人物行动、事件存在的形式空间,是承载人物活动的空间场所,它规定了人物活动故事发生的空间范围。本篇论文中,静态空间表现为现实空间与超现实空间的结合。加布里尔·佐伦认为作为静态实体的空间,可以是一系列对立的空间概念(如里与外、村庄和城市),也可以是人或物存在的形式空间(如神界和人界、现实与梦境)。[1]
场景是构成空间复合体的一个基本单位。《明代小说》对场景所作的描述:“场景描写是小说或其他叙事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景物、人物、情节三者相结合,构成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生活片断”,“判定场景不单是指静止、固定的环境背景,同样也可以包括在此背景中活动的人物。[2]本文的动态空间则是指由若干个空间单位组成的,由人物的行动构成的行动域。
空间是古代小说的重要构成,规定了故事发生的场所以及故事人物活动的范围,承载着故事人物的知与行。由故事人物的存在形成的空间来看,将袁枚《子不语》的叙事空间分为两重:现实空间、超现实空间,两者均属于静态空间,现实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构建小说空间,社会与地理因素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宗教与鬼神信仰的兴盛是超现实世界的思想根源,通过深入剖析不同空间类型所独有的空间特性,来探寻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意蕴与审美价值。由故事人物的活动形成的空间将《子不语》的叙事空间理解成由若干个空间单位组成的、由人物的行动构成的行动域,即动态空间。分析文本空间叙事的转化模式、叙事功能等,来探寻小说多彩的文化与审美意蕴。
袁枚长于叙事,《子不语》是清代笔记体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对此书的叙事空间进行研究,可以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有助于我们理解十八世纪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能力与叙事特色。
一、人物存在的形式空间——静态空间
(一)现实空间
将普通人所在的生存领域称为现实空间,现实空间是现实社会中确实存在的世界;将神、仙、鬼、怪等“非人类”或“超人类”的生存空间称为超现实空间,超现实空间是人类丰富想象力的产物,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中国古代小说的一个显著特色是现实空间与超现实空间并存于文章之中。
1.本土与异域
现实空间中的具体地点是承载着人物活动的场所,是小说所叙述的所有事件与矛盾的地理落脚点,对故事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空间范围做出了一定的限制,现实空间在小说中的表现可以令小说中叙写的故事更具现实感和真实性,增强小说的可信度。
《子不语》中作为现实空间坐标的地点首先是大范围的地理位置,包括人物所处地界、山河湖海、城市乡村等。袁枚二十岁前在杭州求学,曾远游至广西投奔叔父,后中进士被外放江南县令,七年时间先后做过溧水、江浦、沭阳、江宁县令。袁枚一生辗转各地,爱远游,足迹遍布东南,每到一处,不忘“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3]。因此,《子不语》一书中叙写的很多故事都注明了故事的流传地域。或如史传一般在开头交代故事人物生平籍贯,事件便由此展开,如卷一《李通判》一篇开头即谓“广西李通判者,巨富也”,点出故事的发生地在广西。或者小说中的故事人物行动到某地而随之发生某事,如卷一《赵大将军刺皮脸怪》一篇中的主人公赵大将军良栋,在平定三藩之后,路过四川成都安顿时遇到“皮脸怪”,继而展开小说的具体情节;又如卷一《观音堂》中主人公赵天爵是在“为句容令时,下乡验尸”的乡间遇到奇事的;卷二《不倒翁》中蒋生某去河南,路过巩县,故事也发生在旅途中。还有的直接在文章的开头交代地点,如卷十《梁朝古冢》开头“淮徐道署,在宿迁城中。宿,故百战地,是处皆兵燹之余,署中多怪”,续卷一《九华山》开头言“九华山最著神异”。真实的空间坐标与奇幻的事件相结合,给人以亦真亦幻之感。但是这类空间通常缺乏与故事人物的行动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当故事叙述一个孤立的事件时,给故事换一个空间坐标,往往对故事的叙述往往没有太大影响,这类空间俨然变成故事的叙述背景。
如果说大的地理位置确定事件发生的空间范围,那么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则是故事事件发生的具体空间。“古代小说家一般都有意识地为故事设定发生地点,无论他是否重视景物或是性格的描摹与刻画,在其作品中无一例外地具备了空间的地域内容。”[4]比如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家宅,以及卧室、书房、厅堂、庭院等。在古代,家宅往往相对独立,比较寂静隐蔽,这样的空间是异类最易出现的。隐蔽的卧房、幽僻的庭院等都是仙妖鬼聚集之地,居于此空间之内,与异类相遇的几率大大增加。例如卷一《狐生员劝人修仙》中赵良栋之子赵襄敏一天晚上在西楼读书,内外门窗都关闭的情况下,有个狐仙秀才“自窗缝中侧身入”,于是便接下来有了赵襄敏与狐仙秀才在西楼中的一段对话。幽静小楼是供予读经探奥之地,在此空间内狐生员与赵将军之子关于狐狸考试为生员的一问一答就显得合乎情境。
其次就是与家庭生活较远的旅店、寺庙等。卷二《叶老脱》就是一则发生在旅店的故事,“(叶老脱)尝投维扬旅店,嫌房客嘈杂,欲择洁地。店主指一室曰:‘此最静僻,但有鬼,不可宿。’叶曰:‘无害。’径自扫除,摊竹席于地。”于是,三更时分,鬼怪们纷纷来到这间客房,想要抓住叶老脱却“卒不得近叶”,叶老脱与鬼怪们一番周旋后,将其驱散出客房,从此“此室宴然”。卷二《尸行诉冤》讲述常州顾姓人“日暮郊行,借宿古庙”,在庙中遇到鬼魂借尸体诉冤情。卷二十三《鬼吹头弯》中林千总在一座古庙的楼上与女鬼搏斗。寺庙在民间本身就充满神秘,是一具有宗教意味的特殊场域,在此空间之内神灵、鬼魂可自由显现出入,因此在此空间发生神异之事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此外,荒僻的山间、林中、郊野等本就是怪异之事的多发地点,《子不语》中此类描述如钱某者赴市归晚,在山麓间遇狼(续卷一《狼军师》);秀才李元叔回京途中,暮入深林,遭遇土雨(卷二十三《土雨》);蔡良栋在乌鲁木齐的南山深处看到不知名的神怪鞭打飞天夜叉化成的女子(续卷五《飞天夜叉》)。
《子不语》中还有描写远国异民、珍异之物的的殊方异域,反映出人们对于空间概念以及人们自身想象力的无限扩展。这一类的故事主要特点是涉外描写和幻想国度。
首先是异域的环境奇异。如天气变化等不同寻常。如卷二十一《中印度》描写的“务鲁木”乃“佛经所云中印度也”,是世尊释迦摩尼居住的地方。此地的天气虽有冷暖变化,但是都如同三四月份,稻米两熟。续卷五《外国》中描写到土哈国昼长夜短,“日没顷刻即出”。或者其间充满奇珍异宝、怪异生物。如续卷一《浮海》中就穷秀才在一次出海中遭遇海难,流落荒岛,荒岛上既有山妖木魁,又有奇珍的草,食之,“饥渴顿已,神气清爽”,诸人皆食此草三月余,“相视各见颜色光彩如孩童时”。卷二十三《落漈》描写了福建人坐船去台湾被吹至“落漈”后,流落到一个荒岛,岸上尽是赤金砂石,形态奇特的鸟。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0902字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