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动画对历史题材的处理——以《秦时明月》为例

 2022-01-20 00:06:44

论文总字数:13186字

目 录

1引言………………………………………………………………………1

2《秦时明月》里的“历史”元素………………………………………1

2.1《秦时明月》里的“历史”叙事…………………………………………………………1

2.2《秦时明月》里的“历史”人物…………………………………………………………2

2.3《秦时明月》里的其他“历史”细节……………………………………………………3

3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关系……………………………………………4

4《秦时明月》和历史题材动画的核心精神……………………………5

4.1《秦时明月》和历史题材动画的历史观、价值观………………………………………5

4.2《秦时明月》和历史题材动画受众的文化心理…………………………………………6

5结语………………………………………………………………………7参考文献…………………………………………………………………8致谢………………………………………………………………………10

论中国动画对历史题材的处理

——以《秦时明月》为例

罗含泊

,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China is in the initial and stage of development, animation The Legend of Qin as a model of animation history, through the historical narrative history, historical figures, and other details, the historical truth and arts fiction to finesse, did the organic unity of both. However, there are only a handful of outstanding historical themes in our country, and there is still a lot of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overall quality level. In order to better in the animation really show the unique and has a long history of culture in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tries to combine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theory, with The Legend of Qin in the" solid "and" virtual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the handling of historical themes in the animation creation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is analyzed, to the del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ical truth and arts fiction, as to find out.

Key words: animation creation; historical themes; historical truth; artistic fiction; cultural psychology

1引言

艺术作品里的所谓“历史”,并不等于真实的历史。书写“历史”这一题材的动画作品,国内外都有很多。国内比较成功的是《秦时明月》,除此之外还有《天行九歌》、《三国演义》、《隋唐英雄传》以及画江湖系列的动画作品等,国外的主要集中在日本,如《薄樱鬼》、《浪客剑心》、《少年阴阳师》等。在这些数量众多的根据历史改编的动画中,究竟该如何把握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动画创作中对历史这一敏感的题材进行处理呢?

研究现状上,目前对“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这一主题进行研究的还很少,总共只有二十几篇,研究对象有《桃花扇》、《王昭君》、《理查二世》等,发表时间都较于久远,结合动画作品进行研究的没有找到。有少数研究分析《秦时明月》这部动画获得成功的原因和对中国动画的影响,基本都是期刊上的短篇散文或是论述纪录片和历史剧真实性的理论文章。但是在我看来,研究“动画创作中对历史题材的处理”,把握住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之间的那个“度”,能对以后我国历史题材动画的创作提供积极的影响,让我们的历史文化在动画中进行更好的真实表达。

2《秦时明月》里的“历史”元素

2.1《秦时明月》里的“历史”叙事

叙事指的是讲故事,叙事的空间具有双重性,叙事是一个双重的时间段落,动画里的“历史”叙事是将两层空间在命令的叙事时间中堆叠与融合,令观赏者忘记自己所在的物理空间,身体和心灵在动画的叙事空间里交融,成为叙事情节中隐形的参与者和旁观者[1]。叙事框架由各种传统的历史文化因素和流畅多变的人物构成,利用历史故事作为动画的叙事内容,故事的叙事结构则由图像与声音之间的逻辑建构而成,它可以让受众从每个叙事符号中接受信息,并在脑海里构建出完整的意义,理解叙述者也就是动画创作家的真实意图和想法,更好地接受蕴含在动画情节中的历史故事。

《秦时明月》系列动画是由台湾作家温世仁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历史背景是在秦朝时期,以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为背景,讲述了主角荆天明(荆轲的儿子)从懵懂无知的稚嫩儿童成长到风度翩翩的少年侠客的故事,重现了那段汹涌澎湃的壮烈历史和英雄人物的侠肝义胆[2]。《秦时明月》动画正片一开始,屏幕上就呈现出十六个大字:“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中华文明,弘扬百世”,能够看出沈乐平导演将弘扬历史文化作为其目的。目前,大多数历史题材的动画作品主要集中于三国时期和隋唐时期,而《秦时明月》的出现,恰好弥补了秦朝这段历史在动画荧屏上的稀缺和空白,它能带领观众回忆那个烽火漫天、人才辈出的战争年代,那个曾经转变中国历史大局、至今影响颇深的帝国时期。

《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第三部《诸子百家》在历史真实性的处理上有其独特性,并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诠释了历史上诸子百家思想文化的精华,重现了当时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时代。司马迁之父司马谈在其《论六家要旨》一文里,第一次将诸子百家划分成:儒、墨、道、法、名、阴阳六家 [3]。之后,在司马谈划分的基础上,刘歆又在《七略》里,增加了杂、农、纵横、小说合为十家。《秦时明月》第三部《诸子百家》正是以百家争鸣为历史背景,在那个伟大而辉煌的历史时期,把著名的历史事件和民俗传说也分散在动画之中。其中先后出现了“兼爱非攻”的墨家;主张“仁政”的儒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道法自然”的道家;依法办事的法家;以及最为神秘的阴阳家等。司马迁在《史记》中以这样的方式描述了阴阳家,称其“深观阴阳之消息,而作迂怪之变化[4]”。后来,阴阳家一派随着东渡的“蜃楼”船传播到日本,深深影响了日本文化,这史实也与动画中的故事情节相符合。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小门派星罗棋布,比如能言善辩的名家;“纵横捭阖”的纵横家;“劝耕桑顺民心”的农家;救死扶伤的医家;剑术高超的鬼谷派等。《秦时明月》第三部《诸子百家》在尽可能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丰富了故事的叙事框架。

此外,动画中各种历史事件和民俗故事也精彩纷呈,比如秦始皇派人东渡东瀛寻求长生不老药等,极大地提高了动画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而在《秦时明月》系列动画中刻画得最为出彩的要属墨家了,墨家作为百家争鸣的流派,提倡“兼爱”和“非攻”。在动画中,墨家英雄好汉们强调的人民平等,反抗侵略的主张和秦国统一天下后的暴政格格不入,成为《秦时明月》系列动画中反抗秦国的主要力量[5]

“叙事”是人们认识和反映世界和自身的一个基本途径,它的历史甚至能追溯到若干年前的远古时代。原始人类第一次通过神话传说和图形文字来记载生活与传达信息的时候,叙事行为就已经存在了。亚里士多德曾在其著作《诗学》里提到过创作的六个要素,其中情节是第一位的,这也反映了叙事的重要性。

因此,动画文学作为影像文化产业中的一种,对其“历史”叙事及其叙事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不仅对中国历史题材动画本身的创作方法和处理上有着特别的研究价值,也为我们研究叙事学增加了更多的范例和参照。

2.2《秦时明月》里的“历史”人物

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评判动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设计和塑造出颇具个性、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才能够更好地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故事的情节发展,从而创造出让人过目不忘、受到观众喜爱的动画形象。许多著名和优秀的动画由众多性格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形象构成,令人难忘,国外的例如近年来人气颇高的《疯狂动物城》里的兔子朱迪和狐狸尼克、《寻梦环游记》里的小男孩米格尔和流浪乐手埃克托、《你的名字。》里互换身体的男女主人公泷和三叶等,国内很火的动画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里的孙悟空和江流儿,《大鱼海棠》里的椿、湫、鲲等,无不是通过成功地塑造人物来赢得大家的喜爱。

当然,历史题材的动画也不例外,也需要动画创作者和编剧设计出优秀的“历史”人物形象。《秦时明月》系列动画里“历史”人物的塑造就极为成功,看得出来动画创作者对“历史”人物设计与处理上的严谨用心的态度,众多颇具个性、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重塑了英雄侠客的勃发英姿。其中,男主荆天明正义勇敢,女主高月温柔善良,项少羽智勇双全,此外还有知人善用法度严苛的秦始皇嬴政,处事干练心思缜密的丞相李斯,用兵打仗出类拔萃的将军蒙恬,玩弄权术心怀鬼胎的宦官赵高等等。

《秦时明月》系列动画里“历史”人物的设计造型也与东方传统的审美标准相符,比如其中人物的服装和剑术的造型上,人物着衣衫、右衽、大袖,衣袖及下摆加入中国图腾,中国特色一览无余,展一派中国侠客形象。这样有中国特色的人物形象更能让人印象深刻,而不是盲目地追随欧美动画作品或者日本动画作品里的人物形象,把一国公主做成金发碧眼的小女孩,把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侠客做成日本武士的形象来迎合市场,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众多“历史”人物在动画中围绕剧情冲突展开情节发展,但动画创作者在人物处理上并没有将如此众多的“历史”人物固定成正义与邪恶的两方势力,而是虽然身在对立的阵营,有着冲突的观念,但每个人物都亦正亦邪,完全由受众自己来进行评价。这也是《秦时明月》系列动画的一个魅力所在,在动画人物处理上最大程度地以一种公正客观的角度来尊重历史和文化,比如秦始皇统一文字、货币、思想,但又是“焚书坑儒”的始作俑者,到底“功大”还是“过大”,作品中没有明确的价值判断,或是用作者的价值观强加给观众,观众们完全可以各抒己见。正因为这样的对历史人物的处理方式,动画中彼此对立的两方都各有为数众多的粉丝。

《秦时明月》系列动画中大部分“历史”人物角色是尊重历史记载与描述的,可以在史书材料中找到相应的原型。例如,动画中主要男性角色之一的项少羽的直接原型是西楚霸王项羽。号称“天下第一剑客”的盖聂冷俊寡言、从容镇定,是鬼谷家纵横派剑法的传人,剑术出神入化,为了保护逝去朋友荆轲的遗子荆天明背弃了秦国,带着天明四处逃亡,仗剑流浪天涯。虽然盖聂是动画里的一个角色,但他并不完全是虚构的,在真实的历史中也有这么一个人,他是以战国末期一个著名的剑术家为原型,查了一下,关于他的唯一历史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卷86《刺客列传》第26《荆轲列传》之中:“荆轲曾游过榆次,和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而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6]!’”说的是荆轲拜访盖聂时被气势强大的眼神所瞪走,表明盖聂的剑术连当时著名的剑客荆轲都望尘莫及。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3186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